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以色列---你知道多少?(三)農業奇跡

(2014-01-24 18:51:15) 下一個

2014-01-24 心蘭 愛修園

         一個誕生不過60年的國家,為什麽能從一個農業國家快速變身為現代化國家?

        一個人口不足1000萬的國家,為什麽能在炮火和戰爭的陰影中實現人均GDP超過18000美金的經濟奇跡?

        一個國土麵積不足中國600分之1的國家,為什麽能完成從“農業立國”到“科技立國”的成功轉型?

        一個除了沙子外幾乎一無所有的彈丸小國,為什麽能在世界經濟論壇國家排名中遙遙領先?

以色列外交部亞太司副司長Amos Nadai說:“以色列崛起的秘密,就在於一無所有。”

        貧瘠的自然資源,讓以色列人在建國之初,就意識到“科技立國”的意義。以色列第一任總理本-古裏安告誡人民,對科學研究及其成果的追求,不能僅僅是抽象的知識追求,更應是關係民族存亡的關鍵因素。

        以色列耕地少,人均0.88畝,人均水量僅僅260立方米(中國現在是人均2300立方)自然條件極其惡劣,但由於科技興農,是農業獲得令人矚目的發展, 為此,早在30多年前以色列就研究並廣泛實施滴灌技術,由於以色列的農作物大量出口歐洲,於是便有了“歐洲水果籃”,“歐洲的廚房”之美譽。

以色列創造農業神話

  把以色列農業稱為神話並不為過。這樣一組數字足以反映以色列農業的效率:西紅柿每公頃最高年產500噸,沙漠地區柑桔每公頃最高年產80噸;雞年均產蛋280個,奶牛年均產奶量1萬公斤;在花卉生產上,溫室大棚每公頃每季度生產300萬支玫瑰……

  以色列農村人口隻占總人口的9%。一個農業人員可以養活90人,農業出口占據全國出口總值的9%。按照以色列的農業水準,地球可以養活3倍於現在的人口。

  這樣的成績背後卻是以色列貧瘠的土地和缺水的現實。以色列駐華使館提供的資料顯示,以色列國土麵積27800平方公裏,而且僅有20%的土地可以耕種,其中一半必須灌溉。以色列一半的地方處於幹旱或半幹旱狀態。

  像愛孩子一樣愛作物

  在以色列的玫瑰溫室裏,你可以見識以色列的高科技。從外麵看,玫瑰園沒什麽特殊之處,但以色列的農業專家艾特瑪介紹說,溫室不是普通的塑料圍成的,而是特 製的材料,既可以過濾掉陽光中對作物的有害成分,又可以更好地保溫。溫室裏的玫瑰一壟一壟開得正豔,壟下麵有一條直徑約5厘米的黑色管子通過,看來這就是 著名的滴灌設備了。溫室裏掛著幾塊黃色的布條,像是中國古代酒館前麵的幌子,艾特瑪說,這是專門黏飛蟲的東西,園子裏從不打農藥。

  在溫室裏你會發現一個比普通家用電表稍大一些的設備,上麵顯示著各種數字。它是負責檢測作物的環境,包括溫度、營養和水分。”而在一株玫瑰下麵還會安裝一 個龍須一樣的物件,這是傳感器,作物的生長情況會通過傳感器傳到這台機器裏,技術人員據此對肥料、灌溉和溫度進行調節。

  艾特瑪她特別強調說:“花也和人一樣有感情,有感覺,這台機器通過傳感器和花兒進行交流。植物就是我們的孩子,它餓了,我們給它養分;它渴了,我們給它喝水。你不能把水和食物一塊灌給它,這樣它會不高興。”

  離開溫室時,艾特瑪女士臉上滲出了汗珠,她看到一片枯葉,小心翼翼地摘了下來,又拍了拍那株玫瑰。玫瑰晃了一下,好像在點頭。此時,你會發現以色列農業奇跡的創造者決不僅僅是擁有滴灌技術、高科技材料,而是還包括愛心,你把作物當孩子養,它能不茁壯成長嗎?

  讓奶牛舒服 “她們”才多產奶

  在奶牛基地,你會見到以色列專家設計的牛場和整套來自以色列的設備。

  奶牛沒有被繩子栓著,一排排地站在那兒,看起來很愜意的樣子。一輛大型拖拉機開過,草料就撒在牛的麵前。來自以色列的奶牛養殖專家亞裏奧說:“天氣如果太 熱,我們給它們安裝特製的空調。”擠奶車間實行半自動化控製,奶牛被趕進去後各就各位,工人把一個專門的擠奶器放到奶牛的乳房上,擠奶器後麵連著一個比掌 上電腦略大的設備,可以顯示擠奶的時間和數量。再後麵就是一個電腦,這台電腦接受所有擠奶器傳過來的信息,可以統計奶牛每次擠奶的數量。擠奶器上麵還有傳 感裝置,可以探測奶牛的身體狀況。

  這套設備還可以判斷奶牛何時發情,技術人員據此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讓牛懷孕。

  產量增加,訣竅在哪呢?亞裏奧先生說:“要想獲得,必須先付出。你想讓牛多產奶,就必須讓它舒服。我們所作的,隻不過是最大程度地讓奶牛感到舒服。”

  外部合作和內部合作缺一不可

  以色列農業的顯著特點是具備高度集約化的生產體係。通過研究人員、推廣服務人員、農業經營者以及工業部門的協作,農業生產才得以持續而穩定地增長。從科研到設備生產,再到推廣、應用,有一條成熟的鏈條。

  以色列的農業經營者,有基布茲(公有製集體農莊)、莫沙夫(合作社)和莫沙瓦(個體農戶)三種形式。基布茲類似於一種公社,是人們在“平等、公有、自願” 的原則下,實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衣、食、住、行全部包幹的一種管理形式。這種形式是1909年東歐移民為了在艱難的環境中生存,而在加利利湖邊創 建的。這種模式發展迅速,現在以色列有270個基布茲,每個基布茲平均有600 700人。基布茲內部的負責人均由莊員直接選舉產生,直接接受莊員的監督,選上來的一般是德才兼備者,缺德少才者既無利可圖也無立錐之地。因此,集體財產 受到強有力的保護。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莊員個人依一定的程序有入社和退社的自由權利,農莊全體成員依一定的程序有懲罰(非暴力的)偷懶者的權力。雖然以 色列人生性勤勉,這些權利和權力並不經常使用,但為維持一個經濟組織長久生存,這些是根本的製度基礎。

  以色列就靠這些符合自己國情的製度和管理方式,創造了以色列的農業神話。

 

  滴灌的發明

  1962年,一位以色列農民給莊稼澆水,偶然發現水管漏水處的莊稼長得格外好。水在同一點上滲入土壤是減少蒸發、高效灌溉及控製水、肥、農藥最有效的辦 法。這一發現立即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兩年後,聞名世界的以色列耐特菲姆(NETAFIM)滴灌公司誕生。從此,詞匯表裏出現了滴灌(dropping irrigation)這個詞;從此,以色列農業用水總量30年來一直穩定在13億立方米,而農業產量卻翻了5番。滴灌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讓水均衡地滴滲 到每顆植株的根部,但實施起來卻需要硬韌防堵塑料管、接頭、過濾器、控製器等高科技產品。據以色列使館官員介紹,滴灌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耕作方式。以色列 的大地遍布著管道,公路旁藍白色輸水幹管連接著無數滴灌係統。大田地頭是一米多直徑的黑塑料儲水罐,電腦自動把摻入肥料、農藥的水滲入植株根部。

  以色列農業發展三階段

  缺水和沙漠條件下的以色列創造出的農業奇跡,得益於政府正確的發展戰略。建國50多年來,以色列農業發展大致經曆了3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50年代開始,農業開始大起步、大發展。建國初,以色列處於戰爭環境,大量移民從國外湧入,經濟麵臨巨大壓力,農業成了當時經濟恢複和發展的支 柱。以色列在全國墾荒、興建定居點,目標是糧食和農副產品自給自足。當時,以色列軍事開支負擔沉重,但仍優先滿足農業投資。

  第二階段從60年代開始,滴灌推動農業革命,建立高效市場機製。60年代初,以色列土地開墾飽和農業單產徘徊,沙漠改造緩慢。以色列開始探索科技發展農業 的出路。60年代中期發明滴灌後,國家立即大力扶持,農業革命找到突破口,農產品產量直線上升,沙漠改造突飛猛進,可耕地持續增加,農業麵貌根本改觀。

  第三階段從80年代開始,農業實現產業化。根據國際市場和本國自然條件,以色列70年代開始改變農業生產結構,從以糧食生產為主,轉向發展高質量花卉、畜 牧業、蔬菜水果等出口創匯的農產品和技術,用高科技、現代管理不斷提高農業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產出的特色,建成了一整套符合國情的節水 灌溉、農業科技和工廠化現代管理體係。

       關於以色列的農業今天就介紹到這,看完你會對全世界唯一的以色列基布茲農莊有向往嗎?那裏可是培養了不少的總理,政要和企業家哦!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繼續關注接下來的關於以色列的係列報道,也可以聯係我們親赴以色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