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再認識:微波爐到底有沒有危害?

(2013-11-16 14:08:05) 下一個

 

很多年來,網絡上對於微波爐有兩種對立的觀點:

 

甲方:微波爐有害健康。

 

他們的理由是:早在1961年,美國科學家戈登就發現:微波爐的微波在人身體上沿神經纖維造成乙酰膽堿(不是激素)的積累,即使微波爐的微波發射極其微弱,也會引起許多疾病。不久之後,又得到了法國居裏基金會研究人員達爾達隆的證實:微波爐的電磁波(微波)外溢(由於采取了安全措施,這種外溢量很小)能造成永遠不能愈合的燒傷,微波爐能把半徑3-5米的磁場結構破壞;在微波爐附近,由於人體細胞振蕩所產生的磁場會被擾亂。據美國研究報道:長時間呆在微波爐旁會引起心跳變慢。曾經有一個病例,病人死於一次輸血,而血液是經過微波爐加溫的。這是第一次證明:微波爐加熱,對物質的化學性質造成了根本的破壞。

 

微波爐對食物的破壞十分可怕。有人說,用微波爐“煮”過的、或解凍過的食物,就不再有任何活性維生素了,隻剩下一些熱量在胃裏“濫竽充數”。瑞士皇家科技協會的Hans Hertel博士和Bernard Blanc博士經過實驗發現:微波加熱破壞了食物的營養成分。微波食品的誌願者的血清會導致發光細菌發射出更多的冷光,因為微波中的能量被轉移、積蓄在食物的分子鏈中,改變了血清的能量結構。美國、前蘇聯的研究人員發現,無論何種食物,一旦經過微波加熱,都會產生已知的致癌物;除此以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吃微波食品的人的消化係統紊亂,淋巴係統發生障礙,血液中的癌細胞增加。統計數據表明:經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腸癌,消化係統也會逐漸崩潰。前蘇聯人還發現了荷爾蒙異常情況,特別是男性和女性荷爾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現異常。此外,細胞膜的電解性出現不穩定現象,維持正常的細胞膜電解性對細胞的健康和細胞間的連接是至關重要的。長期食用微波食品會導致永久性的腦損傷,造成記憶力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情緒波動、智力下降等。

 

總之,“微波爐有害論”包括以下幾個方麵:1,微波爐會造成電磁波或電磁輻射和微波泄漏(微波其實就是電磁波或電磁輻射的一種);2,使用微波爐加熱,會造成食物的營養價值嚴重流失;3,當你吃微波食品時,身體會集中產生一定的有害變化。因此,人們不能圖方便就經常使用微波爐。

 

乙方:微波可廣泛應用於通信、遙感等領域,造福於人類;而微波爐的發明是20世紀的重大發明之一。加工的食物是否對人體有害,目前還缺乏有說服力的證據,在嚴格的科學試驗之前就妄言“微波食品對人體有害”顯然是不負責任的。 

 

有人說蘇聯於1976年取締微波爐的使用,並發表了全球警告。據全球最大的微波爐生產企業格蘭仕公司海外部調查結果:前蘇聯根本沒有發過取締微波爐的警告,而是翻譯者曲解了原文的意思,原文是講要注意防止微波爐的微波泄漏。

 

甲方乙方都說了,那麽,微波爐到底有沒有害呢?如何理解微波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呢?

 

其實,這個很明顯,微波對人體的傷害肯定存在。問題的第一點不是微波,而是微波泄漏,物理問題;其它電磁輻射也到處存在,手機、電視、電腦等等,關鍵是強度如何,是否采取了避免措施。

 

網絡中有對比的證據:據有關專家介紹,微波爐工作時所產生的輻射,甚至比一根普通日光燈管還要少。目前微波爐微波泄漏的國際標準是每平方厘米不超過5毫瓦,不會對人的健康產生任何危害。中國微波爐泄露每平方厘米不超過1毫瓦的標準,比每平方厘米不超過5毫瓦的國際標準還要嚴格。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物理學女教授阿戴爾研究微波輻射對小動物和人類的影響已超過25年,她解釋道:雖然微波與X光和伽馬射線等同屬放射線,但其量子能量卻相差數百萬倍。她指出:微波殺死細胞的唯一途徑就是令它“熱死”,而微波爐泄漏的輻射永遠無法達到如此程度。 

 

問題的第二點是營養學範疇。

 

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地區,家家都使用微波爐,但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他們出現營養缺乏是微波爐導致。據食品衛生監督部門檢測分析,卷心菜經微波爐烹飪,維生素C的損耗率為4.76%,而傳統烹飪方法導致的損耗率為19.04%。另外,微波爐烹飪後,食品中礦物質、氨基酸的存有率也比其它烹飪方法高得多。

 

這是從烹飪時間與存有率來分析得出的結論。由此可見,短時間使用微波爐,才不會導致食品中營養成分更多地被破壞。

 

微波爐隻是一種高效率的加熱方式(通過水分子在高頻電磁場中偶極旋轉,摩擦生熱),本身並不會引起疾病。由於快捷方便,有些食物的營養還不容易丟失。但部分營養是要長時間加熱(例如傳統的燉湯)才能被人體吸收。最主要的差別是微波爐提高了效率,但是犧牲了一些美味的做法。

 

關於用微波爐熱是否會破壞的營養成分問題,關鍵在於加熱時間的長短。因為微波爐的加熱速度極快,而保存營養成分的溫度不能太高。據有關資料顯示,微波爐的殺菌能力主要來自於熱力效應和生物效應。熱力效應能使細菌的細胞蛋白質受熱凝固,導致細菌死亡。

 

如果用微波爐加熱時間過長,會使中的蛋白質受高溫作用,由溶膠狀態變成凝膠狀態,導致沉澱物出現,影響食品質量。加熱的時間越長、溫度越高,其中營養的流失就越嚴重,主要有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流失得厲害,其次是乳糖。這個結論是與營養相關的。但是,從七大營養素來講,與溫度和時間關係最密切的,除了維生素流失之外,就是蛋白質問題。而其它的營養,比如澱粉、纖維素、礦物質、脂肪等,變化不是很大。

 

蛋白質變性問題與微波爐

 

從環保和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攝入食品的多樣化,以及烹飪方式的簡單化,是人類健康食品的大趨勢。食用加熱時間太長導致的高溫食品,是消化係統癌變的主要原因。

 

高溫下,蛋白質變性,蛋白質變得容易被我們人體吸收利用,這是我們食用蛋白質的最基本原理。 我們所吃的所有蛋白,比如肉、魚、雞蛋、牛奶、豆漿、豆腐,做熟的過程(加熱,比如篝火、炭火,爐子,微波爐,高壓鍋,電磁爐等)就是蛋白質變性的過程。

 

低溫導致的蛋白質失去原有的活性,但是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沒有變化。高溫變性是將蛋白質水解成多個氨基酸,高溫的蛋白質變性是指蛋白質之間的二級健和三級健斷裂,這樣的話有利於人體中的蛋白酶消化和分解蛋白質成小分子的氨基酸,高溫還可以殺死雞蛋中的一些細菌。

 

有人說不管你加不加熱,人體還是會吸收利用同等數量的必需氨基酸,而這些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同樣不會因此而改變。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因為蛋白質變性有一個空間結構改變問題,隻有空間結構改變了,蛋白酶才有可能逐漸講蛋白質水解,變成氨基酸。

 

假如某種蛋白質異常加熱後,空間結構改變了,而這種異常加熱是非大自然的自然方式(篝火、炭火,爐子等),而是采用現代物理學方法(比如微波爐,高壓鍋,電磁爐等),這樣的加熱方式,是在大自然組建我們人體時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現代物理學方法改變了蛋白質空間結構,使得我們人體原有的蛋白酶無法識別,或者不能完全識別我們吃進去的蛋白質,或者多肽。結果呢?

 

我們身體的免疫係統(免疫細胞和免疫蛋白)就會認為這種東西是一種異源物質入侵。它們會緊急動員,采取免疫反應,動用免疫細胞和免疫蛋白來“消滅”這些異源物質。如果長期進行這樣的免疫反應,將會造成人體的免疫力逐漸下降。

 

所以,主婦們,放棄食用微波爐吧! 放棄微波爐,高壓鍋,電磁爐等現代工業化的異常加熱的烹飪方式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