個人資料
正文

朝鮮戰爭中的第五次戰役述評-2

(2019-01-05 07:45:26) 下一個

3. 180師陷入重圍和突圍情況

洪學智在其回憶錄中(頁160)說“命令65軍於議政府、清平川地區,60軍於加平、春川地區,27軍一個師於春川、大同裏地區節節阻擊敵人,掩護19、3、9兵團主力分別轉移至渭川裏、漣川以北地區,鐵原、金化地區及金化以東、華川以北地區休整。

為避免我軍部隊轉移時過分擁擠,令擔任3兵團預備隊的39軍提前於22日黃昏轉移。3兵團未經誌司批準,亦令15軍提前於22日黃昏開始轉移。”

15軍提前撤退的原因有二種不同的說法。秦基偉之子秦天說15軍傷亡高達一萬五千人,因而秦基偉認為15軍不能再打了,遂請示兵團後提前撤退。艾坡曼則提供了另一原因:美空軍在19日空襲中,在華川水庫西南轟炸並燒毀了一座糧食倉庫,而這個倉庫是為15軍提供補給的。

顯而易見上述兩個原因如果屬實(我個人認為屬實),則15軍不得不撤退,因為一萬五千人的傷亡已是一線作戰人員的一半,%50傷亡會使整支部隊的士氣大為低落,另加上糧庫被炸,缺糧並且士氣低落的15軍一旦遭到攻擊,極可能崩潰,秦基偉的撤退決定是明智的。

依洪學智回憶錄,誌願軍總部原計劃讓27軍也沿春川橫向公路西撤,退到金化以東地區,但由於15軍提前撤離,導致27軍無法西撤。15軍的提前撤退,無疑地使得其自己免於深陷重圍,也間接地救了27軍;因為如27軍先撤,最快也要較15軍多用2天才能到達春川至華川公路,屆時,美韓軍已占領了春川,這樣15軍、27軍及60軍179、181師將會被全部被阻斷於華川水庫以南、春川至華川公路以東、楊口南下的公路以西地區。

由於27軍未能西撤,因而原命令中要求27軍留下一個師在春川東麵阻擊的任務也就無法執行了,原定60軍所擔負的加平、春川地區防禦應該也隻是防守春川及其東麵而已,因為加平距春川約20多公裏,而60軍還需防守原要交給27軍防守的春川東麵,對於僅有兩個師的60軍來言,防線太長了。

當聯合國軍開始反擊時,180師的防守位置在哪裏?這是一個我們首先應當問的問題,艾坡曼在書中附圖中指明是春川,這應當是正確的。因為,國內許多評論180師的文章,均提及180師在第二階段的最初任務是牽製美陸戰1師,而陸戰1師的防守陣地原在春川正麵和春川以東地區,美7師後來接防春川正麵的陸戰1師,而陸戰1師部分東移,接防美2師的部分防區。假如180師在春川以西地區,那麽它是不可能與陸戰1師交手的,因為春川西麵是韓6師和美7師,而加平是美24師攻擊的方向;如果180師在春川東麵,那麽在5月25日美軍再次衝入春川時,則應當是180師剛撤到春川而不是179師。

依中方文章,180師陷入困境是由於其左右兩翼後撤且未通知它撤退的緣故。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麽美軍占領180師兩翼陣地後,為何不從側翼攻擊180師呢?因為,如果美軍切入到180師身後不遠,那麽美軍的包圍圈應當不大,應該能察覺到他們圍住中方一個師。如果美軍從側翼深入到180師後麵,深到無法察覺他們圍住了中方一個師,那麽美韓軍所投入的兵力就難以勝任。兵法雲:倍則圍之,假如180師防禦正麵是10公裏,美軍兩側突入也是10公裏(戰線從春川至西海岸約140至150公裏,中朝方共有12個師防守,平均每個師正麵10至20公裏;而美軍一開始並不知180師被圍,因此,美軍應突入中方防線較深入才會無法察覺),那麽美韓軍需要至少兩個師的兵力才能合圍180師,這在春川正麵是較難形成的。因此,艾坡曼的描述顯得更為合理一些,因為美軍一旦沿公路突破了180師的防守,180師一部(或者說大部)就已陷入重圍!

讓我們先看一下春川的地理環境:北漢江從華川水庫流下,先蜿蜒向西南流向華川,而後折向正南流向春川,在春川西麵折向西偏南再蜿蜒流向漢城,華川至春川的公路緊貼著北漢江。

當美軍沿洪川——春川——華川公路突破180師正麵後,路西麵的180師部隊可後撤過北漢江,而路東的180師大部就無路可退了:它的正麵是步步緊逼的美軍;東麵是已被放棄的原179師防守區域,恐怕當時已被敵軍占領;後麵是難以逾越的連綿大山,待部隊越過這些大山,山間的公路或小路恐怕早就被敵軍控製。唯一有希望的是剛被美軍突破的西麵,隻要部隊越過北漢江(由東岸到西岸),就可與63軍匯合,主要的障礙是在公路上由南向北開進的美韓軍。

洪學智在其回憶錄中說,180師未能大膽地在白天衝過公路,結果當夜間到達63軍日間的阻擊地區時,63軍已撤退,該處已被美軍占領。但是,公平地說,就算180師能在白天衝過公路,它是不可能衝過北漢江的。在這條繁忙的公路上,180師極可能在接近公路時就會被發現, 美韓軍可迅速利用公路調動軍隊,而180師則會在公路和北漢江上被屠殺殆盡。

180師未能料到的是63軍的後撤。180師在當夜成功地越過公路並渡過北漢江,向西進入到原63軍的陣地後,它發現63軍已撤離了原來的防禦陣地,而該陣地已是美24師的防區,因此美軍實際上切斷了它所有的向西和向北的退路。此時它的主要領導開始驚慌失措了,因為它有4、5千人,疲憊不堪,缺糧少彈;而四周都是美軍,控製著要道;天即將放亮,天亮後這麽多的人在不太高的山上會非常容易被周圍的敵軍發現。於是,師領導要求部隊分散突圍,部隊一分散,下級軍官也害怕人多目標大,也不願帶領各自單位;各單位隨後變得失去控製,許多士兵開始向美軍投誠。

張澤石的《我的朝鮮戰爭》中許多敘述應是不誠實的,他敘述同在一起的戰友阻止他向美軍投擲手榴彈,因而最終一起被俘虜,但如果作者拒不投誠,而選擇用手榴彈自殺的話是沒人能阻擋的了的。我們需要理解他作為回國戰俘需要如此說,也非常同情他們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對待,但他的所述並非正確。因為所有軍隊都是一樣,士兵因紀律(軍法)約束而鼓起勇氣麵對敵人的槍彈,但當長官離隊後,這種約束也就自然消失了;約束消失後,士兵也就不再會有戰鬥意誌,在困境下多半會選擇投誠。

180師並非弱旅,它的英勇、頑強是可圈可點的:首先,它在美7師的猛攻下,頑強地堅守了5天,美7師在它的麵前寸步難行,在美軍依靠強大的火力和工兵力量突破它的防線後,它的許多單位仍堅守著陣地。艾坡曼和布萊爾均提及美7師師長法倫巴赫的遇險:5月25日,在美32團突破了180師防線後,法倫巴赫在下午2時左右趕往美32團。兩名憲兵駕著一輛吉普在他的吉普車前麵開道,他們在公路上遇到了伏擊,兩名憲兵和法倫巴赫的司機被打死,法倫巴赫和他的副官(另一說是他的保鏢)被迫藏在路邊的道溝裏頑抗。所幸的是一輛追在他們後麵的半履帶式偵查車10多分鍾後趕到,車上的美軍隨即用機槍攔阻向法倫巴赫攻擊的中國軍隊,並用無線電呼救。美32團聽到呼救後,立即派出一個連乘車在20分鍾後趕到,中國軍隊看到美軍增援已趕到,這才撤離,法倫巴赫因而得救,險些成為第二個在韓戰中被俘的美軍將軍。

180師並非因傷員需要轉移而堅守陣地,而是為掩護15軍和181師撤回到華川——春川這條主軸線上來,它以自身的毀滅使15軍及181師得以全身而退,盡管15軍和181師因本身的傷亡損失,未能在後麵的阻擊戰中發揮什麽作用。180師的將士們無須為他們的投誠而羞愧,他們作為軍人已經盡力了,他們並不是貪生怕死,他們隻是珍惜生命,不願將生命浪費在已毫無意義的抵抗上而已。

一個有意思的事是按照中國軍隊的編製,60軍應由178、179和180師組成,但顯然隸屬於60軍的181師參加了朝鮮戰爭, 而178師好像就根本沒有入朝作戰,那麽178師哪裏去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泥中隱士 回複 悄悄話 說是有幾萬誌願軍堵在漢江一別被炸死了。有那麽回事?
Zucker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