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從“小麥行動”到中加建交

(2011-11-30 08:24:52) 下一個
  

  加拿大外交官在雪地沒找到中國人,急起來了

  斯德哥爾摩的2月是最冷的月份。這個北歐名城,在冰雪覆蓋、銀裝素裹之中,冬天白晝特別短,冬至那天白晝僅僅有兩個鍾頭。酷愛冰雪運動的瑞典人都利用短促的白晝,到屋外進行活動,使這個城市的嚴冬並不顯得冷清。這個城市的東北是各國使領館雲集的外交使館區,各國駐瑞的外交官及其家屬也入鄉隨俗,對冰雪運動也很投入。

  1969年2月3日白晝,身穿運動裝的加拿大使館參讚埃德蒙,背著一雙滑冰鞋,整天在這一帶徘徊張望,卻並不溜冰。眼看白晝的短短兩個鍾頭就要過去了,他急了,便向法國參讚安德列詢問:“怎麽中國人就不出來玩呢?”

  安德列說:“中國使館當頭頭的都回國參加他們的‘文化大革命’去了,留在這兒的部下都很謹慎,除了出門購物辦事,一般都呆在屋裏不出來活動。”

  中國與法國有外交關係,兩國外交人員都有來往,安德列也知道加拿大與中國尚未建交,就問:“你有什麽事嗎?我可以幫你轉達。”

  埃德蒙晃晃腦袋、聳聳肩表示沒有,稱自己隻是好奇而已。其實,埃德蒙可不是好奇,而是負有特殊使命。

  昨日,加拿大使館收到國內的一份密電,指示他們同中國外交人員接觸,傳遞一條重要信息:加拿大政府已經決定承認中國並與之建立外交關係,加拿大官員因此需與中國外交官進行會晤。接到這份指示電之後,瑪格爾大使將與中國外交人員初次接觸的使命交給了埃德蒙。兩人進行了研究,由於近期在斯德哥爾摩沒有重大的外交活動可以遇到中國人,於是就選擇了在冰雪運動中接觸,傳達信息。

  埃德蒙回到使館,向瑪格爾做了匯報。瑪格爾決定讓埃德蒙主動給中國使館打電話。

  1969年的2月初,外交口傳來好信息,據中國駐瑞典使館發來情況報告說:我使館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是加拿大駐瑞典使館參讚埃德蒙打來的。埃德蒙說:“我奉上級命令同中國接觸,要與中國外交官進行會晤,傳遞一條重要信息:加拿大政府已經決定承認中國並與之建立外交關係。”

  與此同時,據外電自渥太華報道,加拿大外長米歇爾·夏普在議會的一次大會上宣布:我已經指示加拿大駐瑞典使館同中國方麵進行接觸,轉達加拿大政府關於兩國在雙方方便的時間和地點談判兩國關係問題的建議。

  那段時期,周總理早已經注意到了,在西方世界的重要國家之一的加拿大,自皮埃爾·埃利奧特·特魯多於1968年4月間出任總理以來,已經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要承認中國,與北京互派大使。特魯多的多次講話,並不是“光打雷、不下雨”,現在從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傳來的是實質性的信息。他當然感到高興。

  周總理細閱了答複瑞典使館的文稿之後,在上麵批示:“鑒於目前情況,可以向加方表示,我願進行正式談判。”

  由於原任中國駐瑞典大使楊伯箴早在1966年被調回國參加“文化大革命”,中國駐瑞大使的位置已經在斯德哥爾摩空置3年了,同時,周總理也在考慮派往瑞典新大使的人選。

  毛澤東圈閱同意周恩來的意見。

  於是,中國與加拿大兩國外交官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經過接觸,就談判的地點、時間和使用的語言達成一致後,中加雙方各自任命了自己的談判代表。1969年5月21日,第一輪中加建交談判在中國駐瑞典大使館進行。這一輪,中方代表為駐瑞典臨時代辦劉冀才,加方代表為加駐瑞典大使瑪格爾,雙方各有3名助手參加。談判在雙方使館輪流進行。

  漢彌爾頓:小麥局早在1961年就已經承認了中國

  1969年聖誕與1970年新年都過去了,再過兩三個月特魯多執政就整整滿兩個年頭了,他希望在此之前能宣布承認中國。他聽取了夏普外長的匯報,得知中加建交談判卡殼了,卡在台灣問題上。他聽匯報時眉頭皺起來了。

  夏普告辭走後,他就換上運動衣去滑冰。他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遇到什麽難題,就去滑冰。他來到河邊時,遇到了漢彌爾頓一家人溜完了冰正要回家。漢彌爾頓現在是眾議院議員,盡管是在野黨進步保守黨的骨幹人物,卻是力主與中國建交的。漢彌爾頓朝他豎起了大拇指,問:“北京的事,怎麽樣啦?”

  他說:“正在進行。還有問題要解決。”

  漢彌爾頓聽出此話的含意,就笑說:“你需要的話,我們可以談一談。”

  漢彌爾頓前些年任農業部長時賣小麥給中國搞的小麥貿易,曾在政界引起過不小的爭議,並使其在加拿大很有些影響。

  1960年10月,迪芬貝克總理改組政府,原擔任北方事務與國家資源部部長的漢彌爾頓轉而調任農業部長。漢彌爾頓一上任,馬上就麵臨要解決前任遇到一個大難題:50年代以來,加拿大產的穀物大量過剩,影響到了國民經濟生活。漢彌爾頓不理美國要西方盟國對中國實行全麵封鎖的反華政策,決定開辟中國這個極其廣大的市場,並於1960年秋主動派人到北京進行接觸;同年11月,中國采購人員也隨即到了蒙特利爾。當時中國糧食極端缺乏。1961年初,中國和加拿大簽訂了購買2800萬蒲式耳和1200萬蒲式耳(兩項共合100萬噸)穀物的協定;這第一項糧食貿易協定,是開拓性的,它為當時加拿大增長迅速的剩餘小麥找到了一條重要出路,也在政治上打開了中國之門的一道小縫,這才使得特魯多得以在1962年實現了訪問中國的夙願。

  第一筆買賣做成之後,漢彌爾頓受到鼓舞,興奮起來了,他立即繼續著手與中國談判簽訂長期糧食貿易協議。為此,他考慮拿出一個“以贈促銷”的方案,贈送一批糧食給中國,以促使中國長期買加拿大的糧食。

  當時,中國做外貿受到很大局限。中國受美國發動的反華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隻能與蘇聯及東歐國家做貿易,外匯儲備極其短缺,很難使用外匯支付糧款。兩國在1961年關於長期糧食貿易的談判中,中方動了腦筋,提出了一個使加方十分動心的方案:中國在今後兩年半內要購買約500萬噸小麥和128萬噸大麥,條件是使用加拿大貸款、在加拿大銷售中國產品以及簽訂長期貿易協議。中方談判代表強調說:貸款是主要條件。

  漢彌爾頓認真做了考慮之後,笑著說:“有數千年文明的中國人,缺美元卻並不缺智慧。”

  漢彌爾頓覺得這個方案對兩國都大有好處,就打算接受。

  但是,這個方案在內閣討論的時候,遭遇到很大的阻力。阻力主要來自政治層麵。首先是內閣實力派的財政部長、外交部長竭力反對。因為銀行貸款需政府擔保,這就意味著加拿大實際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反對者還擔心,中國會利用加拿大糧食提前建立軍事儲備。有的反對者還擔心會遭到來自美國的報複,在防禦問題上不予合作或是減少美國資本在加拿大投資。還有人擔心中國人會賴賬。內閣為此爭論不休。

  當加拿大的內閣還在反複討論的時候,中國人並沒有閑著,也在與澳大利亞進行糧食貿易談判。從香港獲得的消息傳到渥太華,漢彌爾頓敏感地意識到,這個消息表明加拿大有可能失去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最後,漢彌爾頓為了促成這宗對加拿大極其有利的長期糧食貿易,不惜以自己的政治生命來擔保,將他的烏紗帽擱在總理麵前作抵押!在當年4月間的一次內閣會議上,在反對派發言過後,漢彌爾頓站起來,大氣凜然地掃視了會場一眼之後,嚴肅地向迪芬貝克總理說了這樣一番話:

  “總理閣下,如果這項對加拿大國民極其有利的糧食貿易協議無法在內閣獲得通過的話,鄙人作為管農業的部長,隻好辭職。我在此聲明,要是協議簽訂之後中國人失約賴賬,就免去我的部長職務,不過要公布我辭職的真實原因。總理要是不同意我辭職,就請批準給予中國貸款的條件。”

  年近七十白發蒼蒼的老總理迪芬貝克聽了,稍稍流露出一點驚詫神情,很快就恢複了常態。在數次討論這個問題時,老總理一直沒有表態。此時,會議廳裏已經靜寂無聲,反對者一個個目瞪口呆,沒有想到漢彌爾頓會下如此大的賭注,拿自己的政治生命作押。

  至此時候,需要老總理表態定音了。迪芬貝克在盛產穀物的加拿大西部擔任過20年律師,深知廣大農場主的切身利益。老總理沉默地環視著與會者,以極其平靜的聲音說:“看,你們看!這個人是真的要辭職了,你們都聽見了,他是動真格的了!因為他相信這是完全有利於加拿大國民的方案。你們不讚成的話,是否準備做出同樣的辭職行動呢?!”

  老總理停了片刻,會場靜極了,沒有人再提出反對。

  老總理微微點點頭,說:“好了,好了。不要再討論了。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

  數十天之後,1961年4月22日中加兩國在香港簽訂了第一個長期小麥貿易協定。協定規定,中方先付25%現金,其餘部分使用加拿大貸款,期限9個月。實施中,貸款額後來突破達到1億美元,因為中方買糧也突破了。通過第一個長期糧食貿易協定,加拿大共賣給中國3.62億美元穀物,並自此開始中加兩國持久小麥貿易的曆史。

  1964年三四月間,漢彌爾頓卸任之後,偕夫人訪問中國,得到周恩來親切接見。

  獨特的“加拿大方式”解決了建交談判中的難題

  1970年6月,談判又恢複了。加方懂得了台灣問題在中國人眼中何等重要了!王棟(中國駐瑞典特命全權大使)誠懇地告訴對方,英國一方麵承認中國,另一方麵在聯合國追隨美國阻撓中國恢複合法權利,周恩來總理就對英國外交大臣艾登說:你們承認了新中國,但在聯合國又承認了另一個“中國”,而我們隻承認一個英國,這是不公平、不平等的。

  王棟強調說:“鑒於過去加方關於台灣問題的錯誤言論,為確認雙方協議立場,並正視聽,建交公報在文字上應該明確地體現出建交原則。”

  瑪格爾表示:加方明白了中方的立場,不再堅持涉及“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錯誤主張。

  曲折過去了。1970年6月至9月,恢複談判之後談判的頻率加快了。

  9月17日,中加建交談判第14輪在加拿大駐瑞典使館舉行,談判取得了突破,雙方接受了如下表述———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拿大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

  加拿大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

  取得這樣的突破雖說也是必然,但是來之不易。

  10月10日,中加建交公報簽字儀式在加拿大使館進行。中國方麵由王棟大使,加拿大方麵由瑪格爾大使,代表各自政府在中國———加拿大建立外交關係的公報上簽字。

  建交公報主要內容分為4段:

  1、自1970年10月13日起,兩國政府互相承認並決定兩國之間建立外交關係;

  2、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拿大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

  3、加拿大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

  4、兩國在建交後的6個月內互派大使。

  在以上4段中,關鍵段落是第2段和第3段。其中第2段中“加拿大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尤其是“注意到”就是加拿大方麵提出方案的原有的措詞。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加拿大方式”。中方既堅持了“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也照顧到加方的情況。

  10月13日,雙方同時在各自首都公布建交公報。

  中加建交公布之時,第25屆聯合國大會正在紐約進行。不久,聯大投票表決阿爾巴尼亞等18國聯合向大會提出的恢複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提案,加拿大的做法在國際社會引起了強烈震動,促進了好幾個處於猶豫狀況的國家與中國建交,投票讚成恢複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摘自《勝利在1971———新中國重返聯合國紀實》

  
http://past.tianjindaily.com.cn/docroot/200405/08/rb02/08072107.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