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藍色地帶揭示人類長壽的四大關鍵因素 (ZT)

(2012-07-03 16:07:32) 下一個
  什麽是藍色地帶?這一術語是由比利時人口統計學家米歇爾·普博士創造的,當時他訪問意大利撒丁島後,建立了極端長壽索引。這個索引包括了1880年到1900年間出生的所有百歲老人詳細的出生和死亡記錄。然後分辨出那些長壽頻率明顯更高的地區,用藍色鋼筆在地圖上一個個圈出來——定名為“藍色地帶”。後來,這一術語的範圍擴大到全球所有長壽人口比例高的地區。

  為了更好地讓人們了解長壽的原因和衰老進程,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作者兼探險家丹·比特納,來到四個已經被證實的藍色地帶——意大利撒丁島、日本衝繩、美國加州洛馬琳達,以及哥斯達黎加的尼科亞半島尋找答案,並公布了藍色地帶人們長壽的四大關鍵因素,對全球老齡化問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比特納首先駁斥了一個錯誤觀念,即長壽完全是由基因決定的。他認為,壽命的長短隻有10%是由基因決定的,其餘90%取決於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此外,他揭穿了那些宣稱通過醫學治療能夠延緩衰老的謊言和虛假宣傳。之後,比特納解釋了在沒有藥物、手術或者醫療介入的情況下,藍色地帶的人們是如何做到健康長壽的。

  首先,這些群體日常生活主要采用自然的方式進行運動。他們從不特意進行體育鍛煉,而是把健身活動完全融入平時的生活中。撒丁島居民的房屋垂直坐落於山間,很多牧羊人每天都需要在山坡上爬上爬下來放羊;衝繩群島的女性每天起身活動的次數將近40次;洛馬琳達地區的居民每天都要進行體力勞動,在自然環境中散步,他們很少借助現代化的機械設備,而完全依靠自身的體力進行勞作。

  其次,藍色區域的人們對人生觀持有正確的態度,日常生活節奏較為緩慢。比如,不論發生什麽重大事情,洛馬琳達居民每周六的安息日都雷打不動地徹底休息,完全不再工作。這幾個地區的人們都有明確的生存目標,或是遵守自己的信仰,或是為某項事業而無私奉獻,從不虛度每一天。

  再次,這些人群的飲食方案都很合理,基本上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每天都喝紅葡萄酒,並且,他們崇尚每餐八分飽的原則。藍色地帶中,一天中最豐盛的一頓飯通常安排在上半天。最簡單的一頓飯則放在下午晚些時候或傍晚吃。

  最後,居住在這些區域的人們相互之間都保持緊密的交往。他們都把自己最喜愛的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崇尚尊老愛幼的觀念。他們從不單獨居住,一直與家人或朋友生活在一起,甚至以宗教信仰為基礎形成一個獨特的社區或部落。他們總是積極主動地尋找和自己誌同道合的人交往和居住。

  比特納的研究結果向現代社會的健康觀念提出了挑戰:這些地區沒有保健品,沒有跑步機等健身設備,沒有特別的飲食,沒有健康書籍,生活方式非常貼近人類祖先的理想狀態,可他們照樣活得輕鬆自在,健康地步入老齡時代。

環球時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