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一早外邊50度上下,走在路上有點涼意,當然穿了薄棉襖。我覺得在我們這裏薄羽絨服穿得機會挺多的,從現在到初冬,還有春天都需要,當然真正特別厚的也需要。據說今年冬天會極寒,希望不要吧。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都會生病,莫名其妙地病就找上門來了,我一個國內閨蜜的老公,去年體檢正常,今年體檢高血壓了,而且一上來就挺高的需要吃藥那種。
都說疾病是有遺傳關係的,這肯定的,但後天的生活習慣我覺得肯定關係很大,過去專家說過,遺傳有很大一部分是遺傳了生活習慣,比如喜歡甜食、比如喜歡吃鹹菜。
我爸爸家人都喜歡吃鹹菜,媽媽家是南方人喜歡吃甜的,過去外婆在我家做菜都要加點糖的,糖供應的年代肯定不能多加,後來隨便了就加的多了,我妹妹就喜歡吃甜食,奶油、冰激淩之類的見到就眼睛閃亮,我不行,不喜歡吃甜的,可能跟從小習慣有關係,我從小沒啥糖吃。但我喜歡吃鹹的,早飯必須有鹹菜,Costco的鹹鴨蛋,吃過的肯定都知道特別鹹,我妹妹第一次吃把蛋清都扔了,說實在是太鹹了,後來把剩下的都弄碎了做豆腐什麽的吃了。我是每天早上切半個,老公吃一點黃,剩下都是我的,感覺是鹹但好吃。現在沒賣的了,隻好作罷。
說是愛吃鹹的容易得高血壓,愛吃甜的容易得糖尿病,不一定,我外婆愛吃甜的,長壽老人,我媽也愛吃甜的,現在也89歲了。據說糖對大腦好,確實,人家的腦袋都比我強。我大姑沒有鹹菜不吃飯,也是長壽老人,而且也沒有高血壓。當然我爸爸愛吃鹹的,老早就高血壓了。也有說,高血壓的人腦子特別靈,因為大腦供血好,低血壓就不行,一天迷迷糊糊的。
我過去這些年都是低血壓,尤其到了夏天,血壓更低,真是一天迷迷糊糊的。現在還沒有高血壓呢。我閨蜜老公突然發生了高血壓,嚇得我這兩天直量血壓,怕會不會也突然高起來:)
人年紀大了血壓多半會慢慢升高,因為動脈硬化了,鹽能升血壓所以有高血壓的人,要控製鹽,另外情緒對血壓的影響特別的大,因為你著急生氣都會血壓升高,這個無論啥年紀都一樣的,可年紀大了,動脈硬化了血管彈性差了,血壓高起來就不容易恢複了,再厲害點那就是腦出血了。
多半的病其實都來自自己,常看有人說,控製自己的情緒是一種能力,就是說有人控製不了自己的情緒是因為能力不夠。我覺得有道理,很多時候我自己也發現,不是自己不想控製情緒,而是到時候就控製不住。那麽既然認識到了這一點,就得想辦法提高這種能力,所以很多時候我會采取回避的辦法,能夠引起情緒波動的事兒多半是你摻和的事兒,自己做自己的事兒不會情緒波動什麽的,看劇說生氣了,可以棄劇,跟人爭辯說觀點不一致可以不去爭辯,能自己做的事兒就不要跟別人一起做。
我這麽多年,不管多忙都不喜歡用人,不管是家裏外頭,因為你花錢的人和賺錢的人想法很多時候是相反的,花錢的人總想花錢值得,賺錢的人多半都想付出與收入公平,而這種值得和公平都是從自己角度出發的,當然了,還能說從對方角度出發嗎?這是正常的。矛盾,有時候是避免不了的,平衡有時候是不可能的。
都說人生病是因為身體不平衡了,讓身體平衡了就不生病了,但這個平衡永遠都不會是完全的,所以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點毛病。你說高血壓是病,得治,那低血壓呢,同樣是病,隻有身體平衡了,血壓才會平穩,所以無論是養生還是治病都是為了尋找這種平衡。當然,我們也都清楚,這種平衡是很難找得到的,因為總有一些事情你擺脫不了,因為生活在家裏,因為生活在社會環境中,而無論家裏外邊的,凡是你能接觸到的人,都不可能跟你是完全一樣的。
記得宋丹丹和趙本山的小品裏,宋丹丹就說過,跟他家黑土這輩子沒有過默契,說得是大實話,默契聽著簡單,其實能有真正的默契幾乎是不可能的。很多人一生都在尋找、追求這個默契,但沒有人真正地能得到它。因為任何的平衡和默契都需要有人付出,而真正願意付出的人少之又少,別說為了別人,即便是為自己也難。
我們都知道 ,現在生活中,很多人都處在緊張的狀態中,而緊張是萬病之源,緊張會引起焦慮,久了就會憂鬱,越來越多的人心理出現問題,更多的憂鬱症也在無法根除之中,不少研究都說,憂鬱症不是性格問題,它是實實在在的病。其實我們的人體是非常複雜的,很多隱藏在深處的東西每個人都有,但有些人因為某種誘因誘發了本不會自發的病,而每個人遇到的誘因不同,所以被誘發的病也不一樣。
有專家說過,其實癌症很多人都有,因為做研究的時候曾經做過很多解剖,發現不是癌症去世的病人解剖後發現體內有腫瘤的存在,這個說法也說不要怕癌症,發現了或者說發病了,那就去治,但它沒有想象的那麽可怕。
那麽究竟哪些誘因會誘發哪些疾病呢?這也是現在很多觀點告訴我們要這樣那樣能預防各種疾病的根據,其實就像人們知道的那樣,要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要有一個好的心態,還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和要培養自己要有控製自己情緒的能力。
說實話,即便我們做好的準備,我們認為我們具備了很多能力,也已經講究了很多,但很多時候依然會莫名其妙地有各種疾病找上門來。現在的環境,我們喝的水,吃的東西甚至我們洗碗的洗碗液、洗衣服的洗衣液,浴液化妝品等各種東西裏麵,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有害物質,它們的宣傳都說是安全的,但實際上還有很多危害是我們還不了解的。
有一天我在Costco看見一種洗發水說是沒有硫酸鹽,回來查了一下,這是現在很有爭議的一個洗發液裏的成分,當然還有其它一些成分包括防腐的,說對人體有害,用了會脫發等等的,而且如果食入過多也會得癌症。我又查了一下網上用戶的回饋,說買了不含硫酸鹽的洗發水洗頭發根本洗不幹淨,整天頭發貼在頭皮上膩膩的。這讓我想起,過去大家都用肥皂洗頭的經曆,在東北洗完頭不少人用醋對水再洗一遍,頭發就光光溜溜的了,還有的人直接用醃酸菜的水過一下,都是方法。
咱們現在洗碗液裏也一樣,那些上光劑,去油劑不少還放點去菌的藥,真正對皮膚、對殘留下來的東西再吃進肚子裏是不是有害,有多大的害,誰又知道呢。
人不生病不可能,避免這些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隻能是做我們自己能做得到的,真的說去有意避免這些東西恐怕也不現實。
我們這一代人都覺得沒有上一代人的身體好,而細細想來上一代人並不輕鬆也沒有條件去講究各種養生防護之類的,就連防曬霜恐怕都沒見過,卻沒見他們滿臉曬成了花。而現在的我們,無論怎樣塗抹依舊會發現臉上經常會有被曬壞的痕跡。
在國內我從來不抹防曬霜,好像沒有想過需要,剛出國的時候也沒有想過,夏天曬黑點,冬天又恢複了白白的,後來慢慢開始講究了,卻阻擋不了被曬的結果。身體的關係,各種因素的影響肯定是都有關係的,甚至現在我們塗抹的東西本身說不定就跟陽光發生反應,就像說油菜、白菜都是感光菜一樣的,過去人們吃東西少,吃得也單一,現在講究一天要吃多少樣的蔬菜水果,這些東西本身會不會有相互作用,誰又知道呢。人們外表的變化其實都是身體內部的表現,就像有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很多看病的也說有,觀眼識病,還有看手識病的,跟算命的似的,信不信很多東西它就是存在的。
人的一生很短暫,要講究是想活得有點質量,但過度講究了又會帶來很多的副作用,如何掌握這個度才是關鍵,但又有誰能把握的那麽好呢?隨著長壽老人越來越多,人們更加重視了收集他們的長壽秘訣,這個世界上有什麽真正的秘訣嗎?該有的都是多半人做不到的,或不認可的。所以,輪到我們這一代人,說不好會怎樣呢。一切順其自然吧,該吃吃該喝喝,不能過度講究也不能滿不在乎,畢竟我們現在吃進去的,哪怕是寫著有機的多半不是真正的有機食品。
真正的東西已經不複存在了,因為改變,土質、水質,尤其是科技的成分,比如轉基因啥的,你不接受也不行,否則大家每年都得餓死一些,誰願意呢?人越來越多,吃的也越來越沒有節製,過去過年吃個肘子就不錯了,現在恨不能天天吃肘子,這不就是區別嗎?過去平常難得吃一次餃子,大年夜才吃餃子,現在天天頓頓吃餃子都不是問題。
過去常常吃不飽,現在誰說的餓得不行了才吃飯的,都是要吃飯了還說,沒餓呢,又要吃飯了,我們的各種不當回事兒,才是導致我們需要采用各種養生辦法來度日的原因。
早上遛彎,手機拍了幾張秋景。
好了,又該做晚飯了,閑聊到這兒吧。
年紀大了很多原來不算事兒的事兒都成了問題,所以要盡量簡化。不容易啊。
你思考的人老了容易生病的哲理很對,人生活的習慣,飲食的喜好,以及心情脾氣,當然還有基因真的都有關係。我很有感觸。去年冬天的感冒咳嗽,咳嗽居然咳了大半年才好起來,一句話就是免疫力下降了。仔細想想,我看似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其實內心深處,先生的健康,我們最後居住處的問題還是bothering我的。
領導愛吃鹹的,我買的Costco的鹹蛋也送你吧。我家先生也算是愛吃鹹的了,他都吃了一個後,不想再吃,我在網上看到炒南瓜放一個鹹鴨蛋加點薑末好吃,我做了,可costco的鴨蛋一盒好像12個呢,真不知道如何消滅它們呢。
領導的秋色,金燦燦紅彤彤的美極了,我不用出門看紅楓葉了,就在屏幕上欣賞領導鏡頭定格的秋色就好了。謝謝領導好分享,好思考,學習借鑒了。問好領導!
很久以前我爸爸說用醋洗頭發好,我試了,非常好,頭皮屑洗得非常幹淨,頭發也非常柔滑有光澤!就是使用起來不方便,需要用盆來洗頭發,在盆裏水中倒入一點醋(注意:並不是代替洗發液,洗發液正常使用),平常淋浴直接就把頭洗了,懶得另外使用盆來洗頭!
秋景太好看了。都說今年紅葉不多,可你照出來的還是好看呢!
是啊,希望咱們有機器人可以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