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轉載自<東方網>: 【尋找上海記憶】昔日南貨店“老板”話年貨

(2013-01-16 19:02:01) 下一個
 過年的腳步越來越走近了,我這昔日南貨店的“老板”有義務和大夥說說過去年貨供應這件事,再不說快要爛在肚子裏了。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以前在七八十年代曾當過南貨店的“老板”的經曆。當然老板是現在時髦的叫法,當時還是稱經理。過去的南貨店一般都比煙雜店大。一般一家帶買其它食品的南貨店大多是四開間門麵,員工編製約20人左右。回憶我曾當過三個南貨店的經理。兩家是承擔5000戶的年貨量,有一家是承擔3000戶的年貨量。
這是一個什麽概念呢?光粉絲就要50袋,紅黑棗也是50袋(都是100斤一袋的大家夥)還有核桃,炒貨(瓜黑白子,花生等),另外還有燒菜用的生粉(木薯粉)金針木耳(黃花菜木耳)連洗涮用的石堿也得敲碎了按量計劃供應。這些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東西從過年的一個月前都要運到店裏,然後組織員工拆麻袋按每戶的供應量包裝成各式都是5000份的小包裝。這需要付出多大的工作量?
就拿粉絲來說,當時的粉絲都是郊區定點加工的三七粉絲(三分蠶豆七分澱粉)該粉絲韌性足,煮不爛。當時一包粉絲重100斤,用鉛絲或尼龍繩捆紮。包粉絲一般要四人,關鍵在撕粉絲過稱的人,一定要有經驗的熟手,一撕就是一斤左右,過稱後由兩人包紮,後麵再由一人堆樁。這活既是體力活又是技術活。
當年一般在春節前一個月,員工都停休,現在小長假連續8天就哀嚎了,我們過去連續工作一個月,並且還要加夜班,沒人哼一聲,這就是當年我們行業的工作狀態。
當時當商店領導的遠沒有現在當幹部那樣灑脫,樣樣事都得帶頭幹,收入水平和員工相當,甚至比員工還低,拿平均獎,到上世紀末,獎金水平才拉開20%到50%的差距。幸甚我當時才30歲左右,正是年輕力壯時,整天有使不完的勁,但對家庭是愧疚的。
回憶當年我妻是菜場營業員,也是忙得每日起早摸黑,唉!當年別人家都紅紅火火準備過年,我們家隻能冷冷清清,我忙到大年夜七八點鍾回家草草吃了年夜飯就看電視節目了,這時是我家最開心的時候了,第二天我又要上班,大年初一,商店有許多事等我去幹呢。我妻曾感概地對我說:“人家過年過節,阿拉兜五兜六”。
感歎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我是奔七的人了,這些天我看著各商場都忙碌著,物質極其豐富什麽年貨都有買,計劃供應的東西一去不複返了,我由衷的感到高興,是改革開放的國策使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過年的年貨越來越富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炅龍 回複 悄悄話 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那還是個激情燃燒的時代。那時我是常常去商場排隊的小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