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揭秘張愛玲蘇青兩位才女的淒涼結局

(2009-04-26 02:37:28) 下一個
ZT

文章作者: 趙朕 王一心 

敬醋並存:張愛玲與蘇青

  張愛玲與蘇青同為成名於20世紀40年代上海淪陷區的一對女作家,不論是在當時還是在今天,都常被人相提並論。而生活中,她倆也是常相往來的朋友。

  張愛玲與蘇青的交往,是從蘇青1943年秋創辦《天地》雜誌向張愛玲約稿開始的,那時張愛玲已在文壇上嶄露頭角,人又是有架子的,稿子不肯隨便給人。

  蘇青頗知人心理,在寫給張愛玲的約稿信中,打性別牌,一句“叨在同性”,把張愛玲逗得笑了起來,這一笑,心就軟了,何況《天地》也並非末流刊物。

  至1945年夏為止,張愛玲在《天地》上發表了許多散文。其中有與蘇青做同題文章的《談女人》,還曾與蘇青在同一專題下作文。藝術上兩人彼此非常敬重。蘇青在雜誌編後記裏不時誇讚張愛玲的作品,比如稱《封鎖》為“近年來中國最佳之短篇小說”。張愛玲一有作品集要出版,蘇青馬上又很積極地加以宣傳推薦。張愛玲則寫過一篇題為《我看蘇青》的長文,堪稱蘇青的知人之作,她在文中寫道:“低估了蘇青的文章的價值,就是低估了現地的文化水準。”利用自己在文壇上的聲譽和地位,肯定蘇青的文學創作水平與價值。張愛玲此言,不僅在當時為廣受爭議的蘇青正了名,甚而在20世紀90年代後,因社會上興起“張愛玲熱”而連帶起人們對蘇青的關注。

  蘇青與張愛玲在社會、婚姻、婦女、家庭等問題上的見解不悖,許多問題彼此很能理解,但兩人的創作風格與她倆的性格一樣大相徑庭。蘇青的寫作倒是符合“五四”以來重內容不重技巧的風尚,而張愛玲則十分注重技巧,並且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蘇青的作品暢銷的程度不在張愛玲之下,但藝術成就則略遜於張愛玲。

  張愛玲與蘇青的私交不錯,曾有記者專門安排她兩人對談社會、家庭問題;張愛玲也提到曾陪蘇青到裁縫店裏去試大衣,蘇青的女兒還說蘇青與張愛玲兩人曾換穿衣服。但是張愛玲與蘇青終未好過與炎櫻的關係——胡蘭成在與張愛玲交往前,與蘇青交往比較密切。張愛玲與胡蘭成好上後,有天晚上到蘇青家去串門,撞見胡蘭成正在蘇青家裏,頗生醋意。

  抗戰勝利後,張愛玲與蘇青兩人同因在淪陷區太過活躍、與日偽人員往來較多而受到社會的責難,可能是因為心境與環境的變化,就再未見她兩人的交往。

  解放初期,張愛玲借口到香港完成未竟的學業,離開大陸,後輾轉漂洋遠引,去了美國。直到終老,她的作品要在異國的土地上生根開花的願望也未能真正實現。晚年她選擇了深居簡出,遠離社會,拒“張迷”於千裏之外,最終一人死在一所公寓裏。

  蘇青兒女心腸重,不肯離開上海。飽受曆次政治運動的迫害,還曾入獄提籃橋。晚年貧病交加,吐血而死。

  

  
來源: 搜狐讀書社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