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貼:3-31:紀念抗美援朝60周年(堅決頂貼到紀念日)——順便掃盲

(2010-04-18 12:27:57) 下一個
轉貼:3-31:紀念抗美援朝60周年(堅決頂貼到紀念日)——順便掃盲

發表者:愛我中華2012
2010-3-31 鐵血陸軍論壇

今天在鳳凰網看到有兩會代表提到要大力紀念抗美援朝60周年。本人就把一些了解到的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和各位壇友共享吧。大家也可以更進一步地了解那段曆史,雖然最近幾十年我們的孩子們很少了解那段曆史,可是我們還是有義務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去記住它。那是我們的光榮!


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人民誌願軍奉命出兵朝鮮,為援助朝鮮、保衛中國安全,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發生的戰爭。這場戰爭,誌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抗美援朝的原因

  1、美軍越過三八線入侵朝鮮、轟炸中國丹東地區,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這是中國出兵朝鮮最主要的原因。

  2、美國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對中國的國家統一進行武力幹涉。

  3、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

戰爭過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25日,揭開抗美援朝戰爭序幕。

  從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采取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遊擊戰相結合的方針,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其特點是:戰役規模的夜間作戰和很少有戰役間隙的連續作戰,攻防轉換頻繁,戰局變化急劇。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階段

  

  從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二階段。這個階段,中朝人民軍隊執行“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以陣地戰為主要作戰形式,進行持久的積極防禦作戰。其特點是:軍事行動與停戰談判密切配合,邊打邊談,以打促談,鬥爭尖銳複雜;戰線相對穩定,局部性攻防作戰頻繁;戰爭雙方都力圖爭取主動,打破僵局,謀求於自己更有利的地位。1951年7月10日,戰爭雙方開始舉行朝鮮停戰談判。從此,戰爭出現長達兩年多的邊打邊談的局麵。


未公開的第六次戰役

  

  目前,我軍戰史都有一致的結論:抗美援朝中,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過五次戰役。後來有消息披露,中朝方麵曾策劃過第六次戰役,但沒有實施。

  筆者認為,這個“第六次戰役”實質上實施過,就是1951年夏季、秋季防禦作戰。

  1951年夏季、秋季防禦作戰,從幾個方麵看,都應當是戰役級別的交戰,甚至可以認為是第五次戰役後的雙方第二次戰略決戰。

  從交戰地域看,戰場從東到西沿三八線展開,橫貫朝鮮半島;從雙方動用兵力看,聯合國軍動用了14 個師,中朝軍隊動用了人民軍3個軍團、誌願軍6個軍。雙方動用的兵力,非常接近第四次戰役的水平。從交戰的損失看,更應當是戰役級別的損失。中朝方麵稱,聯合國軍損失16萬人,推進了2-9公裏;美國方麵稱,消滅共產黨軍隊23萬多人。就雙方宣稱的殲敵數字看,也是大大超過了前五次戰役。從交戰的結果看,1951年之後,雙方戰線基本穩定,奠定了停戰談判的基礎。


糾正布萊德雷有關朝鮮戰爭的一段話的引證錯誤

   關於如何評價朝鮮戰爭,許多書刊都爭相援引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的一段話,說他承認朝鮮戰爭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進行了錯誤的戰爭。”至今仍然不斷有人引用這段話,但這實際上並不確切,有必要予以糾正。

  事情的原由是這樣的,當年曆史學家姚旭在參編曆史教科書撰寫抗美援朝運動一節時,轉引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的話,說他承認朝鮮戰爭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進行了錯誤的戰爭。”後來,他找到了這個說法的出處是1951年5月15日,美國新聞處的一則電訊:布萊德雷在麥克阿瑟撤職後的辯論中,指責麥克阿瑟要把戰爭擴大中國,說:“把戰爭擴大到共產黨中國會把我們卷入一個在錯誤的地方,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敵人進行一個錯誤的戰爭。” 由此可見,布萊德雷的話是針對把戰爭擴大到中國,而不是針對朝鮮戰爭。


戰爭特點

  (1)一場規模較大的國際性局部戰爭,政治鬥爭、軍事鬥爭交織進行,複雜尖銳,兩軍較量異常激烈。在一個幅員狹小的戰場上,戰爭雙方投入大量兵力、兵器。噴氣式飛機廣泛使用於戰場。戰場上的兵力密度、某些戰役戰鬥的炮火密度、轟炸密度都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2)戰爭雙方武器裝備優劣相差懸殊。美國是世界工業強國,美軍具有第一流的現代化技術裝備,掌握著製空權和製海權,實行現代化諸軍、兵種聯合作戰。中國經濟落後,誌願軍武器裝備處於明顯劣勢,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坦克部隊作戰。後雖有少量空軍,也隻能掩護主要交通運輸線。

  (3)戰爭的主要戰場是在東西瀕海、地幅狹長、山高林密的朝鮮半島北半部,便於實施登陸作戰和利用山地隱蔽軍隊、組織防禦,但不便於發揮現代化技術裝備的效能和大兵團實施廣泛機動。

  (4)誌願軍出國作戰,就地補給或取之於敵都較困難,一切作戰物資基本上靠國內供應,而且交通工具落後,加之美國空軍的封鎖破壞,供應困難,作戰行動受到很大影響。“聯合國軍”依賴其現代化裝備,能迅速完成補給,保障作戰。這些特點,都製約著戰爭雙方的戰爭指導,影響著戰爭的進程和結局。


戰爭意義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國吞並全朝鮮的企圖,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國經濟恢複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衛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麵目,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的意誌和決心;打出了中國的國威和軍威,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使我軍取得了以劣勢裝備戰勝現代化裝備的敵人的寶貴經驗,加速了我軍的建設。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有力地向世人證明了一個真理,就是毛澤東主席所說的:“外國帝國主義欺負中國人民的時代,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永遠宣告結束了。”(沒想到60年後 一甲子一個輪回 我們又被欺負 而且還沒有脾氣了)


戰爭傷亡及繳獲

  

中朝軍隊方麵

  

  據中國官方的統計,朝鮮戰爭期間中國誌願軍傷亡50萬餘人次,陣亡、病故171687人,負傷22萬人(扣除多次負傷人次),合計傷亡39萬人。中朝軍隊傷亡總人數約63萬人。另見抗美援朝紀念館。部分來自美韓及其他渠道的資料稱誌願軍傷亡人數在一百萬以上甚至三百萬以上,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因為據中國官方近十幾年來公布的數字,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以輪戰方式先後入朝參戰的各種部隊共計190萬,補充兵源近50萬,共計240萬。另外,還有東北軍區60萬支前民工入朝出戰勤。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三百萬的傷亡數字。

  另外,誌願軍還有2.1萬人被俘,其中7100餘人返回大陸(其中有440人是在中立國部隊監管下,經我方解釋工作後返回的),14000餘人去了台灣或其它中立國。被俘人員數字不存在爭議。

  

“聯合國軍”方麵

  

  聯合國軍方麵,美軍傷亡約14萬人次。其中陣亡美軍36570人,負傷10萬餘人次,扣除多次負傷後的負傷人數不詳。韓國方麵數字並未有結論,許多早前公開數字包括平民傷亡,但無論如何,以韓國人力,不可能有多達百萬軍隊傷亡。近年根據當年人口普查資料推斷,所謂傷亡失蹤百萬應該是軍民合計數字。韓軍的傷亡約在30萬-40萬之間。根據中國的資料統計,被中朝軍隊共斃、傷及俘虜聯合國軍 1093839人。


武器損失

  

  誌願軍方麵

  誌願軍共損失坦克9輛、飛機231架、各種炮4371門、各種槍87559支(挺)。

  

“聯合國軍”方麵

  被中朝軍隊擊落、擊傷敵機累計共12224架;擊沉擊傷艦艇250多艘;擊毀、擊傷及繳獲敵坦克3000多輛,各種火炮7600多門,並還繳獲了大量物資和裝備。


  朝鮮停戰後,中國人民誌願軍又幫助朝鮮人民為戰後的恢複和建設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 10月,中國人民誌願軍全部撤離朝鮮,返回祖國。 祖國萬歲!


寫在最後:

目前幾乎沒有反映抗美援朝題材的電視劇,僅有《勳章》《高地》《曆史的天空》《相伴》《激情燃燒的歲月》等電視劇涉及到了一點抗美援朝的內容。2000年時,中央電視台有一部全麵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電視劇《抗美援朝》,但是因某些原因沒有播出過。(具體原因大家今天都看到了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