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製悍馬軍用越野車發展史(組圖) zt

(2009-03-30 20:39:08) 下一個
美製悍馬軍用越野車發展史(組圖)

發布者:rewyfdsgq 時間:2009年03月30日 10:37:49



美製M1113型悍馬軍用越野車

在世界武器發展史上,似乎很少有一種軍用車會像“悍馬”這樣。受到如此多的爭議。在他誕生若幹年裏一直岌岌無名,一場海灣戰爭使他一鳴驚人。成為全世界追捧和效仿的對象;然而兩年後。在摩加迪沙的街頭他成了被人痛扁的孬種;更加糟糕的是,十二年後當他再回到伊拉克的時候。他成了備受指責的垃圾蟲。批評他的人說,從外觀’上他幾乎毫無美感醜陋至極像一條被曬幹了的癩蛤蟆;欣賞他的人說,他外形彪悍線條陽剛擁有男人般的錚錚鐵骨。目前國內關於“悍馬”的文章已經有很多,但是大多數隻停留在技術規範的淺嚐輒止。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們從各個角度對“悍馬”進行深入的挖掘剖析。還原一個真實的“悍馬”,以饗各位讀者和同好。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研製的諸多輕型越野車往往被愛好者冠以“某某版悍馬”或者“悍馬斯基”。然而更多的愛好者不知道,“悍馬”的誕生卻源於聲名顯赫的General—Purpose的傳人——M151輕型吉普車糟糕表現。



福特軍用輕型吉普車M151

越戰遺恨

經過戰後近十年的專業規劃和發展,美軍已經基本擺脫了二戰期間裝備車輛的繁雜混亂,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後勤壓力。但是精簡過後的軍用汽車並沒有讓意圖稱霸世界的美軍滿意,特別是在朝鮮戰場上,以美、英為首的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聯合國軍”在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麵前沒有占到任何便宜,不得不在1953年簽訂了停戰協定。誌在建立全球霸權的美軍戰略決策層,立即對朝鮮戰爭的教訓進行了深刻反思和總結。1954年,針對朝鮮戰場暴露出來的問題,美國陸軍擬定了新的戰術車輛發展規劃。根據這一規劃,在五角大樓的專項資金支持下,美國諸多汽車公司紛紛開發車型來博取美國陸軍坦克與汽車部專家的青睞。大名鼎鼎的M151輕型軍用吉普車就是這一期間的成果。

與戰後第一代軍用汽車大多脫胎於民用汽車軍用化改造不同的是,M15l是一款純正的“軍用越野車”。M151誕生於1952年。1956年,福特汽車公司又根據1954年美軍製定的新款軍用車輛發展規劃的技術要求,研製出兩種采用不同車體材料的XMl51輕型越野車樣車,隨即交付美國各兵種地麵部隊試用。其中,鋼結構車體的樣車編號為XMl51E1,采用當時較為前衛的鋁合金結構車體的樣車編號為XMl5lE2。經過近三年的試驗,匯總了美軍各兵種的意見後,鋼結構車體的XMl51E1受到更多的青睞,為福特汽車公司贏得了五角大樓的訂單,正式編號為M151型“軍用通用戰術輕型卡車”(MUTT)。

然而,在車輛設計師們案頭確立的戰術指標得到試驗場的承認後,投放到戰場上卻出現了迥異的狀況。在越南戰場上,美國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特戰部隊的士兵發現,不要說是在複雜路麵,即使是在普通非硬質路麵,全副武裝的M151越野車在進行高速轉向和緊急製動時非常容易發生側傾事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翻車”。加之當時的美國小型越野車沒有加裝防側傾支撐架的習慣,以至於經常有士兵被摔得鼻青臉腫甚至失掉性命。福特汽車公司的設計師和五角大樓的技術官僚,不得不重新審視這輛被他們千錘百煉的輕型越野車。在經過了近3個月的重新試驗後發現,問題出現在他們引以為傲的獨立懸掛係統上。該車采用斷開式驅動橋,其連接車輪和車體的橫向下控製臂為A字型,矽鉻鋼等螺距螺旋彈簧安裝在車體彈簧座和下控製臂之間。一般說來,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懸掛係統結構。但是在XMl51設計伊始,根據美軍新製定的“美國軍隊卡車汽車標準”規範要求,XMl51刻意降低了整車高度,導致A字下控製臂和車體的鉸接點位置偏低。加之為了克服獨立懸掛車輛離地間隙相對較小的缺陷,XMl5l橫跨底盤的防偏杆安裝位置偏高。這樣高速行駛中的車輛一旦進行轉向和緊急製動時,受慣性作用較強的懸掛係統的彈性元件會自然給出機械力補償,導致車輛4個車輪的懸掛係統受力不均勻,加之低效率的防偏防側滑裝置影響,橫向移滑甚至是整個車體側傾也就不可避免了。也許有人會問,難道1956年到1959年期間長達3年的時間裏,在XMl51樣車試驗階段,福特汽車公司的車輛試驗標定技術人員和國防部的官員就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嗎?我們要說的是,參與試驗的技術人員的駕駛和養護水準要遠遠高於在前線作戰的那些士兵,前線士兵的駕駛習慣和操作流程往往野蠻到超出試驗場所有人員的想象。



以色列戰場出租車--M151吉普車

福特汽車公司的設計師們不得不重新對M151的懸掛係統進行改進。1964年,新改進的M151被批準重新進入美軍裝備序列,這就是M151A1。在亞洲,越南戰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在歐洲,蘇聯地麵部隊強大的突擊力量猶若達摩克斯之劍高懸。為了徹底解決M151的問題,從1968年開始福特汽車公司聯合凱撒汽車公司(1963年收購威利斯)、通用汽車公司等召開了多輪聯席會議。其間,多方決定對M151A1進行全方位的改進。針對導致車輛側傾事故的懸掛係統,技術協調小組決定把車輛的後橋獨立懸掛改為半獨立懸掛,增強車輛對地麵的附著能力。同時針對高速轉向故障,福特汽車公司對車輛原有轉向係統過於靈活的特點進行了限製,同時采用了製動效率更高的雙回路液壓製動係統。改進後的車輛編號為M151A2型輕型越野車。1970年,M151A2又經過數次改進後投入生產。但是這並不意味著M151A2滿足了軍方的意願。



1979年美國防部決定發展一種新型1.25噸級車輛

“悍馬”誕生

麵對著已經物是人非的國際局勢,其勢日衰的世界霸主不甘心如此退出曆史舞台。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狼狽退出越南戰場的五角大樓官員們一麵養精畜銳,一麵重新製定新的武器發展規劃,以圖與前蘇聯重新爭鋒。“悍馬”越野車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1979年,美國國防部決定發展一種新型的1.25噸級車輛,代替陸軍、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部隊諸如M38、M151等兩個係列標準機動性輕型車輛,M274“機械騾”、M561“山羊”、M792前沿高機動救護車等三個係列高機動性車輛以及M880民用輕型通用運輸車等繁多複雜的輕型車輛。

各兵種對新型車輛的最大戰術要求為“高機動性”,新型車主要裝備師級以下前沿作戰部隊,主要用於戰術突擊和戰術支援。多兵種統一的采購數量有利於降低單車造價,實現高性能低成本。鑒於汽油發動機單位燃料消耗較高,對後勤補給壓力較大,特別是汽油的揮發性和低燃點引發的安全問題,新型車輛決定采用柴油發動機。為了滿足多兵種的不同要求,該車基準型必須在動力性和車輛空間上具有較大冗餘,以滿足各兵種在基型車的基礎上進行二次改裝,實現當下地麵武器模塊化的發展潮流。吸取M151等車的教訓,真正實現車輛全球作戰地形適應能力,該車有必要加裝大型輪式地麵武器上應用成熟的中央充放氣係統。由於當時中央充放氣係統結構複雜、造價較高,由車輛供應商和係統供應商進行技術合作,研製適合於輕型車輛的簡易中央充放氣係統,以降低車輛的整體造價。考慮到車輛作戰環境的複雜,新型車換裝大型寬截麵輪胎,以適應在沙漠、沼澤、凍土融化等鬆軟泥濘地麵行駛。該車要盡可能降低裝備質量,在不影響遠程戰略機動空運、空投尺寸要求的情況下,盡可能擴大該車的車內容積,以保障前沿作戰部隊士兵隨身戰備的搭載。

1981年2月20日,美國陸軍坦克汽車司令部向有意參與“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輛”項目的美國汽車企業發出邀請。27日,美國國內61家汽車生產企業蜂擁而至。五角大樓的官員明確告訴與會汽車企業,這次采購計劃從研製樣車到大批量裝備之間的時間差隻有3年左右。這是美國陸軍曆史上車輛采購常規周期的45%左右。同年4月底,在對諸多汽車生產企業提供的30多份合格的設計方案進行了謹慎細致的審查後,選定包含通用、福特在內的5家汽車公司的方案提供給決策機構。經過進一步甄選,7月1日陸軍坦克汽車司令部宣布美國汽車公司AMG分公司、克萊斯勒汽車公司、達信·大陸公司等三家汽車公司的設計方案符合技術要求,獲得了軍方進一步發展該項目的研製合同。合同要求這三家汽車公司,在1982年5月份之前,向美國陸軍坦克汽車司令部工程局遞交11輛樣車,進行嚴格的技術試驗和作戰效能評估。

1983年3月22日,美國陸軍坦克汽車司令部宣布,AMG汽車公司的樣車在進行3萬多公裏的多地形試驗後,表現最佳獲得了一致的認可。在一份文件中,參與試驗的技術官員是這樣評價AMG汽車公司的“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輛”樣車的:“設計優越,可靠耐用,運載能力超乎想象,達到預期的機動能力”。對於試驗中暴露出來的無關大局的細節問題進行了再次完善後,美國陸軍和AMG汽車公司簽訂了一份多階段的供應合同。按照合同規定,美國陸軍在1989年之前,預計會向AMG公司訂購54973輛“悍馬”越野車,合同總價值為12億美元左右。其中,首批車輛生產訂單為2234輛,合同價值為5980萬美元,全部車輛在1985年交付裝備。第二批訂單為15000輛,在1987年之前交付裝備。到目前為止,“悍馬”係列越野車總計超過了20萬輛,其中軍用型為16萬輛左右,美軍現役裝備有10萬輛左右。




美製M1025型悍馬越野車

揚名海灣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那場海灣戰爭,留給人們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沙漠風暴”行動中,以美國為主的聯軍以絕對製空權對伊拉克的精確打擊。而在隨後的“沙漠軍刀”行動中,聯軍地麵武裝力量由南向北一路推進。搭載“陶”式反坦克導彈和小口徑機關炮的“悍馬”越野車,在武裝直升機的掩護下一馬當先,把伊拉克共和國衛隊著名的“麥地那”裝甲師打得落花流水。整個“沙漠軍刀”行動隻持續了100小時,“悍馬”越野車以其彪悍的外形、充沛的動力、強大的火力成為這場戰爭中最耀眼的地麵武器明星。

1990年7月中旬,美軍情報部門刺探到伊拉克部隊開始大規模集結,並且有向南部伊科邊境運動的跡象。隨即美國五角大樓發布緊急命令,以空降82師為首的特戰部隊取消官兵休假進入緊急狀態。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美國西部時間)8月7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宣布,從即日起美軍發動代號為“沙漠盾牌”的軍事行動,向波斯灣調集兵力。第二天,美軍第82空降師率先抵達沙特阿拉伯。不僅如此,在這場行動中幾乎所有以“悍馬”和M151越野車(還沒有完全淘汰)為主要裝備的美軍輕裝部隊和山地作戰部隊,其集結和部署的速度幾乎是美軍第一裝甲師和第一機步師等這些重裝部隊的4倍以上。其高效戰略機動性的秘密,就在於大量裝備的“悍馬”本身的特性。我們以美軍快速兵力投放的主力機型之一——C一130H“大力神”戰術運輸機為例,其標準的貨艙可以將3輛全副武裝的“悍馬”以及所屬士兵,5個小時之內從中歐或者是印度洋上的軍事基地運抵沙特。在運輸M151A1越野車時,一架C一130H運輸機勉強搭載4輛越野車以及所屬士兵。然而“悍馬”是標準的1.25噸級越野車,M151A1隻是0.5噸級越野車而已。用一種不是很科學的量化比較法,可以說三輛“悍馬”的戰鬥力是四輛M151A1越野車的200%以上。而對於重裝部隊的絕大多數裝備而言,在當時除非動用美軍裝備較少的C一5“銀河”重型戰略運輸機,否則“大紅一師”和“馬恩磐石”的兄弟們必須搭乘速度極慢的大型運輸艦前往波斯灣。而事實證明了這一點,笨重的第一騎兵師幾乎是“直到戰爭打響前20天,那些蠢材才從總統的家鄉(得克薩斯州)趕到沙特完成部署”。

如果說,以“悍馬”為代表的輕型裝備在戰略機動性上表現超乎想象的話,那麽其戰術機動性和打擊能力則是其在海灣戰爭中揚名的本錢。眾所周知,輪式車輛在進行戰術機動時,會麵臨諸多的問題。首先影響車輛通過能力的就是車輛對地麵的壓強,在這一點上履帶式車輛憑借著寬大碩長的履帶,MMP指數(車輛平均最大壓力)遠遠低於輪式車輛。“悍馬”采用了寬截麵低壓防彈輪胎和中央充放氣係統,這樣的配置一般出現在大型多軸輪式裝甲車(比如聞名遐邇的“皮蘭哈”輪式裝甲輸送車)上。采用了37×12.50 R16.5LT型寬截麵低壓防彈輪胎的“悍馬”,在通過鬆軟路麵時其接地麵積相對於老式車輛大大增加,對地麵的壓強隨之減弱,通過能力驟然提升。而海灣戰爭地麵推進的主戰場是從沙特一科威特一伊拉克由南向北推進,其攻擊路線上是平坦而鬆軟的沙漠。加之“悍馬”裝備了中央充放氣係統,在駛離硬質路麵進入沙漠後,士兵可以在不停車的情況下快速自動降低車輛所有輪胎的氣壓,使其寬截麵輪胎的按地麵積進一步加大。有數據顯示這時“悍馬”的MMP指數隻有272千帕,遠遠低於其他輪式軍用車輛,和大多數履帶式戰車的MMP相近。也就是說,履帶式車輛能通過的路麵,對於“悍馬”來說都是暢通無阻。如果你認為“悍馬”越野車的“法寶”隻此一件,那就大錯特錯了,能支撐其衝鋒在前的“法寶”還有其優越的動力傳動係統。“悍馬”采用動力強勁的6.2升V型8缸柴油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10千瓦。在全副武裝的狀態(搭載4名士兵,戰鬥全重3574公斤)下,其單位功率高達31千瓦/噸左右。加之該車裝備的是通用汽車公司3擋自動變速器和液壓助力轉向係統,即使是“醫務站的那些女孩們”也能把“悍馬”越野車開得飛快。

真正讓“悍馬”越野車備受稱讚的還是其獨特的設計。為了使車輛更加堅固,該車摒棄了M15l的承載式車身設計,采用了矩形管狀大梁結構的車架。車身除必要的少量鋼質構件外,大麵積的采用了鋁合金、甚至是玻璃鋼碳素纖維等輕質材料,以實現“最輕的車輛自重、最大的武器和戰鬥輜重搭載能力”。設計師們並沒有“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繩”,“悍馬”繼續采用了讓M151聲名狼藉的全獨立懸掛係統,當然結構上早已上大相徑庭。“悍馬”采用更加穩妥的雙A字支臂和大直徑螺旋彈簧的結構,並且從整車結構上對車輛行駛穩定性進行加強。一方麵,“悍馬”采用了大型寬截麵輪胎增大接地麵積,加大了車輛對地麵的附著能力,對車體結構進行了“扁”處理,采用了較大的輪距(輪距1.82米,M151的輪距為1.346),使車輛高速行駛轉向或者緊急製動時機械力分布更加平衡。而且“悍馬”采用了全時四驅,該車的前後車軸幾乎完全一樣,其差速器直接安裝在車輛底盤的大梁上。這樣即使出現三個車輪打滑,車輛憑借剩餘的一個輪胎的扭矩輸出,照樣可以正常行駛。另一方麵,該車的車底前部安裝有粗壯的穩定杆,它與下控製臂和樞軸支架相連,穩定杆有效地減小了下部A字支臂振動對車輛平衡的影響。所以,即使美軍士兵駕駛著“悍馬”在傾斜的沙丘上“玩耍”,也不會出現車輛傾覆的情況。當然,為了防止車輛出現傾覆造成人員傷亡,設計師們在“悍馬”上加裝了高強度的鋁合金防滾支架。存優去劣的獨立懸掛讓“悍馬”的越野性能和行駛舒適度得以彰顯,該車的離地間隙達到了410毫米(M151A1的離地間隙為240毫米),和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差不多。在中東廣袤的沙漠上,尋常的溝溝坎坎和沙丘石礫並沒有阻擋住“悍馬”的腳步,反而成為其表演的舞台,當然配角就是倒黴的M151係列越野車。海灣戰爭結束後,在五角大樓向美國國會遞交的報告中,那些技術官僚們聲稱“悍馬”除了“座椅稍硬,不利於士兵長期駕駛巡邏”外幾乎是無可指責。而可憐的M151係列車在得到“不堪大用”的評語後,在美軍陣營中很快消失,填補0.5噸級車輛空白的是奔馳G270CDI和蘭德·路虎“衛十”110輕型越野車。



美軍第二個基準車重型悍馬變型車編號M1097(圖)

浴火重生

在海灣戰爭結束後,盡管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對“悍馬”顯示出足夠的滿意度,但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其性能,新的改進計劃隨即展開。針對海灣戰爭中單兵作戰物資消耗日趨增長的態勢,1992年初,AM通用汽車公司對“悍馬”進行了第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進。首先,為了進一步增強“悍馬”對複雜地形特別是障礙物的穿越能力,設計師們對該車的前後驅動橋進行了改進,並將前驅動橋的位置進一步提前,這樣“悍馬”的接近角從47度增加到63度。其次,針對士兵平均彈藥消耗量大增、班組武器重型化現象,“悍馬”的懸掛係統得到了加強,承重結構特別是大梁進行了重新設計,這樣車輛的越野搭載能力提高了80%左右,達到了1996公斤,也就是說改進型“悍馬”從一輛標準的1.25噸級越野車一躍成為了一輛標準的2噸級越野車。最後,針對海灣戰爭中美軍地麵武器超乎想象的燃料消耗,僅以減輕作戰部隊給後勤支援部隊的壓力,“悍馬”采用了新型的6.5升柴油發動機和全新設計的4檔自動變速器,其動力輸出由110千瓦增加到120千瓦,但是車輛的平均燃料消耗卻從18升/百公裏降低到15升/百公裏。在“悍馬”標準的25加侖(美製加侖,大約折合94.6公升)燃油箱加注完滿後,其最大公路行程達到640公裏以上。這是“悍馬”自1985年生產的M998之後的第二個基準車型,美國陸軍稱之為“重型悍馬變型車”(Heavy HMMWV Variant),簡稱“HHV”,裝備編號為M1097。

HHV基型車交付美國陸軍坦克汽車司令部和藍綬帶委員會試驗評估,證明其發展基本符合在海灣戰爭中暴露問題的整改。HHV基型車研製成功之後,針對部隊需要和戰場的經驗教訓,通用汽車公司對“悍馬”進行了進一步研發。對HHV基型車進一步的細節完善工作在1993年初展開,對動力係統進行了協調匹配改進,對發動機的渦輪增壓進氣係統和三元催化轉化排氣係統進行了優化。在同等情況下發動機能夠得到更多的氧氣,在發動機沒有進行過多技術改造的情況下,輸出功率提高到125千瓦。同時,該車的變速箱加裝了電子智能控製係統,使車輛駕駛更為輕鬆,當然座椅係統也進行了重新設計,加強人性化要求。同時,對車輛的轉向係統進行了細致的改進,包含轉向輪的靈活程度控製、轉向操縱結構的強化、轉向信號的控製和消除等等。在HHV基準車型上改進和完善後的車輛被稱為HMMWV A2車型(國內有些資料翻譯為M998A2車型。殊不知M998隻是悍馬越野車的第一個基準車型的裝備編號,而A2車型的基準車型是M1097,是悍馬越野車的第二個基準車型)。

就在HMMWV A2車型發展的同時,另一個編號為HMMWV A1車型的研製工作也隨即展開。和前者不同的是,HMMWV A1車型並不是在HHV基型車的底盤上進行的改進,而是利用HHV基型車的部分技術對HMMWV早期車型的改進升級。包含改進車輛駕乘人員的座椅;加裝了安全分離裝置的停車製動杆;改進“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車和火力突擊車的武器支架;同時換裝了HMMWV A2車型的後橋驅動裝置,增加車輛在山地作戰條件下的穩定性。針對車輛突擊中砂礫和小型灌木容易使複合材料質地的發動機艙蓋破損的情況,HMMWV A1車型的發動機艙蓋換成了更堅固的衝壓鋼板組件。其識別方法,通常是在車型編號後加A1後綴,譬如美軍第82空降師裝備的M1044A1火力突擊車和M1038A1人員輸送車都是HMMWV Al車型。這裏存在一個例外的情況,就是M1097A1武器搭載車,這個車型屬於在HHV基準車型的小幅度完善型,其車輛基本性能更接近於HMMWV A2車型,但是在細節上采用的是HMMWV AI車型的規格,其在美軍裝備序列中劃歸HMMWV A1車型。也許有讀者存在疑惑,既然HMMwV A2車型的技術要比HMMWV A1車型“先進”得多,為什麽還要發展HMMWV A1車型呢?眾所周知,和美國陸軍絕大部分重裝部隊對“悍馬”搭載能力的提升要求不同,諸如海軍陸戰隊和空降部隊等一些特戰部隊,他們的兵力投放往往依賴空中平台,HMMWVA2車型雖然搭載能力比HMMWV A1車型高接近80%左右,但是其裝備重量達到2.676噸,戰鬥全重則達到了4.672噸。基礎作戰平台裝備重量過大對諸多在集結、部署時間要求比較高的特戰部隊來說,意味著整個作戰保障係統也要隨之變化。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某些美軍特戰部隊往往會采購一些諸如奔馳G 270CDI和路虎“衛士”110等0.5噸級越野車作為“悍馬”的補充車型,卻較少在美軍行列裏看到諸如烏尼莫克和平茨高爾這類3~5噸級高機動越野車。不是後麵這麗種車型的性能不夠好,而是他們實在太重了。

1993年初,美國著名的軍械公司奧蓋拉·豪斯-埃斯哈德特公司接到五角大樓的訂單,授權其在HHV基準車型的底盤上進行裝甲改造。按照美國陸軍坦克汽車司令部的車輛防護要求,該公司對“悍馬”進行了輪艙防雷處理和車身防彈處理。改裝後的裝甲“悍馬”編號為XMl109UV—HHV,該車的防護水準達到了北約II級裝甲車輛標準。然而,糟糕的是在加裝了將近1.5噸的裝甲後,XMl 109UV—HHV車型的有效武器搭載能力由HHV基準車型的1.996噸,下降到隻有590公斤,變成了一輛徹頭徹尾的0.5噸級車輛。這對於美國陸軍來說,是不可能接受的。HHV基準車型的裝甲化改造,在完成了數量樣車後計劃終止。




偵察作戰中的美軍M1025型悍馬越野車

終極“悍馬”

“索馬裏事件”之後,世界輕型軍用車輛裝甲化已是大勢所趨。麵對北約盟友的士兵可以躲在“美洲獅”、“小獵犬”(這兩種車型均采用依維柯M40.12W底盤改裝)等裝甲車中巡邏,而美軍士兵卻隻能提心吊膽地駕駛著沒有任何防護的“悍馬”執行任務。1994年底,美國陸軍坦克汽車司令部與通用汽車公司簽訂了新型“悍馬”越野車的研製合同。考慮到新的車型主要用於改裝各種類型的裝甲作戰平台,作戰區域由野戰條件變成了有一定基礎設施建設的城鎮。在研製合同中,美國陸軍明確提出可以適當降低“悍馬”的機動能力,在不低於世界同類車輛水準的情況下,提高車輛武器搭載冗餘,以便能適應加裝沉重的裝甲。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悍馬”原有的高機動性,通用汽車公司研製出新型V8柴油發動機,該發動機和HHV車型所搭載的發動機相比,換裝了更高效的渦輪增壓係統和燃油高壓噴射係統。在發動機氣缸容積同為6.5升的情況下,發動機的輸出功率由125千瓦提高到145千瓦,與發動機相匹配的變速箱則為更加先進的4L80E型智能伺服電控變速箱。通用汽車公司針對未來“悍馬”大負荷的要求,對車輛的懸掛係統、轉向係統、製動係統,甚至車架都進行了加固處理,其技術水準完全按照中型卡車的要求。改裝後的“悍馬”被稱為HMMWV ECV(The Expanded Ca—pacity Vehicle),簡稱ECV車型,其裝備編號為M1113。ECV車型的裝備重量達到了2.858噸,比M998重了將近600公斤,但是其搭載能力也提高了11O%左右,由1134公斤提升到2359公斤,由一個標準的1.25噸級車輛變成了一個標準的2.5噸級車輛。因此,也有人把ECV車型稱為“終極悍馬”。當然,搭載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是要付出代價的,ECV車型的接近角和離去角分別為46度和33度,其爬坡能力大幅度下降,縱向爬坡和橫向爬坡均為40%,就這兩方麵而言,“悍馬”ECV已經變成了一輛很平庸的越野車。車底離地間隙也由0.41米下降到了0-38米。在保持了113公裏的最高時速的同時,由於裝備重量的大幅度提升,在5216公斤的滿載狀態下,即便是采用了最新型的低油耗發動機,其最大公路行程(25加侖標準油箱)降低了40%以上,隻有380公裏。據有關資料顯示,滿載的ECV車型在越野條件下,最大行程不超過300公裏,和“油老虎”M1主戰坦克成了名副其實的難兄難弟。




重裝甲型的美製M1114型悍馬越野車



美空軍特戰部隊裝備的M1116型悍馬越野車



以“悍馬”越野車為底盤“複仇者”野戰防空係統。

在ECV車型研製成功後,美國奧蓋拉·豪斯·埃斯哈德特軍械公司立即展開了新型“悍馬”裝甲改造。其中按照美國陸軍戰術要求改裝出來的車型,裝備編號為M1114;按照美國空軍特戰部隊戰術要求改裝出來的車型,裝備編號為M1116。這兩款車都是充分利用ECV車型可觀的搭載冗餘,對車身采用防彈鋼板衝壓,其最薄弱的發動機艙進氣格柵和散熱格柵也加裝了網狀防彈內襯,雖然不能防禦大口徑步槍穿甲彈的攻擊,但是對於小口徑步槍彈和炮彈彈片有足夠的防禦能力。其車門玻璃和前向觀察窗玻璃也換成了防彈玻璃,封閉的駕駛艙和載員艙設有可向後開啟的頂艙蓋,在艙口前端設有輕型武器支架。在車底安裝了該公司的高密度裝甲板,輪艙位置設置了V型爆炸氣流導偏裝置。其中,M1116車型在車體頂部中央位置的艙口的武器站,安裝一個環狀防彈指揮塔,在射手探身進行火力攻擊時能防禦對方的流彈襲擊。另外,載貨艙也進行了隔艙化防彈處理。不過M1116裝備數量極少。在加裝近1.4噸裝甲後,M1114和M1116車型相比較ECV車型的基準車型M1113而言,有效搭載能力由2.359噸下降到1.043噸,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1噸級輕型裝甲車。

也許有些讀者會有疑問,既然美軍早在1996年初就開始裝備M1114輕型裝甲“悍馬”越野車,為什麽2003年之後在伊拉克執行任務的美軍士兵依然頻頻遭到襲擊,造成了諸多傷亡呢?到2003年,美軍裝備的“悍馬”高達十幾萬輛,其中絕大部分沒有裝甲。就算是奧蓋拉·豪斯·埃斯哈德特軍械公司每年改裝1萬輛,也要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更何況他們大多數都是老式車型,本身的改造價值有限。以早期的M998為例,該車采購價格不到2萬美元(1985年幣值),現在改裝成一輛裝甲“悍馬”卻要花費10~15萬美元。也許完成改裝後3~5年這些車輛就要退出現役,其經濟性較差。並且,M998的有效載荷隻有1.134噸,改裝一輛裝甲“悍馬”所需要的裝甲組件卻高達1.3噸以上。用一個不恰當的說法,一輛M998完成有效防彈措施後,這輛車隻能當半固定堡壘使用,不能再搭載士兵和武器。

目前駐伊美軍士兵為了保命,開始對自己的“悍馬”進行DIY改裝——使用一些不規範的普通鋼板或者是防彈鋼板焊裝在“悍馬”的要害部位。這種非標準改裝出來的“悍馬”防彈性能,恐怕隻能起到安撫士兵恐懼心理的作用。美軍並沒有停止對“悍馬”越野車的進一步改進,來自《簡氏防務周刊》的消息,美軍在ECV車型的基礎上研製出可以披掛模塊式裝甲的“悍馬”越野車,其最新裝備編號為M151和M1152。最大特征就在於其防雷和防彈組件為模塊化,在執行巡邏和警戒任務時披掛上裝甲,完成任務時可以“解甲歸田”。



美製M1035型野戰救護車



悍馬越野車的最新裝甲改進型M1052

結束語

基於美國在世界上的霸權地位,美軍的每一次軍事變革都會引來如潮的關注和評論。在這些軍事變革思維中誕生的各種武器無不得到世人的矚目,就“悍馬”越野車而言,即得到過如雷的讚譽,也受到過猛烈的抨擊。但是,其作為世界輕型越野車發展上的一個奇跡,注定會進入軍事裝備發展的史冊。今天“悍馬”越野車依然在世界各地馳騁,其是非功過的評述恐怕還要等到其完全退役的那一天。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現在談論“悍馬”越野車退役還為時過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