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南懷瑾是國學大師嗎? ZT

(2012-10-02 19:19:17) 下一個

 


不通古文也能叫國學大師?


南懷瑾的著作和演講的確帶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氣味,比如《論語別裁》、《老子他說》,但這不代表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精辟的研究。正如一個人嘴裏老是哼著小曲,也不能代表他就是作曲家一樣。


以《論語別裁》為例,裏麵充斥著對簡單古文的理解錯誤。比如《論語別裁》中對“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的解釋是:父母在麵前和父母不在麵前、背著父母的時候都要言行一致。


其實就算粗通古文的中學生都知道,“在”和“沒”對舉指“在世”和“死後”,而不是“在麵前”和“在背後”。


再如《論語別裁》中對“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的解釋是:“那些蠻族落後地區的人,也有頭子,有君長、酋長。但光有形態,沒有文化,有什麽用,不如夏朝,殷商,雖然國家亡了,但曆史上的精神,永垂萬古,因為它有文化”。


這段解釋真能令人噴飯。但凡對儒家有點了解和對古文有點認識的人,都知道這裏的“亡”是通假字,通“無”。整天感歎“禮崩樂壞,人心不古”的孔子,是在用這句話感慨“連夷狄都知道君臣之禮,不像我們這裏都沒有了”。孔子這個人一生為周禮(所謂周禮,簡單說就是君臣、父子,各有各的樣子,各尊各的禮節)的淪喪耿耿於懷,為自己的整個人生樹立的目標就是恢複周禮——即“克己複禮”,所以孔子的言論裏非常多“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這種對“世風日下”的感慨。南懷瑾把這一句做了相反意思的翻譯,不僅反映出他對古文不通,而且反映出他對儒家缺乏最基本的理解。


南懷瑾《曆史的經驗》中寫道:“專門好文的,最後也是亡國,不注重軍事國防,如吳王夫差,魯國的偃王”。這就很奇怪了,因為眾所周知吳王夫差窮兵黷武,怎麽反而“不注重軍事”了?原來《反經》中有一句話:“曹公曰:恃武者滅,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本意是把夫差和偃王分別當做“恃武者滅”和“恃文者亡”的例子,由於南懷瑾不懂古文,理解成“恃文者亡,比如夫差、偃王”了。


上述這樣的低級錯誤在南懷瑾的著作和演講中不勝枚舉。把南懷瑾稱為國學大師,猶如把不懂音符者稱為作曲大師,把不通筆墨者稱為書法大師。…[詳細1] …[詳細2]


 


 


南懷瑾堪稱文化方麵的“奇人異士”,但並不是搞學術的


南懷瑾的言論經常讓人感覺荒誕不經,不像是個嚴肅的學者。比如“男人的精蟲有青、黃、赤、白、黑五種,再加上酪色、酪漿色共七種。這個說法要去求證了,以我所曉得的,是有不同的顏色。譬如有些大哲學家、科學家,或者大英雄,他的精的顏色不同於一般。”(南懷瑾《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我們曉得台灣有鹿,它有些是鯊魚化成的,鯊魚到了年齡會跳上海來,在沙灘上打個滾,就跑到山裏變成鹿了。你信不信?信不信由你,講不講由我。有一些東西的確會變的,蒼蠅、蚊子是寄蟲變來的,飛蛾是蠹蟲變的。這是‘物化’的道理。我們人也是變來的,精蟲變來的,對不對?”(南懷瑾《莊子講記》)


“現在美國很流行《山海經》,最近在拚命地研究它。根據《山海經》的證明,我們的祖宗大禹治水到過美國,現在美國人在承認。如果研究《山海經》,我們老祖宗大禹治水不但到過美國,還到過歐洲,中東,紅海,地中海一帶。”(南懷瑾《莊子講記》)


看了南懷瑾這類書和演進,你不得不承認他確是文化方麵的“奇人異士”,但“奇人異士”終歸是混江湖的,而不是居書齋的。


評價"X學大師”的標準是“學術水平”而不是“仙風道骨”


大概是武俠小說看多了,中國人想到“大師”眼裏就會浮現出那種“仙風道骨”的畫麵。如果能長成文懷沙那樣的皓首童顏或者南懷瑾這樣的仙風道骨,天然就給人“大師”的感覺。


但是要說某人是一個學問領域的大師,終歸要看他在這個領域的學術水平,而不是看他的“扮相”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