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運八飛機與中國海空軍特種機

(2012-08-19 19:57:46) 下一個

運八飛機與中國海空軍特種機

  一、運八係列的發展

  隨著新軍事變革和軍事信息化的發展,空中偵察、信息情報收集、預警、指揮和控製等特種飛機在未來的戰爭中變得越來越重要,成為今後空中作戰及聯合作戰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海空軍加速了整體信息化的建設,以適應新軍事變革,使得現代戰場偵察與監視手段有了顯著的改善,信息獲取和偵察手段的多樣化,極大提高了海空軍的大麵積監視能力、精確偵察能力和管控能力,對未來聯合作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大大擴展了人民軍隊的作戰空間。在各種C4RI係統平台中,空中特種平台起到了致關重要的作用。
  由於各種特種飛機需要在平台上裝載一些特種裝備,因此載機平台要有足夠的空間,而至目前為止,中航工業能自主生產的最大的運輸機隻有運八機,所以運八飛機就成了我軍特種飛機平台的不二選擇。
  
  運八運輸機由陝西飛機公司研製生產,原型為蘇聯安-12(1956年首飛,1976年停產),為中型中程四發渦槳戰術運輸機,該機可用於空運人員、裝備、空投物資、空降傘兵和救護傷員等多種用途,也可以作民用貨機使用。
  運八的研製生產最初由西安飛機工業公司和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負責,是參照蘇聯安-12B戰術運輸機的樣機仿製設計的,研製從1969年開始,1974年12月25日,01號原型機首飛。後國防工業生產調整,運-8轉到陝西飛機公司(原漢中基地)繼續研製,1975年12月20日,02號原型機首次在漢中柳林機場首飛;1976年9月通過全機靜力試驗;1977年1月,03號原型機試飛成功;1980年2月,運八型飛機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設計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1980年首架運八飛機交付部隊使用;1985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運八飛機機身前部為空勤組和乘員組密封艙,中部為非密封貨艙,三扇內開式貨艙大門,尾部為射擊員密封艙。在參照樣機仿製時運八作了一些改進,機頭罩和尾炮塔采用了轟六的成品,空投裝置由傳送帶式改為滾棒式,氧氣係統由液氧改為氣氧,采用了薄壁油箱。基本技術數據:翼展38.0米,機長34.02米,機高11.16米,展弦比11.85,機翼麵積121.86平方米,動力裝置為四台國產渦槳-6發動機,螺旋槳為J17-G13型可變距螺旋槳,直徑4.5米,單台最大功率4250當量馬力;貨艙尺寸(長×寬×高)13.5米×3.5米×2.6米;飛機空重35.5噸,最大起飛重量61噸,最大著陸重量58噸,最大載油量22.9噸,最大有效載重量20噸,可空運武裝士兵96人或傘兵82人,可同時運送擔架重傷員60人、輕傷員20人和醫護人員3人;最大平飛速度662千米/小時,巡航速度550千米/小時,起飛離地速度238千米/小時,著陸速度240千米/小時,起飛滑跑距離1270米,著陸滑跑距離1050米,海平麵爬升率10米/秒,升限10400米,最大續航時間10小時30分,最大航程5620千米。

  運八與美國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相仿,是一個很好的多任務平台,陝飛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軍品生產相對困難的時期,克服重重困難自主改進研製了全密封貨艙的運八C全氣密型,為運八的軍民品長期發展打下了基礎,之後又以此為基礎上配合國家和軍方的需求,研製出運八I、II、III類平台。為我空海軍提供了重要的運輸、預警、偵察、指揮、通信、反潛、巡邏和科研平台。

  上世紀八十年代,海軍航空兵需要一型陸基海上巡邏偵察、救援兼運輸的飛機,1983年10月,陝飛公司承擔了改裝研製運八海上巡邏機的任務。陝飛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在1984年12月成功首飛,之後又進行了引進和國產特種電子設備的性能鑒定試飛和裝機檢飛以及飛機性能調整試飛,1985年10月通過國家技術鑒定,向海航成功交付第一架運八海上巡邏機,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運八海上巡邏機是在運八基本型的基礎上改裝設計的,基本保持了運八原型機氣動外形,主要受力構件和操縱、燃油等係統未做大的改動,對飛機結構更改主要是為了加裝和換裝一些特種和機載設備,機身中段後部兩側各裝一個側向相機艙門,尾下部裝一個垂直相機艙門,貨艙後門裝紅外相機、紅外搜潛儀、聲納浮標掛架,尾炮艙改為聲納員艙,此外,由於巡邏機任務區在海上,全機采取防鹽霧、防濕熱和防黴菌的三防措施。改裝後的運八海上巡邏機可以全天候全方位的偵察照相,為了適應在中、遠海上執行任務,導航係統改進為可以進行三餘度遠距自動導航。

  運八海上巡邏機的主要特種設備:機頭下加裝了搜索雷達,可以對海麵目標進行搜索跟蹤;紅外搜潛係統包括紅外搜潛儀、聲納浮標及投放裝置、聲納接收機、超高頻定向儀等;偵察照相係統包括中高空光學相機、低空相機、紅外相機。考慮到海上任務的特殊性,運八海上巡邏機的救生裝置包括5人救生艇和單人救生裝置。
  
  運八海上巡邏機服役後,軍事效益良好。該型機多次參加海上遠距巡邏任務,多次巡航西沙、中沙、南沙群島,航拍了大量珍貴的中國周邊海域的圖片資料。陝飛運八海上巡邏機的研製成功,不但滿足了海航的急需,而且開創了陝飛運八係列飛機發展新方向,成為陝飛利用運八平台改造軍用特種飛機的起點,特別是後來運八C的研製,為陝飛成為二十一世紀以後空海軍特種飛機平台的供應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運八C改型起始於1983年,當時陝飛的生產條件極端困難,在軍品訂貨量大量減少的情況下,自主開始了全密封型的運八改型,經過多方努力,1987年7月國家終於批準立項,列入七五劃。陝飛抓住機遇,經過艱苦的攻關,完成了運八C的改型工作,並於1992年12月被批準設計定型。
  運八C最主要的改進有兩項,一是氣密改進,由於原型貨艙是非氣密的,在4000米以上飛行時人員要佩氧氣麵罩,限製了使用,改進後氣密貨艙增加到212立方米,可裝散貨20噸(集中貨物16噸),人員和特種設備可以直接載運。二是貨艙大門由三扇內開式改為兩扇下開式貨橋大門,並能快速裝禦貨物,相應增大了貨艙空間。運八C取消了原來貨艙下的油箱,航程相較原型有所減少。
  運八C是陝飛運八係列改型的一個重而良好的開端,在運八C的基礎上,陝飛經過不斷的麵對市場和需求改進改型,形成軍民兩大係列機型,特別是十五以來,我軍信息化裝備建設加速發展,陝飛抓住軍方急需,改進出I/II/III三大類特種平台,成為中國當今唯一能為軍方提供大型空中特種平台的航空工業企業。

  運八一類平台,是在全氣密型的基礎上形成的,主要改進是全氣密貨艙和兩扇式貨橋後大門,並改進了環境控製係統,可進行8噸的重裝空投。

  運八二類平台,在運八一類平台的基礎上,二十世紀初開始,主要是對機身進行了修形設計,以減少阻力;針對一類平台由於載油減少而帶來的航程問題,加裝了機身副油箱;為適應新的環控係統的需求,換裝了大功率發電機,提高了續航能力和改善了艙內環境。

  運八三類平台;對運八各類改型來說,三類平台是運八飛機的一次脫胎換骨的升級改造,與一架新機無疑。在以往的經驗的基礎上,從2003年開始,為配合空警200載機的需要,陝飛對運八進行了大幅度改進,改進總量超過80%。主要改有:重新設計了機身前段,新機內部空間寬大,以適應特種設備和載員的需求,大幅修改尾段以達到減阻的目的,改進了垂性和平尾的構型,增加了平尾端板,以改善航向穩定性;新研製了機翼整體油箱,增加了航程,同時改善了機翼的應力結構(油箱的重量可以平衡一部分向上的升力);新研製改進了大功率發動機渦槳-6C及與其配套的6葉複合材料螺旋槳,單發功率提高20%,達到5000馬力;座艙實現了玻璃化座艙(Glass Cockpit),裝備全新數字化綜合航電係統,包括EFIS(電子飛行儀表顯示和自動駕駛儀)和EICAS(發動機參數顯示和告警)係統,操縱係統增加了助力係統,這是首次在運輸機上使用助力係統。改裝後的運八三類平台,最大起飛重量增加了4噸,達到了65噸,使用壽命提高到3萬小時,服役年限提高到30年。

  運八III類平台的研製成功,解決了海空軍對空中特種平台的急需,也為未來軍事信息化的發展拓展了空間,積累了實踐經驗。目前陝飛基於III類平台的特種軍用飛正在加緊生產,同時基於III類平台的新型中程戰術運輸機的研製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相信不久,我們會看到更多更好的新型特種飛機飛翔在祖國的天空,成為空中看護國家利益的不眠之眼。

二、海空軍的特種飛機--運八警戒機
  在運八海上巡邏機之後,根據海軍的要求,陝飛以運八為平台改進而成了第二種特種飛機--運八海上警戒機。該機最典型的特征是修改了運八的機頭,領航艙改為一個較大的雷達罩,以裝備從國外進口的海上搜索雷達(廠家產品名稱“searchwater”,譯為“搜水”),被親切地稱為“大鼻子”機。“搜水”雷達采用全相參、脈衝壓縮、頻率捷變技術,主要用於海麵目標搜索,是當時較先進的一種雷達,可提供海上目標的實時點跡,該雷達最大作用距離近400公裏,為海軍提供了廣闊的搜索、監視和跟蹤範圍,獲得了更多的預警時間,值得一提的是該機裝有數據鏈係統,可實時將偵察到的戰術信息傳回指揮所或引導其它平台獲得目標信息方位。該機海航一共裝備了4架,在幾次軍事演習中取得了較好的作戰效果。

三、海空軍“高新”機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隨著軍隊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的長足發展,作為聯合作戰指揮必不可少的空中信息收集、指揮通信、戰場監視、電子支援和對抗、預警指揮等特種飛機以“高新工程機”的麵目成係統地逐漸列裝到海空軍,成為新時期軍隊信息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高新1號:電子偵察機,以運八C為平台改裝,主要任務是為聯合作戰提供各種電磁信號信息,加裝有合成孔徑雷達,可以執行戰場監視任務,為指揮所提供實時地麵戰場圖像供判讀。

2、高新2號:海軍信息化指揮係統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任務是信息收集與指揮,電磁信號偵聽、監視與對抗,由運八一類平台改裝,目前裝備海航2師。

3、高新3號:空軍電子作戰支援機,主要任務是電子幹擾和反幹擾,以運八二類平台改裝。該機典型特征是機首兩麵突出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整流罩。

4、高新4號:指揮通信機,主要任務是戰場指揮通信。運八二類平台改裝。

5、高新5號:海空軍預警指揮機(即空警200),以運八三類平台改裝。目前裝備空26師和海航2師。
   後圖為海軍的KJ200在陝飛試飛站。

6、高新6號:海軍專用反潛機,運八三類平台改裝。這是中國海軍第一種反潛巡邏機,不但有多體製的搜潛裝備,而且裝備有對潛攻擊武器。

7、高新7號:空軍專用的“特種作戰飛機”,該機是以美國海灣戰爭的成功經驗為基礎產生的,以運八二類平台改裝而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