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上海援建都江堰學校紀實

(2009-08-31 08:46:10) 下一個
zt 上海援建都江堰學校紀實

2009年8月31日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朱瑉 選稿:陳瑩雪

  2009年8月28日,11時45分。都江堰向峨小學食堂,上海援建學校項目整體移交儀式正在進行中。

  五年級的劉天芝站在木樓梯上,看著樓下叔叔們在台上簽字握手,她明白一件事,“這學校是我們的了”。她還知道,“這個學校全是木頭做的,就我們向峨鄉才有”。驕傲的笑容,花一樣綻放在她的臉上。上學的衝動,前所未有地撞擊著她。

  明天,包括劉天芝在內的3.5萬多名都江堰中小學生,將進入上海援建的22所學校裏學習。那裏,有新的校園,新的夢想!

  9月初,上海百名愛心人士將齊聚都江堰。22把金光閃閃的鑰匙,將由他們親自交到22個學校校長手上,完成最終的愛的傳遞。正如賣房捐款的沈翠英所說:“房子沒了,卻換來一座軟硬件都過硬的學校,多好!”

  樸實的話語,吐出了上海千千萬萬愛心人士的心聲。他們點點滴滴的真愛,最終匯聚定格成為22所美麗、安全的學校。

  去年6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俞正聲赴都江堰視察災情。在向峨鄉的帳篷裏,聽著孩子們的心願,他滿懷深情地說,上海孩子有的,都江堰孩子也要有。6月23日,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在向峨小學的廢墟前動容:“我們一定幫助大家建起新的向峨小學,一定要建最安全的學校!”

  愛,沒有邊界。上海各界情係災區孩子,紛紛慷慨解囊。退休教師沈翠英賣房捐款,一時傳為美談;著名表演藝術家秦怡,捐出畢生積蓄 21萬元,詮釋了“崇高”的真諦;還有無數小孩,捐出多年積蓄的壓歲錢,那是同齡人的手足之情———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希望災區孩子能早日回到新校園裏學習。

  如今,承諾兌現。22所新學校拔地而起,矗立在都江堰的各個鄉鎮。它們樣式各異,但都融合了傳統的川西民居風格與現代的海派設計元素,出挑卻不突兀,細節耐人尋味。它們均按抗震8度設防,固若金湯。換句話說,即使今後再發生8級地震,孩子們都將安然無恙,學校周邊的百姓,也可將其作為放心的避難所。向峨小學董娟這樣形容:“8級地震都隻當是搖籃,安全!放心!”

  專用的教學樓、綜合樓、食堂、塑膠跑道、草皮球場、全套教育裝備———對於都江堰孩子們而言,校園內清一色“上海標準”的設施,都是驚喜:“哇!太好了,地上可以打滾兒!”綠地土橋小學的季文秀在看到人工草坪操場後,一下子撲了上去。

  “餐廳這麽大,以後終於不用在自己的課桌上吃了!”看到食堂,金鳳小學的黎傑似乎“聞到了回鍋肉的味道”。

  ……

  甚至連上海學生尚未全部享受到的設施———“上海市中小學教室燈光亮化工程”新技術特製的照明燈,都江堰孩子們也用上了。上海市教育技術裝備部副主任姚毅建介紹,這些亮度大、防眩光的新型燈具,舒適度遠超普通日光燈,有助於降低學生近視率,“在上海的中小學,最早也要到明年才能實現全覆蓋”。

  “要上,就上上海援建的學校”,這是當地人的口碑。都江堰市教育局局長張慶也愁上心頭:“最近很多人給我‘遞條子’,都想讓孩子進上海建的學校。”

  他們把我們的學校造成了夢中的花園。參觀過新校園後,奎光小學的鍾家雨寫道,在這裏,我們能聽到花開的聲音。 發現工人砌出的磚牆微有不平,聚源中學項目技術負責人唐明輝掄起大錘就往牆上揮。磚石亂飛,牆倒了,小唐的手臂也被砸腫。為了工程質量,他就是個完美主義者,憶及此事,同事感歎。

  在所有援建都江堰項目中,學校項目的社會關注度尤其大。上海市援建指揮部總指揮薛潮的話常回響在援建者們耳邊:質量,是援建工作的生命線,也是援建項目經受曆史檢驗的標尺。

  建設優質工程,是上海的使命所在。為此,上海建立了一整套工程質量管理製度:製定《援建項目管理規程》和《質量安全監督實施細則》,成立對口援建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組,實施專業監督管理;代建方上海建科院和各建築單位,分別建立起完備高效的三級管理體係。此外,上海還在都江堰設立專門的材料檢測機構和混凝土攪拌站,並實行嚴格的送檢、抽檢製度。哪怕一根鋼筋、一塊混凝土,都要經過嚴格檢測,確保不出任何質量問題。檢測站有關人士說。

  而在工地上,嚴格的旁站式管理,則讓管理人員個個成為啄木鳥。唐明輝就是一例。作為技術負責人,他在日常施工中本來隻是動口不動手,但出人意料地掄起大錘,隻因眼睛裏揉不進沙子。像他這樣的完美主義者,上海援建項目工地上比比皆是。承擔學校設計、施工、監理的,全是上海來的精兵強將。但在都江堰,建造過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的能工巧匠們卻犯了愁:地質條件與上海大相徑庭,外加餘震不斷、陰雨不停、電力不穩、道路不通……一切都是挑戰。

  不過,最大的挑戰還是時間。22所學校,工期最長的不過13個月,最短的才8個多月。在上海,這幾乎是天方夜譚。怎麽辦?搶!7·16,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6小時,是再正常不過的作息。幾天的活兒一天幹、幾個人的活兒一個人幹,加班到淩晨三四點也不足為奇。負責聚源中學、友愛學校項目的城建分指揮部總指揮黃永春,來都江堰已一年多,至今沒有見過寶瓶口和飛沙堰。對整天泡在工地的他和同事們而言,近在咫尺的名勝古跡都隻是書本上的名詞。

  為了學校建設,責任男也變成了負心漢。友愛學校項目經理高淩雲半年沒見到妻兒,妻子好不容易帶著年幼的孩子來四川一周,小高卻隻能在她們臨走前陪著到成都轉一圈。濮陽中學項目經理田紅旗,半年沒有見過父母一麵,老人生病住院,他也不能床前盡孝,不明實情的親戚,直罵其為不孝子。道是無情卻有情。誰不想念自己的家人呢?他們說,可每天去工地的路上,總能看到附近的孩子。看著他們,想到更多孩子期待的眼神,你就有了精神支柱。甚至覺得,不拚命幹活,就對不起他們。

  一年艱辛,換得孩子笑意盈盈。這將是岷江河邊、翠月湖畔最美麗的畫卷。翠月湖學校的丁夢珂說,上海的叔叔阿姨們,就是這畫卷裏最動人的色彩!

  麵對上海教育專家,從起初的沉默無語,到最後的爭相發言,短短三天,都江堰班主任們態度迥異。都江堰市教育局局長張慶說,上海的援建讓都江堰教育硬件水平大幅躍升,而同步開展的軟件援助,則是在為都江堰師生倒時差。

  交鑰匙,又不隻是交鑰匙。對上海援建者而言,硬件交付固然大功告成,但要讓都江堰孩子真正享受一流教育,軟件援助前路更長。於是乎,一係列旨在促進當地教育可持續發展的軟件援助計劃,逐一付諸實施。

  6月29日,18位上海特級教師和優秀班主任來到都江堰,為當地1439名班主任進行專題培訓。一個月後,6位上海專家帶來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又解了66位都江堰心理教師的燃眉之急。此前很多年,心理健康教育在都江堰中小學幾乎是盲區。\'\'5·12\'\'地震後,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老師們不免捉襟見肘。都江堰市中小學衛生教育中心的劉靜明說,上海專家的到來,給處於十字路口中的我們指出了方向。

  開學後,類似合作將更為頻繁。來自上海的第二批60名教育管理和教學信息化骨幹教師已被派到都江堰的60所學校,即將開始一年的支教;都江堰的240名教師則將分批前往上海,接受為期兩個月的培訓。此外,60所上海的中小學還將與都江堰的中小學一一結對成為姐妹學校,在教育資源、科研項目、師資培訓等方麵開展對口合作;通過遠程視頻係統,都江堰的孩子們將直接坐進上海課堂……這些合作沒有時間限製。薛潮表示,為了都江堰孩子,我們的愛心傳遞是無限的。

  如今,都江堰的孩子們逐漸走出陰影,用自己的成長表達最質樸的感情。沈翠英至今記得,今年1月,她在成都電視台錄製節目時,柳街小學的學生悄悄上台,一下將她圍住,捧上禮物---一麵簽著900多學生名字的校旗,一本特別製作的相冊。回想起來,沈翠英依舊欣喜:他們就像我的孫子孫女一樣。

  在一本名為《花開的聲音---都江堰孩子的幸福呢喃》的畫冊裏,都江堰孩子們寫下愛的誓言:新學校就如一隻大船,造船的是上海人民,而行船的卻是我們。我們一定會用自己的努力將船駛向彼岸,看見最美的風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