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唐諍臣》——由於心胸狹小,不再發生的故事

(2009-12-16 14:46:34) 下一個

大唐諍臣

第一集

1 .長安城內

黎明時分。多處兵馬穿行於街市,眾百姓紛紛躲避。

2 .通向玄武門的街道上

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在一隊侍衛的陪護下急速馳向玄武門。

李元吉率先衝在前麵,打著馬大聲道:“快!城內情形不對,咱們得趕快出城把禦林軍調進來!”

身後者打馬緊隨。

3 .太子府顯德殿

數名打扮精幹的太子府家人排列而立。

魏征把一封封信函分別遞給各人。

眾幕賓站在魏征身後,各人臉上都顯露著如臨深淵的緊張神情。

魏征神色嚴峻道:“你們務必在早朝之前,把信送到各位大人手中,讓他們直接到太子府議事。”

眾家人先後離去。

最後剩下家人甲,魏征站在他麵前猶豫片刻,把信函遞給他,語氣中頗有幾分無耐:“這是給尉遲敬德的,到他府上你要見機行事,如果尉遲敬德不在府中,你什麽話都不要說,立刻回來報信!”

家人甲:“如果尉遲將軍不在,信要不要留下?”

魏征搖頭,把另一封信函交給他:“果真如此,你就帶這封信直奔皇宮,擊景陽鍾報警。同時要大聲喊叫,就說有人了謀害太子,讓皇上派人解救。”

家人甲應一聲立刻轉身離去。

幕賓甲走到魏征身旁,歎息道:“魏大人,恐怕這是多此一舉,太子幾次送禮給尉遲敬德,他都把禮物原封退了回來,足見此人不可救藥!”

魏征:“此時已到危急關頭,這樣做至少能刺探到他的動靜。”

幕賓甲又一聲長歎:“唉,太子實在是太過於仁慈手軟!上回宴請秦王,如果聽了魏大人你的話,秦王早已安息於地下,何至於麵臨今日危局!”

魏征深吸一口氣,望著顯德殿敞開的大門,陷入沉思之中。

世函函

4 .通向玄武門狹窄的街道上

殺聲震天。敵對的兵將在奮力搏殺。

齊王與尉遲敬德對搏的同時叫道:“尉遲敬德,你要謀反嗎?”

尉遲敬德一聲不哼,一刀趕一刀砍向齊王。

左右前後,太子和齊王的侍衛紛紛落馬……

5 .皇宮門外

長孫無忌帶著一隊兵馬來到宮門前大聲發布命令:“嚴守通向皇宮各個路口,皇宮內外任何人不得出入!”

兩名兵勇押著太子府家人甲走來。

兵勇甲:“將軍,此人是太子府掌正,他要去撞景陽鍾,這是從他身上搜出的兩封信。”

兵勇甲把兩封信函遞給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看也不看把信函揣入懷中,擺手道:“拉到一邊砍了!”

家人甲被拖走的同時大聲哀嚎:“長孫將軍饒命!饒命啊!……”

6 .玄武門城樓上

秦王李世民手握劍柄,仰望長天,極力克製著激動而焦躁的情緒。

房玄齡和杜如晦站在不遠處,神色肅穆地注視著李世民。

城樓下的喊殺聲漸漸平息。

李世民似乎有些驚訝,目光投向房玄齡。

房玄齡與杜如晦對視一眼,急步走向樓梯口。

7 .樓梯拐角處

尉遲敬德滿身血汙,手提兩顆人頭,氣喘籲籲衝走上來。

身後跟著同樣滿身血汙的兵將。

房玄齡上前急問:“尉遲將軍……”

尉遲敬德:“大事已定!主公呢?”

房玄齡一眼看見尉遲敬德手中的人頭,往後退了一步:“你手中的人頭……?”

尉遲敬德把手中人頭晃了晃:“這就是太子和齊王!”

房玄齡與杜如晦由不住激動地雙手相握:“好啊!天下就此歸一了!”

尉遲敬德:“讓主公看看,盡可以放心了!”

尉遲敬德急著往上走。

房玄齡和杜如晦同時衝上前拽住他。

杜如晦:“尉遲將軍,人頭就不要帶上去了!”

尉遲敬德一愣:“怎麽?主公不用鑒看一下嗎?”

杜如晦瞪著他,咬牙切齒道:“你糊塗!此二人一為秦王兄長,二為秦王弟弟,你難道非得……?”

尉遲敬德一震,恍然大悟:“哎呀!我真是糊塗!”說罷,連忙把兩顆人頭交給身旁副將甲。

杜如晦命令副將甲:“你們都不要上去了。下去把太子和齊王的遺體保護好,不得再有任何損 冰傷腦筋傷腦筋傷傷腦筋

傷!”

副將甲應一聲帶眾兵勇反身走下。

8 .城樓上

李世民背身而立。

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撲地跪倒在李世民腳下,三人同聲道:“恭賀主公,判亂已剿平了!”

李世民緩緩轉身盯著尉遲敬德沉默片刻,輕聲問道:“太子和齊王如何?”

尉遲敬德瞥一眼房、杜二人,伏地告道:“末將未能……未能……太子和齊王已死於亂軍之中。”

李世民黯然神傷呆立片刻,默默無語走向箭樓暖閣。

尉遲敬德驚惶失措地左顧右盼:“二位仁兄,主公這是怎麽了?難道我……我不該殺太子和齊王嗎?”

杜如晦拍拍他的肩頭:“尉遲將軍,你不必多想,按既定方略,做你該做的事去吧。”

尉遲敬德猶豫不決,看著房玄齡問:“房兄,你說說。”

房玄齡神情嚴峻地說:“去吧!箭已離弦,我等再無退路。你已經立了大功!”

尉遲敬德發狠道:“好!我顧不了許多,就算因此獲罪於皇上老子,我也認了!”

房玄齡和杜如晦看著尉遲敬德大步走下城樓,嘉許地點頭。

9 .箭樓暖閣內

李世民端坐於桌前,一杯接一杯地喝酒。

房玄齡和杜如晦走進來大驚失色。

房玄齡急步上前,把酒壺拿在手中,厲聲道:“主公,天下大局已在你掌握中,要保持清醒頭腦啊!”

李世民把空酒杯扔在桌上,直盯盯地看著房玄齡和杜如晦:“你們說,後世人將如何看待這件事?”

房玄齡和杜如晦雙雙跪在他麵前。

李世民慘然一笑:“我知道,連你們也不好評說了。”

杜如晦猛得抬起頭,大聲道:“不!主公,微臣鬥膽問你一句:今日所為,你到底是為著什麽?”

李世民沉思片刻,情緒稍稍平複:“我知道你們想讓我說什麽。”

杜如晦:“是!如果僅僅是為了爭奪皇位,那主公今日所為,就是千古罪人;如果為了天下蒼生、大唐偉業,那主公就應該坦然相對今日發生的事情!”

李世民手按桌子倏地站立:“你二人是我多年的知交,我的雄心壯誌,天下人中再沒有比你們更清楚的。從此開始,你們要跟我一起齊心協力,共創大唐盛世!”

房玄齡和杜如晦同聲叩拜:“恭賀主公!為共創大唐盛世,我等願鞠躬盡瘁,竭力輔佐主公!”

李世民上前將二人扶起,緊緊地抓住他們的手,眼含淚水道:“你們是千古難得的賢良,我如果做不到一代明君,甘願領受萬世罵名。”

房玄齡和杜如晦緊緊握著李世民的手,熱淚盈眶。

10 .街市中

帶傷的太子侍衛打馬狂奔。

身後尾隨一隊追殺的兵勇。

11 .太子府顯德殿內

魏征焦躁地走來走去。

眾幕賓緊張兮兮地交頭接耳交。

家將甲從門外跑進來,上氣不接下氣道:“魏大人,城內各條道路都被兵馬封鎖,無法打探太子的消息。”

魏征:“拿太子府的令牌也不能通行嗎?”

家將甲垂頭喪氣道:“拿著太子府令牌的人都有去無回,能回來的隻有喬裝打扮的一兩個家人。”

魏征愣在當地,喃喃地說:“太子和齊王去調動禦林軍,看來是落在別人的後麵了。”

幕賓甲問:“回來報信的人有沒有查明白,城內調動的兵馬歸誰統領?”

家將甲搖頭道:“沒人敢問。有個家人問了一句,登時便被砍死。”

魏征咬牙道:“再多派幾個人出去,假扮成秦王府的家人。我估計這樣就可以試出城內的兵馬是誰調來的。”

12 .太子府院內

家將甲向幾位家人低聲吩咐了幾句。

大門開啟,幾位家人正準備出去,太子侍衛跌跌撞撞跑進來。

外麵傳來殺喊聲。

家將甲探頭往外看了一眼,連忙道:“關門!關門!”

眾家人手忙腳亂地關上大門。

太子侍衛哭喊著連跌帶爬地跑向顯德殿:“王妃!魏大人!大事不好了!太……太子和齊王都……都被叛軍……”

13 .顯德殿內

魏征跌坐在椅子上。

太子侍衛一頭紮在地上爬不起來。

幕賓甲衝過去扶起太子侍衛,驚恐道:“太子呢?快說!發生了什麽事兒?”

太子侍衛仰著臉喘息片刻,絕望地說出最後一句話:“魏……魏大人,在玄武門……玄武門……太子和齊王被……被殺了……”

幕賓甲渾身哆嗦,癱在地上。

14 .太子府大門外

大隊兵勇圍堵於門前街上。

副將甲凶神惡煞般下命令:“奉秦王將令,太子府不論老少,不得放走一人!”

左右兵曹齊聲應命,各率一隊人馬從兩個方向包抄太子府。

尉遲敬德打馬前來,從袖子裏拿出一張紙遞給副將甲。

副將甲立馬太子府門前,大聲宣讀道:“太子府一應人等聽好了:奉皇上口詔,太子建成私蓄死士,意圖犯上悖逆,秦王奏詔討伐,限爾等三個時辰內放下武器,開門投降。如不奉詔聽命,均以死罪論處。”

副將甲念罷,把紙折好交給身邊兵勇甲。

兵勇甲綁縛於箭上,射入太子府。

15 .太子府後宮

太子妃及眾嬪妃抱頭痛哭。

地上跪著一片哭泣的侍女。

太子府總管太監哽咽著哀求:“王妃,現在不是哭的時候,請快拿主意吧!”

16 .太子府顯德殿內

從外傳來一片慟哭之聲。

眾幕賓驚惶失措。

魏征將手中的紙看了幾眼,遞給身旁的幕賓甲。

眾幕賓輪番查看。

幕賓甲憤恨地跺腳道:“偽詔!偽詔!弑殺儲君,悖逆的是秦王!”

眾幕賓唏噓不已,搖頭歎息。

家將甲手握劍柄,咬牙切齒道:“魏大人,你下令吧!府裏還有幾百可以撕殺的人,咱們護衛王妃和眾王子,先逃出京城再說。”

魏征擺手搖頭。

家將甲恨聲道:“那怎麽辦?總不能坐困等死吧?”

總管太監滿麵淚水地走進來,向魏征施禮道:“魏大人,王妃請你和眾大人過去。”

魏征連忙跟著總管太監走出。

家將甲和幕賓甲尾隨而去。

17 .太子府後宮

魏征帶著眾家將和幾名幕賓匆匆而入。

眾侍女連忙讓開道。

魏征等上前跪地叩拜。

魏征:“微臣叩見太子妃。”

太子妃淚水漣漣,強忍著悲痛道:“魏大人,太子已遭不測,我們都成了虎狼口中的羔羊,隻有死路一條了。”

魏征噙著淚水道:“請太子妃節哀!太子雖然被弑,皇上還春秋鼎盛,想必秦王還不能無所顧忌。”

太子妃忙道:“魏大人,那你就趕快給皇上寫一篇奏章,跟皇上懇求,就說我寧願隨太子一道死,隻求保全我們的兒女。”

魏征遲疑著不知如何開口,太子妃已急忙地吩咐身邊侍女甲:“快!快去拿紙筆,魏大人才情天下無二,定能以我們的苦情打動皇上。”

侍女甲在不遠處的桌上擺好了紙筆。

魏征歎息著走過去。

18 .太子府院內

眾家將、兵勇列陣於大門口,做好撕殺的準備。

魏征把奏章交給幕賓甲:“顯然是徒勞之舉,然而王妃有命,隻好拜托仁兄試試了。”

幕賓甲哽咽道:“主死臣亡,在下甘願以此報答太子對我的恩遇!”

魏征一擺手,守門的兵勇將大門打開一條縫。

幕賓甲戰戰兢兢走出去。

19 .太子府大門外

幕賓甲強作鎮靜地走到尉遲敬德馬頭前,躬首道:“尉遲將軍,奉太子妃之命,在下有奏疏向皇上奉送,請尉遲將軍讓一條道。”

尉遲敬德冷笑道:“好老兒,你真是有眼無珠,難道沒長腦子嗎?這個時候能讓你去告禦狀!”

幕賓甲:“尉遲將軍,休得無禮!在下奉太子妃之命,要是不讓道,事後讓皇上知道,你吃罪不起!”

尉遲敬德怒喝道:“混帳老兒,太子都沒有了,哪有什麽太子妃?你再出言無狀,我就射你個滿身窟窿。”

話音剛落,十多名躬箭手張躬搭箭,對準了幕賓甲。

幕賓甲嚇得戰戰兢兢後退。

尉遲敬德喝道:“慢著!上去把那老兒身上的狗屁奏章搜出來!”

兩名兵勇上前,從幕賓甲身上搜出奏章,一腳踹倒幕賓甲。

尉遲敬德冷笑道:“混帳老兒,你滾回去,告訴一肚子壞水的魏征,做好受死的準備,不要再妄想啦!”

幕賓甲爬起來,踉踉蹌蹌跑向大門口。

20 .太子府後宮

幕賓甲跪倒在太子妃腳下,痛哭道:“太子妃!大勢已去,我們隻有死路一條了!”

太子妃愣了片刻,淒厲地嚎哭起來:“蒼天哪!難道皇上也救不了我們了嗎?”

21 .皇宮大興殿外

將軍甲急匆匆跑來,直奔大興殿。

兩名宿衛官持械攔住他:“朝堂之上,不得帶兵器而入!”

將軍甲怒衝衝解下佩劍扔在地上:“外麵發生了兵變!你們還這麽哆嗦,快放我過去!我要麵見皇上!”

兩位宿衛官連忙讓道。

22 .大興殿內

眾大臣排班列於殿內,竊竊私語,神色張皇。

李淵高居於禦座上,不耐煩道:“眾愛卿若是沒什麽事兒,就此散朝吧。朕今日不知為何,有點兒心神不安,想回宮早點兒歇息。”

說著,李淵起身於禦座。

眾大臣齊齊叩拜:“臣等恭送……”

將軍甲衝進來大喊道:“陛下!陛下請留步!”

李淵走出幾步猛回頭:“什麽事兒?”

將軍甲衝到前麵,伏地大叫:“ 陛下,城內發生兵變,皇宮已被無數兵馬包圍!”

眾大臣紛紛站起來,一片嘩然。

其中幾位大臣相互對視,顯得胸中有預料。

裴寂卻麵無表情。

李淵大吃一驚,回到禦座前站著喝問:“何處兵馬,膽敢包圍皇宮?禦林軍呢?”

將軍甲:“禦林軍不見蹤影,包圍皇宮的都是秦王調派的兵馬,據說是為了保護皇上。”

李淵頹然坐在禦座上:“秦王?朕……朕……朕有何危險,需要他派兵前來保護?你是否查清楚,真的是秦王派來的兵馬嗎?”

將軍甲想了想肯定地回答:“是!臣敢確定是秦王所派兵馬,因為臣看見長孫無忌在指揮兵馬調動!”

李淵臉色灰黃:“有長孫無忌?看來真是秦王所為了!”

眾大臣啞然失色。

裴寂上前躬身奏道:“陛下請勿驚恐,既然是秦王所派的兵馬,就不會有什麽大事。待微臣前去問問再說。”

大臣甲:“陛下,臣願意隨同裴寂大人一起前去探查。”

眾大臣紛紛請命:“臣等也願意去!”

裴寂大聲道:“眾位大人不要吵了!這不是爭著立功的時候,人多於事無補,還是我一人去吧!”

李淵連連擺手:“去!去!快去看看!朕今日從早上就心神不寧,預感不祥,就怕要出的不是小事呢!去!快去啊!”

裴寂大搖大擺走出大殿。

23 .皇宮外廣場上

刀槍林立,兵馬躁動。

裴寂鎮定自若走來。

兩名兵勇實槍將他攔住。

裴寂喝道:“放肆!我乃當朝宰相,你們誰敢阻攔我?”

兵勇甲:“對不住!裴大人,長孫將軍有令,別說是您宰相大人,就是當今皇上也不許離開皇宮一步。”

裴寂:“你們……好了,我也不跟你們理論。叫長孫無忌來,我跟他有話說。”

話音剛落,長孫無忌從後麵的隊伍中走出,拱手道:“裴大人,請多包涵!京城內發生叛亂,在下奉秦王將令,為保護皇上和朝中各位大人,不得不如此。”

裴寂:“何人叛亂?長孫將軍不妨對我說說。”

長孫無忌:“這個……情形尚未明了,在下一時還不好說。”

裴寂淡然一笑:“長孫將軍,你不說,然而老夫卻料到是怎麽回事兒。你過來,老夫有幾句肺腑之言,倒需要告訴你。”

長孫無忌遲疑片刻,走到他身邊。

裴寂示意,長孫無忌擺手讓兩名兵勇退後。

裴寂壓低聲音道:“你說的叛亂之人,可是太子和齊王?”

長孫無忌麵無表情道:“是又如何?”

裴寂輕輕一歎:“如此結局,老夫早已有所預料。長孫將軍,看來……秦王已經得手了?”

長孫無忌臉上現出一絲得意神情。

裴寂複又歎氣:“如此說來,你得帶我去見秦王了。”

長孫無忌:“這個……秦王沒有將令,在下不好作主。”

裴寂沉下臉道:“長孫無忌,你不要糊塗!事情已到了這地步,秦王也得善後。舍卻老夫,難道這朝廷內外還能找到第二人嗎?”

長孫無忌猶豫道:“你是這麽說,誰知道秦王怎麽想。”

裴寂怒道:“你算計不到秦王怎麽想,然而老夫卻知道:秦王此刻定然苦悶不已,正需要老夫從中調停。你快帶老夫去見秦王!若是耽誤了大事,再招致不測,你長孫無忌吃罪不起!”

長孫無忌想了想,咬牙道:“好!在下就帶你去見秦王。”

24 .秦王府大門外

長孫無忌和裴寂先後下車。

長孫無忌拱手道:“裴大人請稍候,待在下先行稟報秦王。”

裴寂一聲冷笑道:“去吧!”

25 .秦王府院內

房玄齡、杜如晦眉頭緊鎖,徘徊於廊下。

長孫無忌匆匆走來。

房玄齡吃驚道:“長孫將軍,你怎麽跑到這兒?皇宮那兒情形如何?”

長孫無忌:“房大人,裴寂裴大人執意求見,我……我隻好帶他來了。”

房玄齡和杜如晦同時驚道:“裴寂?!”

杜如晦同時以手加額:“天助我也!主公正苦痛不已,此人主動上門,後麵的事就好辦了!”

房玄齡連忙招呼:“快!快請裴大人!”

慌慌 z 和 z 張

26 .秦王府大門外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同時施禮:“裴大人,秦王有請。”

裴寂站著不動,神情嚴肅地問:“這話我隻能先問你們,告訴我實情,太子和齊王是否還活著?”

房玄齡略有猶豫。

杜如晦幹脆地回答道:“裴大人,刀劍無情,你說的太子和齊王已在這世上不複存在。”

裴寂重重地點頭:“如此,老夫知道該如何為秦王籌劃了。”

房玄齡等三人默默地尾隨裴寂走向大門。

裴寂走到門口,停下腳步回頭看著三位,不無挖苦地說:“古人雲,良禽擇木而棲,你們三位可謂好鳥了。”

裴寂說罷,洋洋得意地走進門內。

望著裴寂的背影,三人互相對視發呆。

長孫無忌瞪著眼睛道:“這老兒……這不是在罵我們嗎?”

杜如晦笑著拍拍長孫無忌的肩頭:“長孫將軍,聽起來他是挖苦我們,實則卻是自己解嘲,你啊,還看不出來嗎?他也要做好鳥了!”

房玄齡感慨道:“是啊,成王敗寇,時勢勝於一切,眼見得要做好鳥的,恐怕還不止裴大人一個哩!”

27 .太子府後宮

眾家將齊齊立劍叩拜太子妃。

魏征一旁站立。

家將甲:“王妃,我等已作好準備,隻要魏大人設法騙過尉遲敬德,拖延到天黑,我等就拚死保護王妃和眾王子、公主離開京城。隻要到了河北,那裏有太子和齊王的許多舊部,我們就能再度舉事,為太子和齊王報仇。”

太子妃問魏征:“魏大人,如此可行嗎?”

魏征冷冷地搖頭:“不可行!”

家將甲叫道:“不可行,那又怎麽樣?難道坐以待斃嗎?”

魏征:“事已至此,為了保全太子後人,隻有刀槍入庫,聽天由命了。”

家將甲跳起來:“魏征!你想讓我們投降嗎?”

魏征語氣平靜道:“大唐天下,並不會因此改變。這樣做,談不上向誰投降不投降。”

家將乙怒道:“秦王弑殺太子,是我等不共戴天的仇人,我們不為太子報仇,如何報答太子對我們的恩遇?”

魏征斥道:“我再跟你們說一遍:大勢已去!你們這樣做不是報答太子,反而是拖累太子後人一同赴死!再不會有任何結局!”

總管太監驚慌失措地跑進來:“王妃、魏大人,那些幕賓都跑到後花園去了,想從那兒溜走。”

家將甲怒喊道:“太子一向對他們恩遇有加,此時大難臨頭,他們倒先想著自己逃命。走!跟我來,先把這些無情無義的混帳殺了再說!”

眾家將聞風而動。

魏征大喝道:“慢著!這事兒你們不要管,讓我去!”

懾於魏征威勢,眾家將停步不前。

魏征向太子妃拱手道:“王妃,危機當前,萬望冷靜處之,在下先去將外麵的事情料理一下。”

28 .通向後花園的路上

總管太監領著魏征匆匆走著。

總管太監邊走邊恨恨地嘮叨著:“魏大人,真沒想到,這些人平日間慷慨陳辭、大義凜然,這個時候原來都是些軟骨頭。”

魏征冷笑道:“懼死之心,人皆有之。可惜他們不知道,此刻逃出太子府,就等同自投死路。”

總管太監:“魏大人,那咱們這是去幹什麽?他們既然自投死路,隨他們去就是了,難道咱們還救他們回來?”

魏征瞥他一眼:“往日間相處得還好,此刻救他們一命,難道不應該嗎?”

總管太監突然哽咽起來:“常言道,樹倒猢猻散,誰能料到咱們太子府,也出了這樣的事兒!”

29 .太子妃後宮

太子妃神情麻木,欲哭無淚。

家將甲看著太子妃痛心道:“王妃,不要受魏征蠱惑,憑著我們的武功,完全有機會保送你們出去。”

家將乙:“是,王妃,早做決斷吧!我等以死相拚,決計不讓太子後人再受荼毒!”

眾家將齊聲道:“請王妃早做決斷!我等誓死相隨!”

太子妃有氣無力道:“等等魏大人回來再說吧。”

家將甲恨道:“王妃,你也看到了,此時此刻,文臣隻想著逃命。魏大人原本就換過幾個主子,誰知他眼下是不是又想著另投他人了。”

家將乙咬牙切齒道:“太子對他恩重如山,這回他要是再背叛太子,在下第一個置他於死地!”

家將甲驚道:“魏征一向狡詐,說不定此刻同那些幕賓一起逃跑了。”

家將乙 拔劍而出:“誰跟我前去,先殺了這些不義之徒。”

幾名家將隨聲應諾:“走!”

太子妃厲聲道:“你們不要胡來!先讓我想想再說!”

幾名家將垂手侍立。

家將甲:“王妃,現在若是不管,他們恐怕就真的逃了。”

太子妃慘笑道:“他們若是命大,逃也就罷了;若是未能逃掉,自有處置他們的時候。”

30 .後花園

十多位幕賓順著牆根急著找出路。

幕賓乙想借著高牆旁邊的一棵樹爬上去,幾番努力勞而無功。

其他人也想借樹攀爬,你爭我搶亂成一團。

魏征匆匆走來,大聲道:“諸位,你們送死還要搶著去嗎?”

幕賓乙滿麵羞愧地拱手道:“魏大人,我等俱有老小,隻要有一線生機,也不得不為之啊!”

魏征苦笑道:“你們逃出去恰恰是自尋死路,哪有什麽生機?”

幕賓丙驚道:“莫非秦王真的要趕盡殺絕?”

魏征搖頭道:“秦王未必會趕盡殺絕,然而你們在此情形下逃出去,難免有通風聯絡之嫌。高牆外的刀槍都不長眼,恐怕死得比誰都快。”

幕賓乙渾身顫抖道:“留在太子府,又會有何結局?”

魏征:“留下來至少還有聽天由命的機會。”

幾位幕賓不勝唏噓:“那我們就聽天由命吧!”

魏征:“諸位,既然做好聽天由命的準備,那就都跟我來吧。太子一向有恩於我等,大家也做點兒回報太子的事情吧。”

眾幕賓紛紛拱手道:“但聽魏大人吩咐。”

31 .通向顯德殿的路上

眾幕賓慌慌然走著,幕賓甲和幕賓乙竊竊私語。

魏征和總管太監有意落在別人後麵。

魏征對總管太監悄悄說了幾句什麽。

總管太監頻頻點頭,而後匆匆離去。

幕賓甲和幕賓乙回身向魏征拱手。

魏征:“二位可有什麽要說的?”

幕賓乙吭吭哧哧道:“魏大人,我二人商量了一下,我等是不是聯名向秦王上書陳情?”

魏征:“上書陳情?說什麽呢?”

幕賓乙難為情地吱唔道:“我……我等應該說清楚。輔佐太子也是為了大唐基業,並非因為一已私情,秦王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魏征冷冷一笑:“你們以為秦王不明白這個道理?奉勸各位,多此一舉的事兒,我看就免了吧。”

幕賓乙哆嗦著雙手歎道:“我們也是心急沒了主意,秦王一向高深莫測,就算是上書也不知道有何結果。既然魏大人這麽說,那就還是回到那句話:聽天由命吧!”

32 .秦王府議事大堂

李世民與裴寂主賓相對。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一旁相陪。

裴寂打著哈哈道:“殿下是否還記得當年起兵時的情景?”

李世民:“如何不記得。當年父皇猶豫不決,我幾番苦勸都沒有結果,還是裴大人設計於煬帝行宮,迫使父皇沒了退路,方才下定決心。”

裴寂:“是啊,那年殿下才十九歲,就能斷看天下大勢,真可謂天縱英武,不同凡響啊!”

李世民:“不敢!若非裴大人鼎力相助,我大唐也不會有今日局麵。”

裴寂頗有幾分情不自禁的滿足:“是啊,遙想當年,老夫追隨於皇上和殿下,許多事真是晃如昨日啊!”

長孫無忌終於忍耐不住,大聲道:“裴大人,讓你見殿下,不是來拉家常的,這般絮絮叨叨,我可沒這個興致再聽下去!”

裴寂向房玄齡等三人掃視一眼,遺憾地搖頭。

杜如晦站起來道:“我等明白裴大人的意思,既然裴大人想單獨說說話,咱們也不必在此礙眼了。”

房玄齡拉一把老大不情願的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向李世民躬身抱拳道:“殿下,我也該去皇宮那兒了。”

李世民點點頭。

房玄齡等三人一同走出大堂。

33 .門外

長孫無忌恨道:“此老兒老奸巨滑,不知道又想幹什麽?”

杜如晦一笑。

房玄齡又是一笑。

長孫無忌揚長而去。

34 .秦王府議事大堂

李世民拱手道:“裴大人此時可以暢所欲言了。”

裴寂拱拱手回禮道:“殿下,在下有一事相問,萬望秦王坦率而言。”

秦王:“請講!”

裴寂:“太子與齊王雖已亡故,然而朝野內外追隨太子者不乏其人,外臣中僚屬也不在少數,不知秦王如何對待這些人?”

李世民略略思忖,坦言道:“我對此已有成見,太子舊黨一應寬免,既往不咎。除非是那些繼續作亂者,理應嚴懲不迨!”

裴寂麵露喜色,起身叩拜如儀:“殿下如此寬仁大度,老臣萬分欣慰!”

李世民連忙起身扶起他:“裴大人萬萬不可如此,小王擔當不起!”

裴寂躬身道:“天下歸一,已成大局,殿下不必再謙讓了。為今之計隻剩如何麵對皇上這一件事兒了。”

李世民一臉愁苦:“是啊,禍起蕭牆,乃皇家千古大忌,小王真的不知該如何向父皇稟告。”

裴寂微微一笑:“殿下不必為此憂心,老臣此時獨自前來,就是為殿下排憂解難的,老臣正可以言殿下所不能言。”

李世民大喜,急忙躬身一禮:“有裴大人這句話,小王真乃感激不盡啊!”

裴寂連連拱手道:“殿下今日為王,明日便成儲君,老臣萬萬不敢領受殿下如此大禮。老臣就此告辭,皇上此刻心急如焚,還等著老臣呢!”

35 .秦王府院內

裴寂路過房玄齡和杜如晦身邊,邊走邊拱手道:“承讓,承讓。”

房玄齡和杜如晦躬身道:“恭送裴大人。”

望著裴寂昂然走出大門,杜如晦感歎道:“此人老謀深算,果然非同一般。”

房玄齡:“識時務者為俊傑,裴大人數十年來深得皇上信任,不是沒有道理。”

杜如晦思忖道:“是啊,此老位居宰輔尚且如此,太子府內尚有一位俊傑,此刻大約也該做出識時務的選擇了。”

房玄齡:“你是說魏征?”

杜如晦:“然也。”

二人相視而笑。

36 .太子府後宮院內

眾家將、侍衛殺氣騰騰列隊於空地上。

家將甲陪同太子妃走來。

眾家將、侍衛齊齊跪地,聲震庭院:“為太子報仇,我等誓死相隨!”

家將甲:“王妃看到了,有此壯士,我們未見得就不能逃出死地!”

太子妃熱淚盈眶:“各位壯士請起,你們如此忠勇,死無所懼,太子泉下有知,定會感激你們。我身為太子妃,本應該以死陪伴太子。然而為了兒女,同意你們的決斷,跟你們一起衝出京城!”

家將甲:“王妃,那我們就去見魏征,讓他設法拖延到天黑。若是他不盡力,我就先殺了他!”

37 .太子府顯德殿外

搭建起的靈堂內供奉著太子的靈位。

魏征率領眾幕賓正在三叩九拜。

總管太監也率著數十名家人叩拜如儀。

院子裏哭聲震天,一派淒慘景象。

太子妃走來,看著震驚不已。

魏征走到太子妃麵前,躬著身垂淚道:“王妃,太子在天之靈應當安息了!請王妃率眾王子、公主祭靈吧!”

太子妃哭道:“我身遭巨變,亂了方寸,多謝魏大人作此安排。”

家將甲也頗有幾分感動,朝魏征躬身道:“魏大人如此膽識,在下誤解了你,請多多原諒。”

魏征搖頭道:“我等同為太子臣屬,理應如此。事到如今,我們也隻能以此方式報答太子了。”

家將甲:“魏大人既然不懼死,我等情願在你的率領下,衝出京城,以圖後舉。”

魏征厲聲斥道:“不要胡說!秦王帶兵十餘年,手下猛將千員,兵甲數十萬。京城內外定然圍得鐵桶一般,此時就算皇上也無可奈何,我們要想逃出去,簡直是癡人說夢!”

家將甲:“就算一死,何足懼哉!”

魏征吃驚地看著太子妃:“王妃,莫非這也是你的意思?”

太子妃茫然不知如何回答。

魏征緩緩跪在太子妃腳下,聲淚俱下:“請王妃三思!為了保全太子後人,請不要做無謂之舉了。”

太子妃扶起魏征:“魏大人請起,我明白你的心意了。”

家將甲:“王妃!”

太子妃斥道:“我意已決,就按魏大人所說的辦!你們就此放下刀劍,去把府內所有人找來,我要隆重祭奠太子!”

38 .太子府大門外

日影西斜。太子府內嚎哭聲傳來,令人心悸。

尉遲敬德皺著眉頭,焦躁不已。

副將甲:“將軍,限定的時辰已到,應該下令攻打了。”

尉遲敬德咬牙切齒道:“大喝三聲,若是再無回應,四麵一起攻打!隻要殺進去,不論老少,一個不許放過!”

39 .太子府內顯德殿前

所有人肅穆而立。

太子妃和眾王子、公主身披重孝立於靈前。

魏征滿麵悲痛地站在旁邊。

太子妃:“魏大人,你是太子生前最信任的臣僚,太子將你視為師友,就由你主持祭奠吧!”

魏征:“王妃,他們限定的時辰已到,將大門打開吧?”

太子妃:“由你決斷!隻要他們不要擾了祭奠太子的儀式。”

話音剛落,傳來外麵震耳欲聾的喊聲:“開門投降!開門投降!開門投降!”

40 .太子府大門外

尉遲敬德抽出寶劍大喝一聲:“擊鼓!開始攻打!”

尉遲敬德帶著眾兵將剛走前幾步,太子府大門轟然一聲大開。

尉遲敬德率眾一擁而入。

41 .太子府院內顯德殿前

尉遲敬德看著眼前的景象大驚失色。

滿院男女老少齊跪於靈前,一派肅穆……

定格。

長篇電視連續劇

 

大唐諍臣》分集大綱

 

 

 

第一集

玄武門事件暴發,城內民心動蕩。軍馬橫行於街市,一派混亂景象。太子東宮和齊王府內陷入一派混亂與緊張狀態。太子洗馬魏征坐陣於東宮,幾番派人探察外麵消息。天將黃昏,太子李建成的親隨待衛滿身血汙地跑回東宮,報告了太子和齊王在玄武門被殺的消息。若大的東宮內陷入驚恐與悲痛之中。上至王妃,下至奴仆,千人慟哭,聲震街衢。

一些幕賓和奴仆慌亂中收拾行囊準備逃跑。王妃強抑悲痛問計於眾僚屬。眾人七嘴八舌出主意,鼓動王妃帶著王子喬裝打扮逃離京城,到河北地方太子和齊王的屬地,以圖舉事。魏征喝止大家,指出大勢已去,不可再做蠢事。眾人圍攻魏征,魏征拂袖離開議事堂,出門長歎。眾僚屬列舉魏征多次背叛以前主人,使得王妃也懷疑魏征忠誠,同意殺死魏征……

東宮院內,魏征遇到準備倉皇出逃的眾人。對其曉以利害,告訴他們這個時候逃離東宮,隻有死路一條。眾人在魏征地勸阻下,放棄逃跑的打算。並聽從魏征安排,給太子搭建靈堂,率眾祭拜。懷疑魏征背叛太子的忠誠家將,原本打算殺死魏征,看到魏征的所作所為,而後感動地向魏征叩拜認錯。

秦王李世民屬下大將尉遲敬德圍困東宮。東宮外,火把熊熊,殺聲震天。東宮內,眾家將、兵勇誓死保衛東宮,群情激憤,連奴仆和丫環都拿起了武器。剛烈的王妃也做好殉難準備。危急時刻魏征喝止眾人,苦勸王妃。王妃終於明白魏征為了保全太子後人的苦心,同意放棄抵抗……

正當尉遲敬德準備放火進攻的時候,東宮院門大開。尉遲敬德帶兵衝入,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東宮院內一派肅穆,在魏征的主持下,王妃正帶領東宮所有人在靈堂前祭奠太子……

 

第二集

尉遲敬德看到東宮內擺出一副不抵抗地姿態,倒一時拿不定主意,不知該如何下手。手下兵勇四下裏圍住滿院跪拜的人,單等著尉遲敬德下令。尉遲敬德手握劍柄慢慢抽出寶劍,準備下令。魏征大喝一聲“住手”走了過來,義正詞嚴地告訴尉遲敬德:太子與秦王的矛盾僅僅限於政見不同和權力之爭,血肉親情的關係並不會因此改變。如果你妄加殺戮,定會招來殺身之禍。尉遲敬德威脅魏征。魏征冷笑著講出一番話,最後迫使尉遲敬德退出東宮。魏征讓人搬來一把太師椅,坐在開啟的大門中央。麵對殺氣騰騰的兵將,誓死如歸的淩然氣勢,讓尉遲敬德的屬下氣得幾番要動手……

尉遲敬德到秦王府訴說情形,引得李世民怒不可遏。他原本十分欣賞魏征的才能,由此認為魏征要鐵了心追隨太子。他下令別人可以不殺,魏征必須碎屍萬段。尉遲敬德正要去執行命令,被房玄齡和杜如晦攔住。二人麵見李世民,提醒他一向敬重魏征的心意。多謀善斷的杜如晦更是點明魏征之所以如此,正是做好了準備為秦王所用。在房、杜兩人的勸說下,李世民回心轉意,發布了赦免太子和齊王所有僚屬的命令。

李世民隨後讓人帶魏征來秦王府問話,沒想到魏征卻提出條件:如果不以太子禮安葬李建成,他寧死不奉詔。房玄齡和杜如晦好歹勸說李世民答應了魏征的條件,誰知魏征又提出所謂的無理要求:秦王必須親自主持葬禮,並為故太子跪地守靈。尉遲敬德一聽大怒,認為這簡直就是在羞辱秦王,衝出秦王府要去殺魏征。尉遲敬德離去之後,李世民心情矛盾,以至於茶飯難以下咽。等他回過味來,準備親自去見魏征時,房玄齡和杜如晦雖然讚同他這樣做,但不得不哀歎:此刻恐怕魏征已經人頭落地。李世民一聽,頹然坐在椅子上……

 

第三集

李世民悶悶不樂回後宮休息。房玄齡和杜如晦久等尉遲敬德不回,決定親自到太子府探察。太子府內卻讓他們看見了一個萬難想到的景象:尉遲敬德正跪在太子靈前痛哭謝罪。房、杜二人見此情景,正準備離去,被魏征喝住。一番話說得二人驚慌失措地不得不一起為太子跪靈。消息傳到秦王府,府中的人誤報李世民,以為房玄齡、杜如晦和尉遲敬德都已經被太子黨捉拿,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結果。睡夢中被驚醒的李世民一時失去主意,帶領家將跑到皇宮,向父皇李淵哭訴原由。麵對禍起蕭牆的局麵,李淵已心灰意冷,而簇擁在朝堂的眾大臣,也都紛紛投向李世民。逼迫李淵下詔立李世民為太子,以安定人心。李淵痛悔之中隻好依從眾臣之請。下詔之後,李淵將李世民召到後殿,老淚縱橫地懇求他善待太子和齊王後人,並且希望他親自主持安葬大禮。李世民痛哭著答應父皇。朝堂內,李世民宣布了皇帝的口詔。眾大臣對李世民一片讚頌之辭。

李世民率領百官帶著禦林軍前往太子府,這才知道房、杜二人以及尉遲敬德並非被劫持,而是他們聽從魏征勸戒。由此更加佩服魏征的能量。事後,他與房玄齡、杜如晦吐露心跡:像魏征這樣的人,如果不能為我所用,那就隻能殺掉了。隻可惜世上賢能不多,我實在是不忍心啊!房玄齡和杜如晦跪地拜賀:太子放心,魏征所有條件都已經得到滿足,他再沒有理由不忠心歸順。李世民雖然滿心歡喜,但是對魏征如此操縱局勢,心中頗有些不憤。覺得如果不對魏征施以威勢,還是無法駕馭此人。於是命令尉遲敬德前去押解魏征前來,表示對太子黨羽皆可以赦免,唯獨要親自審訊魏征。

尉遲敬德來到魏征府上,沒想到魏征已經自己綁縛自己,在家中等著他……

 

第四集

李世民認為魏征恃才傲物,在新改成的太子府擺開森嚴陣勢要給魏征來個下馬威。問計於房玄齡和杜如晦。房玄齡不置可否,杜如晦卻笑話李世民:如此做事未免有點兒小氣,尤其對魏征這樣的人,這種做法根本不能使其就範。李世民細想之後,撤去了兵甲。房玄齡親自去迎接魏征,半道上為魏征解去繩縛。魏征傲然走入太子府。李世民怒氣責問:你為什麽要離間我們兄弟?魏征從容回答:太子若是聽我的話,決不會有今日之禍。一場唇槍舌劍,李世民見其臨危不懼,李世民不得不佩服魏征的大勇大智。當即任命魏征為詹事主簿,掌管太子府庶務和文書。

地方上故太子和齊王舊屬,懼怕李世民報複,惶惶不可終日,紛紛相互聯絡,做好了起事的準備。密探報來消息,李世民請教魏征如何處置。魏征建議李世民要對他們出以公心,不計舊怨,並自報奮勇,前去安撫。李世民不顧一些人阻攔,給予魏征專斷之權,讓魏征前去河北等地,安撫故太子和齊王的舊部。魏征到了磁州,見到押送進京的李建成待衛李誌安和李元吉的護軍李思行,下令將他們釋放,並下令將原來東宮和齊王府的舊屬,一律赦免。由此河北等地得以安定。魏征完成使命回到長安,李世民極為高興。從此二人關係日益密切,以至於魏征甚至可以進入李世民的臥室商議大事。魏征深感知遇之恩,更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麵對玄武門之變後的朝廷亂局,魏征與房玄齡、杜如晦等一起策劃,迫使李淵退位為太上皇,將皇帝禪位於李世民。

魏征被任命為諫議大夫。然而李世民繼位不久的一次朝會上,由於征兵的方略,魏征就與李世民發生了激烈的衝突。魏征直言頂撞李世民,李世民幾乎下不來台,聯係到魏征曾讚賞故太子李建成為人寬仁,懷疑魏征是借題發揮,差點兒撤掉魏征的職務……

 

第五集

李世民繼位不久,改元貞觀。朝廷內外慶賀的羅鼓還未停歇,嶺南道的地方官就奏報:高州酋長馮盎舉兵反叛。李世民下令一查,馮盎已經有兩三年沒來進貢,因而十分生氣。緊接著,嶺南各州的奏報象雪片一樣送來長安,都說馮盎反叛,也有少數說談殿反叛的。談殿也是高州人,擁有一定的兵力。李世民見報勃然大怒,決定派一個將軍和嶺南道的軍隊,征伐馮盎、談殿。

李世民心情不舒暢,派人叫魏征到臥內去,下棋解悶。魏征知道皇上因何憂煩,一言指出其中原委,並獻策讓李世民明查之後再決定是否用兵。第二天,李世民下詔,派員外散騎侍郎李公掩為宣尉使,到嶺南去。李公掩一調查,馮盎、談殿並沒有反叛唐朝,而隻是地方上因為土地劃界,發生互相攻擊的事件,阻斷了交通,鄰近州縣受到一些損害,訛傳他們反叛。李公掩去時,雙方爭著迎接,領受朝廷賞賜,並俯首認罪。一個月後,李公掩回長安,離開高州時,馮盎派他的兒子馮智戴隨行入朝,以表忠誠。李世民命有關官署設宴招待,並命人賜給魏征五百匹絹。他對魏征說:你一席話,解了我的憂愁,不煩一兵,嶺南安定。這一席話勝過十萬大兵啊!

剛剛平息了高州事件,李世民采納眾臣的建議,進一步加強與周圍藩邦的關係。派遣使者去西域冊立西突厥葉護可汗。李世民酷愛駿馬,使者派出之後,聽人說西突厥盛產駿馬。馬上又令人多帶金帛去西域各國買馬。魏征聽到之後,立刻前來阻諫。因為這樣大大不妥,容易使對方產生錯覺,認為我們目的是買馬,不是專門去冊立可汗,讓番邦以為輕視人家。李世民認為他說的有理,急忙中止了買馬的行動。不久之後,李世民與眾臣一同出遊,故意讓魏征騎一匹老馬,算是對魏征的一個小小的報複。眾大臣笑話魏征,他卻泰然若素,笑言道:苟立於國家,別說是讓我騎一匹老馬,就算讓我自己變作老馬讓人騎,也心安理得。李世民聽到此言,急忙把自己的駿馬讓給了魏征。

 

第六集

魏征受李世民恩遇,本來就惹得許多人為此嫉妒。借此機會身為宰相的裴寂,借故有人告發魏征徇私其親戚。李世民命禦史大夫溫彥博查辦,結果查無實據。溫彥博奉詔責怪魏征,說他不注意檢點行為,忽視避嫌,以致詔來誹謗。魏征憤怒地頂撞溫彥博,並拒絕奉詔,自己到宮門前求見李世民。李世民本想玩弄一下君王權術,故意冷落魏征。沒想到魏征久跪不起,逼得李世民不得不召見他。魏征當麵指責李世民不該玩弄君王權術,誠懇地說:君臣一心,朝廷才能成為一體。豈有拋卻大公無私,而專在檢點行為上下功夫?如果上下都走這條路,國家興亡就難以預料了。他對李世民說:願使臣為良臣,不為忠臣。李世民問:忠良有什麽不同?魏征說:良臣身有美名,如稷、契,君主也獲得好的聲譽。而忠臣則不同,如商紂王時的尤逢、比幹,麵折廷爭,身誅國亡。李世民聽了非常高興。接著問魏征: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魏征回答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李世民欣然稱善。

貞觀元年,麵對如何治理國家,朝廷上下發生了激烈地爭論。李世民聽信裴寂等人的說法認為,大亂之後,較難把百姓教化好,而魏征對此卻持樂觀態度。他說:大亂之後,百姓對治理的要求,就如同餓極了的人求食一樣。李世民對魏征的話將信將疑,說古人雲,賢明的人治理國家,也要百年才有成果。魏征回答說:說是指平常人說的,如果是英明的君主,一年就可以取得成功,三年才得成績已經不算早了。宰相裴寂卻說魏征盅惑君心。他指出,夏商周三代以後,人心變得浮蕩奸詐,秦用嚴刑峻法,漢施仁義、刑律兩手,皆未取得成功。如果聽信魏征的話,國家必然大亂。魏征針鋒相對,以曆史事實駁斥了裴寂的人心不古的議論,說如果人心越來越奸詐,那麽到今天人就皆變成鬼,還能談什麽教化?魏征舌戰群儒,激發起李世民大治天下的決心。魏征由此卻得罪了裴寂等人……

 

第七集

李世民寬仁治國的方略剛剛訂下,相州地方就出了個李好德,自稱要做皇帝,對人封官許願,被人檢舉,逮捕入獄。大理丞張蘊古審理這個案件,發現李好德素來有癲病,病發時胡言亂語,病好了無異常人。張蘊古奏報李世民:對癲狂的人不能判罪。李世民說:你再仔細考察他一段時間,如果真是癲病,就恕他無罪吧。張蘊古感到這件案子辦得慎重,沒有錯殺好人,非常得意,他一回來,就讓李好德自由行動。這李好德知書能文,也替張蘊古辦些事情,張蘊古很賞識他,就對他說:你的案子,我已奏明皇上,皇上寬恕你了,過些日子就放你回去。李好德感謝不已。有一天,張蘊古和獄吏打牌賭博,李好德在旁觀看。一個獄吏因事走開,李好德就代那獄吏打起牌來。這件事被傳出去,禦吏權萬紀就向李世民揭發。大理丞竟和囚犯打牌賭博,真是豈有此理!

李世民大怒,立即把張蘊古叫來審問,張蘊古承認有這事。李世民怒不可遏,聲色俱厲地說:你身為大理丞,怎麽知法犯法,他是一個嫌疑不清的人,你怎麽把朕的話泄漏給他?這樣的大理丞,留下何用?李世民吩咐左仆射房玄齡道:把他綁出去,立即斬首!房玄齡不敢抗拒,遵命派人執行。魏征聽到這件事,急忙前來阻止,但為時已晚,張蘊古人頭落了地。

魏征極為憤怒,不顧內廷官員阻攔,麵見李世民直斥皇上爛殺,並舉隋朝一個案例,說得李世民滿頭大汗……李世民點頭歎道:隋煬帝罪大惡極,這麽說來朕比隋煬帝也差不了多少……魏征說:殺錯了人,應該認錯,更重要的是要防止今後不再錯殺。過了兩天,李世民越想越不安。他把房玄齡找來問道:張蘊古是否該殺?房玄齡歎口氣道:他知法犯法,罪行嚴重。唉,如果按法律審判,也許不會殺頭吧。李世民又問:那麽,你怎麽把他殺了?房玄齡吃驚地說:陛下盛怒,喝令立即斬首,臣怎敢不遵辦?李世民歎口氣道:我在盛怒之下,命令殺人,你既知不該殺,為什麽不提醒我一聲?房玄齡聽了,立即低頭認錯,連聲說:臣有罪!臣有罪!

大唐律法原來規定,凡判死刑,必須由三個有關的官署審核複奏,一致認為確實該殺,並無冤情,才正式定案。自張蘊古案以後,重新規定死刑案件要經過“五複奏”,即五個有關官署審核同意。由於慎重判案,全國一年內判死的隻有二十九人。加上幾年中政治安定,農業豐收,犯罪現象減少了,監獄裏關的囚犯也大大減少了。

 

第八集

李世民決心廣開言路,下詔不論官民皆可上疏言事。詔諭下達之後,眾大臣議論紛紛,都想大顯身手,討好李世民。最後許多人都找到了魏征這個榜樣,覺得隻要跟皇上唱對台戲,就能邀寵。於是乎,朝堂之上成了眾大臣與李世民打擂台的地方。李世民本來想到廣大百姓飽受戰亂,渴望休養生息。他原本采取撫民以靜的治國方略,而裴寂卻提出了要皇上獨運權威的主張。退居高位的裴寂也想重新複出,本來他一向畏懼打仗,這時卻提出了政要威武,征討四方的建議。而房玄齡和杜如晦則礙於自己是皇上的心腹,擔心阻塞言路,一直不發表意見。魏征看出眾大臣的本心,原本打算回避,然而看到在一些文臣武將的蠱惑下,又喚起李世民征討四方的雄心壯誌,終於忍不住提出自己的主張。他以隋朝初期的貞觀初期對比,堅定地支持撫民以靜的方略。並且進一步希望皇帝躬行節儉,以省民力。

經過一番論戰,李世民最終采納了魏征的主張,並且給予獎勵。裴寂等遭到斥責,背地裏紛紛議論魏征行事狡詐。許多人對魏征敬而遠之,魏征一時間受到孤立。但是他並不在乎自己的處境,依舊督促皇上實行既定的方略,而且要求李世民以身作則,帶頭躬行節儉。在魏征的幾番逼迫下,李世民隻要壓縮後宮開支,不得不將三千宮女放歸民間,一時間後宮內變得冷冷清清,甚至連皇後和妃子指使的侍女都顯得不夠用。長孫皇後雖然能安之若素,但其他妃子抱怨聲不絕於耳。李世民心中很不好受,暗地裏派出內庭官員到民間重選女子入宮。消息傳到魏征耳中,魏征直赴皇宮,又遞上一道言詞激烈的奏章。逼使李世民收回成命不說,還要他嚴懲內庭官員。李世民被弄的灰頭灰臉,好一段時間不想見到魏征,以至於到了隻要報上來的奏章沒有魏征的奏章,他就能鬆一口氣。

然而民間經過一年多的休養生息,國勢日漸安定,民間也出現繁榮景象。應驗了“一年就可以取得成功”的預言。適逢春節,李世民宴請群臣。在一片歌功頌德聲中,有人提出要皇帝巡遊南山,進而到泰山祭天封禪。李世民看到魏征當時並沒有說什麽,當即做出來年春天到泰山封禪的決定。誰知道在眾臣一片三呼萬歲的頌聲中,魏征卻站起來推說身體不適,獨自離開了慶功宴會。與其同樣剛直不阿的諫議大夫王珪也起身離去。

 

第九集

宴會之後,李世民興奮心情漸漸平複,做好準備等著魏征上疏反對的奏折,卻一直沒有看到。他終於忍不住,派出房玄齡前去打探魏征的動靜。房玄齡本來也反對封禪的做法,他見到魏征之後,幾番想把話題引到封禪的事情上,魏征偏偏避而不答。當他把情況向李世民匯報之後,李世民忐忑不安起來。主張封禪的大臣督促他盡快決定封禪的日期,李世民反而拿不定主意,推托著等等再說。房玄齡察知皇帝對封禪已經失去興趣,把原本準備好的庫銀,用在了春季振災上。一些鼓動封禪的大臣上奏彈劾房玄齡。房玄齡苦於無法應對。魏征卻夜造房府,把一份災民得救的統計數字交給他,同時還帶給他一口袋石頭子……

朝會上,李世民拿出彈劾房玄齡的奏章,詰問房玄齡。房玄齡不作辯解,把魏征交給他的統計數字呈上去。李世民看罷,頗感欣慰。之後,房玄齡又把那一袋石頭拿來倒在皇上禦座前,黑乎乎的石頭讓李世民十分吃驚。房玄齡告訴說:這些石頭上都沾滿了各地災民的手印,每個手印都代表著一個瀕死而複生的災民,眼前的不過是萬中之一。它表示的是災民對皇上的感恩之情。房玄齡告訴皇上,原本用作封禪的銀子都變成了這些石頭。李世民震撼不已,蹲在禦座前撫摸著一塊塊石頭,禁不住潸然淚下:這些石頭中也有來自泰山的,是不是?房玄齡隻回答了一個字:是!

事後,李世民向房玄齡問起石頭的來曆。房玄齡如實稟告是魏征和王珪安排監察禦吏巡安各州縣時,在民間搜集而來的。李世民感慨萬分:朕此刻方才明白魏征的良苦用心,黎民百姓用這樣的方式對朝廷表達感恩之情,朕不必封禪也能領受上蒼對朕的眷顧了……鬧鬧哄哄的封禪就此無疾而終。

 

第十集

此後不久,少府監竇德素建議在後宮花園裏造一座樓閣。李世民聽到建議,言不由衷地說:殿宇樓台,是帝王所愛而百姓所厭。帝王愛的是遊玩享樂,百姓厭的是勞民傷財。以朕看來,能不造就不造吧。竇德素說:陛下太小心了,樓閣造在後宮,太臣們如何知道?臣囑咐匠人,一概不許外傳就是了。李世民想想不錯,親自陪竇德素勘定地點,竇德素就指揮工匠建造起來。這樓閣比較高,從北門圍牆外也能看見。有一天,左仆射房玄齡和右仆射高士廉同坐一輛馬車在長安城內巡視。他們在北門附近,從圍牆外麵看到這個尚未完工的高聳的樓閣。房玄齡問:宮裏又修什麽樓閣?高士廉搖搖頭說:不知道。他們在路上遇到竇德素,房玄齡喊住他。竇德素連忙下馬。房玄齡撥開馬車的簾子,問:竇德素,那北門正在修建什麽樓閣?竇德素心慌答道:北門……不……不知道啊。房玄齡說:這是你少府監應該管的事,怎麽你也不知道呢?竇德素說:大人說得對,讓我問問看。他匆匆忙忙騎馬走了。竇德素立即進宮,把房玄齡的話報告李世民,請示怎麽答複。李世民想了想說:如果再問你,你還說不知道,叫他們來問朕。李世民知道房玄齡辦事謹慎,卻不會辯論。果然房玄齡過後也就不了了之。

然而,李世民自己卻有點擔心,害怕魏征跟他計較,於是耍心眼,故意自己提及此事。有一天,很多大臣在宮裏聚會,李世民把房玄齡、高士廉叫到身邊責備道:你們管理百官和萬民的事,已經夠忙了。我在北門稍有修建,和你們什麽相幹?他們追問竇德素幹什麽?管得太寬了嘛!房、高二人見李世民生了氣,連忙垂首,再三道歉:陛下說得對,臣等不再過問此事了。誰知旁邊有人插嘴說:為什麽不再過問呢?大家一看,這人是魏征。此時他的官銜是侍中,侍中並無具體任務,常在皇帝左右,皇帝有事可以問他或臨時叫他辦。魏征不僅批評皇上,還將房玄齡等一頓指責。一席話,說得李世民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無話可答。其他大臣也是麵麵相覷,都不說話。房、高兩人也受到魏征指責,窘得滿麵通紅,口裏喃喃自語。李世民擋不住義正詞嚴的魏征,樂得當著眾大臣認錯,事後卻喜滋滋地享受已經蓋起來的樓閣……

 

第十一集

少府監竇德素摸著了李世民的脾氣,緊接著又開始籌劃修複洛陽宮殿的工程。可惜這一次卻沒那麽順利,馬上就收到了反對修洛陽宮殿的奏章,指責皇上無端增加了老百姓的負擔。李世民一看就頭痛了。修洛陽的宮殿,老早就有人反對,一直以來他也承認是不急之務。現在連年豐收,老百姓生活改善了,難道一座宮殿也不能修,一點勞役也不能讓人負擔嗎?他把這份奏章丟在一旁。隨後他忽然發現,寫這奏章的是陝縣丞皇甫德參。“一個縣丞!”他輕輕地哼了一聲。縣丞是縣裏麵的一個小官,真是比芝麻還小,也想來指手劃腳了!“倒要看看他還說了些什麽!”他想著,把奏章再拿起來,繼續看下去。皇甫德參提出,皇家莊田收地租,租額太重,農民負擔不起。皇甫德參甚至把民間一些裝束打扮的事也提了出來,說現在民間婦女愛把頭發梳成鬆鬆的高髻,既浪費時間,又不便勞動,是一種不良風俗。這種風俗怎麽形成的呢?據調查,是從宮中傳出來的,那宮女們的發髻是多麽高啊,能不能弄低一些,給民間做個榜樣呢?李世民起看越冒火。他這時對臣下的勸諫已經有些不耐煩。

朝會上,李世民侃侃而談,說像魏征、王珪之類的大臣,博學多聞,言之有物,朕自然得虛心領受,而皇甫德參是什麽東西,竟然這也反對,那也指責……李世民暴跳如雷,對大臣們說:這個皇甫德參,不好好去辦他縣裏的事,卻大模大樣地來教訓朕!他惡意誹謗朝廷,簡直要國家不收一個人服勞役,不收一鬥地租,宮女們都剃光頭發,才合他的意!你們看,他該當何罪?魏征說:他的奏章我看過,說話有些過火,但都是事實,並沒有大錯啊。陛下如果處罰皇甫德參,恐怕會阻塞言路啊。李世民本來先給魏征戴高帽子,就是想堵他的嘴,偏偏魏征毫不領情,心裏氣得直咬牙……然而他骨子裏的確有點懼怕魏征,不敢與魏征爭執,硬著頭皮又把皇甫德參的奏章仔細地看了看,作出一副大度的樣子對魏征說:你說得對,唉,若不是你直言反映出,我怎麽樣能想到這些道理呢。魏征說:陛下如聽不進忠言,那奸邪獻媚的話就會源源而來了。李世民聽了魏征的話,隻好作罷,還勉強地獎勵了皇甫德參二十匹絹。

 

第十二集

從此以後,李世民實在有點兒煩魏征,好長時間對魏征敬而遠之。魏征知道他有怨氣,也故意冷淡皇上。李世民樂得耳邊清靜,心喜之餘,時間久了卻感到非常不安。因為一向直言敢薦魏征已經有好長時間不再上疏進諫,李世民感到十分失落。他忍不住詢問房玄齡,可是一向與人為善的房玄齡為了維護皇上顏麵,不想點破其中原由。李世民左思右想,又問計於杜如晦。杜如晦一語道出其中玄機:皇上如果想讓魏征回心轉意,除非皇上親自向魏征認錯。李世民一聽大為惱怒,認為魏征這簡直就是借故要挾,嚴辭表示決不會這樣做。

房玄齡深知李世民內心的苦惱,親自上門勸說魏征給皇上台階下。魏征不但不聽從勸說,反而指責房玄齡遇事過分中庸。房玄齡訴說自己身為宰相的苦衷。魏征聽罷房玄齡一席話,對其表示理解,同時也表明了自己的良苦用心:為了造就一代明君,我們身為臣子不得不充當各種角色。過後,房玄齡麵見李世民,把魏征的話如實轉告。李世民幡然悔過,放下君王的身段,親自到魏征府上探望。君臣二人進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談話。魏征引述孟子的話: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為腹心;君視臣如犬馬,臣視君如國人;君視臣如糞土,臣視君為寇仇。魏征毫不客氣地指出君王必須以誠信對待臣子,而且君王的肚量必須比臣子更大。其原因就在於有著無上的權威,如果沒有比臣子更寬廣的胸懷,那臣子就會由於畏懼而不得不時時處處順從君王。久而久之,也就沒人敢指出君王的過失。他以聰明過人的隋煬帝為例,一席話讓李世民聽得驚心動魄……

李世民回到宮中徹夜難眠。第二天的朝會上,李世民當著眾臣稱讚魏征,並下詔魏征以秘書監參預朝政。下朝之後,一些大臣眾起而圍攻魏征,斥責他以犯上的方式邀寵,實屬可惡。魏征淡然一笑:眼下我位高權重,肚量也不得不更大些,因此也就不計較你們什麽了。氣得一幫大臣目瞪口呆。

 

第十三集

是年,朝廷舉行大規模的吏部銓選,按照“身、言、書、判”四項標準,對那些已取得任官資格的人進行選拔,授予官職。但有些人弄虛作假、偽造官資履曆或冒承恩蔭之後,來參加銓選,以騙取官職。為此,李世民發布敕令要求作偽資蔭者自首,“不首者罪至於死”。不久,有人告發溫州司戶參軍柳雄“於隋資妄加階級”。李世民命柳雄自首坦白,並威脅說:若不自首,判你死罪!但柳雄執意不肯承認自己偽造官曆。

經過大理寺的推鞫審訊後,證實柳雄的確是隱瞞偽造官曆。審案定罪時,明習律令的戴胄據法將斯斷為徒刑。李世民聽到戴胄的匯報後,勃然大怒,質問說:騰已下過不自首就處以死刑的敕令,你戴胄不是不知道,為什麽隻斷為徒刑?這豈不是讓朕“示天下以不信”嗎?難道你想以斷獄來博取個人名利嗎?一些大臣乘機討好李世民,紛紛附和,唯有魏征冷眼旁觀。戴胄並沒有因為李世民的責難而畏葸退縮,而是抗詞反駁說:如果當時陛下將柳雄立即殺掉,那我是力所不及的。但這一案件交付法司審理,盡管陛下有至高無上的生殺大權,法司卻要忠於法律,“臣不敢虧法”。言外之意是他的判決是有法可依的。李世民雖然感到戴胄說得有理,但皇帝萬乘之尊的架子卻一時難以放下,於是怒氣衝天地對戴胄說: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法令與皇帝的信義相抵觸,這的確是個難題,怎麽辦呢?李世民突然看到魏征在一旁微笑,心裏有點犯嘀咕,朝會後讓魏征留下,明著是問計於他實際上等同於讓魏征評理,魏征以國法大於皇帝言的道理讓李世民不得不服,戴胄因此獲得獎賞……

 

第十四集

一些大臣雖然痛恨魏征,然而看著魏征一步步升官加爵都嫉妒的要命。與是乎都絞盡腦汁找皇上的麻煩。更有幾位大臣甚至打探皇帝內宮的消息,試圖以諍臣的麵目向皇上邀寵。李世民本是個風流君王,先後收取了幾位妃子,其中包括齊王的妃子和隋煬帝的肖皇後。他們危言聳聽,列舉曆史典故,試圖證明亡國之君都是因為女人。李世民聽了這些話十分惱怒。偏偏這個時候,魏征卻沒有任何議論。一些大臣便挖苦他:這樣的大事大非為什麽他反而不說話了?魏征卻講出自己的一番見解,讓那些老奸巨滑的人聽得哭笑不得。事後李世民聽到魏征的奇談怪論,樂得笑不可支。他暗中獎賞魏征,魏征欣然領受。

李世民嗜好狩獵,一直以來因為懼怕魏征勸解,所以隻能在秋冬季節滿足一下自己的嗜好。看到魏征並不向他所想的那樣不通情理,便指望在其他季節也蠢蠢欲動。沒料想剛剛準備好一次狩獵的行動,帶著眾皇子和公主準備出行,被魏征帶著王珪等阻擋在城門口。李世民礙於在眾兒女麵前的麵子,苦苦懇求僅此一次,下不為例。魏征依然不能通情,抓住馬頭韁繩就是不肯放行。李世民乘興而出,敗興而歸。怒衝衝回到宮中,發誓總有一天要把魏征這個鄉巴佬殺掉。長孫皇後聽到此話,換上盛裝向他慶賀。李世民莫名其妙。長孫皇後講出一番道理,讓李世民聽得心悅誠服。他當即把散去的眾皇子和公主重新召來,當著他們的麵,把幾位心腹重臣召來,誠摯地認了錯,然而不懂事的眾皇子和公主卻有點忿忿不平,覺得魏征老兒實在可惡……

 

第十五集

丹宵殿上李世民宴請十多位親信大臣。李世民幾杯酒下肚,講了一通追古撫今的大話,誌得意滿,溢於言表。眾大臣連連奉承,唯有魏征和王珪冷著一張臉不哼聲。長孫無忌自以為出身貴族,妹妹又是皇後,早就對二人心懷不滿,此時便乘著酒勁挖苦二人,幾句話滿座皆驚。魏征和王珪怒而不語。

李世民讓人把長孫無忌送走。宴會過後留下魏征和王珪,用心良苦地勸慰二人:你們二位衷直敢諫是好的,可是你們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讓我下不來台,長孫無忌其實就是因為這個看不下去,所以才挖苦你們。希望你們以後,對我這個皇帝多留點兒麵子。魏征漲紅了臉說:如果陛下希望我從此口是心非,我魏征自然也能做到明哲保身。隻恐怕人人如此的話,就沒人來保大唐的天下了!李世民一看話不投機,非但沒有勸說二位,反而讓魏征教訓了一頓,很覺得沒趣兒。

李世民回到後宮與長孫皇後說起此事,長孫皇後大為驚恐。立刻起駕來到哥哥家中,將長孫無忌訓斥一頓。逼著長孫無忌向魏征和王珪賠了禮才算了事。

長孫皇後與李世民說起教育眾皇子的事情,表示了自己深深地憂慮。李世民不以為然。沒想到緊接著就聽到了魏王李泰向他告狀,說是三品以上官員對他傲慢無禮,實際上是暗指魏征。李世民因為十分寵愛魏王,一聽有人輕視自己的愛子,立刻勃然大怒。召來眾大臣義憤填膺大肆訓斥,眾大臣嚇的戰戰兢兢,連房玄齡也急著表態:如果有這種事兒,應該嚴加斥責。偏偏魏征又有一番大道理,說得李世民目瞪口呆。眾大臣互相張望,嘴上不說,心裏暗暗稱讚。李世民麵紅耳赤,生了半天悶氣,才有氣無力的說了一句話:唉,凡事要講道理,朕自以為道理十足,所以一時憤怒;聽到魏征的議論,才覺得朕的脾氣發得太無道理。由此可見,做皇帝真不容易呀!過後,李世民囑托魏征編撰《自古諸王侯善惡錄》,對眾皇子說:自古以來,諸侯難以善終,這書應當成為你們的座右銘。魏王一看告狀不成倒惹來一本學習的書,眾皇子麵前灰頭灰臉,從此下決心幹點正事……

 

第十六集

李世民從骨子裏說是一個很講究生活情趣的皇帝,常常自以為自己是一個涉獵廣泛的帝王。然而由於眾大臣形成一種人人敢幹勸諫的風氣,在外麵不得不有所收斂。回到內宮他卻很會調理生活,在宮庭內組織起了樂隊和舞蹈隊,時常組織表演活動,高興的時候自己也下舞池隨同宮女一起跳舞。

九皇子李治生了兒子,在府中設宴請客。李世民帶著眾大臣前來助興。君臣開懷暢飲。酒酣耳熱,李世起身舞蹈,又邀在座的諸臣一同歡舞。禮部尚書聞曜一本正經的勸解,認為君臣同舞有損於君王威嚴。魏征卻偏偏不這樣認為,他覺得這樣恰恰可以融洽君臣的關係。魏征舞姿極差,卻帶頭陪伴皇帝跳舞。李世民十分高興,私下裏對魏征說:其實你也不是個老古板。魏征表述了希望君臣同享太平盛世的願望。讓李世民聽得十分感動,乘勢和魏征推心置腹,表示自己在治理好國家的前提下,也想做個不失男歡女愛的風流皇帝。魏征笑著說:這是你的私事兒,我也不想多管。

李世民說這番話本來是有用意:他看上了一位前隋朝大臣鄭仁基的女兒,此女子才貌雙全,長安城內十分有名。好歹聽到魏征不反對的話,他立刻下詔聘鄭氏女到宮中允華。魏征本來沒打算不管這件事,但回到家中讓夫人裴氏一頓數落。告訴他鄭氏女已經有了婆家,她已經許聘給一個叫陸爽的人。抱怨他事先不阻攔皇帝下詔,現在說也晚了。魏征一聽也有些犯急,苦思了一晚上,覺得這件事兒會有損皇上的名譽。第二天大清早跑到中書省,將皇帝的詔書扣壓下來。

 

第十七集

魏征扣壓了皇帝的詔書,在朝廷內引起軒然大波。有幾個大臣深知李世民的好色品性,乘機拍馬屁,借機打擊魏征。他們宣稱詔書已下,草率收回,有損於皇帝的威信。至於鄭氏女是否訂過婚,不妨再調查一下。若確已訂婚,再把詔書收回銷毀不遲。調查的官員直接去問陸爽,陸爽卻稱自己沒有和鄭氏女訂過婚,並寫了一份奏章。眾大臣認為事情既已經查清,決定詔書照發。偏偏魏征依舊不同意,一口咬定這陸爽的奏章並非真話,而是因為懼怕皇上。李世民背地裏雖然對魏征的多事兒十分惱怒,但是畢竟顧及自己的名譽,經過一番折騰,隻好讓這件事兒不了了之。

從此之後,李世民對魏征更是心存畏懼。無論大事小事都不敢疏忽,尤其是聽說魏征已經知道的事情,更是小心謹慎不敢出一點兒錯。有一天,李世民得到了一隻鷂,鷂長得健壯俊偉。李世民正把鷂放在臂上玩時,忽然望見魏征正向他走來。李世民心中一驚,知道魏征要是看到了,肯定又是一番進諫。李世民情急生智,忙將鷂藏入寬袍大袖的懷中。魏征假裝奏事,大談古代皇帝喜好逸樂的故事以為諷諫。魏征一直言簡意賅,偏偏這一次進話說得很長。李世民生怕鷂藏時間久了會悶死,幾次都想製止魏征進奏,可又敬畏魏征,硬是不敢開口。結果,魏征的話完了,鷂也就悶死在李世民的懷中。過後,李世民隻好在後宮花園裏隆重埋葬了鷂……受太監挑唆,李世民覺出受了魏征的耍弄,算計著哪天一定要整治魏征。魏征察覺到李世民意圖,也覺得君臣關係不應該過分緊張,主動找上門。表麵上是來認錯,可是講了一番道理,反而讓李世民覺得處處不是。接受魏征認錯的同時,背地裏卻下令以後不許讓這類玩物喪誌的東西進宮……

 

第十八集

李世民處處受到魏征的轄製,日久天長難免生出逆反心理。隨著大唐基業的日漸鞏固,歌功頌德之聲遍於城鄉。人們說:這樣的全國統一、人民安樂、民族和睦的盛世,是曠古未有的。李世民既有超越前代的豐功偉績,很多官員覺得,應該舉行封禪盛典。李世民受到臣民交口稱頌,心裏非常得意,口頭上卻還要謙虛一番;對於封禪盛典,他也表示不願舉行。

很多官員看準李世民口裏雖然反對,心裏實在想封禪,所以三番四次上書,繼續歌功頌德,把李世民越捧越高,還說什麽“時不可失,天不可違”,如不封禪,簡直天也會生氣呀。李世民受到一片歌頌聲的包圍,也有點心癢癢了。“就去一次吧,”他想。於是封禪典禮瞞著魏征、王珪等人秘密地在籌備著。但是,李世民知道舉行封禪盛典,總是要勞民傷財的。他知道魏征遲早會知道,害怕魏征會出來勸阻,那時就被動了。想來想去,他還是忍不住找魏征談話,征求意見。魏征果然不讚成,又是一通大道理。李世民默然不說話。魏征又說:遠夷使臣隨行,參加盛典,陛下免不得多給賞賜,才顯得中國富裕。這樣熱鬧一陣,圖了一個虛名,國家的花費、百姓的負擔可不輕啊!所以,臣以為封禪盛典,無舉國而有害。

仿佛是為了證明魏征的正確,過了兩天李世民接到奏報,黃河下遊連日大雨,田裏積水成災。李世民知道封禪是去不成了,隻好下詔說:封禪有虛名而無實利,勞民傷財。現在路上正鬧大水,到泰山的路很難走。所以,有關籌備封禪的事,應立即停止辦理。希望文武百官,不要再提封禪的事了。李世民乘興而始,敗興而終,心裏憋了一肚子怒火,便拿一位官員撒氣……

 

第十九集

這是由於東城裏的一件案子引起的。都官朗中薛仁方是個認真執法的官吏。有一次,他查辦一個搶奪民女的案子,罪犯叫楊譽,是個大財主。薛仁方逮捕了楊譽。楊譽傲慢地對薛仁方說:你逮捕我,也該調查調查我的女婿是誰吧!其實薛仁方早就知道了。楊譽的女婿是李世民第六個兒子——蜀王李愔。薛仁方氣憤地說:不管你的女婿是誰,犯了法就得辦罪!薛仁方把楊譽關了起來,調查他的其他罪行。楊譽的兒子跑到長安,向李世民哭訴:薛仁方明知臣父是皇親國戚,故意節外生枝,妄加逮捕,久不釋放。請陛下作主。李世民安慰他說:你放心,朕替你作主就是。李世民立即命人把薛仁方找來,怒氣衝衝,聲色俱厲地罵道:你明知楊譽是朕的親戚,為什麽故意為難他?薛仁方跪著答道:楊譽罪行很多,還沒有查清。“聽你的還是聽朕的?”李世民大喊著,對侍候在旁邊的兩個宦官說:“把他拉出去,先打一百棍,朕要撤他的職!”

魏征得知消息,急忙趕來勸阻:請陛下息怒,等臣說完話再打。宦官站著等候李世民吩咐,李世民看著魏征怒不可遏,不得已對宦官說:你們先下去吧,暫且不打。李世民帶魏征回到禦書房,問魏征為什麽不讚成打薛仁方。魏征說:皇親國戚,自古很難對付。他們仗勢欺人,被害的良民不敢告狀。國家有法律,法律管不住他們。執法的官吏見了他們就害怕,明知他們犯法也不敢抓他們。為什麽呢?他們是皇親國戚呀,皇上要保護他們呀……緊接著又發生了長樂王李幼良走私物品的事件,李幼良不顧,在巴蜀地區組織人馬,大量套購生絲和織品,然後由他的一支秘密駝隊轉運到西域吐穀渾等國,高價倒賣,牟取暴利。這支駝隊還襲擊胡商,搶掠財物,擾亂了大唐與西域的正常往來。李世民一聽事情如此嚴重立刻下令查辦長樂王……

處理完李幼良走私的案件之後,魏征乘勢提出削藩的主張。很快擬好了將數十名藩王削去王爵,降為縣公的名單……

 

第二十集

進行削藩的同時,李世民又聽從魏征的建議,製定的考官條例,開始整頓吏製。李世民考慮到魏征得罪人比較多,把執行考官條例的事情交給房玄齡辦。左仆射裴寂做夢也沒有想到,考官會考到他的頭上。裴寂雖為元勳,但近年來政聲不好。他掌管著總攬百官的重權,卻不能為國家擢選賢才,而是任人唯親,把諸如孫洪、吳士賢一類庸才提拔為官。房玄齡、馬周依據考官條例,給他評定為“下中”:背公向私,職事廢闕。有消息說,李世民將免去他的左仆射之職,讓他改任太子少傅,不再參與朝政,裴寂心裏明白,太子少傅雖是從二品,但平日事務不過是輔導太子,並不握有什麽權力,左仆射的免職無異於把他從政權中心剔除,他自然不願這樣。於是他匆匆前往大安宮,向李淵求救。

此時,老態龍鍾的李淵正在尹妃的陪伴下悠閑地飲著酒,兩個樂伎在一旁吹著玉蕭助興。裴寂把話題轉到宗室諸王,他覺得隻有這一根神經才是最敏感的。他暴光了削藩的計劃。這個消息,使李淵大吃一驚。本來李幼良被貶為庶人,李淵並沒有受到什麽震動。不過,現在已經不是一個李幼良,而是要涉及宗室的所有王公,這便使李淵難以平靜了。他帶著幾分怒氣說:宗室郡王都是我親手所封,一概削爵,這還了得?裴寂見火候已到,才把心中的隱衷端了出來:太上有所不知,就連老臣也難保呢。李淵怒不可遏:愛卿不必擔憂,我倒要看看,誰敢動我蕭郎!卿暫回府,隻要有我在,你就隻管放寬心。

太上皇震怒,李世民一時沒了主意,問計於魏征,打算借故裴寂擾了太上皇清靜,要嚴懲他。魏征擔心這樣更會激怒太上皇,事情反而不好收場,經過一番思量,他給李世民出了一條妙計……

 

第二十一集

魏征的計謀非同一般,與大唐北部的邊疆安寧聯係在一起。原來北方的突厥發生內亂,突利可汗戰敗,派使都向大唐求援為大唐北訓邊疆的安寧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會。李世民想起十多年來與突厥交戰的曆史。數以百萬計的人口被他們擄掠為奴,無數的金銀財寶、各種物產被他們大肆洗劫,北部的大好河山一再遭到突厥鐵騎的蹂躪,真是邊關無寧日,塞外有哭聲!但是,十多年來,大唐之於突厥,卻如弱羊之於猛虎,無能為力。住日的屈辱使李世民再也忍耐不住內心的激憤,複仇的烈火在他的心頭猛烈燃燒。他的右手緊緊地攥著佩劍的劍柄,一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在他的心中醞釀。熱血並沒有衝昏李世民的頭腦。作為一個久經戰事、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元帥,李世民也理智地權衡了一下敵我情況。

李世民一邊布置軍事,一邊按照魏征的安排把太上皇請到承慶殿。當著太上皇的麵請來了皇室的諸王,他故意提說與突厥的戰爭缺乏領軍的將領,表示從諸王中選出一名去征討突厥。李世民開宗明義地對諸王道:突厥來犯,邊境火急,誰能領兵出征,可以自薦。一陣死一般的寂靜。諸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肯出頭。李淵有些不安,他用眼瞟了一眼膠東王李道彥。那眼光在說:你倒是說話呀?李道彥裝聾作啞。一個年約十來歲的小王走出排班,他是李神通之弟襄邑郡王李神符的小兒子,因為是皇親,小小年紀一年前就被派往幽州都督任職,他被封為幽州都督、魏郡公。那小王滿不在乎地說:打突厥,我去!李世民笑問:你有何能?小王:鬥雞、鬥蟋蟀,別人都鬥不過我。讓我領兵打仗,保管也能取勝,一鬥就贏。李世民啞然失笑,李淵哭笑不得,一場鬧劇之後,李淵從此再不幹涉朝政,削番的方略也得以施行……

 

第二十二集

李世民派大將李靖征討突厥,很快就取得勝利,並繳獲了無數戰利品。李世民乘著興頭,偷偷拿出一部分繳獲的銀子,重新修建了洛陽的宮殿。

洛陽的宮殿修建好之後,李世民帶著眾大臣前往洛陽,中途路過一座行宮,因當地供應不周,李世民大發脾氣。魏征進諫說,陛下因供應不周而動怒,恐怕這種風氣傳下去,將來會弄得民不聊生。從前隋煬帝常以郡縣供應多少而賞罰,所以海內叛之,亡國了。這是陛下親眼所見的,奈何效仿他呢?李世民聽了一驚,對魏征說:要不是你,我是聽不到這樣的話的。李世民來到洛陽,看到洛陽宮修建的十分壯麗,覺得總算實現了多年的願望。他帶著隨從遊信洛陽宮的庭台樓閣,奇花異石。登上畫舫,蕩舟於積翠池,李世民正所謂龍心大悅……

隨後在西苑設宴,李世民與隨行大臣慶賀。李世民內心非常得意,但是又怕魏征等大臣諍諫,故意有群臣獻酒祝賀,滿座騰歡的時候說:今天大家在這裏歡樂遊覽,可不能忘記隋煬帝呀!眾大臣頓時嚴肅起來,連連稱是。李世民又說:隋朝滅亡,難道是隋煬帝一人之罪嗎?不是吧。他眼望魏征道:魏征是個史家,最近編成《隋書》,他可以給大家談談感想。魏征知道他的心思,故意簡單說了幾句,就不再哼聲。

宴會後,魏征留下不走,也不管李世民高興不高興,又一次提起行宮裏發生的事情。李世民說:我已經認了錯,你為啥還要糾纏不已?魏征卻說:你雖然認了錯,但是並沒有處罰你身邊幫你挑毛病的人。李世民被逼得沒辦法,把罵人的黃門官找來,重重責罰,叫他向地方官道歉。並向所有隨從人員發出指示說:以後各地供應食宿,所有隨從不許向地方官要這要那,更不能指責地方官供應不周,違者重責。魏征借機傳令於洛陽的地方官,讓他們進奉宮室的東西一應從簡。弄得洛陽宮內不能再奢華浪費。一些陪同的妃子抱怨不休,李世民推聾作啞,無可奈何……

 

第二十三集

李世民本來還想在洛陽多住些日子,但是濮州了發生了蝗災。房玄齡等就近把洛陽節省下的皇銀調往濮州振災。於是乎洛陽宮內的供應越來越差,隨行的眾妃子、皇子和公主們抱怨不止,李世民隻好起駕回長安。

回到長安之後,正趕上長樂公主將要出嫁,長樂公主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後最鍾愛的女兒。長孫皇後雖然賢良,但因為長樂公主是自己寵愛的女兒,總想給予更多的嫁妝。李世民本來準備按照宮室的規定給公主辦嫁妝,長孫皇後卻有點兒不高興。李世民隻好指示殿中省官員,長樂公主的嫁妝要超出其他公主的一倍。長孫皇後知道了,告訴長樂公主,母女二人十分高興。那辦事的官員為了討好李世民,從長安到外地,搜羅高貴的物品,雇傭做服飾的工匠,準備弄出一套特別豪華的嫁妝。魏征對這種做法極為反感,回家就和裴氏夫人議論起來。夫人說:這是他的家務事,你不好插嘴吧?魏征卻不管那一套,說:助長奢侈之風,就不是家務事了。

李世民本來也怕魏征多嘴多舌,便有意找來魏征,對他大講上下尊卑的道理。沒想到魏征借題發揮。繞來繞去又繞到了長樂公主嫁妝的事情上。盡管李世民推托說這是長孫皇後的意思,魏征依然不依不饒,逼得李世民答應回去和皇後商量。李世民回到後宮,把魏征的一番話告訴了長孫皇後。長孫皇後不愧是一代賢後,思量過後,表示讚成魏征的說法,並且歎息道:我和陛下雖然是夫妻,但我要勸阻陛下一件事,也得小心翼翼,察言觀色,很怕陛下生氣。他不過一個大臣,竟敢直言冒犯,陛下不可不聽從他啊。隨後,長孫皇後私下派宦官把錢和絹賞賜魏征,並傳話說:早聽說你很正直,這次你談起公主嫁妝的事,才真實地知道你的為人。希望你保持忠直之心,永遠不變。然而不懂事的長樂公主,聽說是魏征壞了她的好事,跑到魏征門上去聲討。魏征躲著不見麵,卻讓夫人出麵,把一篇文章交給長樂公主。長樂公主看罷文章的內容,嚇得一溜煙跑了出去。原來這篇文章裏魏征列舉的都是亡國公主的悲慘下場……長樂公主回到宮中哭著向母後認錯。長樂公主看了魏征的文章,感動涕泠地說:假如我大唐代代都有魏征這樣的諍臣,代代君王都能容得下魏征這樣的人,大唐的基業一定會千秋萬代,永不更替!

 

第二十四集

太平盛世日見端倪,然而身居高官、備受恩寵的魏征,卻常常夜不能寐,憂心如焚。他看到李世民在頌歌聲中有些自滿了。他默默觀察李世民的言行,覺得李世民對自己的要求已不如貞觀初年時嚴格,於治國利民方麵用心較少,於尋歡作樂方麵用心較多。魏征思索自古帝王處世的規律:當他剛剛當權的時候,他總是謹慎的,當他皇位坐穩了,自以為天下太平了,他就不注意民心了。所以曆史上的皇帝,能“善始”的很多,能“善終”的可就很少了。怎樣幫助李世民善始善終呢?魏征經過一番思考,寫下幾條意見,提醒李世民注意。寫成一篇奏疏,請李世民“十思”。是為《十思疏》。

李世民讀到這份奏疏,非常感動。他反複閱讀,反複思考,直到夜半。他提起筆來,寫詔書答複魏征,表示感謝。李世民手詔說:你提出十思,朕感到很好。朕將把你的奏疏放在桌子上,隨時細看,警戒自己,激勵自己。朕有你來輔助,真是如魚得水啊!

過了幾天天,李世民又叫魏征進宮談天,問道:魏征,你看我的政事得失,比往年怎麽樣?魏征想了一想,含笑答道:一年有一年的新成就,比起貞觀初年,威望更高了。李世民得意地點了點頭。魏征繼續說:不過,虛心求諫,似乎不如當年。李世民不覺一驚,問道:假如朕不虛心求諫,威望怎能比以前高呢?魏征笑道:不見得吧?威望高,是多年施政的成果,隻能說陛下往年虛心求諫,不能說現在還是虛心求諫。李世民:難道說朕近年驕傲了,自滿了?魏征:貞觀初年,陛下唯恐天下未治,求治心切,所以鼓勵群臣進諫。後來雖不主動求諫,但有人說句直話,陛下還能高高興興地接受。現在天下大治了,陛下高枕無憂,不免追求逸樂,誰要指出陛下的錯失,陛下就要皺眉頭了。這不是現在不如從前嗎?李世民心裏不服說:真是這樣嗎?我怎麽感覺不到?魏征毫不客氣地舉出幾個例子,讓李世民紅著臉不得不承認過失。

 

第二十五集

李世民隨著年齡的增加,越來越意識到兒女教育的重要。尤其是太子李承乾不好讀書,讓他十分生氣。為了督促太子學習,特意安排魏征的兒子魏叔玉做侍讀。太子舊習不改,但為了討得李世民歡心,經常讓魏叔玉代他作文章。這件事終於讓魏征發現,將魏叔玉臭罵一頓,逼著他給皇上呈表謝罪。魏叔玉無奈,隻好又回到案前,攤開紙,寫起謝罪表來。魏叔玉寫完了謝罪表,魏征便催他趕快進宮呈上去。看著魏叔玉乘馬出了宅門,自己才回到書房中。

魏叔玉請罪表呈給李世民的時候,皇後也在場。按照李世民的意思,是先核實一下,然後再作定奪。可皇後卻執意認為,此事不能拖延和姑息。她把文章和請罪表要了來,要親自管教李承乾。就這樣,李承乾被召到立政殿皇後寢宮。皇後語重心長地對李承乾說:你是太子,將來要接替父皇,治理國家,大唐的江山要靠你來鞏固,太唐的帝業要靠你來承繼。你胸無大誌,不圖上進,怎麽得了?兒啊,你不小了,應該明白一些事理。你父皇日理萬機,還惦著你的學業。可是,我聽說,你沉湎聲色,還叫人偷盜民間馬牛,這是堂堂太子所幹的事嗎?你辜負了你父皇的一片苦心啊!李承乾抹著淚,做出很痛心的樣子:兒一定學好,不負父皇、母後的期望。

李承乾被父皇教訓一頓,過後又被皇後請去,長孫皇後又是一番責備:魏征是本朝有名的諫官,萬歲很器重他。叔玉也有點像他父親。我已囑咐叔玉,要他多勸諫你。你要學你父皇,兼聽廣納,切莫因言辭過激便怪罪進諫之人。須知:忠言逆耳!李承乾連聲應諾:兒臣決不忘母後教誨。李承乾垂頭喪氣地離開了立政殿。當他走在路上的時候,心中恨恨地罵著:魏征老兒,叔玉小子,竟敢告我的狀,你們等著吧!

 

第二十六集

自魏叔玉呈了謝罪表,使太子遭到皇後的一頓訓斥之後,李承乾便恨不得將魏叔玉一口吞掉。但是,盡管太子握有大權,也不便對魏叔玉下毒手。經過和太子千牛賀蘭楚石密商,終於想出了這樣一個萬全之計:邀魏叔玉蹴鞠,借機大打出手。東海池邊的蹴鞠場,太子李承乾和太子千牛賀蘭楚石在藍班,魏叔玉在白班。太子氣惱非常,賀蘭楚石會意,見魏叔玉又帶毬過來,上前截毬。他忽然棄毬,一腳向魏叔玉肋上踢去。魏叔玉眼快,急忙一閃,賀蘭楚石撲了個空。不料李承乾又趕上來,冷不防一腳踢在魏叔玉肋上,魏叔玉踉蹌著退了幾步,險些跌倒。李承乾又追上來踢,魏叔玉閃過,李承乾用力過猛,摔倒在地。魏叔玉護著肋部,走到李承乾跟前,想蹲下去扶李承乾,但疼痛得不能彎腰。李承乾翻身坐起,“哎喲,哎喲”地叫個不停。“魏叔玉謀害我,給我打!”賀蘭楚石一揮手,侍衛們,不管是藍班的還是白班的,一擁而上,將魏叔玉按倒在地,一陣拳打腳踢……長孫皇後、楊妃及宮娥們剛剛趕到這裏,看到此情此景,長孫皇後十分氣憤,怒斥李承乾的侍衛:大膽奴才,還不快住手!魏叔玉被打得滿臉是血,昏迷不醒。魏叔玉被人送到永興坊魏征家中的時候,仍然是昏迷不醒。魏夫人急得沒有了主意,叔琬、叔璘、叔瑜也都圍著直哭。稍頃,魏叔玉睜開了眼睛,慘白的臉上露出淡淡的愧疚:父親、母親……兒給大人惹禍了……

皇後派太監送了藥來,魏征一家跪受恩賜,感激不盡。接著,房玄齡、馬周、侯君集等人又來看望,聽尉遲敬德講了毬場所見,群臣大為不平。眾人離去之後,魏征換上朝服,離開了家門。望著魏征匆匆遠去的背影,魏夫人的心又懸了起來。原來魏征料到太子會惡人先告狀,急著趕去見皇上。來到立政殿上,眼前景象果然不出所料,這是一次非同以往的朝會。三品以上的官員及近臣排班鵠立,李世民威嚴地坐在禦座上,大殿之上籠罩著一片緊張的氣氛。李世民正在訓斥眾臣對太子不敬。見皇上盛怒,大臣們驚恐萬狀,一個個跪在地上,齊聲說:臣罪該萬死!魏征卻不跪,他神態自若地走近禦前:陛下,容臣啟奏!沒想到,魏征一番諍諫幾乎引來殺身之禍……

 

第二十七集

李世民回到宮中,一腔怒火難以發泄。怒火衝天地叫道:我要將這個欺君罔上的人、賊骨頭碎屍萬段。權萬紀看到皇上真的震怒,趁機向李世民進讒,算起了魏征的舊帳:先太子每一個毒辣的行動都有他的主意!拉攏黨羽收買人心,搖唇鼓舌於妃嬪間,告惡狀於父皇前,設毒酒之宴,伏鴻門之兵,害皇上僚屬,奪皇上兵權,預謀政變,血洗秦府……

中書舍人戰戰兢兢地走進。李世民開始下詔:記朕手敕!魏征目無國法,謗訕君王,立即賜死!太監了解李世民的脾氣,即使殺了魏征,事後也要後悔。於是,打發小太監前去通知房玄齡等。一時間許多大臣隨著房玄齡,叩求於皇宮外,人越聚越多,連權萬紀也假惺惺地混跡於其中……

太監朱貴光上魏府宣旨……魏征懷著一線希望想拖延時候,借中有奏章沒寫完,再給點時間,但太監不敢違命,逼他盡快動手。魏征舉起禦劍準備自刎。魏夫人突然衝上,一下子抱住了魏征的胳膊。魏叔玉也緊緊抓住魏征那握劍的手,不肯放開。魏征推開魏夫人,掰開兒子的手,難過地閉上眼睛,橫了橫心,揮起禦劍,向脖頸抹去……然而,就在此時,李世民帶領中書舍人及兩個太監闖了進來,大步上前,一把奪過魏征手中的禦劍,扔到地上,然後,雙手抓住魏征的肩頭,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朕,對不住愛卿啊……太監朱貴光撿起禦劍,插劍入鞘,雙手呈給李世民。李世民複又拔出,“嚓”地一聲割掉龍袍一角:朕是暗君,暗君啊……朱貴光將魏征準備在臨死前寫下的奏疏呈上。李世民瀏覽一遍,感慨萬端……

 

第二十八集

李世民選了幾個正直的大臣擔任東宮官員,輔佐太子。太子有過失時,希望這些人能直言指出。可是太子根本不願聽他們的話,但又怕他們向李世民報告,時常對他們痛哭流涕,表示悔過。太子李承乾表麵上願意改過,實際上卻對那些忠直的臣子進行打擊報複。太子詹事於誌寧常常勸諫太子,太子就暗地裏派人去刺殺他,兩個刺客見他家陳設簡單,生活儉樸,不忍下手,才保住他的一條命。左庶子張玄素對太子的奢侈浪費,極為不滿,請李世民限製太子亂取國庫財物。太子秘密派人用馬鞭把他打了一頓,幾乎打死。太子李承乾的劣跡,雖然沒有完全暴露,但李世民多少聽到一些。後來太子的腳生了病,走路一顛一顛,李世民看了更覺得討厭。每次太子朝見,李世民總是把他訓斥一頓,沒有什麽好臉色。太子很怕父皇,常常托詞躲開。

李世民最寵愛的兒子是魏王李泰。他常常跟在李世民身邊,親親熱熱的。李世民賜給他的財寶也比太子多。太子聽到這種情況,很怕李世民換魏王做太子,自己豈不落空了。於是,太子李承乾的親信常常散布魏王怎樣怎樣的謠言,魏王李泰就拉攏一些官員講自己的好話,揭太子的醜行。兩派互相攻擊,使李世民很頭痛。李世民叫魏王李泰住到武德殿來,以便隨時可以和他親近。魏征當時任侍中,勸李世民說:陛下愛魏王,不應把他放在引人生疑的地方。武德殿在東宮的西麵,更靠近陛下,這樣太子就會不自安,更加忌恨魏王。有朝一日太子繼承皇位,魏王豈不危險?李世民聽了,就不讓魏王住進武德殿了。應該讓誰繼承皇位?李世民對這事拿不定主意,思前想後,很是為難。

太子和魏王的矛盾也越來越尖銳,兩派的人大肆活動,人心浮動,迫使李世民非明確表態不可。於是他下定決心,保住李承乾太子的地位,以安定局麵。為了鞏固太子李承乾的地位,提高他的威望,還必須采取一些措施。這時李世民又想到了魏征。他說:當今群臣忠直,沒有超過魏征的。朕決定派魏征做太子的老師,以表示對太子的信任,阻止人們的猜疑,斷掉任何人覬覦皇位的念頭。李世民下詔任命魏征為太子太師,這是一品官。詔書送到魏征家,他正臥病在床。病好後,他上朝謝恩,並訴說自己年老多病,無力教導太子。魏夫人問他為何不做太子太師,魏征哀歎:天下事有可為,變有可不為啊!

 

第二十九集

太子與魏王爭權爭利,使得李世民心情鬱悶,常以酒色排遣。魏征因李世民不能克終儉約,逐漸趨於奢縱,而向李世民上疏進諫,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十漸疏》。這篇奏疏,用鮮明的對比,有力的事實和論證,剖析了李世民自貞觀以來的前後變化……希望李世民居安思危,善始慎終,振作精神,勵精圖治,繼續發展貞觀之治。這篇奏疏震動了李世民。他後來對魏征說:朕今聞過矣,願改之,以終善道。還把魏征這篇奏疏寫在屏風上,以便朝夕閱讀,激勵自己。他把奏疏交給史官,還賞賜給魏征黃金十斤,馬二匹。

李世民打起精神,準備重振國事,卻趕上長孫皇後病危。諸王、公主及妃嬪、宮娥齊來立政殿,哀容滿麵,悲聲戚戚。長孫皇後的病榻前隻留下李世民一人。她用盡最後的力氣,向李世民陳述著自己臨終前的期待。李世民對皇後最後的金玉良言一一答應,直至皇後駕崩於懷中……李世民降旨,尊諡長孫氏為文德皇後,朝野為其舉哀,並將她的賢德詔示天下。並按照皇後遺言,遣放宮人。

皇後安葬以後,李世民常常思念她,就中禦苑中造了一座樓台,以便登台遠望昭陵。有一次,他帶著魏征一同登上樓台,讓他遠望昭陵。魏征望了好一會說:臣老眼昏花,望不見什麽。李世民指著昭陵的方向告訴他。魏征說:這是昭陵嗎?李世民說:是呀!魏征說:臣以為陛下望的是獻陵呢!要是說昭陵,臣早已見到了。李世民聽魏征提到了唐高祖,不覺傷心落淚,於是下令拆毀了這座樓台。事後,李世民責怪魏征故意挑他毛病。魏征卻說:這是自己的良苦用心。使得李世民無言以對……

 

第三十集

麵對太子和魏王的矛盾,魏征隱隱覺到禍起蕭牆,無耐此時已年老體衰,感覺到已無力回天。他把最後的心力用於著書立說。當他把《群書治要》一書呈給李世民之後,便一病不起。李世民多次上門探望,見他家沒有正廳,就命人用五天時間為他蓋起正廳,供他養病。派去給他送藥、治病、送食物的醫生和使者絡繹不絕。命令中郎將守候在他家,一有什麽事情馬上奏告。李世民有一次屏退左右,與他長談了一整天。魏征向李世民吐露心跡:自己生逢其時,遇上了一代明君,因此才實現了一代良臣的功業,若非皇上英明,恐怕自己早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李世民聽了魏征的話感動得涕淚交流……

魏征病危之際,李世民帶著太子和準備嫁給他的兒子魏叔玉的衡山公主同去,魏征便披著朝服,拖著帶子,支撐著拜見李世民。李世民悲傷地安慰他,流著淚問他有什麽要求,他則回答說,他不愁家室,隻擔憂國家的興亡。李世民指著公主對他說:你勉強看一看新媳婦吧!此時的魏征已無力看一看公主和答謝李世民了。

次日清晨,魏征病死後,李世民親自上門吊唁,哭得十分悲傷,還特地罷朝五日,命太子在西華堂舉哀,詔令在京的文武百官都去參加喪儀,追贈他為司空、相州都督,賜諡號為文貞,並準備以非常隆重的禮儀安葬他。他的妻子裴氏上書辭謝說,魏征一貫節儉,如今以如此隆重的禮儀辦喪事,怕不合他的心願。李世民便改命以白木車帷關葬,親自為他書寫了碑文……限於君臣之禮,李世民是不能親自去送葬的,便登上禦苑中的西樓,哭泣著遙望他的靈柩遠去,一代明君李世民發出痛切的感歎: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歿,朕亡一鏡矣!

劇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