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叢生

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虹藏不見。
個人資料
正文

從春花秋月裏看文人的落寞 (圖)

(2008-02-25 12:04:06) 下一個

從春花秋月裏看文人的落寞

當年楚霸王四麵楚歌之時,虞姬自刎於項羽懷中,頸下的鮮紅浸於泥土之中開出
萋萋如血的美人花,人稱虞美人,後立於詞牌,最為人們所喜歡的是李後主筆下
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是悲哀是他委曲求全不得安逸的一生,雖貴為詞中之帝,仍躲不過在牛郎織
女相聚的夜裏被迫服毒,留下了的那些千古絕唱,依舊明月清風,在談古論今的
故事裏麵蕩氣回腸,落魄到淪為囚的皇帝唯一能做的——僅僅一個驚豔於世的文
人。

文史留名的人們大都曾有過火熱赤誠的心腸,嬌柔嫵媚的靈魂,——但卻因他是
個文人,手無縛雞之力,也就隻能吟誦春花秋月的愁,故國不堪的憂,鬱鬱寡歡
的落魄凋零,悲者乃至死於非命。

——偉大的“騷人”屈原,倍受國君冷落,政治失意滿懷憂憤,投江殉國。——
醉裏挑燈看劍的辛棄疾,奮發激昂抗戰愛國,也落得英雄末路,鬱鬱不得誌終老
一生。

——古來有之,韓非因為同學李斯的嫉妒而慘遭毒害,蔡邕因其才名橫絕天下而
招惹王充的忌諱,被治了個死罪。——詩聖杜甫,直言諫諍觸怒了肅宗皇帝,流
落到秦州搭茅屋,拾橡栗……。

除了平步青雲效命於當權者順應天命的文人,能榮歸故裏風光大葬,那些自命清
高才華絕世的孤魂野鬼們在千年後的黃泉路上含冤相望,與其說在當時的朝廷不
得寵,不如解為不安世道不懂做人,而在那封建統治的皇權社會,欲加之罪,何
患無辭?

自負的文人,總是以為自己高明,為了表現這種高明,不得不絞盡腦汁費盡心機
的思索,卻在不知不覺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當一個靈魂不夠安分,做一個文人
也不夠安分,而一部國家機器需要的文人,卻是那為太平盛世——唱讚歌的戲子,
為錦繡河山——添光彩的道具而已。

江山是國家的,社稷是朝廷的,為了避免覆舟的危險,悲憤的文人常常遭受朝廷
或者政府的封殺乃至血的教訓,古有秦始皇焚書坑儒,前有文化大革命,近有八
九學潮,可仍然有窮酸的文人前仆後繼,上演著仆人和主子的遊戲。

——蘇東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曹操“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柳永對著煙花巷——新世紀以來的文人騷客們也大都是去風花雪月,談情說愛現
身說法,歌舞升平的年代裏,也就唯有談談莫怪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至於隔
江猶唱後庭花,還是留給古人吟唱吧。

若是那些憂國憂民的文人,依然喜歡閑著沒事折騰自己,那就由他繼續慷慨陳詞
地去落寞吧,曆史的風月,古人不過如此,文人能做的,其實就這麽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罷了 回複 悄悄話 讀了這篇文章,我問自己:什麽叫幸,什麽叫不幸?這個“幸”字當何解釋? 是幸運?或是幸福?好像都不很準確,但又好像都有一點。凡夫俗子如我隻能用凡夫俗子的眼光來觀察。我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在幸與不幸之中,無論你是個文人,還是文盲,或是當權者。

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幸與不幸就像一個銅板的兩個麵,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幸,自然也不會有絕對的不幸。“幸”幫助我們健康成長,“不幸”幫助我們不斷成熟;一個人生命旅程中隻有“幸”而無“不幸”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樣,這個人就永遠也不會成熟,永遠也長不大。當然,如果可以選擇,我還是會選擇“幸”,然而人生往往沒有選擇,所以,除了直麵人生中的幸與不幸之外我們又有其他的選擇嗎?

說起文人的幸與不幸,想起了吳晗與蔭麟。吳晗有感於天才亡友身後寂寞,曾經說,即使蔭麟不死,“再多受些磨折、考驗、洗煉,恐怕他還是得死,不過死法不同,不是死於窮病而已”。怎知一語成讖,二十年後,吳晗未“死於窮病”,卻死於“文”。所以,吳晗之的暴斃固然不幸,然而較之蔭麟之早夭,抑又為幸耶?在我眼裏,都是死,都是不幸,沒有什麽區別。

現實生活中的落寞與不幸,又企僅限於文人?愛一個人是幸的,但你忽然發現自己所愛的人會因為你的愛而背負枷鎖成為痛苦,或者自己突然失去了愛的資格,這幸則成了不幸;十年寒窗、金榜題名是幸的,但是多年苦讀後發現學無用武之處,居然找不到一個糊口的工作,這幸也變成了不幸;費勁心血之後總算找到了一份工作,但發現那可憐的薪水不足以養活自己和家人,這幸又成了不幸。有人說,“國家不幸詩家幸”、“江山不幸詩人幸”,於是便有了詩人葉賽寧不朽的詩句:“ 茫茫的雪原,蒼白的月亮,,殮衣蓋住了我們這塊大地.,穿孝的白樺哭遍了整座樹林。。。”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因此,世上萬事沒有絕對幸與不幸,隻有相對的幸與不幸,重要的是我們對生活的態度。

無大喜、無大悲,是我追求的一種境界,雖然很艱難,但我依然會努力。想起曾經讀到過的一句話:“最愚蠢的不幸都經過了,幸運還會遠嗎?”這話聽上去仿佛有些調侃,也有些無奈,但不乏哲理。我時常告誡自己:安之若素方可甘之若飴。
兩隻黃鸝 回複 悄悄話 頂好貼。

我覺得你可以提提司馬遷。

從某種意義上說,司馬遷才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文人。

他的作品範圍氣勢都比前人宏大,後人也很少有超越的。


但是他的下場呢?生前遭到宮刑,僅僅因為他為朋友辯護了一次。

死後呢?儒家文人從來沒把他當回事,說他不夠醇。

按照現在的流行說法作個比喻,就是說他不是處女,所以後來的一切努力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哎,唐宗宋祖,明元清帝,怎麽就沒有一個人想到把司馬遷供載文廟裏呢?

這真是說不清楚地文人,說不清楚地曆史!哈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