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成也商品敗也商品 黃奕聰東山再起

(2011-10-31 03:36:00) 下一個
鄭明杉 (2011-10-30)

今年6月間,印度尼西亞權威財經雜誌《亞洲全球》公布2011年印尼十大富豪排名榜,金光集團黃奕聰不但晉升為印尼首富,並且是亞細安的富豪新龍頭,而去年名列榜首的煙草銀行業大亨黃惠忠與黃惠祥兄弟則退居第二。

  商品大幅漲價,黃奕聰家產也由去年的40億美元猛增至120億美元(155億新元)。曾一度負債累累的黃奕聰,是如何在十年裏養精蓄銳再攀高峰?

  亞洲金融風暴1997年來勢洶洶時,印尼和泰國首當其衝,印尼盾大幅貶值,對美元匯率從2000盾一路猛瀉到1萬7000盾,而印尼銀行的貸款年率則飆升到60%或每月5%,許許多多大小企業如雪崩紛紛倒閉。

  金融市場激烈波動,土產商品、紙漿價格一跌再跌,使到金光集團(Sinar Mas)雪上加霜。金光集團黃奕聰當時說:“我畢生做生意,起起伏伏四五次,卻始終堅持將信用、人格擺第一,絕對不欠人家一分錢!生意難做,但咬著牙還是熬過來了。”肩負二三十萬名員工的家庭生計,黃奕聰靠著過人毅力和膽識,帶著員工捱過最辛苦的日子。

采取壯士斷臂進行大整合

  棕油和紙漿是金光集團兩大核心業務,2000年底至2001年初,每噸紙漿價格從600美元減至300美元、紙張價格則從1000美元減至600美元左右,而原本每噸售價600美元的棕油,也猛跌到隻有200美元,黃奕聰不得不在2001年3月采取壯士斷臂,進行大整合。

兒孫滿堂的黃奕聰(第二排右四)最近提早慶祝九十大壽。(受訪者提供)

  其實,早在1988年初,金光集團已開始注銷一些出現虧損、前景欠佳的公司,出售一些生意套現,集團業務也進一步精簡、削減不必要開支。在一係列“瘦身”計劃下,到了2001年3月,金光集團已先後償還多達60億美元債務。60億美元可是一筆龐大數額,金光集團清理了債務,在商界的信譽不但大振,實力也更雄厚。

  黃奕聰重振旗鼓,重登印尼首富寶座,動力主要來自改弦易轍後的核心業務。金光集團發言人指出,在強大團隊的精心策劃和果斷行動下,集團的紙漿、紙張製造、棕油與農作物、房地產,以及金融服務業等多元化投資開花結果、優質資產的優厚回報,帶動集團一飛衝天。

  自90年代後,紙漿與造紙業已是黃奕聰事業帝國的一大支柱。今日,在新加坡注冊、在美國上市的亞洲漿紙業公司(Asia Pulp & Paper Co,APP)是世界主要的紙漿與造紙公司之一,並且是日本之外的亞洲最大的一條龍紙漿與造紙公司。亞洲漿紙業公司的生產業務主要是在印尼和中國,大大小小的漿紙製造廠共40個,每年產量約2000萬噸,各式各樣產品暢銷到六個大陸的65個國家/地區。

  目前,金光集團漿紙業一年收入估計可高達100億美元,在多地上市的股票總市值達10億美元。單是在中國,APP的投資總額超過50億美元,紙廠分布在江蘇、浙江與廣東,林業公司分布在廣東韶關、清遠,廣西欽州、防城與海南等地。不過近幾年,亞洲漿紙業公司業務發展越快,麵對環保問題的壓力越大,APP也不斷聲稱為了保護環境,在各地砍伐樹林之後也隨即在荒地種植新苗造林。

  經過多年發展,黃奕聰如今是印尼棕油大王,金光集團則是世界第二大棕油種植公司,在棕油價格飛漲下,黃奕聰的身價今非昔比、富上加富。

幾乎印尼家家戶戶都是金光產品客戶

  金光集團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集團擁有麵積廣達44萬6200公頃棕油園,一年總產量達967萬噸,提煉棕油計138萬噸,從“地上到桌上”的各種各類半製成品,幾乎印尼家家戶戶都是金光集團產品的客戶。

  近幾年把黃奕聰的事業帝國推向另一個高峰的棕油和農業,業務不斷膨脹,盈利也一再創高。2004年,金光集團在這方麵的收入是7億6000萬美元,到了2010年已數倍增至35億美元,這期間歸屬股東的盈利從6500萬美元倍增至14億美元。截至2001年6月底的市場總值估計是67億美元。

  其中金光集團在新加坡的重量級子公司金光農業資源(Golden Agri-Resources)今年首季淨利猛增161%至2億3070萬美元,營收增加134%到14億6303萬美元。輝煌業務主要是棕油的價格和銷售量更高,來自印尼農業的營收顯著增至11億8470萬美元,國際平均棕油價格上漲54%至每噸1242美元,而隨著氣候環境的改善和成熟種植區的增加,新鮮油棕果實產量從146萬5000噸增加到196萬4000噸,來自中國的營收包括食用油的2億3150萬美元和麵條業務的4680萬美元。

黃奕聰簡曆

  虔誠基督教徒的黃奕聰於1923年在福建泉州的偏僻農村出世,七歲時隨母親南渡到印尼望加錫與父親團聚。

  印尼獨立後,他開始經營椰油生意,並於1962年在首都雅加達創辦經營進出口貿易“金光公司”。幾年後,集團和林紹良的三林集團合股籌建“比摩利”椰油煉製廠,80年代初“比摩利”已成為印尼最大的食用油工廠,黃奕聰因而被稱為“食油大王”之稱,並加速發展棕櫚種植業和棕油加工業的投資和發展。

  到了80年代末,集團紙業的收入占集團總收入的三分一以上,改變了集團食油業為主業的格局,並使印尼從一個紙張紙品90%靠進口的國家變成大量出口漿紙的國家,黃奕聰更被譽“紙業大王”。90年代,他事業帝國可歸納為製漿造紙、金融、農業及食品加工、房地產四大主導產業。

黃奕聰次子黃鴻年:我是家中獨行俠

  進入90年代後,許多印尼華裔大企業家也進入古稀,年事漸高,這些企業集團創始人及第一代掌舵人也陸續退居第二線,深謀遠慮的黃奕聰對眾子女日後所肩負的重任和職務也已有計劃和安排。

中國文革期間,黃宏年在杭州西湖別開生麵的“留影”。(受訪者提供)

  現年88歲的黃奕聰和賴淑華育有六男二女。1991年中,他公開宣布自己退居第二線,並指定長子黃誌源(Teguh Ganda Widjaya)為金光集團首席接班人。三子黃鵬年(Indra Widjaya)畢業於新加坡南洋大學工商管理係,1982年黃奕聰收購接辦印尼國際銀行,便委任在金融方麵學有專長的黃鵬年為銀行董事經理,統籌兼顧集團所屬的銀行金融、租賃及保險等公司。

  四子黃祥年(Muhtar Widjaya)主要負責紙漿和造紙業務。五子黃柏年(Djafar Widjaya)主管集團的房地產及酒店業,六子黃榮年(Franky Usman Widjaya )則掌管集團的種植業、食油生產和經營。

  已是新加坡公民、自稱是“家中獨行俠”的老二黃鴻年在香江、獅城及神州商場縱橫了幾十年,已在海外另創事業。

與老爸經常話不投機

  他說:“我和老爸的性格、脾氣很相似,兩人在一起時經常話不投機,難免有爭執,人分兩地,見麵時反而更融洽。”

  黃鴻年多次表示對印尼家族的生意向來興趣不大,日前受訪時他特別強調:“亞洲金融風暴對印尼企業是個大考驗,麵對危機時,業務越龐大的集團越難‘轉身’,金光集團最艱難的時刻是在2000年,不過不出兩三年,集團就償還了數以億計的巨額債務,而集團能排除萬難,克服亞洲金融風暴,我的兄弟貢獻最大,是大家齊心協力共渡難關,最困難的時候,我母親甚至動用了私房錢,我父親則堅持‘誠信’原則,欠的錢一定要連本帶利清還。”

  他父親黃奕聰常說:“印尼是我家族成長、創業、發達、賺錢的福地,有恩於我們,大難當前時,我們更應該不棄不離。”

  黃鴻年享有“股市金手指”之譽,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大眾鋼鐵(Natsteel)收購戰,他單是從這一戰役就套取了超過3億新元利潤,不過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也讓他在外匯和債券上栽了個大跟鬥,蒙受了10億新元虧損,並起訴花旗銀行。

  他表示,我把虧損全還清,然後才和對方“算賬”。問題來時,就應麵對問題、接受問題,處理問題,然後把心放下,我是把以前賺來的錢虧出去,隻是現在少賺一些,人生不要斤斤計較虧多少、賺多少,錢我是不缺,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

  受訪時,今年63歲的黃鴻年指著身上的短袖白衫說:基本上我的生活簡單,這件衣服是30年前以20美元在夏威夷買的,幾十年來我的身材沒變,衣服就一直穿到現在。

  近幾年,黃鴻年已逐漸“淡出江湖”,澳元債券是他投資重點,也獲利不少。他指出,澳元的利息原本就偏高,加上澳元匯率的節節上漲,利上加利回報還挺不錯。

  黃鴻年的近期較大的投資是在加拿大。其實早在80年代末,他以500萬加元買下距離溫哥華不遠麵積數百英畝的小島,準備當起與世無爭的島主。

  他回憶說:“人在忙碌辛苦時,就想好好休息,可是像我忙慣的人,一旦沒事做、天天休息,反而覺得更累,因此‘閑’不如‘忙’。”

  1989年,黃鴻年以4000萬加元向華人首富李嘉誠買下溫哥華沿岸世博舊址地皮,準備快馬加鞭打造集住宅、商業於一處的“世博花園”(Plaza of Nations),初步的投資額至少是5億加元。

投資房地產 黃奕聰事業如虎添翼

  亞洲大富豪都偏愛房地產,許多華商以物業房產致富。腦筋轉得奇快、商業眼光敏銳的黃奕聰也不例外,他在這方麵的飛漲可說是異軍突起。

上海黃金地段地標之一的外灘中心是金光集團在中國地產的最大投資。(檔案照片)

  金光集團是遲至80年代才進軍房地產,開始參與開發和經營房地產業,集團的第一個大型房地產發展項目,就是於1984年在西爪哇的Serpong清理麵積達6000公頃的樹膠園,興建新鎮。負責房地產發展的金光置地(Sinarmasland)的業務可歸納為商業、住宅、工業園、新鎮,以及酒店和度假村等五大類,而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前,該集團單是在印尼就擁有4600多公頃可發展的地皮。

  目前,黃奕聰是印尼三大房地產開發商之一,金光集團在印尼擁有八座地點優越的商業大廈、三座酒店(包括雅加達的君悅酒店)、14個住宅區、兩個衛星鎮、兩個工業園、五個度假村,12個綜合房地產及五個高球場。該集團最龐大的發展項目,是在雅加達近郊20公裏處發展5950個單位的有地住宅區。

  崛起的中國房地產也是黃奕聰的海外投資重點,最大的投資就是興建上海黃金地段的外灘中心。這座上海地標的綜合性中心占地1萬7600平方米,包括了一座43層的辦公大樓(樓麵140萬平方英尺),兩座共有570間客房的五星級酒店。

  在新加坡,主要的房地產是烏節大廈(Orchard Tower)。黃奕聰在新加坡有兩家上市的房地產公司,金光置地的前身是亞洲食品(AFP Properties),最早名為Asia Food & Properties(之前為永固控股),當時公司從事房地產和食品業務,但在脫售食品業務後,公司去年9月改名為AFP Properties,但中文名卻沒有反映出這個變動,今年4月間公司改名為金光置地,而外灘中心投資公司(Bund Center Investment)則是亞洲食品在7月間按二配一分配給股東,通過拆分方式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成為了金光集團的中國房地產投資控股公司。

  房地產市場旺熱和優厚回報使到黃奕聰的事業如虎添翼。去年,金光集團的房地產業務總收入估計達5億7000萬新元,盈利大約是2億8500萬新元。

  至於通訊,以及能源與基建業,則是金光集團近年力求業務多元化的兩個較新領域。

  許多印尼超級富豪都有銀行作為後盾,黃奕聰也不例外。1998年5月蘇哈多下台,整個局勢突然變得錯綜複雜,而集團旗下的國際銀行在金融風暴浪高風急之際,也步隨其他50家銀行,被印尼政府接管。

銀行被接管 黃奕聰永遠的痛

  銀行被接管應是黃奕聰心中永遠的痛。當時,他已是退休交棒,健康情況也不是太好,心髒還動過手術,隨後又得了骨痛熱症,不過他更擔憂的是奮鬥了一輩子,到晚年卻以身敗名裂收場,所幸集團最後總算把困難一個一個解決,直到現在,他仍舊認為,如果當時沒生病,他一定會保住銀行。

  他說:老百姓把錢存進國際銀行,就是信任我們黃家,如果沒有信用,到處給人臭罵,生不如死。

  目前,黃奕聰家族擁有規模較小的金光銀行,分行近80家的銀行,股票市值約3億3700萬美元。

《聯合早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