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藥家鑫教給了我們什麽?

(2011-03-29 06:18:53) 下一個

藥家鑫教給了我們什麽?

  美國伊利投資集團

藥家鑫的名字,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為人們所記住,所“津津樂道”,帶著苦澀,帶著遺憾,同時也帶著困惑。他給了我們一個血淋淋的教訓,來讓我們好好思考一下:一個人的才華,對於個人、家庭和社會,到底有多大的價值?目前中國“唯才”是上的教育模式,是不是有什麽值得反思的東西?

 

在《虎媽的戰歌》出版之後,曾經有一位美國母親歎息:不能理解,她怎麽會那麽狠心地將孩子選擇的權利,給剝奪得一幹二淨呢?那位美國母親看不慣的是,為什麽孩子就沒有自己選擇的自由,哪怕是一丁點。為什麽他們就必須在父母親“愛”的名義下,接受來自父母親的一切安排

對於這種歎息,對於來自大陸的精英父母們,持不理解“她的不理解”的人,居然占據了絕大多數。為什麽?

回到藥家鑫的事:一個正當年少,“應該”是一塊白紙的,“幼稚”得對任何物品都會有同情心的年紀,為什麽對於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那麽不屑一顧?不管他的理由和借口是什麽,我估計,法律都不會輕饒他。或許,在中國目前的大環境下,如果他父母能夠給予受害者足夠的補償,他也還有保住小命的機會。但是,這種用金錢來買生命的交換,到底有多少公正性,是不是也是值得人們好好思考的問題?

“藥家鑫的父親來自農村,上世紀80年代考上軍校,畢業後參加工作,在單位從事科研工作,2003年退伍後一直在外替人幹著零工。母親是一個普通工人,2008年下崗,如今退休工資也隻有七八百元。”

這簡短幾句話,我是不是可以這樣解讀:藥家鑫的父親當初能夠考上軍校,而且還是在一個大學生極為吃香的年代。其後,軍校畢業到一家(軍事科研)單位從事科研工作,應該是一個很有潛力的人。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時代獲得一個極好機會的人,卻會在轉業(退伍)之後沒有了工作,成為“農民工”。是不是這種失落和失敗感(那個時代畢業的大學生,我還沒有看到如此“不成功”的!),讓作為父親的他,幾乎變異地在給自己唯一的兒子不斷施壓?

如果父親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人,如果家裏的經濟和社會地位,不是從讓人羨慕,跌落到讓人可憐,那麽,父親對於孩子的態度,是不是會不一樣?

或者,反過來看,如果父親不是這麽強勢,他自己是不是會有一個更好的、更成功的人生?如果是,那麽,他對孩子的態度,是不是就會很不同?

很多時候,在類似的案例中,我幾乎都能夠讀出一樣的原因:父母親對孩子的嚴厲要求,在父親的心靈深處,實際上不是在乎孩子的成功,而是在乎孩子通過自己的“犧牲”,來實現父母親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

這公道嗎?

是的,很多人能夠給出很多很“成功”的例子,來證明這種嚴厲教育模式的合理與可行性。再者,大家還有很多曆史上的成功經驗來證明,這樣做的唯一正確性。諸不知,很多過去自以為是的曆史性的“正確”教育模式,在非常不同的今天,早就應該被遺棄在曆史的垃圾桶裏去了。

 

像中國曆史上很流行的“棍棒”模式,就是一種很反人道的垃圾。再者,在一個被曆代帝王,將生活圈子限製在一個很狹小範圍生存的人們,所摸索出來的“經驗”,對於在一個機會更為廣闊時代生活的人們來說,其價值大小,你不覺得應該有點不一樣嗎?

藥家鑫的悲劇很有代表性。他不是第一個受害者,也不是最後一個。大量的中國父母們,還在一如既往地按照“棍棒”模式在教育下一代。還有大量的生活在掙紮狀態的父母親,在將自己的孩子作為自己唯一的希望,而摧毀著自己孩子的心靈和人格。

藥家鑫媽媽說:家鑫他爸是從農村出來,也是通過學習躍過龍門的,我和家鑫他爸就一直希望兒子能成龍。家鑫四歲時,我們就給他買了鋼琴,那時是1993年,同時我們還給他雇請了點對點(一個老師帶一個學生)的音樂老師進行輔導,一節課120元。

1993年,每個小時120元的開支,對於像他這樣的家庭,我估計不會是一個小數目。隻是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麽藥家鑫的父親就覺得,自己背水一戰,不顧血本的投資,就是一種理性的選擇?是不是就是這種不量力而行的選擇,最終不僅犧牲掉藥家鑫的性命,而且,還在這之前,就在不知不覺之中犧牲掉了他父親的前程?而這種犧牲又在無形之中成為藥家鑫的罪過(至少對於父親來說),於是乎,他藥家鑫還必須以異常的優異,來回報自己都沒有選擇就“存在”的罪過?

藥家鑫的媽媽繼續說:家鑫他爸對待兒子非常非常嚴厲,凡事都教育他做到最好這,也是作為父母應有的心境。家鑫從小有什麽委屈都給我說。作為母親,我隻有護著他,盡量滿足他的各種要求。

注意到這句話:做到最好!

 

很多人覺得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如果是,如果很多父母親都實現了這種最高的境界,那麽,世界上是不是就需要很多的“最好”才能夠滿足這許多人對“最好”的需求?特別是在一個大家都隻有一個獨木橋可以過的地方。

培養孩子,我覺得,最高的境界是:一則,通過平時的長期觀察,了解孩子的優勢和興趣點;二則,在這個興趣點上下功夫,讓孩子做到最好——孩子自己的能力和父母親教育水平及財力所能夠實現的最好。而不是在那個領域的最好——那隻是結果,不是你給孩子隨便施加淫威的理由。

更重要的,“擁有才能”,對於孩子應該隻是一個方麵,有時候甚至還不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麵。以藥家鑫為例,如果他沒有那樣的音樂“才能”,即使他沒有考取大學,他還是有其他的機會。現在,這許多的投資和心血付出,獲得的是一個心靈有問題的怪物。這到底是父母親的悲哀,還是藥家鑫自己的悲哀,或者隻是社會的悲哀。

對於自己性格的培養,個性的養成,藥家鑫是被動的。他沒有選擇,隻有服從的份。有今天這種結果,讓自己的父母親到處給人磕頭,到處借錢賠償,試圖用自己幾輩子付出的代價,來換回兒子生命的努力,在一定程度是在自作自受,咎由自取。雖然在本意上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這點。

清醒吧,中國為數眾多的家長和父母親!孩子的未來是孩子的。當你為孩子的美好未來付出的時候,如果你不再急功近利,不再以未來的回報作為主要考量,那麽,不僅你的孩子能夠過得好點,你自己也能夠生活得幸福一些。

“藥家鑫是家中獨子,父親對他非常嚴厲,母親對他寵溺有加。由於藥家鑫從小到大學習成績都很好,隻要他想要什麽東西,母親都會滿足他。但父母對他有一個非常嚴厲的要求:那就是不許在外麵玩得太晚,放學或帶完家教後按時回家。藥家鑫幾乎沒有朋友,他一直將自己封閉起來,不願與人溝通和交往。”

 

藥家鑫的這種個性,我看,關鍵還是父親長期淫威打壓的結果:他已經膽小如鼠,特別是麵對自己的父親的時候。他害怕失敗,害怕和他人溝通,因為,那樣一來,他的弱點就會被暴露,而這又是他在心靈深處所不能夠麵對的。是父親的長期苛求,在日積月累之中讓他形成了這種感覺和習慣。他能夠取得鋼琴演奏或者學習上的成績,那還主要是他自己不經意所為的結果,雖然那在父親眼裏,卻是刻意安排和計劃的“結果”。

對於這種個性的人,他不是從父親的高壓學會了服從,而是從父親的淫威中感覺到淫威的妙處。一旦自己有機會,也會視對方的權利為無物。至於這個對方是誰,實際上並不重要。任何人,隻要是被他視為相對於自己而言的弱者,同時,這個弱者還敢威脅自己“完美的”人生生活軌跡,那麽,他就會不擇手段,以達到保護自己完美人生的目的。這是長期以來父親給訓練出來的。

這不就是後來結果的直接體現嗎?他甚至連對方記住自己車牌的權利都給剝奪了。對方為了保住這個權利,還必須用自己最珍貴的生命來換。

有人說,“給了你大量的金錢,但卻同時剝奪了你人生的目標”,上帝對你的實際上並不是寵愛,而是懲罰!

相比之下,“給了你獨特的技能,卻剝奪了你的愛心和平常心”,難道不也是上帝對你的懲罰嗎?即使你能夠用自己的“技能”獲得整個世界,那麽,你又能夠(會)怎麽樣善待你的這個世界呢?

幾年前,我因為業務的關係,在杭州接觸過一位浙大77級的(因為對金錢的貪婪和不擇手段,將自己送進了八年的監獄)老校友。最終,我也因為他的所作所為,而“發現了”類似的問題:如果你為了金錢可以不顧一切,那麽,即使你擁有了整個世界,我也還是看不起你!(這是我對他說的!)

在這裏,藥家鑫不也是為了某種“利益”而不顧一切嗎?

20076月,藥家鑫考上西安音樂學院,他的外公給他獎勵了1萬元錢,他拿出其中的5000元錢,在醫院做了整形手術:割雙眼皮、嘴角拉細。他又拿出另外5000元錢,買了一部很新潮的手機。”

 

至此,恐怕可以說,藥家鑫已經不能夠靠自己在音樂和學業上的成就,來讓自己獲得必要的自信了。他需要靠外在的,哪怕甚至是“長高”了一點的鼻子!

“盡善盡美是他父親一直以來的要求,到後來也就成了家鑫生活的習慣。”可惜,這種唯美的追求,被藥家鑫用到了不該用的地方。

行為會養成習慣,習慣久了就會成為個性,是個性最終造就了人和人之間的不同。那麽,在這裏,父親給藥家鑫培養的又是一個什麽樣的習慣、個性,甚至是人格呢?恐怕,“缺陷”兩個字,是不足以包含全部意義的。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每個人都有不如意的時候。如何麵對這種不如意,如何處理自己所麵對的錯誤,是一個很需要智慧的問題。對於這種情商的培養,很多自己情商原本就不高的父母親,自然是忘掉了。他們對於自己的孩子采取了“走捷徑”的方法:將全部心血放在能夠帶來實在利益的部分——學業,雖然對於學業的理解有些絲毫的差別。

藥家鑫曾數次對人透露,父親要求他做一些他根本不喜歡做的事,藥家鑫非常反感,但又不敢提出異議。那麽,在這裏,是不是藥家鑫的父親在將自己的兒子當一個戰士在訓練呢?戰士的天職就是服從,不管這種服從意味著什麽!

對於年輕人來說,高壓,特別是長期了高壓和淫威,造就的就是被壓抑的反抗和抵觸。這在藥家鑫身上早就有所體現。在大量的有著類似命運的大學生身上都有體現。

“藥家鑫曾經有很重的網癮,由於過度上網,學習成績及鋼琴彈奏水平一度下滑。被父母知道後,父親將他打了一頓,從此藥家鑫身上的零花錢受到了限製。但這卻引起了他更大程度的反叛。剛上大一時,藥家鑫為了給朋友買生日禮物,將學校新發的書籍,除主要課程外都賣成了廢紙,賣了一百餘元錢,拿出70元買了一個玩具,拿出30元請朋友吃了頓飯。”

藥家鑫能夠為了區區100元賣掉對於自己學業原本應該至關重要的書籍,要麽說明這些書籍是書商為了繩頭小利,逼迫學生購買的無用之物,要麽說明,他藥家鑫對於學業已經是完全失去了興趣。事情已經進展到這一步,還沒有讓那個強勢的,原本“應該”擁有智慧的父親,發現和及時糾正,這已經埋下了很大的禍根了!

對於一個在上大學之前就學傷了的人,你又怎麽可能期待他有所成就呢?這不是天方夜譚嗎?我不知道,這裏所體現的,到底是他父母和類似父母的智慧,還是中國式的無知和無奈。或者,隻是目前大背景下的無聊!

在這種教育機製下培養出來的,充其量隻是一個個怪物。“藥家鑫的性格就是:極端、叛逆、多疑。他的生活環境太狹窄了,以至於他沒機會接觸社會。缺乏社會經驗,也是他對受害者痛下殺手的根源。他不懂得如何處理生活中的衝突和矛盾。”

他同學的這句話說出了一部分道理:對於孩子,最關鍵的是教會他如何選擇,如何做決策。而這種能力的獲得,需要長期的培養,長期的“放權”,長期的對於孩子權利的尊重和理解,長期的對孩子不斷犯錯誤的容忍和認可。而要做到這點的,或者說,能夠幸運地獲得這種待遇的,前提是孩子“主人”的寬宏大量!

中國孩子的“主人”太強勢,承接了中國幾千年帝王專製的風格。在中國繼續保持這種大環境的前提下,幾代人之內,我看不到有大的改善的可能性。而且,即使你想改善,給孩子“放權”,通過法律來限製父母親的權力,讓他們沒有多少“權力”可以“強”,似乎也是唯一可行的選擇。

中國式教育的失敗,不僅僅在中國國內很常見,在美國也不稀罕:君不見,有的幸運被斯坦福和哈佛錄取的孩子,就和自己的父母親攤牌:你們教給我的任務我完成了。你們需要的榮譽,我也已經給予了。結果,卻是辛辛苦苦十幾年,最後是為了哈佛而哈佛,人生沒有繼續努力的目標和動力。嗚呼哀哉!

藥家鑫殺人之後,父母親做再多的事情,實際上都已經太晚了。為什麽,在當初,父母親就沒有讓孩子理解這點呢:人生可以犯錯誤,但是,你必須為每一次錯誤付出代價。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對於犯錯誤也是一樣。所以,在你年輕的時候,你還是讓孩子適當犯點錯誤,畢竟,那時候犯錯誤需要付出的代價很小,讓他們在小錯誤的磕磕碰碰中學會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學會權衡利弊,學會選擇。這不就是一個完美人生的開始嗎?還有比這更好的人生嗎?

藥家鑫捅死人後,今年225日晚,在雙方律師協調下,藥家鑫的父母向死者張妙的父親張平選下跪道歉。隨後記者采訪了藥家鑫的父母。“他(藥家鑫)的行為把我的心都撕碎了。”這是藥家鑫母親魏某見到記者時說的第一句話。

至此,藥家鑫的父母親還是沒有意識到,兒子的今天,實際上就是父親昨天努力的結果。是父親訓練了這樣的兒子,做父親的麵對這樣的結果,是罪有應得。不是藥家鑫讓父母親心碎了,而是父母親自己讓自己心碎了。聽起來很殘酷,可是,這就是現實!

高壓和淫威,產生的隻是暫時的“乖乖子”。不在沉默中死亡,就會在沉默中爆發。這句曾經讓我們背誦過無數字的“經典”,在這裏再一次被證實,不同的,隻不過更為血腥而已!

(汪 翔 原創。我的一些文章,像《大地震帶來日元大升值的秘密》等,被不少的熱心人轉載,這我不反對,但是,不注明出去的做法,我覺得不妥。轉載時請注明來源!我的文章大部分都貼在《萬維網》自己的博客上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