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個開心。

天南地北,虛虛實實,過去未來,隨便說說,想那說那。--- 也不全是瞎掰,信不信在你。
個人資料
遍野無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也說《白鹿原》劇中的白靈

(2017-05-31 09:14:13) 下一個

很多人對白靈的表演不認可。就是說劇中的白靈不是大家期待的白靈。

陳忠實心中的白靈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說,陳忠實似乎是忠實的再現了白靈原型的精神風貌。白靈的原型是張靜雯(見下麵的擇要)。陳忠實如何看待白靈,應該涉及到作者如何認識上世紀初的那場大革命。可以這樣認為,陳忠實並不完全讚成那場大革命,至少是持批評觀念的。

白鹿原最後讓白孝文,一個投機取巧的人,當了滋水縣的縣長,占有了革命果實,而讓黑娃,一個真心要“學做好人”的革命者,蒙受不白之冤,就可以從一個側麵看出陳老對那場革命的看法。

共產黨革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口號打倒地主,分田分地。然而《白鹿原》對於這件革命的重要成果並沒有積極歌頌,而是消極的接受。白鹿原對地主(階級)充滿了同情和讚揚。這就是白嘉軒成為正麵的主要人物的原因之一,雖然也對白的封建禮教那一套也持有否麵批判的態度。

下麵一段頗能反映陳忠實的內心。

[鹿兆鵬] 去拜望朱先生時就向先生宣講共產主義。朱先生笑著問:“你要消滅壓迫人人剝削人的製度,這話聽起來很中聽,可有的人甘願叫人壓迫、叫人剝削咋辦?”

鹿兆鵬說:“世上哪有這號人呢?”

朱先生舉出例證說:“在潤河上背河的人算不算?你好心不讓他受壓迫、可他掙不來麻錢買不來燒餅。”

鹿兆鵬說:“人民政權會給背河的人安排一個被背河更好的職業。”

朱先生說:“要是有人背河背出癮了,就專意想背河,不想幹你安排給他的好工作,你咋辦?”

鹿兆鵬急了:“人民政權就給河上搭一座橋,車碾人踏都不收錢,背河的人就是想背也背不成了。”

朱先生笑了:“你的人民政權的辦法還真不少……”

 

陳忠實沒有生活在那個大革命年代,但是他結結實實的經曆過文化大革命,他應該會從文化大革命中體會到多少年前的那場武化大革命。陳忠實對文化大革命的態度是:“還能折騰到何時?”

那麽除了有實際生活原型張靜雯以外,白靈在陳忠實的心中的印象多少會有文革中紅衛兵的影子。那麽白靈的一些超常行為就是理所當然的了,那些口號性,激烈對抗性,和敢於反抗自己父母的行為就是可以理解的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 當年陳忠實不可能放開了手腳,毫無羈絆的描寫那些曆史人物, 但是批評性還是會有的。

劇作家和導演是否理解了陳忠實當年的苦心,而有點放開手腳演繹白靈,在白靈身上既表現了革命進步的一麵,又表現出一些批判性?我也不知道。

但是,包括我在內,很多人為什麽對劇中這個腳色很不認可,甚至是厭惡?我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都是“在黨的教導下”成長的。潛移默化的有了共產黨“革命者”一些必須有的形象。當她和我們心中的形象不符時,就會厭惡。但是如果讓前清遺老遺少來看,可能會有另外一種感受吧。 這個如同在抗日劇中,如果日本鬼子表現的太過正麵,我們也會反感一樣。

***********************************************

《白鹿原》中白靈的原型:張靜雯 (擇錄)
張靜雯是白鹿原東南部的藍田縣安村鄉宋家嘴村人,1911年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張靜雯從小生就一種叛逆性格,對不平等的社會現實表現出強烈的不滿,性格剛烈,好打抱不平,但對窮苦人家卻極為同情。張靜雯8歲入私塾讀書,經常把家裏的白饃拿出來送給窮孩子和討飯的人。有一次,村裏來了一個小商販,存心欺哄一個不識數的婦人,在一旁的靜雯小臉都氣紅了,二話沒說,上去踢翻了商販的擔子,折斷了秤杆。村裏人都說:這女娃將來一定是個大材料的人物!

1924年,不耐富家小姐生活的張靜雯被送到陝西省教會學校讀書。張靜雯參與了1926年末至1927年初的西安圍城實踐。1928年,張靜雯考入省女子師範學校。1930年,張靜雯參加了中共青團,於同年下半年轉為中共黨員。1931年7月受省委委派,回藍田傳達省委指示建立黨的組織。“九一八”事變後,時任女師任團組織和學生會負責人的張靜雯,參與救亡運動,並參與了搗毀國民黨省黨部,火燒反動分子住宅的行動。

1932年4月,蔣介石派戴季陶,到西安兜售“攘外必先安內”政策。4月25日,張靜雯等學生對戴季陶喋喋休的演講,遞條子提出質問,戴季陶吱唔搪塞的解答激起學生的憤慨,在一片高呼“打倒頑固派,打倒戴季陶”的口號聲中,張靜雯首先喊一聲“打”!早已準備好的石頭、磚塊、瓦片直向戴季陶打去。戴季陶在軍警的保護下逃離,憤怒的學生又燒毀了戴季陶的汽車。第二天西安各界學生發起驅陶遊行大會,張靜雯在同軍警展開搏鬥中遭到拘捕。後來當局要先放靜雯出去,靜雯堅決反對:“要放一起放,隻我一個決不出去。”最後在地下黨組織和社會各界的強烈要求下,終於全部釋放了被捕學生。

1933年1月,張靜雯在藍田以小學教師為掩護,與丈夫徐國連及藍田地下黨負責人白耀亭、林子屏等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學生運動,四名教師被捕,徐國連去陝北參加了紅二十六軍。十月,陝西省委決定張靜雯也去陝北紅二十六軍工作。張靜雯一到陝北就受到劉誌丹、習仲勳的歡迎。開始時分配張靜雯搞宣傳工作,帶動了許多當地婆姨姑娘紛紛走出家門,參加了革命隊伍。

1934年陝甘邊蘇維埃政府成立,張靜雯擔任了蘇區政府婦女委員長。蘇區政府辦起了第一所紅色學校----列寧小學,張靜雯擔任學校教師。她帶領60多名學生壘土台,支木架,用窯洞做教室,自編教材,以地麵當紙,以木棍當筆,開展蘇區教學工作。1935年3月,張靜雯丈夫徐國連在一次遭遇戰犧牲。1935年秋,紅二十五軍長征到達陝北。接著在極“左”路線指導下,開始了肅反運動。張靜雯也在這時被誣為國民黨特務機關派往根據地的“奸細”遭到刑訊逼供。張靜雯的據理反駁激怒了左傾路線執行者,他們終於對張靜雯下了毒手,在一個漆黑的夜晚,這位巾幗英雄,被拉出去活埋了,時年僅24歲!1950年2月21日,在藍田縣城召開追悼大會,為張靜雯平反昭雪,追認為革命烈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