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澳大利亞9天 —— 第9天 高樓林立的墨爾本

(2020-03-21 14:19:11) 下一個

墨爾本與悉尼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兩個現代大都市。若將兩個城市做個比較,悉尼比較美國化,而墨爾本則更像是一個歐洲城市。墨爾本文化氣息濃厚,文藝悠閑,在世界宜居城市排名中連續7年蟬聯冠軍。墨爾本的曆史不算長,雖說該地區有超過4萬年史前原住民居住痕跡,但真正建城則於1836年,當時人口隻有177人,最早移民來自英國。墨爾本1847年得到英國女皇正式授予城市地位,後成為維多利亞州首府。1850年墨爾本周邊發現金礦,來自各地的移民大量湧入,使其得到快速發展。在當時華人口中世界有了兩個名為金山的城市:墨爾本成為新金山,而美國加州的金山改名為舊金山。至1854年墨爾本人口達到12萬3千人,超過舊金山的淘金人數。墨爾本人口迅速增長,逐漸發展成為高度發達的城市。1880年代曾被報導為全世界最富有的城市,也是當時大英帝國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澳大利亞聯邦初建的1901-1927年間,它是澳大利亞的首都,直到1927年首都遷往堪培拉。現在的墨爾本已成為現代大都會,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它有來自全球233個國家和地區的移民,116種宗教信仰,使用過的語言超過180種。除了官方的英語外,另有16種非英語語言服務,是一個多民族文化的城市。

形形色色的建築

帶著昨夜觀看小企鵝的興奮,第二天清早我們離開菲利普島前往墨爾本。這是澳大利亞行程的最後一天,我們走馬觀花看看這個澳洲的著名城市。行駛1個半小時,抵達今天下榻的酒店。澳大利亞旅館的check in時間一般都在下午,正好有房間也就順利入住了。將車停在酒店的停車場,我們出門了。我們在澳大利亞各城市的住宿都是選擇在CBD,交通工具也是自帶的11路汽車。今天又準備開啟暴走的模式,但被告知我們感興趣的地點都在免費電車範圍內,於是電車與11路並存,完成了墨爾本的走馬觀花,最深的印象是城市裏那些形形色色的建築。

免費的複古電車

墨爾本公共交通主要為電車,在CBD的環形圈內,所有的電車都是免費的,但是若要乘坐去更遠的地方,則需要使用交通卡。另外還有一條全程免費的環形有軌電車35路,從碼頭地出發,在CBD循環,線路經過重要路標建築和景點:如弗林德斯街火車站、聯邦廣場、老財政大廈、議會大廈、卡爾頓花園、州立圖書館、旗杆花園、新碼頭、水族館、美術館、藝術中心等等。35路電車是舊式的複古車,綠色的車皮、木質的車廂、老式的車頭。坐在車內一晃一晃,立刻將人帶到了舊時時光。

墨爾本市政廳(Melbourne Town Hall)

從酒店出來,坐上電車我們來到Swanston大街。街道很漂亮,熙熙攘攘充斥著行人和遊客。向著雅拉河(Yarra River)的方向走去,首先看到一座漂亮的建築,這就是墨爾本的市政廳。市政廳前堆放著許多正在開花結果的蔬菜莊稼,為高樓大廈充斥的城市增添了些許都市人向往的田園氣息,引得許多人圍觀拍照。市政廳由當地著名建築師約瑟夫·裏德(Joseph Reed)設計,為第二帝國風格。裏德的作品還包括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皇家展覽館和墨爾本貿易大廳等。市政廳外的草坪上有一尊馬修·福林德船長(Captain Matthew Flider)的塑像,以紀念這位早期來到澳洲的拓荒者。

馬修·福林德船長(Captain Matthew Flider)最早來到澳洲的拓荒者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距離市政廳不遠是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它是墨爾本最早的英國式教堂,由英國建築師威廉巴特菲(William Butterfield)設計,建於1891年。1932年教堂又加了3根尖塔,使它看起來更加雄偉。

聯邦廣場(Federation Square)

繼續向前來到墨爾本聯邦廣場(Federation Square),廣場位於雅拉河畔,其建築風格獨特,顏色和格調融合了濃厚的澳大利亞土著文化色彩,體現出對源遠流長的土著文化和土著先民的尊重。廣場融合藝術、活動、消閑、觀光和露天場地各種功能,是一個獨特的市民聚集地和文化活動中心,墨爾本很多社會活動都會借助於此展開,被認為是全世界的大型公共廣場之一。

弗林德斯街站(Flinders Street Station)

廣場對麵是墨爾本中央火車站,又叫弗林頓斯大道火車站(Flinders Street Station)。它是澳大利亞最早的火車站,也是墨爾本總站,集合所有城市火車的換乘。這幢百年的米黃色文藝複興式建築物,已成為墨爾本的著名標誌。

另一個方向看火車站                                  

墨爾本塗鴉街(Hosier Lane

距離廣場不遠有一條小巷Hosier Lane。巷子不長,狹窄的街道兩邊滿是塗鴉,這便是墨爾本塗鴉街,中央商務區標誌性的街頭藝術巷道。塗鴉街可能是墨爾本最富有活力的地方,作品大多來自年輕人筆下,色彩鮮豔,內容天馬行空,有些具有3D效果,是體驗當地文化的好地方。這裏的塗鴉更新很快,剛畫上去的作品,可能一天後就被新作品覆蓋了。我們正巧看見一位街頭畫家站在梯子上作畫。

一位街頭畫家正在作畫                                                       

Hopetoun Tea Room

從塗鴉街出來我們沿著 Flinders Street向西走,已是中午時分,肚子開始咕咕提意見了。做功課時有網友介紹一家網紅店:Hopetoun Tea Room,這家1892年開業的店鋪,據說是當地的top 10,大多時候都需要排隊。餐館在一個小巷裏,店麵不大,不過我們沒有看到想象中人滿為患的景象,店裏還有座位。我們點了最有名的龍蝦漢堡,味道還算不錯,但並沒有像網上傳的那麽邪呼。

著名的龍蝦漢堡                    

等待時看見桌上一本厚厚的書                  

信手翻一翻,書中的照片和桌上的實物相映成趣

碼頭地(Docklands)

吃完午餐,我們回到Flinders Street,乘車去Dockland Parkplace。Docklands是墨爾本的一個區域,鄰近墨爾本港出海口,原先是碼頭貨倉聚集處。上世紀90年代,這裏的麵貌徹底改變,餐館、酒吧、公寓、寫字樓如雨後春筍拔起,逐漸興旺繁榮起來。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及商務的擴張,Docklands於2007年被維多利亞州政府並入墨爾本中心區。

墨爾本唐人街(Chinatown, Melbourne

逛完Docklands,又乘車來到Swanston大街,從一條小巷穿過去,就來到唐人街。墨爾本的唐人街伴隨著19世紀中葉的維多利亞淘金熱而形成。街道至今保留著傳統中式建築,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唐人街。據說它也是西方世界所有城市中最長的一條唐人街。唐人街的周邊的街道也雲集許多中國餐館,基本上這裏可以找到任何你想吃的中國餐。中午已經吃過了,那麽晚上再來吧。

晚餐來到這家米線館,有網友介紹這是他25年吃到的最好米線之一。我們正好想吃一些湯湯水水的東西,於是來到這裏。所有米線都是砂鍋現煮,味道的確不錯。    

一位華人的孩子唱著汪峰的歌為火災中的考拉熊募捐

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

維多利亞國家圖書館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公共圖書館,建於於1854年,當時墨爾本剛剛創立20年。最初設計圖書館的遠景十分宏大——要包括“全方位的一流體驗”,並成為“一個集學習、哲學、文學、科學和藝術於一體的大型綜合體”。在這個宗旨下於1913年修建的大圓頂閱覽室非常有特色:圓弧形屋頂、放射形閱覽書桌,坐在這裏安靜地看書是一個極大的享受。

墨爾本議會大廈(Parliament House of Victoria

議會大廈建於1855-1926年,周一至周五對外開放,有專人帶領參觀。我們抵達時看到牌子上標明的參觀時間,看看表正好是當天的最後一行。正在高興我們來得巧,卻被告知參觀已經提前開始了。談不上有多少遺憾離去,繼續我們的暴走。

帕翠克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

議會大廈後麵有一座雄偉的大教堂,聖帕翠克教堂,它是羅馬天主教墨爾本總教區的主教教堂,也是澳大利亞最大最高的天主教堂。教堂建於1863年,是19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哥特式建築之一,由著名英國建築師威廉·華德爾 (William Wardell )設計,1897年完成。而教堂的三個尖塔直到1939年才完工。聖帕翠克教堂是墨爾本唯一有資格接待羅馬教皇的教堂,羅馬教皇保羅六世和約翰保羅二世分別於1974年和1986年來此訪問。

菲茲洛伊花園(Fitzroy Garden)

菲茲洛伊花園是墨爾本最著名的花園。這裏曾經是一個采石場,石頭采光後修建成為了花園。公園裏是一片麵積很大的綠地,林蔭小路旁大樹參天。這些道路形成“米”字型,使花園成為了一麵巨大的英國國旗。花園最著名的景點是庫克船長的小屋,這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白人文物。庫克船長(Captain Cook)是最早登上澳洲大陸的英國人。1770年庫克船長首次在澳洲登陸並宣布它為英國領土,因而被視為澳大利亞的開國者。

半紅半綠之樹                                                     

庫克船長小屋(Cooks' Cottage

一幢簡單樸實的小屋,斜頂鋪瓦、石砌牆麵,暗黑的褐色透出古老滄桑,這就是庫克船長的故居小屋。這座建於1755年房屋原本位於庫克船長的故鄉,英國的約克郡。1934年,澳洲知名實業家拉塞爾·格林威德爵士(Sir Russell Grimwade)出資800英鎊將小屋買下,作為慶祝墨爾本建市100周年的禮物,送給墨爾本市民。他將小屋小心拆開編號,裝在253個箱子裏運到墨爾本,然後按原狀複原。小屋還原了最初的風貌,工作人員也是18世紀的打扮。置身於此可以真切感受18世紀英國人的生活風貌。

小屋與百年古樹相伴                           

工作人員都是18世紀的打扮,還原18世紀英國人的生活風貌

旗杆花園(Flagstaff Gardens)

旗杆花園(Flagstaff Gardens)離我們下榻的酒店不遠,處在小山丘上,是一個有曆史的地方。早年這裏是殖民者的墓地,又稱為墓地山(Burial Hill)。因地勢高,可以望到遠處的墨爾本海灣。1840年曾在此樹立起一個旗杆,以方便海上和陸地之間的聯絡,因此得名Flagstaff,1880年改為公園。隨著花園周邊建築物的林立興起,如今這裏早已不再能看到海灣,甚至根本感覺不到是站在一片高地上。公園裏是大麵積的草坪、品種繁多的花卉以及各種年代已久的大樹,是人們休閑散步、讀書的好地方。

維多利亞女皇市場(Queen Victoria Market)

維多利亞女皇市場是南半球規模最大,全球第三的露天市場,也是遊人喜歡觀顧的地方。市場由1857年起開始運作至今,是唯一現存在墨爾本市中心內的19世紀市場。這裏的商品五花八門要有盡有,不僅主有海鮮、肉類、蔬菜、水果等新鮮食品,也設有雜貨區域,出售各自幹果,還販賣各種廉價的衣服鞋襪以及各自小商品。夏季每星期三這裏還有夜市,我們不巧沒有趕上。

雅拉河(Yarra River)

雅拉河從墨爾本穿過,將城市一分為二,河麵架起一座座橋梁,又將它合二為一。雅拉河是澳大利亞一條重要的河流,是墨爾本的母親河。它發源於沃伯頓(Warburton)以東的雅拉山穀,蜿蜒流淌至菲利普海灣入海。這條河是史前原住民的集聚地,早期歐洲移民用它進行農業灌溉。淘金熱後下遊流域發展起城市墨爾本。如今河畔高樓聳立,河中遊船穿梭。沿河靜靜走一走,感受著墨爾本的現代與古典。不知不覺中夕陽慢慢消失在高樓的另一邊,我們的澳大利亞之行已經接近尾聲。

全文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棗泥 回複 悄悄話 你們玩得好開心呀!謝謝分享。
z2013 回複 悄悄話 照片拍的不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