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慢性病與急性病的區別

(2014-03-16 05:28:46) 下一個

慢性病與急性病的區別

 

 

    簡單講:慢性病就是發病慢,急性病就是發病快。其實,這樣理解是不科學的。

 

慢性病是一種漸變性的、症狀不很強烈的疾病,是某些組織、器官退行性變化或感染病毒造成的。慢性病害怕同時患上其它急性疾病、不能耐受急性病治療中的外科傷害或藥物反應。比如高血壓、頻繁性感冒、神經衰弱、關節炎、支氣管炎、哮喘、習慣性便秘、白血球或血小板低下、慢性胃炎、肥胖、高血脂、高血粘、血管硬化、冠心病、慢性肝炎、膽囊炎等。

 

急性病是一種發病急劇、病情變化很快、症狀較重的疾病。例如霍亂、急性闌尾炎、急性尿毒症、急性肺結核、急性肝炎等。意外傷害(包括車禍、槍傷、中毒等)不是疾病,但卻是因為短期內失血過多,或組織器官功能嚴重失常造成的人體健康緊急狀態,也應該算是某種急性病。

 

癌症,如果是早期(一期二期),手術後可以作為慢性病治療,存活幾年,十幾年沒有問題;如果是中晚期或出現轉移就不是慢性病了,而是轉成急性病了,其存活期之短,病情發展之迅速,往往出乎人們的意料。過敏,有慢性的,也有急性的。

 

  許多慢性病常常是急性病演變而來,常見的原因有以下五種:

 

  一、就醫過遲。許多病人對疾病的早期症狀如發熱、咳嗽、氣喘、腹部不適、消化不良等症狀不予重視,到第一次就診時,疾病已進入慢性階段。這就提示人們,平時應該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一發現有異常征象,應及時就醫,並合理調理。由此可見預防醫學的重要性。

 

  二、調理不正規。這是疾病由急性變為慢性的一個較為多見的原因。治病如打仗,必須徹底將“敵人”(病原體)消滅,才有可能痊愈。許多人用藥後症狀有所改善和暫時消失時,就誤認為病好了,或者擔心西藥的副作用,於是過早地擅自停藥或減量。殊不知這樣做等於閉門留寇,使病原體在體內潛伏,一有機會又出來興風作浪。調理不徹底,或停藥過早,使用藥量不足,都會使疾病演變為慢性。這裏的“調理”,包括藥物、藥膳、營養補充品等綜合調理。

 

  三、休息時間不足。急性病演變為慢性病也與病人不重視休息,過於勞累有關。常見的如急性肺結核,病人在急性期必須要充分休息,增加營養,以減輕肺髒的負擔,減少身體的消耗,提高抗病能力,才有可能較快地康複。否則,必然會導致機體抗病力下降,用藥難以收效,從而逐漸轉變為慢性。由此還會導致病情惡化,發生嚴重並發症。

 

  四、營養不合理。營養供給是病人康複不可缺少的條件。患病後由於疾病本身的耗損和食欲減退,身體比平時更需補充營養。因此,在用藥的同時,必須想方設法根據病人的病情合理調配飲食,包括營養補充品(保健品)。比如患急性肝炎時,若營養長期不足,則不易康複,而極易轉為慢性。

 

  五、精神負擔過重。患急性病後,如果病人的精神狀態不佳,過分緊張焦慮或悲觀失望,常常會影響療效,使病程拖長而轉為慢性。    

 

生物反應修飾劑:急性病與慢性病治療效果對比

 

急性病的治療,通常采用西醫西藥,而且對症下藥,療效非常顯著,雖然有些中草藥也會用於急性病的治療,但不多。問題是,西藥的副作用,往往需要中草藥和藥膳來調理。對於不適應中草藥和藥膳的歐美人來講,他們往往采用食品補充營養來調節,或者使用具有一定藥效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來調理。

 

慢性疾病用常規藥物(尤其是西藥)治療效果非常有限。除抗生素等少數藥物外,西藥治病大多隻能治症,疾病本身大多是在症狀消失後靠自身康複能力消除的。除抗生素外,西藥直接治好的疾病不到疾病總數的8%。西藥治療慢性疾病常常會發生嚴重副反應(副作用)。

 

治療慢性病往往需要長期服藥,在這方麵,中草藥和藥膳的效果就比較明顯,因為副作用小。具有一定藥效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效果往往超過了中草藥和藥膳。

 

舉例來說:高血壓的治療藥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受體阻斷藥、氯沙坦、血管緊張素抑製劑、利尿藥等。利尿藥的作用機製是通過利尿,降低血容量實現降壓作用。長期應用利尿藥會使血粘增高,並可引起低血鉀、低血鎂、高血糖,會使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尤其有痛風病者不能用。血管緊張素抑製劑(ACE1)亦能降壓,但對肝髒有毒性。腎功能腎竭、糖尿病、雙側腎動脈功能狹窄者禁用,孕婦也不能用。

 

但是,如果使用高品質的魚油、輔酶Q10、葡萄籽粉、消化酶、維生素C以及蝦青素等等這類軟化血管、調節鈉鉀平衡、清除血管自由基、降低血液黏度、提高免疫力的營養補充品,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講,也會達到較好的效果,而且不會傷肝傷腎。

 

很多慢性病患者若去醫院必定給藥,但不去看病也能熬過,長期比較,治病和不治病沒有本質差別,而且現在誤診率也相當之高。所以,最好的治療方法還是依靠提高自身康複能力實現健康。現在有些醫院提倡應用生物修飾劑(也稱生物反應修飾劑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它是通過改變或放大機體內自然過程來治療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化合物,免疫治療利用它來增加免疫係統的活性,從而增強機體對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但問題是西藥中的生物反應修飾劑,基本上都是人工合成的,有相當嚴重的副作用。預防醫學采用能夠提高免疫力的營養補充品(保健品),中醫叫扶正固本、扶正祛邪法治療慢性疾病,這些都是沒有副作用的。

 

在藥膳和食療方麵,食用菌治療慢性疾病有非常良好效果。一切疾病發生的根源,直接根源、間接根源都是組織病變,細胞病變。而食用菌之多糖成分有修複細胞損傷、提高細胞受體敏感性、恢複內分泌功能、改善血液微循環,提高機體自身康複能力的作用。食用菌所含有的三萜類成分有安神、解痙、降低血液黏度、提肝功能等作用。核苷類、靈芝堿有增強組織生理功能的作用。食用菌各種成分有機配合應用,對機體能發揮全麵調理、促進機體康複的作用。食用菌所含的多糖等成分就是生物反應修飾劑,就是扶正固本的保健品。在各種食用菌中靈芝的作用最為顯著、全麵。所有中藥中就功效的顯著性、全麵性而言,沒有那一種中藥可與靈芝相比的。但由於價格因素或假貨太多,人們還是退而避之。

 

高品質的保健品,比如蘆薈汁、蝦青素、魚油、輔酶Q10、葡萄籽粉、消化酶、益生菌、薑黃素,因為是提取天然草藥或水果等動植物營養精華,藥效成分的濃度很高,而且營養全麵與均衡,重在提升人體免疫力,也就是一類天然的生物反應修飾劑。在療效方麵,要超過上述的食用菌,以及者中國傳統藥膳或草藥。

 

    總之,如果把預防的概念做到位,做足,做提前,做好,不僅急性病不會轉變為慢性病,而且慢性病的風險也會大幅度降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Bounty 回複 悄悄話 還有遇見庸醫了,耽誤了治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