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元結:石魚湖上醉歌並序

(2006-04-18 12:39:58) 下一個

 

漫叟以公田米釀酒,因休暇,則載酒於湖上,時取一醉;歡醉中,據湖岸,引臂向魚取酒,使舫載之,遍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於君山之上,諸子環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

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曆曆坐洲鳥。

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

 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座以散愁。  


元結其人

元結:(719—772),字次山,魯縣(今河南魯山)人。鮮卑族後代。少居商餘山,著《元子》十篇。天寶中進士及第。安史亂起,舉族南奔,先後避居於(今湖北大冶)與溪(今江西瑞昌),以耕釣自全。

肅宗朝以右金吾兵曹參軍攝監察禦史銜,充山南東道節度參謀,招募義軍抗擊 叛軍。代宗朝拜著作郎,後任道州刺史,轉容州刺史,兼禦史中丞。母喪守製於祁陽浯溪。奉命入京,病逝於旅舍。其詩一反浮華文風,以救時 勸俗為宗旨。他是新樂府運動的先行者。代表作品: 《石魚湖上醉歌並序》。

元結與浯溪

祁陽的浯溪是元結平生最喜愛的地方。浯溪位於祁陽城南5裏,一條小溪與湘江匯合。右側聳立一屏風式的山,分三個峰頭遠望去,恰似一幅繪有山水畫麵可以折疊的錦屏。當風平浪靜之時,三峰映水,風韻極佳。前人有“楚山水之勝,首瀟湘;瀟湘之勝,首浯溪”之說。大曆四年,元結因母喪奉詔守製,即寓居浯溪守孝。浯溪本是一條無名小溪,元結到此後,自創“浯”字,將溪命名“浯溪”,將一座較高的山名“峿台”,一座陡峭的石山名“吾廎”,諸名皆銘於石上。他在《浯溪銘》中說:“愛其勝異,遂前溪畔。溪,世無名稱者也,為自愛之故,名曰浯溪。”大曆六年,又將他記載“安史之亂”始末的《大唐中興頌》,請顏真卿手書,名石工刻於摩崖之上。碑高3米,寬3.2米,共二十一行,行二十字;字徑15公分。文章明快如水,書法遒勁似宏鍾巨鼎,加上石工的精雕細刻,形成奇文、奇字、奇石的碑碣,世稱“摩崖三絕”。元郝經《陵川集》稱:“顏魯公中興頌為書法家規矩準繩之大成。”

除“中興頌”之外,他的“浯溪三銘”也請名家書寫,巧匠鐫刻,立於摩崖,稱“三吾碑”,分別用三種篆體——玉箸篆、懸針篆、鍾鼎篆刻寫。至今尚存。

元結還在崖側鑲嵌一塊明亮的墨石,稱“摩崖鏡”。據說他以“中興頌”中的教訓,“彰以來者”;又取唐太宗“鑒於銅,整衣冠;鑒於人,明得生;鑒於古,知興衰”之意,明鏡高照,啟迪後人。正如清代詩人陳大受《詠浯溪鏡石》詩所寫:“此是誰家墨鏡台,晶瑩不使惹塵埃。何如漫叟中興頌,照見千年興廢來。”

元結在晚年退養以後,又特地回到浯溪,時年五十,自號漫叟。在溪畔蓋漫郎宅、右堂、勝異亭,並修一座跨浯溪通宅邸的渡香橋。

文以載道,地以人傳。浯溪之名除了其本身的秀美之外,更因元結其人、其文、其銘以及曆代文人來此攬勝留下眾多藝術珍品而聲名遠揚。

吾愛吾溪

入耳,是錚錚淙淙的水聲;入目,是幽雅奇異的景致;入懷,是涼爽宜人的清風。沿溪而行,腳步格外輕盈,心情也漸入佳境。

公元763年,唐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元 結因平定“安史之亂”有功,出任道州刺史,乘舟逆江而上,路過此地,愛其勝異,將一條無名溪命名為“浯溪”,將其山命名為“峿台”,修建的亭命名為“吾亭”,合稱“三吾”。並撰寫了三篇名文分別用“懸針” 、“玉箸”、“鍾鼎”,篆刻於溪畔石上。還將元結所撰《大唐中興頌》一文,由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大楷 正書,摩刻於崖壁,因文奇、字奇,石奇,故稱“摩崖三絕”。自此,袁滋、瞿令問、李陽冰、黃庭堅、米芾 、秦觀、範成大,董其昌、解縉、袁梅、何紹基、吳大徵心等曆代名人騷客紛至遝來,並留有詩文書賦畫刻於 石上,計有505方之多,形成全國罕見保存完好的露天碑林,是研究史學、文學、文字、書法的天然資料庫。

吾廎在浯溪左側的山坡上。元結在《吾廎銘序》中描寫得非常之優美。“若在廎上,目所厭者遠山清川,耳所厭者水聲鬆吹,霜朝厭者寒日,方暑厭者清風。”此處的“厭”,當作“滿足、厭倦”解釋。詩人隨後說道:“厭,不厭也;厭,猶愛也。”是啊,美景清音讓人看夠聽夠,又令人看不夠聽不夠!

浯溪東北為峿台。峿台山如斧劈,崖似鏡磨,天然成壁。磨崖碑就在山麓。其碑文為文學家元結奉詔所撰《大唐中興頌》。唐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叛亂,攻陷洛陽,次年又陷長安。唐玄宗幸蜀,肅宗即位於靈武,次年收複兩京。這就是元結所頌之“大唐中興”。全文一百六十三字,就寫明了這場曆史上著名叛亂的起因經過及平叛中興的過程。文章氣勢流暢,文筆洗練,而且頌中猶含諷諫,讚時未忘警勸,的確是一篇好散文。元結自己也引為得意。得意之餘,請來當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將全文書刻於峿台石壁之上。真卿楷書,渾厚飽滿,雄奇豪放,千載之下,猶有凜然正氣,震人心魄。這篇文字,書刻於天然石壁,更顯其古樸端莊;每字四寸有餘,更顯其大氣磅砣;恰有元結雄文以助其筆力,成就了這篇書法瑰寶,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元文、顏書與天成磨崖,後人合稱“三絕”,並在磨崖前建“三絕堂”,既可遮陽擋雨,也方便遊人欣賞。

席子歎曰:在中國曆史上,能夠自己造字並流傳至今的,大概隻有唐朝的武則天和元結元次山二人了。武則天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天嬌,元結在曆代的士子中,恐怕也是修行最大的一個。在元結之前,有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謝靈運,是山水派詩人的開拓者,才高八鬥這個成語,就是來自於這位老兄。他說呀,天下才合計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我自己占一鬥,天下人共分一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