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遊客的“馬克思故居情結”

(2006-04-26 11:14:31) 下一個
多維社記者程西編譯報道/德國的特裏爾,是全德最古老的一座城市之一。公元前16年,相當於中國西漢時期,就立市了。公元1818年5月某日,在這裏誕生了後來弄得世界天翻地覆的人物-卡爾·馬克思。中國現在真正在內心還虔誠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人,大概不多了,不過不管信不信,到德國的中國遊客還總喜歡到那個小鎮看一看,頗有些“不到特裏爾,不算去過德國”的味道。

德國小鎮抓機會推銷“馬克思故居”。

近日,《紐約時報》記者RICHARD BERNSTEIN撰文描寫了當今到德國的中國遊客們的這種“馬克思故居情結”。他報道說,卡爾·馬克思出生地是一棟宏偉的3層樓房,自從特裏爾鎮於1727年建成以來,它就一直在那裏。有所改變的是,如今幾乎每天都有大批來自中國的遊客來訪,這是一批來自目前世界上已經所剩無幾的,仍自稱為共產主義國家的遊客。

隨著中國富強起來,旅遊社如雨後春筍般蹦出,在歐洲見到中國旅客已經成為習以為常的景觀。對許多中國遊客來說,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特裏爾都是值得一遊的地方。這裏,不僅有充滿曆史意義的古羅馬遺跡,也是康斯坦丁皇帝母親於4世紀首次建造教堂的地方,在這同一地點,後來在11世紀被一所大教堂占有,保留至今。

但是,中國遊客來這裏的目的,別無其他,隻是為了要看馬克思於1818年的出生地,而當地小鎮政府也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在中國宣傳自己的城市,並向中國旅遊社推銷“馬克思故居”。

他們甚至為當地的商人、餐館業主和其他人提供對待具文化敏感性事物的培訓,教導他們如何與中國遊客打交道。例如,250(二百五)這個數字在中國俗話裏帶有“愚蠢”的意思,應該盡量避免提到。另外,白色和黃色的包裝紙都不適合中國人,因為白色代表葬禮,黃色是皇帝專用的。此外,把旅遊指南交給他們時,應當以正式的禮儀,雙手交上,也很重要。

特裏爾旅遊發展辦公室主任羅伯特·諾爾(Robert Noll)說:“幾年前,中國政府的國事訪問者都會來景仰馬克思住過的房子。他們會在這裏待幾小時,照像,然後就離開了。但是,到上世紀90年代末,當中國旅遊業在歐洲漸漸發展起來時,我們看到了這個機會。”

諾爾說:“現在,留宿過夜的遊客中,中國人僅次於荷蘭人,排在第二。”他還說,去年大約有10萬中國旅客訪問了特裏爾,其中約4萬人在這裏住了至少一晚。他說:“而且,他們全年都會來,就算是旅遊淡季也一樣。”

中國遊客並非都來朝聖 

但是,中國人自己怎麽想的呢?畢竟,統治中國的政黨仍自稱是共產主義者,但是,當今的中國其實是資本主義。雖然理論上並沒有否定馬克思主義,但是,實質上已經脫離了這種思想。那麽中國遊客來這裏,還是抱著朝聖的心理嗎?

一名來自哈爾濱的男子不讚同的表示:“不是。”就在一分鍾前,他在馬克思的房子前擺出一種諷刺革命的姿勢照相。他並沒顯得很尊敬馬克思。他說:“這隻是旅程的一站。我們也到了巴黎和布魯塞爾。這是一趟6天的旅行。”

但是,一名看起來更有學者氣息的女子對這個問題顯得更認真,她認為中國仍然需要馬克思主義。她說:“如果歐洲在馬克思的時代就如現在一般,那就不會有馬克思主義了。但是,馬克思在世時,人們之間有巨大的貧富差距。而如果過去的中國就像現在的中國一樣,我們也不需要馬克思主義了。”這名沒有透露姓名的女子說:“但是,那時中國非常非常貧窮。如果我們沒有馬克思主義,我們不會有今天。”

通過閱讀馬克思房子的訪客留言簿的評論可以看出,大多數中國遊客似乎都同意這種觀點,認為馬克思是中國曆史上一位意義非凡的人物。

但是,留言簿中,偶爾也會出現反對的觀點。甚至有一人寫道,共產黨政權打著馬克思的名義做盡壓迫人民的事情。還有一人寫到:“馬克思主義沒錯。但是,那隻是個夢想,隻有是它的哲理才是漂亮的。”。

卡爾·馬克思的房子是Friedrich Ebert基金會的一個項目,由德國左傾的社會民主黨管理。基金會於上世紀20年代時買下這棟房子;二戰前,房子被納粹占領。之後,被還給了社會民主黨,並把房子改建成了博物館。

“我們的責任就是陳述曆史”。

幾個月前,一個經過大幅修整的永久性展覽室正式開放,裏麵有不少中共人士不認同的物品。其中一間展室裏,屏幕上放映著的馬克思的不同語錄,和有關馬克思的評論,並以德語、法語、英語和中文排列出來。

裏麵包括馬克思的經典名言:“宗教是壓迫的象徵;是人民的鴉片。”但是,這裏也展出有1989年柏林牆倒下時一句知名的話:“Marx ist Murx。”也就是“馬克思是垃圾”的意思。

而在樓上,有一個小展區是專門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準備的,裏麵有長征和“六四”事件的相關記錄。

博物館館長比崔克斯·波維爾(Beatrix Bouvier)說:“一些來訪的客人對我說,『現在中國那麽美好,你幹嗎還要展出這些陳舊的東西?』我對他們說,我們是博物館,我們的責任就是陳述曆史,特別是,我們德國人知道,我們不應該忘記曆史。”他還說:“我並不讚同的官方的中國曆史。而且,我不會接受由一名中國人告訴我,應該在一間德國博物館裏展出什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