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緬甸抗日秘聞:帶竹筒裝日本人耳朵

(2011-04-06 05:39:29) 下一個
緬甸抗日秘聞:帶竹筒裝日本人耳朵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國總統羅斯福下令成立一個新的情報機構——戰情協調辦公室(後改為戰略機構辦公室),執行在敵占區製造動亂、搜集情報、從事敵後破壞活動等任務,負責人是威廉·多諾文。1942年,該機構為支援亞洲戰場,向緬甸派出一支特遣隊,演繹了一段精彩的傳奇故事。

  組建第101特遣隊

  1942年2月,日軍攻入緬甸,戰情協調辦公室特別行動隊主任向多諾文提議,組建特遣隊赴緬,支援史迪威的部隊。多諾文采納了其建議,並很快通知史迪威。史迪威表示同意,並提出特遣隊由他的老部下卡爾·埃夫勒上尉指揮。1942年,埃夫勒率領僅有幾十人組成的第101特遣隊進入緬甸。史迪威交給特遣隊的任務就是:進入緬甸叢林,采用各種方法襲擊日軍。史迪威說:“我想聽到的一切就是從密林裏傳來的隆隆聲。”

 克欽人帶來全新戰法

  埃夫勒奉命在緬甸北部邊境納濟拉的一個印度茶場安營紮寨,他意識到,未來的叢林作戰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必須做好充分準備。為此,他廣泛招募人員,擴充軍隊。前來應召的有英國軍隊的士兵,有難民營裏的難民,最多的則是緬甸當地的克欽人。

  埃夫勒要把這些新兵訓練成所向披靡的叢林戰士,他要求新兵掌握收發報技術和武器裝備的使用。克欽人很快喜歡上了炸藥和密碼,但對複雜的新式武器卻一籌莫展。他們告訴埃夫勒,他們喜歡使用滑膛槍,不願意擺弄結構複雜的現代槍械。埃夫勒立即向美國國內求援,他在電報裏說:“當地人喜歡滑膛槍,他們可以自己製作黑色火藥並使用廢車上的螺絲母當彈藥。”美軍立即運來500支斯普林菲爾德土槍,這些槍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生產的滑膛槍,在庫房裏已經塵封了 80年。可是克欽人對它們愛不釋手,並攜帶它們經曆了整個緬甸戰爭。

  克欽人的加入給特遣隊帶來了古老而又實用的作戰方法,他們擅長用祖先流傳下來的捕獵方法對付日本人,美國人也很快學會了這些方法。特遣隊員在小路的兩側埋滿尖尖的竹簽,當日軍巡邏隊到來時,特遣隊發動突然襲擊,慌不擇路的日軍就會紮在堅硬的竹簽上。有時他們也設置一些裝有弓弩和絆索的陷阱。他們還用土洋結合的方法發明了一種新的作戰利器,在一個5英寸的空心釘中,裝一顆子彈和一個壓力起爆器,當日本兵踏上這顆子彈時,子彈被引爆,鋼釘就會穿透他的腳或身體。一名特遣隊員後來回憶說:“空心釘在日本人中間引起難以名狀的恐懼,甚至當我們放棄使用這種裝置時,敵人仍心有餘悸。這種威脅,拖慢了敵人的前進步伐。”

  特遣隊戰績輝煌

  特遣隊在短期內有了較大的發展,他們訓練出了200多名英勇善戰的克欽戰士,在完成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43年1月,埃夫勒派出一個由12人組成的特遣小組,從納濟拉出發赴敵占區建立根據地並破壞通往密支那的鐵路線,從而拉開了叢林戰的序幕。 27日,特遣小組被空投到密支那以南100英裏的密林中,他們攜帶食品、武器彈藥,在崎嶇的山路上走了兩天,到達了破壞鐵路區域。他們兩人一組分頭沿鐵路線安放炸藥。當隊員回到密林中時,身後傳來了爆炸聲,有5英裏的鐵軌被炸毀。到1943年底,特遣隊在印度和緬甸共建立了29個野外活動站,他們深入敵後炸毀日軍供應兵站,伏擊日軍巡邏隊和破壞日軍通訊設施,使史迪威真正聽到了來自密林的“隆隆聲”。

  克欽人有超強的密林生存能力,能夠完成常人難以完成的工作。一次,美軍一架運輸機被日軍擊落,一名飛行員跳傘時落到了一棵高大的紅木樹上,他雙臂折斷,頭朝下倒掛在100多英尺高的樹杈上,鮮血直流。3名安全著陸的同伴無法營救他,因此打算開槍打死他,結束他的痛苦。這時,特遣隊的克欽人趕到了。他們嫻熟地砍倒一棵小樹,把它靠在紅木樹上當梯子,飛快地爬上樹,在樹叢上跳來跳去,將飛行員救了下來。第二天,獲救的飛行員和他的同伴一起踏上了回納濟拉的路途。特遣隊中的克欽人用各種方法一共在密林中營救了200多名空軍人員。

  特遣隊還擔負著為空軍搜集情報和指示目標的任務。1944年8月,特遣隊發現一個名叫摩達的緬甸小鎮駐紮著1000多名日軍,存貯著大量軍用物資。特遣隊迅速報告了美國空軍。隨後,幾十架戰鬥機攜帶爆破彈和燃燒彈攻擊了這個小鎮,徹底摧毀了日軍的武器彈藥庫,打死200多日軍。

  特遣隊的出色表現,引起戰略機構辦公室的重視。多諾文下令將特遣隊每月的經費由5萬美元增加到10萬美元。在總部的支持下,特遣隊的發展進一步加快,到戰爭結束時,克欽人已經達到10000多名,美國人達到500多名。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101特遣隊也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在3年多的緬甸叢林作戰中,特遣隊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僅克欽人就消滅了5447名日軍,並造成10000名日軍受傷或失蹤,而他們自己才損失了184人。

  盡管史迪威對這一戰果深信不疑,但他對克欽人消滅日軍的數字如此精確表示不解。一次,他問一名克欽人怎麽能夠對日軍的死亡人數有如此精確的統計,這名克欽人打開拴在腰間的竹筒,從裏麵倒出一些看上去像黑透的幹果一樣的東西。史迪威困惑地問道:“這是什麽?”克欽人答道:“日本人的耳朵,每兩個一份,數一數就知道殺了多少日本人了。”史迪威驚訝地發現,每個克欽人腰間都有一個裝耳朵的竹筒,他頓時對這支英勇善戰的叢林作戰部隊肅然起敬。

  相關鏈接:克欽人Kachins

  亞洲中南半島緬甸民族。自稱景頗。主要聚居於緬甸境內親敦江和伊洛瓦底江上遊的克欽邦,少數分布在撣邦北部,以及緬中、緬印邊境山區。另有少數克欽人分布在印度阿薩姆邦。屬蒙古人種南亞類型。與中國景頗族同源。使用克欽語,屬漢藏語係藏緬語族。平壩區居民多信基督教和天主教,少數信佛教,山區居民多信鬼神。克欽人的祖先約在7世紀由青藏高原南下,沿恩梅開江和邁立開江遷入緬甸境內。社會經濟發展較為落後。基層政權為山官、頭人所掌握。19世紀後期起,先後受英國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者統治。1948年緬甸獨立後,於1951年成立克欽邦。克欽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旱穀、玉米和大麥,以養豬、養牛和捕魚、打獵為副業。行一夫一妻製。仍保留幼子繼承家業的父係家族製度。人死後行土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