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便走上了一條無人能替代的旅程。
他在啼哭中降生,被父母擁入懷中,從此開始了漫長的“被塑造”。從孩童的懵懂到青年的掙紮,從中年的擔當到老年的回望,人生仿佛是一段被提前設定的程序:
讀書、成長、戀愛、結婚、生子、撫養、送別……
然後,歸於沉寂。
我們經曆了太多:
痛苦與喜悅交織,責任與孤獨並存,信任與背叛輪番上演。
很多時候,我們還沒來得及想明白“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麽”,就已經身陷生活的洪流,疲憊不堪。
而終點,幾乎從未偏移——死亡,靜靜地等在路的盡頭。
沒有終極解釋,也沒有“結算窗口”。
那麽,這一切的意義究竟在哪裏?
哲學家加繆曾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隻有一個——自殺。”
他說得殘酷,卻也真實。
如果人生注定終結、奮鬥終將化塵,我們為何不直接放棄?
為何還要忍受挫敗、孤獨、病痛,努力活著?
我的答案很簡單,也很人類:
因為每一個當下,都值得。
當你牽著孩子的手走過黃昏的街道;
當你在病床邊為母親拭去眼角的淚;
當你在無數次失敗後咬牙前行,不為他人,隻為不讓自己低頭……
這些瞬間,就是意義。
它們沒有答案,卻有重量;
沒有邏輯,卻滿是人性的溫度。
也許沒有神來告訴你“你做得很好”;
也許死亡不會獎勵你“你盡力了”;
但你可以自己說:
“這一生我流過淚,也笑過;我恐懼過,也堅持過。雖然結局一樣,但我的過程不同。”
活著,不是為了完成某個任務,而是為了回應自己那顆會痛、會想、會愛的心。
我們終將歸於塵土,但我們曾活得像火焰。
這,便足夠。
——
如果你正在困惑,願這段文字給你一些陪伴;
如果你還在掙紮,願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在思考。
意義從來不是別人告訴你的,而是你親手賦予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所有跟帖:
• 沒有信仰的一生毫無意義,你的後代延續,財富積累帶不走,就算百代也隻是等待那個悟道的瞬間。 -靜安爺叔- (0 bytes) (6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6:55:47
• 這幾句倒是有所羅門王的風采了 -JoyAnna.-
(0 bytes) (2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8:13:07
• 如何驗證自己說的? -幕鼓晨鍾-
(0 bytes) (2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7:18:00
• 我一般都是過得不開心的時候,才會想虛無,想意義。平時活蹦亂跳沒心沒肺地活著,覺得挺好。最好還能經常沒事傻樂。我的理想。 -JoyAnna.-
(0 bytes) (3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8:18:01
• 人不會歸於虛無,因為靈魂是永存的。而你做過的一切,都會像紀錄片一樣,永遠被宇宙紀錄在時間裏麵,並且是永遠的跟隨你。 -咲媱-
(0 bytes) (3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8:22:25
• 時間是不存在的,隻是紀錄的維度數據的一部分。每個人的一生,就像一部故事片。存放在上帝的電影院。故事好看,就是人生的意義 -咲媱-
(0 bytes) (7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8:24:40
• 好奇為什麽是"幾乎":而終點,幾乎從未偏移——死亡 -JSL2023- (0 bytes) (2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8:41:08
• 如果死亡不是結束呢? -JoyAnna.-
(0 bytes) (1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8:41:51
• 死亡的定義,隻是和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分離,你賺的,你的各種麻煩,你的親人,全部都不再和你相關,但並不等於你的靈魂就沒了 -咲媱-
(0 bytes) (6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8:50:33
• 嗯,最直觀的就是身體與靈魂的分離。 -JoyAnna.-
(0 bytes) (2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8:53:53
• 死亡的時候,靈魂出竅的經曆,比比皆是。 -咲媱-
(0 bytes) (5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8:56:25
• 咱們還是先高高興興地活著。傳道書裏這一句深得我心。:D -JoyAnna.-
(0 bytes) (4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9:07:17
• “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 要從勞碌中,時常享受所得的。” -JoyAnna.-
(167 bytes) (8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9:08:15
• 傳道書,其實更像是一部佛經。日光之下,都是虛空。因為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會過去。 -咲媱-
(0 bytes) (4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9:13:31
• 那我們就不要再糾結"幾乎"了:) -JSL2023- (0 bytes) (2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9:14:31
• 有啥好糾結的?人生是上帝的恩賜,吃好玩好,嬉笑怒罵,勇敢的做想做的事情,才對得起這個恩賜。 -咲媱-
(0 bytes) (3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9:21:18
• 和佛經不一樣在於對虛空的定義不同,解決之道也不同。並且也沒有否定生命的意義,相反認為是美好的。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 (傳道書3:11)
虛空的原因是人離開離棄神。
-JoyAnna.-
(573 bytes) (17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9:22:57
• 這個區別,其實就在入世和出世。基督教入世,佛教出世。 -咲媱-
(0 bytes) (8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9:24:47
• 謝解惑。我主要沒明白"幾乎"在作者文章中的含義。根據上下文,好像應該把"幾乎"去掉:) -JSL2023- (0 bytes) (0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9:32:48
• 入世出世也是表象。本質是信仰對象不一樣吧 -JoyAnna.-
(0 bytes) (2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9:41:27
• 我有一個發小,多年沒有聯係。聯係上之後他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人有靈魂嗎?靈魂在哪? -趙拙-
(0 bytes) (3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9:46:21
• 現在讓你在這裏自由交流思想的就是你的靈魂呀。 -JoyAnna.-
(0 bytes) (2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10:27:24
• 寫的真好。小的時候因為被關在家裏時間長了,常常思考人生有什麽意義?問大人,大人也說不出來。
後來我把這事想明白了。所謂意義,是對那些無生命的東西來說的,或者說,是對工具來說的。每個工具都有目的,也有意義。扳手的意義是擰螺絲,螺絲的意義是固定,車的意義是運載它的主人。但對擁有自由的生命來說,我這一刻過得好,讓我周圍的人過得好,這就是意義。我為自己的行為賦予意義,也為別人的行為賦予意義。當然,別人也會成為我活著的一部分意義,比如給家人提供好的生活環境。
對於基督徒來說,人是神造的,是神手裏的工具,所以人並不是意義的最後一環,意義背後有更高的旨意在。這是他們的想法,理解並尊重。
-趙拙-
(892 bytes) (22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9:24:16
• 無論是佛教基督教,有真正信仰的人,從來都比沒有信仰的人更值得信賴。當然現任少林方丈除外。哈哈。 -咲媱-
(0 bytes) (2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9:32:03
• 活著本身就是意義。不要思考活著的意義,因為你思考就是意義。 -FollowNature-
(0 bytes) (4 reads) 07/29/2025 postreply 09: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