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社會中46個“壞習慣” - 擴展版 回應讀者的反饋

(2025-06-25 00:56:12) 下一個

本文不觸及大問題(政治生態,醫療係統的扭曲,等等),隻是日常生活的習慣問題

以下清單旨在提供一個更全麵的視角,探討中國社會中一些相對獨特的行為模式。這些習慣並非適用於所有中國人,有很多地方在改善,比如成年人隨地吐痰,兒童隨地大小便。有些是惡化了新的現象比如寵物的管理,電動車逆行,噪音汙染等。 更深層的問題是如果法律管不到,媒體不曝光,大家就習以為常-說明本質上有些人沒有心底裏“為別人考慮”的公眾意識。

 1. 酒桌文化中的“勸酒”: 在酒席上,過度勸說他人飲酒,不顧及對方身體狀況或意願,可能導致酒精中毒甚至死亡,對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直接威脅。

 2. 紅白事大操大辦,盲目攀比: 在婚喪嫁娶等場合,過度講究排場,花費巨大,往往超出自身經濟能力,甚至引發不正之風,造成嚴重的社會資源浪費和經濟負擔。

 3. 熟人社會中的“走後門”/“托關係”: 傾向於通過私人關係而非公平競爭來解決問題或獲取資源,破壞社會公平公正,滋生腐敗,影響社會信任體係。

 4. 電動車逆行、闖紅燈: 電動自行車、摩托車等常見逆向行駛、闖紅燈,不遵守交通規則,是導致交通事故、人員傷亡的重要原因,對公共安全威脅大。電動車主認為自己既不是汽車,又不是行人,所以交通規則管不到

 5. 汽車不讓行人: 車輛在斑馬線或路口不主動避讓行人,甚至加速通過,尤其在缺乏明確標識和執法路段,直接威脅行人生命安全,是交通文明的缺失。

 6.“中國式過馬路”(闖紅燈): 行人往往湊齊一撥人就一起過馬路,不顧紅綠燈指示,尤其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同樣是導致交通事故的隱患,擾亂交通秩序。

 7. 排隊加塞: 在需要排隊的場合,如購物、乘車、醫院掛號等,常有人試圖插隊,嚴重破壞公共秩序和公平原則,引發矛盾。

 8. 亂鳴喇叭: 在交通堵塞或行人較多的地方頻繁、長時間鳴笛,製造噪音汙染,影響居民生活質量,體現對公共環境的不尊重。

 9. 在禁煙區吸煙: 盡管有禁煙標識和法規,仍有人在室內公共場所或禁煙區吸煙,威脅他人健康,缺乏公共衛生意識。

 10. 隨地吐痰: 在公共場所,尤其戶外,此現象仍普遍,與公共衛生意識和傳統觀念有關,傳播病菌,影響市容。

 11. 隨手亂扔垃圾: 在非垃圾桶區域或公共場所隨意丟棄廢棄物,影響環境整潔,破壞市容,增加環衛負擔。

 12. 兒童隨地大小便: 監護人有時不帶孩子去衛生間,直接讓孩子在城市公共場所解決,影響公共衛生和城市文明形象。

 13. 不愛惜公共設施: 故意損壞或不愛惜公共座椅、健身器材、衛生間等設施,增加公共維護成本,影響他人使用權益。把共享單車上鎖,隱藏,甚至塗髒來占據.

 14. 缺乏物權意識(尤其對公共財物): 在公園、景點等公共場所,隨意采摘花草、破壞設施等,反映對公共財產缺乏尊重。

 15. 噪音汙染(普遍存在): 從廣場舞高音喇叭到商家小喇叭攬客叫號,甚至公共廣播(如火車站、機場)音量過大且無意義重複,噪音問題在日常生活中較為突出。

 16. 商家對門前公共區域衛生不管: 商家隻負責店內衛生,對店門前的街道、人行道等公共區域的垃圾、雜物、油汙等缺乏管理和清理責任心,影響城市整體環境。

 17. 自行車/共享單車亂停亂放: 隨意停放,阻礙人行道或交通,影響市容和行人、車輛通行。

 18. 隨意插隊停車: 在停車場或路邊,不按順序停車,隨意占據車位或阻塞通道,影響交通流暢。

 19. 公共場合高聲喧嘩: 在餐館、公共交通工具、景點等地方,說話或打電話聲音過大,不顧及他人感受,侵犯他人休息權。

 20.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大聲播放外放音樂/視頻: 不使用耳機,影響周圍乘客的休息和體驗,缺乏公德心。

 21. 公共場合喧嘩嬉鬧: 尤其青少年或兒童,在公共場所追逐打鬧,發出過大噪音,影響公共秩序。

 22. 公共場合缺乏距離感: 在公共場所與陌生人過於靠近,缺乏個人空間意識,如排隊時過於貼近,造成不適。

 23. 公共場所不注意個人衛生儀表: 比如身體異味(汗味、口臭等),或衣著不整潔,隨意脫鞋或赤腳,出現在公共場合,影響他人觀感。

 24. 滿嘴飯菜異味(如韭菜、蒜味)出現在公共場所或課堂: 食用味道濃烈的食物後不注意口腔清潔,影響周圍人,缺乏對他人的考慮。

 25. 在公共場合做該私下的事: 在公共場合進行掏鼻孔、掏耳朵等不雅行為,影響他人觀感,缺乏個人修養。

 26. 打聽別人隱私: 對他人年齡、收入、婚姻狀況、子女教育等私人信息表現出過度好奇,並直接詢問,不顧及對方感受,侵犯個人界限。

 27. 對服務人員頤指氣使: 部分消費者對服務人員缺乏基本尊重,態度傲慢,缺乏平等意識。

 28. 上下車不先下後上: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等待車上乘客下完就往上擠,影響通行效率和秩序。

 29. 拍照行為不當: 在公共場合或私人聚會中過度專注於拍照和錄像,忽視當下體驗和人際交流;或在旅遊景點拍照時,為了取景不顧及他人通行或等待,影響他人體驗。

 30. 走路換向,不考慮對身後人的影響: 在行走過程中突然變向、急停或橫穿,爭先恐後 , (下飛機也是)  不提前示意或觀察身後行人,容易造成碰撞或阻礙。造成稍有人氣的地方就很亂,一個間接的惡果就是,許多公共場所就建得沒必要的大而空曠-不適用也不美觀(北京南站,大興機場)

 31. 積累雜物並占據公共空間: 在自家門口、樓道、過道或公共區域堆放個人雜物,影響通行和美觀,侵占公共資源。

 32. 寵物管理不規範: 遛狗不牽繩,不清理寵物糞便,或在公共場所放任寵物影響他人,缺乏責任心。

 33. 餐飲浪費嚴重: 尤其在宴請或聚餐時,為了“麵子”而點大量菜肴,造成大量剩餘食物,是嚴重的資源浪費。

 34. 過度節儉的極端表現: 雖然節儉是美德,但有時會表現為過度囤積、使用過期物品,甚至不必要的打包所有剩菜(包括湯水),顯得不雅,反而可能導致浪費或不健康。

 35. 過度使用塑料袋: 購物時習慣性索要大量塑料袋,增加環境負擔,缺乏環保意識。

 36. 湊合應付,不重品質與美感(公共層麵): 在公共領域,常見對細節、品質和美觀缺乏精益求精的態度。例如公共區域設施建設和維護中常見粗製濫造,如路麵修補不平整、綠化帶缺乏精細打理、公共標誌牌設計粗糙等,隻要“能用”就行,不追求長期效益和整體美觀。

 37. 招牌、橫幅雜亂: 城市街道上,商家招牌大小不一、樣式各異,橫幅內容繁雜、色彩不協調,缺乏統一規劃和審美設計,影響市容。

 38. 過度攀比: 在財富、子女教育、消費等方麵與他人進行過度比較,導致盲目消費或焦慮,影響個人心態和消費觀念。

 39. 不喜公開表達感謝或道歉: 在親近關係中,有時不習慣直接說“謝謝”或“對不起”,覺得“見外”,影響人際關係的健康發展。

 40. 在公共場所躺臥/占據多餘空間: 例如在候車室、公園長椅上躺臥,一人占據多個座位,影響他人使用,缺乏對他人的考慮。

 41. 步梯或扶梯上“一夫當關”: 在機場、商場或地鐵的步梯或自動扶梯上,不主動靠右站立或不給他人留出通行空間,阻礙有急事的人先走,缺乏效率意識和對他人的體諒。

42. 官本位惡習(不提政治和職場層麵的影響): 民眾對擁有權力或身份的人表現出過度順從,或在自身擁有“一點權力”時,對普通民眾缺乏耐心和尊重,言行上流露出高人一等姿態,影響社會平等文化,影響他人觀感, 令人感到不適。

43. 手機電話高於一切。哪怕開會,若手機來電,也會掏出電話連接。最多說一聲“對不起.

44. 過度使用一次性產品,一次性內褲 床套(旅行用)外賣盒 外賣袋等等.

45. 病人主動送紅包. 當然這可以算是社會習慣的一部分,但其實隻是整個醫療體係扭曲,醫德缺失問題的冰山一角。

46. 碰瓷”“醫鬧”**是兩個令人深惡痛絕的現象。前者常發生在街頭巷尾,通過偽造交通事故或摔倒來訛詐錢財,讓人們對幫助他人心生警惕;後者則出現在醫院,患者或家屬以過激甚至違法行為鬧事,企圖迫使院方賠償,嚴重擾亂了醫療秩序並傷害了醫護人員.

 

總結與影響

縱觀上述中國社會中相對獨特的“壞習慣”,其共同的“病根”往往在於缺乏一種自覺的“為他人考慮”的意識和教育。這種意識的缺失,使得許多人隻關注自身便利和利益,而忽視了其行為對公共秩序、環境和他人的影響。缺乏自律和公共意識時,隻要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或強製執行,個人行為就趨於隨意.

變富裕並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增加危害。 當經濟條件改善時,人們可能擁有更多的“選項”(例如有車但亂停車、寵物管理不規範),但如果缺乏內在的公共意識和對他人的尊重,這些“選項”隻會成為滋生更多不文明行為的溫床。富裕可能增加行為的廣度和影響範圍,例如把國內的陋習帶到國外,影響國家形象;或者在消費能力提升後,餐飲浪費、過度攀比等現象反而加劇。

因此,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僅僅依靠經濟發展,更需要培養每個個體自覺“為他人考慮”的習慣,才能真正提升社會文明水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Mary888 回複 悄悄話 能揭露社會弊病的人,是真正良善的人,希望他人和自己都能從錯誤中走出來、有所提高!

可這是罪人的世界,人的罪是數算不過來的,所以那些被自己或他人積弊壓得很厲害的人,要懂得放鬆,要明白:罪是遺傳在人類骨子裏的東西,認清這,就會對自己和他人都有適度的寬容忍耐!

隻有耶穌基督的信仰能將人從罪惡中拯救出來,讓人自知知人、自尊尊人、自救救人!

況且,有性格行為的小毛病但良善誠實的人,遠遠好過沒有這些毛病卻害人、傷人、偷人、騙人、敲詐人、殺人、搶劫人的人!當然兩麵都好最好,但是世上這類人不多,甚至可能沒有。

罪人的罪性最愛照別人,不愛照自己,智子疑鄰、智己疑鄰是常態!
cwang28 回複 悄悄話 哈哈 是由人口素質決定社會現象
Nosohard1 回複 悄悄話 Some phenomena appeared 20-30 years ago. Now those are totally changed.
Writer should live in old days, you need to update your brain!
6ba6 回複 悄悄話 總結得好!建議廣泛傳播至國內各種媒體,能有部分改進已是功德無量
凡事都有後果 回複 悄悄話 44. 手機電話高於一切。哪怕和上司開會,若手機來電,也會掏出電話連接。最多說一聲“對不起”。
elfie 回複 悄悄話 I haven't been to China for 20 years. But yeah, that sounds about right. I should never want to be there again. I wonder what it's like in India or Pakistan.
簡單一點好 回複 悄悄話 還是聖經教導好,與自己和社會都有利。想要初步了解,可搜Proverbs NLT, 讀了絕對不會後悔。
ytwadk 回複 悄悄話 43 醫生手術索要紅包或病人主動送紅包
44 造假盛行,假煙,假酒,假包,假首飾等等,等等,甚至假警擦,假人大(非民選),假新聞
有方 回複 悄悄話 不講規矩,無理取鬧,撒潑打滾,老不自重,婦潑童喧,欺壓弱勢,跪舔權貴....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可以一夜暴富,不能瞬間文明,文明習慣需要一代人甚至兩代人去養成
安然0203 回複 悄悄話 200%同感,根本原因就是做人的基本教育/養缺失,極度自私且無公德,聰而不慧。。。
Maroonbow 回複 悄悄話 100%同感,再加一點:過度使用一次性產品,一次性????子 內褲 床套(旅行用)外賣盒 外賣袋等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