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長征時期鮮為人知的“巴山遊擊隊”

(2009-06-30 08:22:47) 下一個
ZT:長征時期鮮為人知的“巴山遊擊隊” 09-6-29

長征時期鮮為人知的“巴山遊擊隊”


劉子才與“川北邊區守留陣地遊擊隊”的組建

1935年1月,紅四方麵軍按中共中央電示“集中紅軍全力向西進攻”,
配合中央紅軍長征,不得不撤離曾被毛澤東同誌高度評價的川陝革命根據地。在即將撤離根據地前的2月初,紅四方麵軍總政委陳昌浩,中共川陝省委書記、省遊擊總指揮周純全,省蘇維埃副主席餘洪遠等一起討論組建“川北邊區守留陣地遊擊隊 ”。
組建之初,遊擊隊由駐旺蒼壩的紅31軍政治部特務隊、31軍92師277團3營9連、
4軍12師36團1營2連,分別組成第一、二、三大隊,
由劉子才 (又名劉濤,安徽六安人,生於1912年)任遊擊隊司令。


1935年3月,陝南戰役勝利結束後,紅軍西渡嘉陵江前,
又將4軍12師36團特務連留在桃園,並派出20多名連級幹部,發給槍支500多支,
抽調南江、英安(今旺蒼縣境內)兩縣地方幹部到桃園工作,
把“川北邊區守留陣地遊擊隊”擴編成一個“獨立師”,
師長為劉子才。繼又將陝南的紅廟塘遊擊隊編入,全師3營9連共約1000人。
組建時,徐向前、陳昌浩、周純全等都到會做了重要講話,對這支部隊寄予厚望。


部隊發展到1200多人 遊擊隊區域擴大到500平方公裏


“巴山遊擊隊”最初以紅31軍名義開展遊擊戰爭,在南鄭縣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發展了蒿壩、高橋、小壩獨立連、遊擊隊。


遊擊隊經過紅廟塘、石人山、魁星樓等戰鬥,至1935年底,部隊發展到1200多人,
遊擊隊區域擴大到縱橫川北陝南500平方公裏,開創了組建以來的最為輝煌的局麵。
1936年1月,“獨立師”師部移駐喜神壩亂草池。

3月,在敵38軍圍攻時,
師長劉子才思想麻痹,指揮失誤,部隊損失200多人。在轉移中又犯輕敵錯誤,
部隊再遭重創。部隊到達三道河(現寧強縣境內)時執行錯誤政策,
造成原31軍政治部特務連脫離主力,單獨前往通江碑壩被國民黨保安隊瓦解。

在此期間,遊擊隊經曆了蘆壩、塘口、紙坊壩、石筍塘等戰鬥,主力到達桃園時,
僅餘下260人左右。這是遊擊隊第一次失利。


5月下旬,敵38軍駐紅廟塘部隊聯合喜神壩民團,向擊隊發起瘋狂圍剿。
部隊長期處於無根據地流動作戰,戰鬥減員和自然減員十分嚴重。
至6月底,遊擊隊經曆了黃豆壩、寨子山、黎坪等戰鬥,部隊在桃園焦家河會合時,
僅存65人,被迫隱藏深山,駐大河河畔一石窟中。
這是遊擊隊自組建以來的第二次失利。


糾正“左”傾思想路線,選舉趙明恩為遊擊隊的最高領導人


1936年6月,遊擊隊在大河石窟召開全體會議,批判了遊擊隊領導劉子才在軍事上的錯誤,並撤銷其領導職務,糾正了“左”傾思想路線,製定了“打陝安川”的鬥爭策略,改“獨立師”為遊擊營,選舉趙明恩為營長。

遊擊營下轄一個獨立連和兩個隊(兩個班),營部移駐南江桃園寺。由此,趙明恩(四川達州市人)正式成為遊擊隊的最高領導人。大河石窟會議,健全了組織,整編了部隊,增強了戰鬥力,加強了統戰工作,遊擊隊又進入了一個發展壯大時期。


遊擊隊官兵的座右銘是“吃平等、穿平等、命令來了不平等。”部隊按實戰的標準訓練,還特別進行了“耐寒”訓練,在無霜期僅有半年的高寒山區,
一年四季不蓋被子。大量儲備武器和糧食,“3年不生火,照樣能過活”。
在這期間,遊擊隊經曆了寨子山、坨坨岩、羅家埡、石院牆等大小無數次戰鬥,
粉碎了敵人無數次圍剿,
遊擊隊進入了全麵恢複和發展的時期,部隊由50多人發展到600多人。
建立了以大小園包、
鐵爐壩、回龍溝(包括整個桃園)為中心的縱橫約100平方公裏的根據地,
遊擊區域北達漢中南部、東迄通江西部,西至廣元東部,南至南江北部,
縱橫約300平方公裏。


經曆艱苦的反“清剿” 遊擊隊慘遭失敗


1938年11月,胡宗南任命28軍新編9師師長楊曬軒為“巴山清剿總指揮”,
以兩個團的兵力對遊擊隊進行“鐵壁合圍”。遊擊隊利用氣候嚴寒和林密山高,
以連為單位分散活動,誘敵深入並分散其兵力,各個擊破,取得了反“清剿”的勝利。


1939年冬,楊曬軒任命了解通南巴地形、人情的巴中人李子猶為“巴山督剿主任”,
帶領4個團7000多人再次圍剿。敵人采取了“空山”毒計,強迫山中的群眾全部撤離,

大肆殺害與遊擊隊有聯係的群眾,切斷遊擊隊與群眾的聯係,斷絕遊擊隊的糧食與消息來源,步步為營,逐步縮小包圍。同時進行“政治說招”,動搖遊擊隊員軍心。
遊擊隊由於有較豐富的物資儲備,利用熟悉的地形,與敵人周旋,不斷打擊敵人,
夜襲哨兵
、後勤班,摧毀敵人後勤補給,使敵人“空山”圍剿失敗。


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內部出現了一些動搖。1940年1月27日,副營長管業元叛變,
遊擊隊情勢更加危急。遊擊隊主力被敵分割衝散,僅剩下50人左右。
1940年2月9日(正月初一),遊擊隊向通江轉移,進入碑壩後河(今南鄭)。15日,
遭到數倍於己的敵人的伏擊,僅存20人。3月,轉戰到碑壩山上,再遇敵強攻,
大部分壯烈犧牲,
劉子才被捕。4月,趙明恩被叛徒楊之芳殺害,6月,劉子才在南江縣城英勇就義。


遊擊隊為何沒能按中央指示“開赴延安”


1935年6月,紅四方麵軍在甘孜與一方麵軍會師後,毛澤東就曾關切地問紅四方麵軍總政治部主任傅鍾:“蘇區還留有多少紅軍?”9月張聞天在《發展著的陝甘蘇維埃對敵運動》中提出:要同“通南巴遊擊隊取得配合,協同動作及匯合”。


1937年5月,黨中央派何孝林(原營山縣蘇維埃主席,長征中負責隨軍家屬工作)從延安給遊擊隊送來信件、書報、地圖和4套八路軍軍服樣品,通知遊擊隊開赴延安,由於劉子才認為此通知與當初成立時首長的“留守蘇區”指示精神不符,提出若來一名認識的人就好辦了。1937年9月,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
黨中央要求國民黨承認“巴山遊擊隊”的合法地位,國民黨拒不承認。1937年10月,中共中央將南方8省13個地區的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後,再次派何孝林回川,
向遊擊隊介紹國內革命形勢、
紅軍及各省遊擊隊改編情況,對遊擊隊工作作出了指示。


1938年2月,黨中央派王正坤(原紅四方麵軍33軍259團團長),
由中共漢中工委具體安排到距桃園約160裏的南江縣興馬坎經商,
化名陳柯,同遊擊隊專門作長期聯係。
1938年8月,王正坤將遊擊隊要求聯係人需持有陳昌浩、張琴秋照片或親筆信的要求轉達給中央。1939年夏,中央指示將信件和照片交中共川康特委,
特委指定由中共閬中中心縣委書記饒茂文親自辦理。


恐發生誤會,周恩來再請在延安的趙明恩之妹趙明貞拍了照片,寫了親筆信,
並由趙明恩的同學、曾在家鄉一個黨支部共同戰鬥過的魏傳統,
以中央組織部的名義寫了一封長信,一並經蔡暢交給中共漢中特委辦理,
由於種種原因沒能送到遊擊隊。


就這樣,遊擊隊最終沒能從大山深處走出來,遭遇失利。
五年裏,遊擊隊員風餐露宿,克服了食不果腹、衣不敷體等生活方麵的困難,
堅持與敵人周旋、鬥爭。遊擊隊員們閃耀著革命光輝的鬥爭曆程將永遠留在人民心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