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學家”是咋生出來的?

(2010-08-25 13:42:32) 下一個



“國學家”是咋生出來的?

莊冬

中國以前好象沒有“國學”或“國學家”概念,反正孔子和孟子都不是“國學家”。好象是要到了晚清才有的“國學家”吧?

賣柴娜:“看了沽狗的定義我明白了!原來國學是騙人的東西!!!”(沽狗:“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國學和文學數學的意思不同,並非是國家之學或者治國之學。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

大江川:“國學有啥呀?就是從小生就一身黃皮,長一雙單眼皮,學說漢話,劃拉兩筆漢字,土屋坐北朝南,吃飯用倆樹棍,把書縫起來讀,大衣捆起來穿,孩子一群放養,祖宗永遠難忘,清明節上墳,過大年放鞭,講講老幼尊卑,做人謙謙君子,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尺半,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農夫遇到蛇必生憐憫之心,秀才遇見兵也要講理,感冒發燒先發汗,病入膏肓跳大神,言必稱子曰,民無信不立,見人就問你吃沒,肉包子經常打狗。。。從不發動世界大戰,也許正在養晦韜光,人口大國常常缺糧,處世總是溫良恭儉相讓,貌似雄獅大病一場,跟你玩命靠血肉長城,我是國人總嫌國家不好,何時能脫盡黃皮跳進白人的水槽,啥JBA國學絮絮叨叨,CAO NI 瑪B敢說我不好?”

其實呢,國學基本上就是中國文化和曆史或中國曆史和文化。說穿了就是“學而優則仕”裏麵的那個“學”學的東西。

當年好象沒有“國學”和“國學家”,但是有“儒學”和“儒”,比如說秦始皇就坑了幾百儒。後來人們把“儒”跟“讀書人”混在一起,能跟“儒”混在一起的“讀書人”讀的書當然也是屬於“學而優則仕”裏麵的那個“學”學的書。

現在的人們把“儒”、“讀書人”和“知識分子”基本上畫等號也已經很長時間了。問題是“知識分子”包括科學技術醫藥衛生等等等等這些以往學的再優也則不了仕的東西。這是什麽原因呢?

當今的“儒”的觀念大概是“知識分子”,包括學文科或叫“社會科學”(藝術家大概也算),反正學理工科或叫“自然科學技術”算是“知識分子”也就是“儒”。也就是說今天的中國社會裏,工程師和醫生們是“知識分子”算是當今的“儒”。但是,當年古代的中國社會裏就不同了。張衡算不算當時的“儒”呢?我不知道,張衡當過官,也許是個當時的“儒”。祖衝之算不算當時的“儒”呢?我估計不算。扁鵲大概也不算當時的“儒”。畢升大概也不算當時的“儒”。木匠魯班就更不用說了,一定也不算當時的“儒”。

其實究竟什麽是“知識分子”是說不清楚的,就像“民主”和“資本主義”沒有定義一樣,雖然大家都很熱愛“德先生”,“知識分子”也沒有一個確定的定義。現在人們一般以為讀過一些書的就是知識分子。那麽得讀多少書才算是數呢?僅僅小學畢業大概不行吧?當然,小學畢業以後又自學成才還是應該可以的吧?那麽又得“自學”多少書才能算“成才”了呢?

雖然讀過一些書不能就是知識分子,但是一般說來知識分子還是讀過一些書的。特別是中國古代的“儒”們,他們一定不是文盲。既然說起了“儒”和讀書,就難免想起了孔夫子和他的“有教無類”。為什麽孔夫子要提倡“有教無類”呢?那還不是因為當時不是“有教無類”的,也就是說在戰國時代有一些類的中國人是不可以被教育的。

所以,戰國時代的“儒”是屬於可以被教育的一類中國人而不屬於不可以被教育的一類中國人。因此,戰國時代的“儒”是一類有一定政治和經濟地位的中國人。孔夫子提倡的“有教無類”也得有幾條幹肉撐著。因此,被秦始皇“坑”了的“儒”雖然有會讀書這個身份,但是他們的政治和經濟身份才是他們的真正社會身份。這些“儒”恐怕還是社會政治活動家。

建立一個政權或政府是一個複雜的事情。特別是今天全世界都 在看著美國人們在伊拉克幫助伊拉克人們建立一個民主政府。其實呢,美國人們在伊拉克幫助伊拉克人們建立的這個民主政府比美國的民主政府還民主,因為美國人們要求伊拉克人們給伊拉克少數民族比美國少數民族更多的政治、自治和石油資源的控製權力。

想當年薩達姆上台時很多伊拉克人們跑到了伊朗。他們跑到伊朗當然有他們的道理。沒跑掉的很有可能被薩達姆給“坑”了。我估計那些被薩達姆給“坑”了的人們中也一定有不少讀書人,也就是伊拉克的“儒”,特別是他們中間有不少還是讀書為生的。雖然他們讀的是可蘭書。可蘭書也是書啊。

現在,美國人們來幫忙了。那些當年跑到了伊朗的很多伊拉克人們又跑回到了伊拉克了。美國人們和他們訓練的伊拉克民主戰士也一定“坑”了一些喜歡薩達姆的或反對民主的伊拉克的讀書人,也就是伊拉克的讀可蘭書的“儒”。

西方好象就沒有“儒”這個概念,把 intellectual 翻譯也就是再創作成“知識分子”是個例子。intellectual 從智力來的是說有智力不是有知識,雖然 intellectual 都有一定知識。隻是這麵“知識”的旗子實在是太大太大了。以至於,一個人一旦成了知識分子,這個人就有了知識。以至於,一個人一旦多念了幾本兒書就成了知識分子,這個人就有了知識。這個人就什麽知識全都有了。

現代“知識分子”的概念是“腦力勞動者”,就是中國古代“勞心者”的現代化。若用今天的“知識分子”概念看古代中國社會。中國古知識分子就是古士人加古工程技術人員,也就是中國古代勞心者加古工程技術人員。古中國跟其它國家竟爭的問題不如現在嚴重,因此管理人才也就是製人的“勞心者”古士人較古工程技術人員有大用。中國的史家們也都是“勞心者”的古士人,他們不記錄材料技術的發展如金屬冶煉和化工如火藥煉丹。

或,現代“知識分子”的概念是“讀書人”即“高等教育的人”,就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現代化。這書也分“工程技術”和“社會人文”。“科學技術”和“社會人文”的書都讀都精通的人不多。中國古知識分子就是古讀“社會人文”書的人加古讀“工程技術”書的人,也就是中國古代勞心者加古工程技術人員。古中國跟其它國家竟爭的問題不如現在嚴重,因此管理人才也就是製人的“勞心者”古士人較古工程技術人員有大用。中國的史家們也都是“勞心者”的古讀“社會人文”書的人,他們不記錄工程技術的發展如幾何測量和地理地質。作為一個農業國,中國人民在農業科學、水利科學和氣象氣候對人類的貢獻實在是在讀“社會人文”書的人寫的曆史裏少得讓咱不能容忍。

為什麽呢?因為中國古代跟別國競爭的問題不如今天嚴重,“工程技術”的人們屬於“勞力者”不是“儒”,因此“學而優則仕”的“勞心者”就牛啦,他們玩兒遊戲不與“工程技術”的人們。現代中國跟別國競爭的問題嚴重了,“工程技術”的人們就重要了,“學而優則仕”的“勞心者”們被邊緣化了則不了仕了。

我現在說“國學家”是咋生出來的?

我以為讀“社會人文”書的人為了提高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是社會政治地位做了兩件事:一是製造“知識分子”概念混合“勞心者”和“勞心者”也就是說大家沒區別都是“知識分子”;二是製造“國學”概念使自己成為“國學家”同時把古代跟“則仕”無關的“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也拉進來了。

因此,中國的“儒”也好,“勞心者”也罷還有“讀書人”和今天的“國學家”的問題不是別的而是他們要“學而優則仕”要“黃金屋”還要“顏如玉”這一切都要通過他們的政治活動力和政治影響力來達到。他們隻是說一說是遠遠不夠的。他們不僅要說還要你聽。他們說了你也聽了也還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要你聽了以後照他們說的辦,因為你如果沒照他們說的辦他們就認為你沒聽。在他們的字典裏,他們的說就是命令,而你的聽就是服從他們的命令照他們的命令辦事。無論內政還是外交,他們都要管。

唉,讀“社會人文”書的人應該都讀過《三國演義》吧?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都知道連孫權他媽也知道“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你咋可能啥都知道呢?

《三字經》還說“學之道,貴以專”哪!看來“國學家”們不讀或不同意《三字經》的這一條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TibetanYak 回複 悄悄話 大江川那段話笑死我了
7率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劉兄弟留言!不過可以往外賣國學,就跟人家賣民主賣聖經那樣
Sherry.Liu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我一直堅信 國學 =

我爺爺是讀私塾的,我父親小時候讀私塾,後來上大學,我小時候也學了不少《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的東西。

其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都是中國還處在文明不開化的封建專製時代,所以那時候的科技十分落後,思維免不了迷信愚昧。

現在中國大陸人又像魯迅說的那樣,去故紙堆裏去翻來翻去,期待著能夠找到什麽新思想,新科技?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進步,科技在創新,可是中國大陸又在搞什麽國學。 難道中國人不把自己的文化搞成封建愚昧就沒法活了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