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麵對“後基督教”時代的挑戰

(2014-02-26 23:10:12) 下一個

 

教會麵對“後基督教”時代的挑戰

 

/杜恩沛


近年來,好幾個號稱“基督教”的西方國家,現在都變成所謂的“後基督教”國家。華人信徒比較少思考這個問題的衝擊。因為我們華人有許多人信主,我們的美國朋友多是基督徒,所以不覺得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我們最多不過感歎世風日下罷了。

 

然而,“後基督教”趨勢對華人信徒實際上有著長遠的影響,如在教會的健康發展、造就信徒、帶領下一代做主的門徒、教導兒女等諸方麵。所以我們必須認識這問題的迫切性,並探討如何抗衡這個趨勢。

 

一、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過去兩個世紀,好幾個西方國家,本來有很多基督徒,教會的影響力也大,甚至派出了很多的宣教士。但是近幾十年來,基督徒的人數漸漸萎縮,雖然不少人仍自稱是基督徒,然而他們的數目給人一個錯覺。實質上,很多都是掛名的,他們對基要信仰含糊,不但很少去教堂,甚至不認識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不少西歐國家,篤信聖經的基督徒不到1%。西歐本是近代基督教的搖籃,但是現在已淪為屬靈的沙漠,變為需要宣教的工場。

 

這並不是說他們對宗教沒有興趣,因為印度教、回教和新紀元的影響頗為蓬勃,隻是基督教在衰退而已,很多教堂都是空的1。自從六零年代,主流宗派人數不斷減少,並且逐漸失去傳福音的熱情。雖然有宗教自由,多是重視容忍,更嚴重的就演變為排斥或攻擊福音派基督徒。我們可以簡單的看看幾個國家的情況。

 

德國為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的祖國,也曾經出了不少宣教士,在中國好幾個宗派,如信義會、路德會、崇真會、禮賢會,都是歸功那些宣教士。而這個國家自70年代,基督徒人數持續減少,現在主流教會的人數已降至2600萬,如情形不變,2030年將會降至1700萬。2

 

荷蘭號稱為荷蘭改革宗的發源地,曾參與普世宣教,也出了一些著名的改革宗神學家,如曾任荷蘭首相的凱柏(Abraham Kuyper)。近年也出了幾位知名的基督徒,如彭柯麗(Corrieten Boom,《密室》的作者),以運聖經出名的Andyvander Bijl (Gods Smuggler的作者安得烈弟兄Brother Andrew)。然而,“基督徒人數直線下降……國家成為全球第一個通過安樂死為合法的國家……阿姆斯特丹(首都)成為無神的代名詞。”3最近一個宣教士的報導實在是一針見血“荷蘭的特征是屬靈的黑暗,97%的人不去任何教會。而且這個國家領先的是新紀元、毒品、娼妓、安樂死等等。”

 

捷克為宗教改革鋪路約翰胡司的祖國,莫拉維弟兄會(Moravian Brethren)的發源地。去年的一個報導說,在那裏“酒吧是滿的,教堂是空的;酗酒的人比基督徒還多”。4

 

瑞士為改教家加爾文和慈運理徹底改教的地方,“但時至今日,隻有很少數對基督教信仰真正感興趣……對宗教冷漠和含糊。”3日內瓦在加爾文及伯撒(Theodore Beza)的時代,號稱為更正宗的模範區,而現在隻有讓旅遊區的宗教改革紀念碑(Reformation Monument)來見證過去更正宗的成就,而很難從教會的活力看到宗教改革的傳統。

 

英國曾經是宣教的大本營,中國人實在是欠這個國家福音的債。今年正好是紀念第一位基督教宣教士馬禮遜到中國兩百周年。中國內地會的創辦人戴德生曾號召了數以千計的宣教士到中國。還有很多為中國擺上一生的宣教士也出自英國。然而近年來,基督徒也比以前少得多了。“四十年代的英國是相當虔誠的,每個禮拜都會有60-70%的人去教堂。而今天的虔誠信徒隻有3%。十七、十八世紀花費很多資金所建築的雄偉大教堂,現在幾乎都是空的。最多就是禮拜天有幾個老信徒在聚會而已。”5更嚴重的是,這些教堂甚至被改建為其它宗教聚會的廟堂。首都倫敦被稱為“歐洲回教之都”700間回教寺和1200間可蘭經學校,有100萬回教徒,而且10萬是改信回教的本土英國人。6

 

美國情形比歐洲好一些,然而也有明顯的“後基督教”的現象。60年代開始,好些大的主流宗派,人數銳減,而且老化。在南部的所謂聖經地帶(Bible Belt),一些主流福音派教會還是頗興旺。而且不少地方有巨型教會,給人以為基督教興旺的感覺。不過就整個國家來說,教會的影響明顯下降。基督的名從聖誕賀卡上慢慢消失了。十誡在公共場所要被拿下來。更嚴重的就是很多人對基督教的認識很低,甚至攻擊基督教。

 

在好些地方,信主的人也在日益減少。根據新聞報載,不少著名大學(如耶魯、哈佛、哥倫比亞、史丹佛等)的校園團契大多是亞裔學生。對亞裔而言,這好像是可喜的現象,但是白人和黑人去哪裏了?而校園的佛教團體卻是以白人為主。7就算是南浸會,號稱為最大的基督教宗派,雖然有1600萬會員,但大多是沒有去聚會的。所以南浸會的Page主席說“我從來不提那1600萬會員……我曾開玩笑說,FBI也找不到500萬個會員。”8

 

二、為什麽華人信徒要正視這個問題?

 

那些西方國家的例子讓華人信徒看到很多的鑒戒。譬如,過去福音的興旺不能保證將來健康的發展。不少基督教的機構,現在已經變成掛名的基督教的機構。歐美不少著名大學本以神學院為其先河,現在和非基督教的大學沒有多大的分別。而曾鼓勵兩萬多學生去宣教工場的大學生義工運動(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也是會失去異象而完全消失的。9

 

近年來,華人信主人數有所增加,所以不少教會都有或大或少的增長。但是假如我們不能扭轉“後基督教”的趨勢,我們的教會將會步西歐的後塵,那些複興興旺的現象將會慢慢的消失。

 

其實現在也可以看到一些警鍾般的訊號,如很少看到三代以上的基督徒。有人就說“現在很多華人信主,所以還沒有機會看到他們的後裔會怎麽樣。”不過我們可以看看,上世紀的基督徒,他們的後裔有多少還是虔誠的基督徒。還記得在南美短宣的時候遇到一位牧師,當他知道我是第四代的基督徒時,他重複多遍說“這是很少的,通常三代就變了。”有一點像中國人說的“富不過三代。”其實,“後基督教”現象的一個基本原因是基督徒父母沒辦法把信仰傳下去。

 

而近年來信主的華人信徒的兒女又怎樣呢?他們大多沒有他們父母的熱誠,也有不少孩子是沒信主的,甚至沒管教,實在令人擔憂。有一些華人教會租用地方聚會,但是孩子偷東西或損壞公物而致沒法續約。更嚴重的,那些父母好像沒有責任感。連中國人都會說:“子不教,父之過。”難道信徒不知道聖經的教導,父母(特別是父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兒女嗎?(以弗所書6:4)

 

不少華人信徒隻看眼前,比較興旺的教會,每年看到有人信主,就沾沾自喜。然而假如教會不放遠眼界,看到危機,就不會計劃抗衡策略信仰還沒紮根,便走上了“後基督教”的途徑,現在的努力就得不到長期的效果。教會的發展也會受影響。現在不少美國人教會人數太少,便以低價把教堂賣給一些亞裔教會。一位教會領袖感歎說“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第二代流失的趨勢,不到五十年,我們辛苦建造的禮拜堂,也一樣要這樣減價賣給別人。”

 

三、該怎樣扭轉“後基督教”的趨向?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後基督教”趨向是那麽嚴重,我們該趁早探討一些具體方式來抗衡。

 

A.必須堅持聖經為最高的權威。近代一些宗派公開鼓吹不道德的生活行為,教會領袖竟然攻擊聖經的原則。很多人看那些為近年來發生的醜聞,其實這不是剛發生的事,而是早就開始了。當他們多年前放棄以聖經為最高的權威時,可以說是已踏上滑波,現在看到的隻是自然後果。

 

B.必須遵行基督的大使命。這是基督給門徒的大使命,也是對教會的心意。其實也很簡單,假如信徒不能帶領人信主,教會就會老化。當然這包含兩方麵一方麵是要邀請教會以外的人聽福音,祈望他們信主;另一方麵是要幫助信徒的下一代信主。

 

C.要教導什麽才是真的基督徒。近年來很多華人決誌信主,不過聽到很多的見證都是有關禱告蒙應允,得到來美的簽證,找到房子,得到獎學金等等。當然我們需要為得到的感恩,然而我們要清楚地認罪、真心悔改及明白基督對信徒的基本要求,否則教會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不清不楚的基督徒,抱著消費者心態的基督徒,甚至是掛名的基督徒。

 

D.要重視青少年事工這不是請個青少年牧師就能解決的問題,也不是把兒女送到有精彩節目的大教會就完成責任。重點是要幫助父母認同責任,迫切禱告,積極帶領兒女信主。

 

E.要正視富裕環境的挑戰。富裕特別容易讓人忘記神。“有房屋,裝滿各樣美物,非你所裝滿的……你吃了而且飽足。那時你要謹慎,免得你忘記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的耶和華。”(申命記6:11-12)主就是這樣的多次警告的子民,富裕的時候不要忘記(如申8:10-11;11:15-16)。那些警告也是近代華人需要注意的,因為不管是國內或海外,很多華人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教養下一代也跟著出問題。

 

F.要看重對教會領袖的要求。當然這世上沒有完全人,然而總該對教會領袖的信仰及行為有基本要求,而聖經也提及教導下一代監督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兒女凡事端莊順服。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提前3:4-5)“兒女也是信主的。”(提多書1:6)在一些教會,這是個相當敏感的題目。一位弟兄說得好:“假如他的教會嚴謹實行這個原則的話,教會就沒有人合格了。”這也是很多教會可悲之處!

 

G.要鼓勵下一代參與事奉。筆者認識的華人傳道人,多是第一代的基督徒;遇到神學院的華人學生,絕大部份也是第一代的基督徒。當然,我們可以很興奮地為他們慎重響應神的呼召感恩。然而我們要問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呢?他們哪裏去了呢?他們是薪火相傳的重要角色。

 

防範勝於治療。盼望華人信徒趁早注意,以合乎聖經的信仰活力,來抗衡“後基督教”的趨勢,使我們不致重蹈西方的覆轍。

 

注釋

1. T. R. ReidHollow Halls in Europe’s Churches WashingtonPost May 6, 2001, p. A1

2. www. lausanneworldpulse.com/ 

 newsbriefs/03-2007

3. OperationWorld. 21st edition (中文版,普世宣教手冊) 2003,pp446-47. 

4. James P.Gannon Is God dead in Europe? USAToday January 9, 2006.

 5. James Dobson & Gary BauerChildren at Risk, Word 1990. p 36. 

6. DebbieMeroff & Marsha Feuser Operation Mobilization In Deed Winter 2003 p. 1. 

7. David ChoCampus Spiritual Groups Witness a Cultural Conversion The Washington Post May 4, 2003. 

8. StatisticalShell Game Christianity Today, August 2007, p. 21. 

9. Oscar MuriuUrbana 06 信息,Dec 28, 2006.http://www. urbana.org/u2006. session. info. cfm? session=3

10. DavidHoward Student power in world evangelism IVP 1970 pp 81-96

11. LaminSanneh: Whose Religion is Christianity The gospel beyond the West, Eerdman, 2003


杜恩沛美國馬利蘭大學城中華聖經教會樂道堂牧師。

(原文發表於《生命季刊》第44 期,生命季刊微信cclife2013gmai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