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買家扶持下 新加坡私宅價創新高

(2010-06-26 00:52:06) 下一個

龔慧婷 (2010-06-18)

  HSR房產經紀公司執行董事洪永良指出,中國買家分兩組,第一組是買第9、10郵區和升濤灣高檔豪華房地產的超富裕人士。另外一組則相中市區外地區(第16、17和23郵區)那些約100萬元私宅。

  本地房地產市場最近出現了不少中國籍“市場人士”,除了有中資發展商外,也出現了中國籍買家,其中兩個高檔房地產項目,就在中國買家的“扶持”下,創下了新的價格紀錄。

  根據野村證券(Nomura)最新的房地產報告,吉寶置業的吉寶灣映水苑(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的一個2100平方英尺單位,最近創下了每平方英尺近2900元的新售價紀錄,買家為中國籍。以此計算,總成交價近604萬元。

  吉寶置業發言人受詢市時證實,這個單位是在5月份,以每平方英尺2876元的價格成交,創下吉寶灣映水苑的紀錄,但不便透露詳情,隻表示這是一個高樓的四臥房單位。

  該項目最近的成交價,平均每平方英尺2200元,最近成交的二臥房至四臥房單位,總單位價格介於170萬至630萬元。

  市場人士猜測,這個單位之所以能賣得那麽高的價錢,與單位的樓層、麵向和項目地點都有關聯。

也有其他地區買主

  吉寶表示,這個項目本地和外地買家都有——約35%是本地人、27%是永久居民,其他買家是外地人,來自中國、印尼、韓國、英國、馬來西亞、香港和美國。

  吉寶最近推出吉寶灣映水苑760個單位,近98%已售出。整個項目有1129個單位。

  而野村證券分析師達爾威(Tony Darwell)和蔡明兆也指出,與上一個月比較,吉寶灣映水苑和吉寶的另一合資高檔項目——濱海灣軒(Marina Bay Suites)的銷量,都開始放緩了。

  據了解,濱海灣軒雖然還沒有正式推出,但在去年11月和今年4月,分別有兩次特別私人預售。截至5月底,濱海灣軒已售出132個單位,平均尺價2700元,最高成交價為每平方英尺3100元。發言人透露,本地和海外買家各占一半。

 

  根據媒體日前報道,升濤灣一棟別墅單位不久前也創下了3600萬元(或每平方英尺2403元)的天價,買家也是來自中國,目前是本地永久居民。前業主則是新加坡人。這個別墅單位還有一個遊艇停泊處,麵對水道,也有私人泳池。

  房地產代理相信,這棟別墅創下天價,與其完善設施和升濤灣的獨特的地理位置有關。別墅占地麵積1萬4983平方英尺,樓麵約1萬7000平方英尺,是升濤灣麵積較大的別墅。

  這棟別墅是在07年4月由發展商和美以1810萬元(尺價是1208元)出售,在去年9月則以2018萬元(尺價1347元)轉手。中國籍買家因此成為這個樓高兩層半的別墅的第三任業主,而成交價格是推出時價格的近一倍。

  根據市區重建局的買賣禁令,這棟位於升濤灣樂濤島(Paradise Island)的別墅,極有可能是升濤灣上最貴的別墅,甚至是本地成交價最高的別墅。

  據了解,升濤灣上的其他別墅,也獲得更多中國買家青睞。楊忠禮集團的Kasara湖濱別墅去年12月推出13個單位,超過半數由中國籍買家購入。在3月間,來自遼寧一個劉姓家庭的四名成員,每人就各買下一棟Kasara湖濱別墅,價格介於1590至2600萬元。

  戴德梁行執行董事高春華相信,中國買家購買力提升,主要歸功於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

  她指出:“中國買家首先看中的,是新加坡這個大品牌和特質,如這裏居住環境安全。然後,在中國買家的圈子中再一傳十,十傳百,就有更多的中國買家到這裏來買房子,而他們不僅來自一線城市,也來自中國的二、三線城市。”

  HSR房產經紀公司執行董事洪永良受詢時指出,一般上,來本地購買房地產的中國買家分兩組,第一組是買第9、10郵區和升濤灣高檔豪華房地產的超富裕人士,這些房地產的價格動輒2000萬元,而這些中國買家因為有區域或環球業務,一般不用貸款(就算貸款也不會超過50%),而是以支票或銀行本票來支付。

  另外一組是購買市區外地區(第16、17和23郵區)那些90至100萬元私宅的中國買家,其中,有70%已申請成為永久居民,一般會向銀行貸款至少70%。他們可能是在本地工作或陪孩子在本地念書的家長。

 

  此外,最近政府售地活動上,競標者中也出現更多外資發展商。

  若最近三巴旺/坎貝拉通道私宅地段頒給出價最高的中資企業中冶置業(MCC Land),這將成為今年第三幅頒給中資發展商的私宅官地。今年3月,中冶置業也標得義順11道的EC地段。實龍崗路上段/平玉道私宅地段日前也頒給了中資發展商青島建設。

  野村證券表示,近期的標地情況顯示,發展商最近的出手更實際,除了最高標價之外,大多數都在他們預測的範圍內。此外,本地發展商最近出手也比較收斂,整體來說,對填補土地庫存已變得更為謹慎。

《聯合早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