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兮雨兮

湮朦朧雨朦朧,清心淡意在霧中。
個人資料
正文

紫湮怪論之十三 再論“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讀《東周列國誌》有感兼送翰山及

(2009-08-16 19:49:24) 下一個

紫湮怪論之十三 再論“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讀《東周列國誌》第五回 寵虢公周鄭交質 助衛逆魯宋興兵有感
           兼送翰山及和翰山相同遭遇的朋友共勉
 
    《東周列國誌》第五回 寵虢公周鄭交質 助衛逆魯宋興兵
    鄭莊公除掉陰謀篡權的弟弟段。段之子公孫滑借兵衛侯,講“鄭莊公殺弟逐母”,衛侯受騙怒而借兵。
    衛兵來勢洶洶。鄭莊公沒有怒而興兵,而是問計群臣,然後修書一封給衛侯,解釋事情原委。
    衛桓公見書翻然悔悟,遣使撤兵。但古代通訊不便,撤兵令發至將官手中時,衛兵和段兵已攻下廩延。
    鄭莊公怒,派兵收複廩延(衛兵此時已撤),並追擊公孫滑至衛國。
    衛桓公問計群臣。公子州籲欲“水來土掩,兵至將迎”;大夫石碏奏“以書答之,引咎謝罪”。鄭欣然退兵。

    因誤解而瞬起,又因解釋而立消的鄭衛戰事在緊急關頭先禮而後兵,不就是正體現了“人不知而不慍”的良好精神境界嗎?
    我們中國文化重“和”,重“禮”,講求“先禮而後兵”;“人不知而不慍”就隱含了“和”與“禮”。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道德經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一句就是對知人者智的憚釋,還有一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這句可以解釋成為:不害怕別人不能了解自己,害怕自己不能讓別人了解自己。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個成熟的人不會害怕別人不了解自己,那一個成熟的人該如何去做呢,又該害怕什麽呢?
    別人不了解你,對你說三道四,你不生氣就是君子。其實這當君子也不難。假如別人對你不怎麽樣,你就想那是因為他不了解我,我不生氣,我心情好,我是君子。
    話又說回來 ,在這裏也奉勸那些光埋怨別人,經常責怪、怨恨別人的人,這樣做不僅不利於人際關係的和諧,從生理上講還會導致自己內心的不和諧,影響身心的健康!
    現代社會,人越來越多,生活節奏也來越快,所以現實生活中的人們的距離越來越遠,所以,人們時常會為為彼此間的思想衝突而困惑,進而渴望彼此間的心靈共鳴,“理解萬歲!”是成了現代人們的口頭禪!可是要是很容易就可以尋找一個真正理解自己的人的話,可能就不會有“俞伯牙摔琴”的典故啦!
    “人不知而不慍”,就是一種高境界的理解。
    “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輝”是一個高不可攀的想象中的境界;遵守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統一卻是一個可以為之努力的目標!
    這裏要說的是對不理解我們甚至是與我們做對的人,我們首先不去考慮如何去消滅他,是如何去改變他!因為消滅了他,我們自身的實力也受影響;轉化了他,我們自身的實力卻大為增長。
    所謂,“不慍”也是我們伐謀的初級準備階段;它也是我們最鋒利的武器之一。
    “不慍”,並不是永遠不“會慍”!隻是不會輕易慍而已!“不慍”,是為了可以慍得石破天驚而蓄勢!要記住我們不懼怕任何與我們對立的人,但絕對不能因為魯莽導致可能的朋友變為對立人。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最後再次強調兩點:
1.我們要本著毛澤東主席“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對那些得寸進尺不可理喻的的人針鋒相對;
2.我們要遵循孔老夫子“人不知而不慍”的優良傳統,對於那些不理解我們的人細心解釋。
 
友情提示:小女淺見自娛自樂,絕對討厭反對言論!隻要本人認為不妥不喜歡看的跟帖,一律刪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花甲老翁 回複 悄悄話 高見 , 高見 , 你的學養很深啊 , 佩服佩服 .

絕對討厭反對言論!隻要本人認為不妥不喜歡看的跟帖,一律刪之!
何苦 , 不用求真 , 但須息見 (前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