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弗朗西斯科·海耶茲大師作品

(2020-07-24 18:44:12) 下一個

 轉自藝術家傳播網   

 

 

 


 

 


 

 

 


 

 

 

 

 

 

 

 

藝術家作品專輯係列

意大利油畫藝術家弗朗西斯科·海耶茲大師作品

此專輯共分三個部分

1、人體作品

2、人物與肖像作品

3、素描與手稿作品

 

 

 

 

1

人體作品

 

 

 

 


 

 

《維納斯和兩隻鴿子》

 

 

 

 

 

弗朗西斯科·海耶茲

Francesco Hayez

 (1791-1882 )

 

19世紀意大利著名浪漫主義畫家。他的肖像畫作品因一位英雄人物肖像畫而享譽世界。他是米蘭19世紀中期浪漫主義風格的首位藝術家,1810年海耶茲開始研究古典藝術、拉斐爾和雕塑家的作品並有所成就。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新古典主義取代了羅馬藝術而占統治地位,古典文學再次崛起,這一時期歐洲出現了很多著名的畫家,其中一位肖像畫畫家以其曆史性的的油畫,政治諷喻以及精美的肖像畫而著名,他就是弗朗西斯科·海耶茲(Francesco Hayez )。

 

除了肖像畫與政治諷喻畫,他尤其擅長曆史題材,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對19世紀意大利畫壇影響頗大。有趣的是,海耶茲出生貧寒,他成長為優秀畫家完全是機緣巧合。

 

 

 

 

 


 

 

 

 

1791年2月10日,弗朗西斯科·海耶茲出生於意大利威尼斯一個窮苦家庭,排行第五。父親是一名普通漁夫,具有法國血統,母親則來自威尼斯附近的穆拉諾島。

 

由於無力撫養五個孩子,海耶茲的父母不得不將他過繼給姨父姨母。這對海耶茲而言可謂因禍得福,他自幼便展現出繪畫天賦,而原生家庭顯然是無力承擔藝術教育費用的。

 

 

幸運的是,姨夫喬瓦尼·比納斯科是位富裕的船東,而且酷愛收藏古董和藝術品。

 

他發現外甥的才華後,便將他送到一位古畫修複匠人那裏學藝,希望有朝一日外甥能替自己修複、保養古畫。然而很快師父就不能滿足徒弟了。於是比納斯科又將海耶茲送到小有名氣的威尼斯畫家弗郎西斯科·馬焦托(Francesco Maggiotto,1738-1805)門下深造。

 

1809年,年僅18歲的弗朗西斯科·海耶茲贏得了威尼斯美術學院的獎學金,獲得了前往羅馬聖路加學院學習的機會。

 

 

 

 

 

 

 

 

 

 

 

 

 

 

他在羅馬如魚得水,一邊鑒賞當地古典時代的藝術珍品,一邊學習拉斐爾的畫作。1814年,是海耶茲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那不勒斯國王、拿破侖麾下名將若阿尚·繆拉(Joachim Murat,1767年3月25日-1815年10月13日)委托弗朗西斯科·海耶茲為自己創作了一幅關於《荷馬史詩》英雄奧德修斯的油畫。雖然僅僅一年後繆拉便兵敗身死,但海耶茲在畫壇已經借此嶄露頭角。

 

《荷馬史詩》英雄奧德修斯的油畫《古典英雄人物肖像》

 

是一副大力度的肖像畫,它描繪了一個男人的形象,他大概是作者所在時期的一名重要人物,帶有古典文學作品中的英雄色彩,也許類似老奧德修斯或者埃涅阿斯。

 

這個上身赤裸的男子坐在那裏,一條紅色長袍將他腰部以下的部分遮蓋住。他的右手握著一把劍,這是力量和勇敢的美德的象征。他用左手撐住頭,形成思考的姿勢,象征著智慧。

 

畫家把這位古典英雄的動態和靜態描繪的很到位,讓觀賞者從畫中能夠感受到這位大英雄的風度與氣概。

 
 

 


 

近代臨摹作品

 


 

 

 

 


 

 


 

 

 


 

 

1830年代,弗朗西斯科·海耶茲來到米蘭發展,他是當地藝術沙龍的常客,並長期擔任著名的布雷拉畫廊(Pinacoteca di Brera)的總監,此外,他還培養了不少門生,例如弗郎西斯科·瓦拉佩塔(Francesco Valaperta,1836-1908)。

 

海耶茲的創作生涯漫長多產,而且題材十分廣泛。神話、宗教、曆史、政治、人像,都有所涉獵,而且造詣頗高。他唯一不曾涉足的主流題材是教堂裝飾畫。

 

海耶茲無疑受到過同時代學院派畫家新古典主義的影響,但和保守的學院派(學院派常常專注於曆史神話等古典題材,有著逃避現實的傾向)不同,海耶茲並不回避當代題材,甚至包括敏感的當代政治題材(例如他的代表作《吻》)。

 

 

弗朗西斯科·海耶茲的代表作——1859年的《吻》

 

它也許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關於接吻的油畫了。但它背後其實大有深意。1859年是意大利統一運動的關鍵年。

 

是年拿破侖三世(拿破侖三世青年時代曾加入過意大利燒炭黨)秘密與撒丁王國結盟,準備聯手攻擊奧地利,以便讓撒丁王國奪回奧地利治下的倫巴第和威尼斯,而撒丁王國則向法國割讓薩伏伊與尼斯。

 

 

意大利全境洋溢著渴望統一的民族主義情緒,對和法國結盟充滿希望。弗朗西斯科·海耶茲的委托人希望他以兩國的聯盟為題材創作一幅油畫,然而這在當時非常敏感。

 

畫家充滿浪漫地將法國和撒丁王國的結合演繹為一男一女相擁而吻,令人叫絕。這幅作品後來成為了意大利統一運動的藝術象征之一,至今仍收藏在米蘭的布雷拉畫廊內。

 

 

 

 

 

 

 

 

 

 

 

弗朗西斯科·海耶茲,這位漁夫的孩子,陰差陽錯地成為了畫家,用他浪漫主義的畫筆與人文主義情懷,借古喻今,勾勒出19世紀意大利風起雲湧的社會麵貌,也給後人留下了大量值得細細品味的佳作。

 

 

 

《吻》表現的是一對情侶在走廊間親密的場景。畫麵構圖簡單,畫家把人物安排在畫麵正中央,突顯了主題。用筆細膩,女子身上的藍色長裙光彩熠熠,蕾絲邊的袖口優雅婉轉。

 

裙擺的褶皺在光線的照射下質感極強,女子的婀娜多姿被表現得淋漓盡致。男子暗紅色的外袍和紅色的褲子色彩對比和諧。暗黃的光線通過情侶投射在牆上,為畫麵鋪上一層深情溫馨的氣息。

 

 


 

 

相對新古典主義,他的畫作中蘊含著更豐富的個人情感,因此有人將他歸入浪漫主義。例如,對比法國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的名作《宮女》與海耶茲的《宮女》,便能體會這種微妙的差異。

 

 

安格爾的名作《宮女》

海耶茲的《宮女》

 

 


 

 

 


 

 

 


 

 

 


 

 

 

 

 


 

 

 


 

 

 


 

 

 

 


 

 

 

 


 

 

 

 

 


 

 

 

 


 

 

 

 


 

 

 

 


 

 

 


 

 

 

 


 

 

 


 

 

 


 

 

 


 

 

 

2

 

人物與肖像作品

 

 

 


 

 

1867年創作的《耶路撒冷聖殿的毀滅》

 

公元66-73年,猶太人不滿羅馬的統治,爆發了一場浩大的起義。70年提圖斯率軍攻陷耶路撒冷,殘酷屠殺猶太奮銳黨人(當然奮銳黨人的凶殘也不遑多讓),摧毀並洗劫了耶路撒冷猶太聖殿(聖殿隻有殘存的西牆保存至今),將大量猶太戰利品運回了羅馬(包括聖殿中著名的猶太教燈台)。

 

這一事件深刻改變了猶太人的命運,其曆史影響存續至今。弗朗西斯科·海耶茲的這幅作品生動傳神地體現了耶路撒冷陷落聖殿被洗劫的場景(注意左下角的燭台),被大量曆史著作所引用。

 

 

局部1

局部2

局部3

局部4

局部5


 

 

1846年的《西西裏晚禱》(Vespri Siciliani)

 

西西裏晚禱發生於1282年的西西裏巴勒莫,在意大利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當時來自法國安茹王朝的查理一世(法王路易九世的弟弟)占據著西西裏,法國官員魚肉鄉鄰,民憤很大。

 

1282年3月30日,複活節星期一晚禱前夕,一名醉酒的法國軍官當中侵犯了一名當地婦女,她的丈夫憤而拔劍殺死了軍官。

 

隨後巴勒莫全市的教堂皆響起了晚禱的鍾聲,西西裏人一呼百應,發動起義,攻擊法國駐軍和統治者,掀起了西西裏晚禱戰爭的序幕。弗朗西斯科·海耶茲的作品恰恰展現了婦女受辱,她的丈夫準備複仇的那個瞬間。

 

 

 


 

 

 

 


 

 

 


 

 

 

 


 

 

 


 

 

 


 

 


 

 


 

 


 

 

 


 

《西西裏晚禱》

 


 

 

 


 

 

 


 

 

 


 

 

 


 

 

 


 

 

 


 

 

 


 

 

 


 

 

 


 

 

 


 

 

 

 

 

 


 

 

3

 

素描與手稿作品

 

 

 


 

 

 

 

 

 

 

Scan to Follow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