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張東蓀與陳少敏

(2009-08-31 06:49:36) 下一個
張東蓀與陳少敏
白雲August 27, 2009 12:00 AM | 287 觀看次數 | 0 | | 張東蓀,原名萬田,字聖心,一八八六年出生於錢塘著名的文化世家。早年留學日本,是民國初年的政論家,也是民國著名政治派係「研究係」的主要成員,曾先後在上海中國公學、光華大學、北平燕京大學執教。民國二十一年,他發起成立國家社會黨,曾出席過國民參政會和舊政治協商會議。

抗日戰爭中,張東蓀在北平被日本人威逼出任偽華北教育督辦一職。他嚴詞堅拒而被捕入獄,在此期間他曾四次自殺未遂,後被保釋出獄。抗日戰爭勝利後,張東蓀致力於中國民主事業,是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張東蓀平生最痛恨兩件事,一是侵略,所以他抗日;二是專製,所以他不屑被蔣介石奉之為上賓的待遇。在抗日戰爭時期,張東蓀就主張國共合作抗日,積極與中共地下組織接觸,並介紹燕京大學一些學生到中共的抗日根據地工作。一九四九年初,他充當中間人,協調北平的國民黨守軍棄守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後,張東蓀與雷潔瓊等到中共當時位於河北省平山縣的總部,與毛澤東商談民主黨派參與未來政府工作的事宜。所以毛澤東曾公開稱讚張東蓀是「北平和平解放第一人」,張東蓀心裡很不安地說:「請不要這樣說,這樣我會得罪很多人的。」毛澤東說:「得罪人是我得罪,沒你的事。」


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召開,選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張東蓀作為政協一員,覺察到毛澤東的專製獨裁作風,不信任他是一個開明民主的國家領袖,就毅然投下了反對票。選舉結果,在六百六十二位代表中,毛澤東以六百六十一票當選。


據說當毛澤東得悉選票中有一張反對票的時候,不以為然地說:「不選就不選吧!」其實心中早已覺察到是誰投的反對票了,隻是心照不宣,等待時機將來秋後算帳而已。


中共建政後,張東蓀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在一九五一年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中,他成了燕京大學乃至全國知識界的重點批判對象。


一九五二年,張東蓀以叛國罪被捕,原因是他認為中共一邊倒向蘇聯的外交方針,不符合中國的利益,進而利用自己以前曾作為「調人」的資格,以及與前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和美國的淵源,希望以私人角色調解中美關係,貿然與一個名叫王誌奇的人接觸,要王傳話給美國國務院:「打起仗來千萬不要打中國,留著中國,且看將來。」據說他還將當時尚屬於國家機密的「國家預算」和可能有「合作希望」的政協民主人士名單,交給王誌奇。


後來他意識到王是個騙子,就與王斷絕了關係。不久,查實王誌奇是一個美國間諜,被公安部門逮捕,交代了與張東蓀的關係。


由於這件事情,本來對思想改造有牴觸情緒的張東蓀,其錯誤性質便由「一親四反」(親美,反蘇、反共、反人民、反馬列主義)的「封建投機政客」,馬上變成「叛國分子」和「美國特務」。(

張東蓀認為自己本意是出於讓中國避免遭受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災難,堅決否認「叛國」和「美國特務」的罪名。

當然,這隻是一廂情願。毛澤東馬上下令將張東蓀定為「壞分子」,還說:「我們不能坐在一起開會了」。隨後,中國民主同盟指控張東蓀「出賣國家預算情報」、「出賣重大政治軍事機密」和「掩護美帝特務活動」等罪名。「文化大革命」時,張東蓀及其長子張宗炳夫婦一起被捕,一九七三年死於獄中。


一九七八年,許多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受到整肅的人都得到平反昭雪,唯有張東蓀被鄧小平親自決定不予平反,這可能是當年投下唯一一張反對票要付出的代價。


無獨有偶,一九六八年十月,中共在北京召開八屆十二中全會,宣布「關於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罪行的審查報告」以後,進行對開除劉少奇黨籍的表決。當宣布「同意的請舉手」以後,會場上無數的手臂先後舉了起來,全場隻有陳少敏一個人沒有舉手。


事後康生陰沉著臉質問陳少敏:「你為什麼不舉手?」陳少敏昂然答道:「這是我的權利。」


這位陳少敏是一位一九二八年入黨的老黨員,毛澤東曾稱讚她是「白區的紅心女戰士,無產階級的賢妻良母。」


「文化大革命」開始不久,陳少敏就成為衝擊對象,遭到批判和圍攻,但她並沒有後悔,不久便被迫害致死。談到劉少奇冤案,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說:「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大家都犯過錯誤,都舉了手,就是陳大姐沒有舉手,沒有犯錯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