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紅色樣板戲 永遠是經典,永遠經得起推敲

(2009-02-11 16:28:11) 下一個
紅色樣板戲 永遠是經典,永遠經得起推敲

紅色樣板戲重煥“青春” 專家觀眾熱議經典

  近日,國家大劇院與北京京劇院聯手推出了青年演員陣容的樣板戲係列。1月15日至31日期間,先後上演《沙家浜》、《杜鵑山》和《紅燈記》,已經上演的兩部劇目票房一路飄紅。種種跡象表明,樣板戲已在很大程度上走出上世紀80年代完全受批判、遭質疑的境地,成了大眾文化菜譜中的一道特色菜。事實上,不僅是“青春版”的演員引人注目,排除老藝術家們精湛的技藝,樣板戲勾起的青春回味才是它今天大熱的秘密所在。

  由來 《沙家浜》複排帶動懷舊


  “有些是全家來的,有當年一同插隊的知青結伴來的。大家通過這場演出懷念青春、憶舊、團聚……每當一個唱段起始,觀眾席裏會有釋然頷首的小小騷動,好像相逢的故友。”這段文字來自1991年對北京京劇院《沙家浜》複排上演的新聞報道。據考證,“樣板戲熱”這個詞的使用就是從這時開始的。其實,同樣的情景近些年在各種“樣板戲”演出中都有重現:


  2004年1月25日,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辦了一場名為:“名角賀歲———傳統與現代京劇新春交響音樂會”,即便票價高達580元,仍是一票難求。當晚,當年李玉和的扮演者錢浩亮壓軸演唱了《紅燈記》中的選段,那一個亮相一句唱,便讓無數戲迷徹夜難眠。

對樣板戲在當今居然還有觀眾而感到極大困惑

2007年1月2日,鋼琴伴唱京劇《紅燈記》和鋼琴組曲《紅色娘子軍》的原創作者、首演者演奏家殷承宗在保利劇院再度奏起了40年前的熟悉旋律,全場爆滿,氣氛極其熱烈……

  如今,“青春版樣板戲”又登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台。老戲迷對這次新的演員陣容品頭論足,而也有年輕人大讚這樣的戲“有精氣神兒”。

  教訓 “軟化”台詞吃力不討好

  據說,上海已故老文藝評論家王元化曾對樣板戲在當今居然還有觀眾而感到極大困惑,樣板戲帶給他們的是噩夢般的回憶。可是普通觀眾卻會對老人家說,其實他們喜愛的不是樣板戲本身,而是樣板戲所喚起的青春歲月。

  “我們如今的演出都是按照以前的版本進行,音樂、唱詞、表演都沒有任何改動。”北京京劇院副院長陸翱告訴本報記者。記者了解到,在近些年的演出中,有些院團曾試圖軟化樣板戲特有的政治情節,對一些極左的台詞做過微調,可是這樣的演出卻換來了觀眾的倒彩。“觀眾鬧得太厲害了,演員不肯再用新詞演唱。”上海京劇院副院長黎中誠說。

  “樣板戲凝聚了當時老藝術家的所有心血和汗水,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所以才能成為精品。”談到樣板戲的現實意義,陸翱表示。曾參與創作《杜鵑山》、《智取威虎山》等劇的老藝術家高牧坤則認為,不僅今天人們對樣板戲的熱情依舊,哪怕再過十年二十年,樣板戲的經典性仍無人能超越。

永遠都是經典,永遠經得起推敲

表演 樣板戲比傳統戲更難演

  此次出演青春版《沙家浜》的知名演員王蓉蓉表示,樣板戲雖然看上去表演流暢,旋律也是朗朗上口,但對於演員來說,卻比演傳統戲還要難。

  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現場,很多老戲迷都會品頭論足,因為但凡上了歲數的人,大多都看過當年的電影版,對原來演員的形象、水平印象深刻。因此王蓉蓉認為,如今的演員演樣板戲不僅要演好,還麵臨被比較的壓力,雖然每個主演會有自己對人物的理解,但是每個動作、一顰一笑依然會遵循最初的模樣,畢竟“從藝術上講,它永遠都是經典,永遠經得起推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