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媽媽的口述曆史:北京炎熱的夏天

(2018-03-10 02:14:09) 下一個

和媽媽確認下周美國就變夏令時了,時差將縮短1小時。記起北京也曾經實行過夏令時,據度娘說是從1986年到1991年,實行了七年,每年4月的第一個周日開始,到9月的第一個周日結束。從1992年就不再執行了。

媽媽說他們製造化工設備的國營大廠,日常工作時間是早7點半至晚4點半。實行夏令時,下班時間提前一個小時,就變成3點半。夏日的北京午後3點半是最熱的時間,下班回家的路上,不被烤糊也得脫層皮,所以夏令時的作息時間沒堅持幾天就改回來了。

說到北京炎熱的夏天,想起午後的知了叫,想起傍晚媽媽把窗戶門打開,不斷地用墩布墩地,想起暑假的日子裏,和爸爸妹妹一起放假在家,把腳放在涼水盆裏。空調普及之前夏天是怎麽過的呢?

媽媽說我們當時住在媽媽廠宿舍的筒子樓,有一年夏天深夜的最低溫度,我們住的3層是31攝氏度,4層是33攝氏度,可大家也都忍過來了,沒聽說誰家中暑送醫院。現在夏天我們這裏動不動就有中暑送醫院的,孩子老人都有。

家裏都這麽熱,工廠怎麽工作呢?

媽媽說他們到了最熱的季節,廠裏每天會發一次冷飲,如果到了下午2,3點,氣溫升到35度以上,廠長就宣布再發一次冷飲,就是沒人兩根冰棍。媽媽說等這個決定是每天午後最大的一件事。廠裏最熱的要算鑄造車間,鑄造就是用火把設備成型,車間就是幾個幾百度的大火爐子。工人幹一陣下來就趕快去喝鹽汽水,給身體降溫。食堂還每天就給他們供應綠豆湯。

說起鹽汽水,我得插幾句。我們小時候喜歡去媽媽工廠的理由之一就是去喝鹽汽水。那地方有一麵牆,從上麵留下來冰涼的碳酸甜水,可以用水缸子接著直接喝,也有人用暖壺,甚至臉盆接了帶走。幸運的時候還有人發冰棍,就是鹽汽水凍的冰。

媽媽說其實食堂也很熱很辛苦。他們一早除了熬綠豆湯,還要炸油餅,中午饅頭包子餃子炒菜都不能少。食堂就一個風扇,再怎麽熱也得幹活。

記得90年代很多商場已經有空調,但還沒普及到家庭,很多人到了夏天就去商場乘涼。我們後來住在爸爸學校的宿舍,教師因為出國的多,家用電器普及得比較早,但大多是電視洗衣機,空調也是到90年代後期才成為每家必有。爸爸的一位同事,家裏經濟有些緊張,一直也沒裝空調。媽媽說,那時候X叔叔一來咱家,就把咱家的兩個空調都說道一遍,還能具體地指出它們的區別,可是到了他也沒買,也沒享受到空調的清涼,你說冤不冤。這位叔叔早已去世,媽媽頗為他惋惜。

是啊,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冤與不冤,並不是每一分舒適都理所應當,我們應該珍惜的不是還有很多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oltek 回複 悄悄話 空調北京早些時候明令不讓用。費電不說還經常引起全樓跳閘。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