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高加索會戰》(蘇)引言:第三章

(2009-07-30 20:24:52) 下一個
      高加索的防禦措施

偉大衛國戰爭開始以前,在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的遼闊地區上有兩個軍區――北高加索軍區和外高加索軍區。

在實行劃區征兵製的年代裏,我軍積累了大量後備兵員,因而在偉大衛國戰爭之前我們能夠組建起來大量兵團。從1939年起,在北高加索軍區開始組建步兵師和騎兵師、坦克旅、炮兵部隊和航空兵師。1941年5月,用這些部隊編成了第19集團軍。原北高加索軍區司令員N.C.科涅夫中將為該集團軍的司令員。

偉大衛國戰爭剛一開始,北高加索軍區就組建了獨立的第56集團軍,北高加索軍區司令員Ф12539;Н列麥佐夫中將為司令員。第37集團軍從北高加索軍區得到了人員補充。在北高加索軍區內又組建了Д12539;И裏亞貝謝夫中將指揮的第57預備隊集團軍,Ф12539;М哈裏托諾夫少將指揮的第9集團軍和南方方麵軍其他兵團和部隊的人員也都得到了補充。

諾沃契爾卡斯克高級騎兵學校、羅斯托夫、克拉斯諾達爾、奧爾忠尼啟則、馬哈奇卡拉、格羅茲尼、邁科普和布依納克斯克步兵學校、羅斯托夫炮兵學校、耶伊斯克航空學校、阿爾馬維爾預備役指揮人員進修班等為部隊培養了大批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

在外高加索軍區也有了―些變化。1940年,統帥部從預備隊中給外高加索軍區調來了5個步兵帥、1個騎兵師、1個坦克師、2個獨立輕型坦克旅、1個航空兵旅、3個航空兵師、幾個炮兵、專業和技術部隊。在這個時期內,還組建了步兵第3軍和第23軍的軍部。

偉大衛國戰爭爆發後,在外高加索軍區開始組建新的部隊和兵團。從1941年8月至l2月組建了20多個步兵師。到7月底,外高加索軍區共展開了4個集團軍(第44、第45、第45和第47集團軍)。

黑海沿岸南段的防禦任務交由外高加索方麵軍的部隊(1942年12月30日前司令員是Д12539;T12539;科茲洛夫中將,軍事委員Ф12539;A沙馬寧師級政委,參謀長Ф12539;N12539;托爾布欣少將)擔任。由於土耳其政府公然推行親德政策,方麵軍的主力仍然集結在蘇土邊界附近。此外,根據蘇伊條約,方麵軍一部兵力l941年8月25 日進駐伊朗。

因此,在戰爭第―階段,最高統帥部不能全部調用外高加索方麵軍的部隊到北麵來加強高加索的防禦。此外,在戰爭的頭幾個月,又從外高加索方麵軍中抽出7個正規師、377個預備役連和756個坦克乘員組補充到前線上作戰的各個集團軍去了。將騎兵第17師和第24師調給西方方麵軍。防守克裏木的第5l集團軍也從外高加索得到了幾個兵團。步兵第388師轉隸給瀕海集團
軍。當1941年秋,在西南方向出現敵人可能從羅斯托夫和刻赤海峽突到高加索的威脅的時候,外高加索方麵軍開始向北高加索調動部隊。第44集團軍的兵團和部隊及第47集團軍的一部向北高加索進發。這時,步兵第398師、第400師、第317師、坦克第6旅、第54旅、數個炮兵團、2個航空兵師和許多其他兵種部隊和分隊調給南方方麵軍。

蘇聯政府當時極為重視加強黑海和裏海的海軍兵力。

戰前,蘇聯在黑海上擁有一支龐大的海軍艦隊,其力量遠遠超過黑海沿岸各國海軍力量的總和,它不僅能同黑海沿岸各國海軍進行有效的鬥爭,而且也能夠同極可能在黑海出現的德國和意大利海軍艦艇進行有效的鬥爭。

當時,在高加索有諾沃羅西斯克海軍基地和巴統海軍基地。

戰爭開始一個月後,建立了波提海軍基地(司令員M12539;Ф12539;庫馬寧少將,軍事委員B12539;N12539;奧爾洛夫團級政委,參謀長A12539;B12539;斯維力德洛夫海軍少校)。基地編有 2個潛艇大隊,1個魚雷快艇大隊(12艘),1個護衛艇大隊(23艘),2艘基地掃雷艦,水警區兵力,4個海岸炮兵連,6個個高射炮兵連。有2艘驅逐艦以波提和巴統港為基地,到1941年10月後,由於喪失了西麵的海軍基地,黑海艦隊分艦隊的其他艦艇也以此兩港為基地。(見蘇聯海軍戰史局檔案館檔案:檔175,卷宗32678,第1-2頁)波提海軍基地部隊在外高加索軍區部隊的配合下,防守從土耳其邊境到阿德列爾的黑海沿岸地區。

諾沃羅西斯克海軍基地(司令員A.П.亞曆山大羅夫海軍上校,軍事委員N.Г.鮑羅金科團級政委,參謀長Г.H.霍洛斯佳科夫海軍上校)在戰爭開始時,包括動員後新組建的部隊,計有:1個護衛艦大隊(4艘),1個掃雷艦大隊(21艘),2個魚雷快艇大隊(2l艘),3個擴衛膽大隊(33艘),1個潛艇訓練大隊(7艘),水警區兵力,11個固定的和鐵道的海岸炮兵連,8個南射炮兵連,1個海岸防禦後備團,1個海軍陸戰隊旅,1個步兵營和其他一些步兵部隊。這個時候,黑海艦隊分艦隊和其他編隊的大量
艦艇(2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和29艘掃雷艦)也到諾沃羅西斯克停泊。(見蘇聯海軍戰史局檔案館檔案:檔55,卷宗5127,第23-27頁)諾沃羅西斯克海軍基地(包括刻赤岸防區)的部隊在北高加索軍區部隊的配合下,防守從阿德列爾到刻赤海峽(含刻赤海峽)的高加索黑海沿岸地區。

為了加強亞速海沿岸的防禦,海軍人民委員於1941年7月23日命令在黑海艦隊編成內組建亞速海區艦隊(司令員A.П.亞曆山大羅夫海軍上校,軍事委員A.A.羅申旅級政委,參謀長N.A.符羅裏科夫海軍中校)。8月15日,從刻赤到達馬裏烏波爾(今日丹諾夫)的這支新區艦隊的艦艇有:3艘炮艦,5艘護衛艦和7艘掃雷艇。三個星期後,又編進區艦隊1個殲擊航空兵大隊(9架飛機),過一個月後,又組建獨立頓河支隊(4艘江河炮艦和8艘護衛艦)。(同上,檔175,卷宗32678,第1-2頁)

除黑海艦隊這些編隊而外,還可令駐在克裏木的海軍分艦隊、海軍基地和空軍部隊編成內的兵力和兵器參加高加索的保衛戰。

當時我軍新裝備的巡洋艦、驅擊領艦和驅逐艦具有良好的戰術技術性能,特別是航速大、火力強、艦炮操縱靈活。潛艇也很現代化,火炮和魚雷武器威力大、水麵航速高,但是水下航速卻很慢而且通信設備又不完善。黑海艦隊的飛機幾乎全是一些舊式飛機(隻有l6架米格―1型新式飛機)。亞速海區艦隊的艦艇在動員之前都是一些航速低、機動性差和機械已經磨損嚴重的民用船隻,稍加改裝並裝上火炮(45―130毫米)和機槍。裏海區艦隊的艦艇雖然是專門建造的戰鬥艦艇,但武器裝備卻與亞速海區艦隊完全一樣。

水麵艦艇和潛各部隊和編隊,都已做好隨時執行海上戰鬥任務的準備。從射擊訓練的成績看,它們可以擊毀可見的海上目標、可見的和不可見的岸上目標能在白天和夜間擊退成水平飛行的單架敵機的攻擊。巡洋艦和驅逐艦能夠實施單艦魚雷攻擊,魚雷快艇能夠實施單艦和編隊魚雷攻擊。潛艇能夠在一般情況下遂行單艇魚雷攻擊的戰鬥任務。海軍基地的兵力和兵器已經做好抗擊敵人來自海上空中突擊的準備。

艦隊沒有訓練和掌握與磁性水雷作鬥爭、與敵人俯衝轟炸機和大編隊敵機密集突擊作鬥爭的經驗、以及艦隊各種兵力之間保持協間動作的能力,這些都是艦隊戰鬥訓練上的缺陷。

艦隊航空兵能夠對敵人海上艦艇進行轟炸突擊和魚雷突擊,白天能夠以一個團的編隊轟炸敵人海軍基地和港口,夜間能夠以小編隊或以單機轟炸上述目標,在敵人占領水域敷設水雷,掩護我海軍基地和瀕岸近海的船隻,進行空中偵察等。

偉大的衛國戰爭前夕和戰爭過程中,北高加索軍區和外高加索軍區的空軍得到了很大發展。北高加索軍區組建了數個航空兵旅和開設了巴太斯克、耶伊斯克、塔甘羅格等航空學校。部隊開始裝備了依-5、依-15、依-16、依-153等型殲擊機和斯勃型雙引擎轟炸機。但是這些飛機的戰鬥性能仍不如德國飛機好。隻是殲擊航空兵有為數不多的、在某種程度上符合現代化空戰要求的雅克―1型飛機。這兩個軍區的空勤人員還沒有完全配齊。

在北高加索軍區和外高加索軍區大量開始新辟和擴建機場。

在北高加索組建了兩個空軍集團軍:空軍第4集團軍(司令員K.A.維爾西寧空軍少將,參謀長A.З烏斯季諾夫空軍少將)和空軍第5集團軍(司令員C.K.郭留諾夫空軍中格,參謀長C.П西尼亞科夫空軍少將)。高加索會戰開始前夕,外高加索方麵軍空軍部隊和兵團內共有409架作戰飛機。此外,在後備航空兵第 11團、第25團、第36團和8所航空學校內還有800架飛機,其中殲擊機125架、轟炸機107架、教練機568架。

後來,在北高加索會戰打響後,外高加索方麵軍空軍根據最高統帥部指示撥出4個殲擊航空兵團(72架飛機),編成第44集團軍的空軍,以支援第44集團軍掩護北高加索通往馬哈奇卡拉和巴庫的接近路。[見蘇聯國防檔案館檔案:檔209,編號1038,卷宗32,第87頁]  

  方麵軍航空兵的其餘兵力(第45集團軍、第46集團軍和方麵軍的空軍部隊)都用來防守我國與土耳其和伊朗的邊界。

由於北高加索我航空兵機場有限,所以靠近前線的機場經常擁擠不堪。如,阿德列爾機場上就駐紮了空軍第5集團軍的4個團和方麵軍空軍的其他一些部隊。此外,山嶽地區機場特別少,高加索山脈又把空軍第4集團軍和第5集團深的駐地隔井,都給航空兵的機動和大規模使用帶來了閑難,使它的戰鬥能力不能很好發揮。

許多同誌看到高加索離我國西部邊界甚為遙遠,因而他們認為敵人入侵高加索主要是靠實施登陸作戰和空降作戰,所以對從北麵、即從頓河方麵來防守高加索一事就不太注意了。外高加索方麵軍第44集團軍隻是在巴庫方向上沿蘇拉克河部署了2個師從北麵和西北麵掩護巴庫,1941年冬季捷列克河構築一道防禦地區,卻沒有派部隊去守備,這個防禦地區到1942年春季就基本被洪水淹毀。

北高加索各地對空防禦也組織得很差。1942年5月4日,北高加索方向戰線司令員向紅軍總參謀長報告說,敵人可能在北高加索軍區地區內進行大規模空降作戰,可是我們防空兵器卻很少。

在組織高加索防禦過程中,對組織黑海沿岸的防禦是特別重視的,盡管這裏也出現了不少嚴重缺點。

黑海沿岸地區和各處海軍基地的防禦工程早在戰爭爆發前就開始構築了。但是,它們主要是從抗擊敵人來白海上和空中襲擊的角度構築的,很少考慮到敵人來自陸地的襲擊。各基地沒有構築抗擊可能來自陸地方向的襲擊的防禦地區、支撐點和各種工程設施,也沒有製定出從海上、空中和陸地三方麵保衛海軍基地的統一作戰計劃,我軍指揮員們沒有想到需要建立這樣的防禦體係。

最高統帥部1941年10月2日指示北高加索軍區司令員說:“最高統帥部認為,你們必須立即開始構築塔曼半島上的工事並派部隊守備。你們組織防禦作業的計劃,兵力部署方案,要於10月5日用無線電報報來。要立即著手實施工程作業。”[見蘇聯國防部檔案館檔案:檔48-A,編號1554,卷宗91,第314頁]

l0月9日,最高統帥部就向北高加索軍區軍事委員會指出了實施防禦作業的具體地段:

“國防人民委員命令構築下述各道野戰防禦地區:

1.諾沃霍漂爾斯克(不含)、沿霍漂爾河到烏斯特霍原爾斯基、馬申斯基、蘇羅維克諾車站、下契爾斯卡亞、繼之沿頓河到亞速(含)一線地區;

2.新不留茲亞克、沿庫馬河到韋利恰耶夫斯科耶、繼之沿馬內奇河南岸到馬內奇斯卡亞(在頓河上)一線地區,麵向東北,

3.紅亞爾、沿美德韋迪蔡河到烏斯特霍漂爾斯基一線地區,麵向西;

4.斯大林格勒外圍防線,即卡梅申、辛澤瓦特卡、索洛得恰、伊洛夫利亞車站、沿頓河到卡拉奇、裏亞比切夫車站、勃拉特斯基、150.0高地、紅軍城一線地區;

5.為了掩護刻赤海峽和防守塔曼半島,沿芳塔洛夫斯卡亞、阿赫塔尼佐夫斯卡亞、科梅夏納村一線和帖姆留克、阿納帕一線構築呀戰防禦地區;

6.為了從海上掩護諾沃羅西斯克市和阻止敵登陸兵在這個地區劈陸,應在紅麥得維多大斯卡亞[即拉耶夫斯卡亞]、540.0高地、大齊美斯卡亞、沙普蘇格斯卡亞一線構築防禦地區,這道防區的工積構築應同黑海艦隊軍事委員會互相協商。

責成北高加索軍區軍事委員會進行現地勘察。首先對第―道地區進行現地勘察,然後再對其它各道地區進行現地勘察。

現地勘察和工事構築應對各團禦地段整個縱深進行。

首先對各團防禦地段內第一梯隊營的防禦地域進行現地勘察和構築工事,爾後,再對團第二梯隊營地域進行現地勘察。

在進行現地勘察時,應遵照總參謀部下達的指示和營防禦地域的示例圖實施。

各道防禦地區的攻勢構築由下列有關人員負責:

(1)構築第―道和第二道地區由紅軍總軍事工程部部長負責,由各集團軍、工兵部隊和當地居民實施;

(2)構築第五道和第六道地區出由北高加索軍區軍事委員會負責。此外,北高加索軍區軍事委員會必須加快羅斯托夫市外圍各道防線的構築。

首先在前沿前設置防坦克障礙物(防坦克壕、防坦克崖壁、防坦克斷崖和防坦克樁寨等)和構築前沿各種工事。

在構築工事過程中應當特別注意使構築完畢的工事能隨時使用並注意炮兵的對坦克防禦。

北高加索軍區軍事委員會應就地動員出必要數量的居民、工具、汽車、馬車、材料和修工事的當地居民食用的口糧,並與紅軍總軍事工程部部長商定分期把上述人力、物資交給他管轄。

準許各單位就地砍伐必要數量的樹木修工事。

現地勘察結束的時限:

(1)對第一道和第二道地區的現地勘察應於1941年10月25日前結束;

(2)對其餘各地區的現地勘察應於1941年11月l0日前結束。

紅軍總軍事工程部部長應於1941年10月25日開始領導有關單位進行工程作業。

於1941年11月25日前防徹地區的工事應準備就緒。”[見蘇聯國防部檔案館檔案:檔48-A,編號1554,卷宗10,第352-353頁]

然而,對上麵各項指示貫徹執行地很緩慢。11月22日,最高統帥部不得不再次提醒北高加索軍區首長不能允許防禦作業再這樣慢慢吞吞地搞下去。尤其在這一訓令中,最高統帥部令他們不僅要注意構築抗擊敵人來自海上的攻擊,而且也要注意構築抗擊敵人來自陸地攻擊的防禦工程。這份文件指出:“據我們所知,塔曼半島和北高加索地區(其中包括獨立第51集團軍地帶)的防禦作業缺乏組織並且進展很慢。

我建議你們:

1.采取一切措施加速我軍各道防禦地區上工事的構築,首先是塔曼半島和阿納帕、諾沃羅西斯克、格連治克和土阿樸謝海軍基地地域內工事的構築。

2.在圖茲拉沙咀、丘什卡沙咀、科爾通、6.0高地(巴太列依卡以西3公裏處)、35.8高地(小庫特以北3公裏處h戈洛布季夫卡)構築永備工事。給塔曼魚產品加工廠、腹蛇庫特等地的防禦陣地配備追擊炮、防空兵器,以阻止敵人乘坐船隻和從冰上強渡刻赤海峽。

3.在樸裏莫爾斯科阿赫塔爾斯克、阿納帕、諾沃羅西斯克、格連治克和土阿樸謝港口地域修築防禦工事時不僅要能對付海上敵人,而且也要能村付陸地敵人,這些地方的防禦體係要與海軍代表磋商。

4.把從敵德薩和克裏木運到諾沃羅西斯克港的貨物卸下船,利用諾沃羅西斯克基地的現有的構築陣地的器材在集團軍地倍內進行防禦作業。

5.充分發揮諾沃羅西斯克和克拉斯諾達爾水泥廠的水泥生產能力和製造水備發射點預製構件的能力。”[見蘇聯國防部檔案館檔案:檔48-A,編號1554,卷宗10,第150-151頁]

從前線的戰局發展情況來看,在戰爭剛一爆發就要求采取堅決措施盡快加強黑海沿岸防徹設施。開始組建新的海岸守備部隊和海岸炮兵連,開辟新的海軍基地在各處海軍基地外圍構築要塞區,在各基地間的沿海地區構築支撐點。通常,在每個基地外圍構築三道防禦地區:前進防禦地區、主要防禦地區和後方防禦地區。海岸防禦是以獨立的抵抗樞紐部體係建立起來的。這些樞紐部構築在敵人登陸兵可能登陸的地方,每個樞紐部包括2―3排火炮、迫擊炮和機槍永備發射點和土木質發射點、塹壕、掩體、鐵絲網和地雷場,海上並有布雷區和艦艇巡邏掩護。海岸防禦,就是這樣從海上、從陸地和從空中統一建立起來的一種防禦體係。

亞速海和裏海沿岸的工事也是這樣構築的。但是,在這些方向上的海軍基地和海岸抵抗樞紐部地域內防禦工事的構築卻比黑海那裏晚得多;在亞速海方向是1942年春季開始構築的,在裏海方向是1942年夏季開始構築的。

新開設海軍基地,這是加強海岸防禦和保障海軍部隊和編隊戰鬥行動的一項極重要的措施。在黑海,是在我陸、海軍後撤的過程中開設新的基地的。在1941年8月至11月間,以諾沃羅西斯克基地的兵力和兵器組建起刻赤海軍基地和土阿撲謝海軍基地。

馬裏烏波爾(區艦隊的主要基地)和羅斯托夫是亞速海區艦隊在業速海開設的第一批基地。但是這兩處基地很快就處於敵人進攻部隊的威脅之下了。因此,開始把耶伊斯克、樸裏莫爾斯科―阿赫塔爾斯克和帖姆留克商港和漁港改造成海軍用的基地。這些港口在戰爭的第一年就被發展成真正的海軍基地了。

法西斯德軍越接近羅斯托夫,敵人從北麵進犯高加緊的可能性就越明顯。根據最高統帥部指示,采取了緊急的組織防禦措施。1942年4月3日,北高加索軍區司令員下達命令將整個軍區劃為11個戰鬥地段:

  第1個地段――薩爾斯文城地段,
  第2個地段――克拉斯諾達爾地段,
  第3個地段――伏羅希洛夫斯克地段,
  第4個地段――阿爾馬維爾地段,
  第5個地段――契爾克斯克地段,
  第6個地段――皮亞季哥爾所克地段,
  第7個地段――納爾奇克地段,
  第8個地段――布瓊諾夫斯克地段,
  第9個地段――莫茲多克地段,
  第10個地段――奧爾忠尼啟則地段,
  第11個地段――柑羅茲尼地段。

每個戰鬥地段的防務由駐在該地段內的兵團、部隊或軍事學校擔任。

但是,組織這些地段的防禦時,遇到很多困難。各駐軍和軍事學校特別感到缺少武船、彈藥。據1942年5月1日統汁,北高加索軍區各部隊隻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四十的人有武器,某些要地甚至連一門高射炮也沒有,軍區也沒有殲擊航空兵。[見蘇聯國防部檔案館檔案:檔224,編號760,卷宗7,第23-26頁]

1942年5月4日,北高加索軍區司令部發出戰鬥號令,要求采取措施保衛重要目標不被改空降兵和破壞組破壞,如守衛主要橋梁、隧道和高架橋,保護險要山口 (有可能被敵人炸毀和長時間造成交通堵塞的一些山口),保護重要水源,加強機場、倉庫和部隊駐地警戒等,部隊駐地內夜問應進行巡邏。[同上,卷宗26,第7頁]

在北高加索軍區管轄範圍內各區區中心所在地和主要的居民地內建立了殲敵營,這些殲敵營是由黨政機關內積極分子及緩征入伍的人員組成的。

在羅斯托夫州建立了70多個殲敵營,在奧爾忠尼啟則建立了48個殲敵營,在切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建立了11個殲敵營,在卡巴爾達巴爾卡爾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建立了9個殲敵營。[同上,卷宗7,第57-60頁]殲敵營的任務主要是配合正規部隊、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分隊和民警殲滅敵人的空降兵和破壞組。殲敵營還負責保衛重要目標,警衛鐵路樞紐、電話電報線和防禦工程,擔任站崗放哨市內巡邏,以及對空監視。北高加索軍區司令部製定了殲敵營配合正規部隊、內務人民委員部分隊和民警作戰的計劃。

頓河、庫班和斯塔夫羅波爾地區勞動者,對我軍組織北高加索的防禦予以大力支援。從戰個一開始,北高加索的勞動者就表現了向度愛國主義;他們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地支援前線。

當時北高加索各級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及北高加索全體勞動人民肩負的任務很重。各級防禦委員會領導人民修工事,向後方疏散居民、工廠、學校、貴重財物和牲畜。

羅斯托夫州黨委常委會決議,在本州組建一隻作戰部隊,在各區建立與敵空降兵和破壞組作鬥爭的殲敵營(每營100―200人)[見羅斯托夫州黨務檔案館檔案:檔9,編號5,卷宗35,第224-226頁]

各州的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把支前工作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籌建民兵和遊擊隊。羅斯托夫州組建了1個頓河哥薩克師。

為了回擊希特勒匪徒對我國背信棄義的進攻,無數男女青年湧向各區兵役局勇躍報名參軍。退休的老工人又重返工廠,接替那些奔赴前線的人們的工作崗位。這些老工人在申請書中寫道:“我們同德國侵略者在1918年戰鬥過,今天當我們祖國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我們不能袖手旁觀,我們要重返工作崗位,開動機器,為我們最可愛的紅軍締造勝利……。”

早在1941年7月初,羅斯托夫州黨委常委會就通過了在本州各個城市建立民兵的決議。在塔甘羅格、沙赫特、諾沃契爾卡斯克和紅蘇林等市都建立了民兵隊伍。 7月中旬,成立了羅斯托夫市民兵步兵團,聯共(布)市委常委會決定任命預備役大尉、羅斯托夫某工廠副廠長М.А瓦爾弗諾麥耶夫為團長。

那時在農村是一個村一個村地報名加入民兵隊伍。舒米林斯卡亞鎮集體農莊莊員們在申請書中寫道:“我們哥薩克用千言萬語也表達不完對希特勒及其走狗的詛咒,我們開會時決定報名當民兵,拿起武器毫不留情地打擊敵寇”。

羅斯托夫市民兵團分隊在保衛自己親愛的城市的初戰中,就已經表現出極高的戰鬥素質。指戰員和政治工作人員打得都非常堅決、英勇、果敢。民兵的巷戰――這是民兵們屢建功勳中的光輝一頁。他們與正規軍並肩作戰,多次與敵人進行白刃格鬥並戰敗敵人。蘇聯政府高度地評價了羅斯托夫市民兵的功勳,給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授了獎。羅斯托夫市民兵團由於英勇善戰於1941年12月29日編入了紅軍的序列。[見羅斯托夫州委黨務檔案館檔案:檔1720,編號3,卷宗24,第 9―17頁。]

遵照國防委員會的決定,1941年10月26日在羅斯托夫成立了由聯共(布)羅斯托夫州委第一書記Б.А德文斯基領導的防禦委員會。羅斯托夫州在短期內就建立了70個殲敵營,組織了大約70個總人數約5,000人的遊擊隊和遊擊小組,不久涅克裏諾夫區、亞速區、塔甘羅格區和羅斯托夫市的遊擊隊就參加了打擊德國法西斯侵略者的戰鬥。

所有的人不分男女老幼都挺身保衛祖國的高加索。法西斯侵略者在占領區的獸行,激起了所有蘇維埃人、高加索各族人民的憤怒和仇恨。

戰火使高加索各族人民更加團結一致。由於他們共同努力,高加索在很短時間內就變成了蘇軍的一個強大的軍火生產基地。根據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政府的倡議,在各加盟共和國、州和邊區建立民族兵團。有數萬居民出來構築工事。

各加盟共和國、州和邊區不管距離戰線遠近,後方的人們不管是生產什麽產品,他們都與前線的戰士心心相連,在對敵鬥爭的偉大事業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蘇維埃高加索全體人們就是在這個口號下勞動著,石油工人、機器製造工人和農民就是在這個口號下忘我地工作著。

到處不斷湧現人民的創造梢神,為超額完成計劃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蓬勃發展。例如,在戰爭的頭四個月,克拉斯諾達爾邊區彈藥的產量就增加了一倍以上。[見克拉斯諾達爾邊區黨務檔案館檔案:檔1774,卷宗1725,第20頁]

  北高加索集體農莊莊員們象在前線一樣緊張地勞動著。1941年8月7日《真理報》報道:“……截至7月30日止,庫班的穀類作物就基本收割完畢。克拉斯諾達爾邊區許多集體農莊,甚至有些區全區在十天內就收割完了莊稼,比預定的日期提前了一半。人人參加田間勞動,從中、小學的學生到年邁的老人都在搶收莊稼。近七年來,庫班的收割工作達到這樣的速度還是第一次。”[《真理報》,1941年8月7日]

  斯塔夫羅波爾人1941年秋季及時地收割完豐收的莊稼,上繳國家6,500萬普持糧食。[一普特等於16.38公斤]

外高加索各共和國婦女、老人和少年接替了奔赴前線的男人的崗位。例如,格魯古亞的工業部門補充了四萬名女青年。1941年,在亞美尼亞,婦女占工業企業職工總人數的百分之三十七以上。阿塞拜疆石油工業培養了兩萬多名男女青年工人。外高加索的集體農莊莊員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收割完畢莊稼,並超額交給國家很多肉食、穀物、棉花、茶葉和其他農副產品。在第比利斯、巴庫、埃裏溫和外高加索的其他城市的一些工廠裏,組織了衝鋒槍和迫擊炮、炮彈和迫擊炮彈、噴火器和燃燒瓶的生產。疏散到這裏的軍事工廠已恢複生產,開始向前線提供飛機和其他技術兵器。

一列列滿載著汽油、武器、彈藥和糧食的列車源源不斷地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和北高加索各處的城市開往前線。高加索的勞動者全力以赴地支援著前線。

高加索各族人民在偉大衛國戰爭初期,所表現的愛國主義事跡之多不勝枚舉。高加索人民動員了一切物力積極支援前線,回擊敵人。

在各級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高加索勞動者掀起了愛國主義熱潮。群眾大會和集會的浪潮席卷了整個高加索。會上,蘇維埃人聲討德國法西斯的罪行,決心團結在蘇聯共產黨的周圍,隨時準備挺身保衛可愛的祖國,和戰勝敵人的必勝情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