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中國與蘇聯的軍事合作:冷戰中的社會主義盟友(3)

(2009-06-30 13:10:22) 下一個
ZT:中國與蘇聯的軍事合作:冷戰中的社會主義盟友(3)

鳳凰網發表:09-6-26

2、中國希望把莫斯科和自己捆在一起。

台灣問題導致中國在戰略上進入了蘇聯的核保護傘。

國民黨人逃到台灣以及中國革命取得了1949年的勝利後,北京立即宣布了其統一中國的決心。從那時起,中國提出了以下口號:“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決不允許台灣獨立和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情況下,承認了台灣的政治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半個世紀以來,北京提到“台灣”問題的形式已有所變化,但基本原則仍未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不同階段,中國領導人對台灣問題的提法也不同。在50年代,這成了置中國於蘇聯核保護傘下的重要手段。

50年代後半期,當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台灣附近的島嶼時,台灣周圍的局勢又緊張起來。美國派出了第七艦隊,蘇聯也沒有旁觀,而是支持了北京。

實際上,美國的行動是對北京企圖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反應。莫斯科沒有直接支持北京的行動,但也沒有公開進行指責。而是以一種十分明確的方式讓華盛頓知道,它不允許美國卷入這場衝突,也不讓華盛頓施加任何壓力。莫斯科以此方式顯示了它在遠東的地位及影響局勢的能力。對於北京來說,它利用莫斯科的反應,在核保護傘底下站穩了腳跟。

1958年9月19日,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向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傳達了信息,他呼籲美國放棄它那種經常在全世界這裏或那裏不斷製造嚴重衝突,目前正導致遠東局勢緊張的“侵略政策”。他強調,“核訛詐既嚇不倒我們,也嚇不倒中國”。還說,“不僅美國有,別人也擁有原子彈和氫彈,並具有相應的運載工具,如果中國遭到核攻擊,侵略者將立即受到同樣的打擊”。

赫魯曉夫先生認為有必要強調“攻擊中國就是攻擊蘇聯”,他以一種很像最後通牒的方式,發表了莫斯科解決衝突的觀點:“必須停止幹涉中國內政,美國海軍必須從台灣海峽撤出,美國兵必須離開台灣撤回國去。否則,遠東不會有持久的和平。如果美國不停止行動,人民中國隻有拿起武器,它從哪裏來,就把它趕回到哪裏去。我們完全站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邊。我們現在和將來都支持他們的政策。”

在1958年9月22日這一天,蘇聯外長葛羅米柯在聯合國大會上的講話證實了蘇聯對這一問題的態度。葛羅米柯先生呼籲支持印度代表團關於恢複中國政府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提議,說“美國政府不應對它在遠東引起的混亂如此輕描淡寫,從而掩蓋它擴大侵略中國沿海島嶼的事實。侵略者應該離開中國領土,從哪裏來就回到哪裏去,越早越好”。葛羅米柯先生的講話還有這樣一段:“被美國非法霸占的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論過去和現在都屬於中國,它們終將得到解放。”

圍繞“台灣問題”產生的緊張局勢引起全世界的關注,這促使莫斯科更加明確地闡述它的立場,這次不是關於台灣問題的,而是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問題的立場。由此,這一態度在表麵上不引人注目的情況下轉入到其他方麵。1958年9月27日,蘇共中央委員會在給中共中央委員會的一封信中說,如果中國遭到美國和日本的進攻,蘇聯將準備向中國提供援助。“我們不能允許敵人有這樣的錯覺,即如果中國遭到美國或日本的進攻-這是最有可能的,或是遭到其他任何國家的進攻,蘇聯卻隻是一個消極的旁觀者……如果蘇聯讓原子彈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土上,中國為此犧牲了無數兒女,而蘇聯有一種具有威脅性的武器能夠製止並擊敗我們共同的敵人,但卻不向你們提供這種援助,那麽,這對於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和共產主義運動來說,將是一場災難……對於我們而言,可以說進攻中國就是進攻蘇聯”。中國對此經黨內渠道提出的聲明作出了積極的反應,在1958年10月7日蘇聯官方公開表態之後,10月中旬北京即對莫斯科作出了官方的答複。當時赫魯曉夫宣布說,“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受到外部攻擊,更準確地說是遭到美國進攻,蘇聯將予以援助”。毛主席1958年10月15日給蘇共中央的答複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色彩,他說,對於你們為馬列主義原則和國際主義而做的無私奉獻,我們深受感動。我代表中共中央向你們表示誠摯的謝意。這樣,毛澤東使中國安然納入蘇聯核保護傘下的國家行列之中。這一情況對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起了重要作用,造成了新的力量組合。此外,它還使中國可以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核計劃,而不必去理會西方。這是很重要的,當60-70年代中蘇關係冷淡時,中國仍然可以在蘇聯的核保護傘下舒適地乘涼,因為蘇聯從未公開推翻過自己的承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