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回顧與展望:中國四大科學考察2010-2012

(2011-08-16 05:20:08) 下一個



 

    中國人一直在挑戰人類的極限,並在世界近代科學史上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最近幾十年的進步表明:中國人正在滿懷信心地追趕世界先進科學的步伐。下麵來看看四大科學考察在這幾年的進展:

 

1,上天

 

200710241805分,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嫦娥一號”的發射成功,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嫦娥二號”於20101011859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獲得了圓滿成功。“嫦娥三號”是嫦娥繞月探月工程計劃中嫦娥係列的第三顆人造繞月探月衛星,計劃於2013年發射,將實現軟著陸、無人探測及月夜生存三大創新。“嫦娥三號”最大的特點是攜帶有一部“中華牌”月球車,實現月球表麵探測。

 

中國載人航天計劃於1992年正式啟動。迄今,神舟號飛船共進行過7次發射,前4次為無人發射。神舟一號飛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實驗飛船,於19991120日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北京時間1121日順利返回,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於20031015日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這次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現由俄羅斯承繼)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2008925日由長征2F火箭發射升空,載有翟誌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三名宇航員,並實現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並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飛船於2008928日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的名稱,中國將於20118月底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對接,從而建立第一個中國空間實驗室。執行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通過出廠評審,於629日轉運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任務實施前最後階段的測試工作;7月末,中國航天集結號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酷暑中再次吹響;723日,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順利運抵,與先期抵達的“天宮一號”會合,執行本次飛行任務的各大係統參試人員陸續就位;8月底(就這幾天了),全球華人和世界各國民眾把目光投向中國,期待見證中國載人航天的新的裏程碑。

 

2,入海

 

我國於20025月發射了第一顆海洋探測衛星“海洋一號”,結束了我國沒有海洋探測衛星的曆史。今天,也就是北京時間201181665719秒,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遙十四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衛星發射升空。海洋二號衛星工程創造了五個“第一”:國內第一顆獲取海洋動力環境數據的衛星;我國第一顆高精度航天器;國內第一顆定量觀測的微波遙感衛星;第一次搭載進行星地激光通信試驗;第一次開展微波遙感器的海上輻射校正和真實性檢驗。中國海洋衛星目前規劃有海洋水色環境(“海洋一號”)、海洋動力環境(“海洋二號”)和海洋雷達三大衛星係列,海洋雷達衛星計劃2015年前發射,其遙感載荷為多極化多模式合成孔徑雷達,將對海洋溢油、海冰、海上目標監視等具有很好觀測能力。

 

2010531日至718日,“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在我國南海進行了3000米級海上試驗,共完成17次下潛,其中7次穿越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潛深度達到3759米。通過機械手,潛航員相繼把一麵五星紅旗,和寓意中國載人深潛成功的龍宮標誌物放到海底。1小時20分後,“蛟龍號”潛水器浮出海麵。這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第五個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北京時間2011726612分,“蛟龍”號首次下潛至5038.5米,順利完成本次5000米級海試主要任務。這個下潛深度意味著“蛟龍”號可以到達全球超過70%的海底。北京時間26338分,“蛟龍”號安全布放。357分正式開始下潛,下潛速度一度超過每分鍾40米。參加本次下潛的三位潛航員為葉聰、楊波和付文韜。“蛟龍”號設計深度為世界第一的7000米,預計2012年將進行7000米級海試。

 

3,南極

 

中國南極考察(ChinaAntarctic expedition)始於1980年初。1984625日,中國首次組織南極考察隊赴南極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和科學考察活動。

 

1980 年初,中國派董兆乾 、張青鬆 赴澳大利亞的南極凱西站度夏考察,至1984年,先後派出40名科學工作者分赴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阿根廷和日本等國的南極站參加度夏和越冬考察,並參加198113月首次國際南大洋生物係統和資源考察等國際考察活動。1984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派出由南大洋考察隊、南極洲考察隊、向陽紅10號遠洋科學調查船和J121號打撈救生船所組成的南極考察編隊,共有 591人參加考察,以陳德鴻為總指揮,進行考察活動,航程 26433.7海裏,曆時142天。

 

201141日,中國第27次南極考察隊曆經142天南極考察,航行2萬餘海裏,圓滿完成31項科考任務、25項後勤保障和1項國際合作任務,勝利凱旋。目前,中國政府正在麵向全國征集第28次南極考察越冬後勤保障隊員,長城站越冬崗位工作時間約為:201112月初-201212月底;中山站越冬崗位工作時間約為:201111月初-20134月初。

 

中國南極長城站是中國在南極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建於19852 10日,位於南極洲西南,喬治王島南部。

 

中國南極中山站建於1989126日,位於東南極大陸伊麗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維斯托登半島上。

 

中國南極昆侖站是中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位於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西南方向約7.3公裏。這也是中國繼在南極建立長城站、中山站以來,建立的第三個南極考察站。

 

4,北極

 

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科學考察船於199971日從上海出發,穿過日本海、宗穀海峽、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兩次跨入北極圈,到達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多年海冰區,圓滿完成了三大科學目標預定的現場科學考察計劃任務,獲得了大批極其珍貴的樣品、數據和資料。滿載著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豐碩成果的“雪龍”船,曆時71天,安全航行14180海裏,航時1238小時,於199999日抵達上海港新華碼頭。

 

2004728日,我國首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中國北極黃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鬆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

 

2010920日,曆時82天、總航行1.2萬海裏,中國第4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暨“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在結束科考任務後,順利返回位於上海浦東的極地考察專用碼頭。中國第4次北極考察是我國在國際極地年期間組織的最後一次重要的極地考察活動,是在中國前三次北極考察的基礎上,以北極海冰快速變化與海洋生態係統響應研究為主題的一次北極地區多學科的綜合考查。

 

推測:2012年中國可能開始第五次北極科考。據悉,中國航母“83”艦以及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將會參與這次考察,這將是一次具有戰略意義的科考航行。

 

由於北極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因而在全球政治、經濟和軍事變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北極研究在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的全球變化的研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是不可缺少的一環。總而言之,北極的科學考察不僅屬於具全球性意義的基礎理論研究,也和我們國家的中長期經濟規劃有著直接的聯係。通過對北極典型地帶、典型目標的解剖與對比,可望為整體地球係統的變化提供新的理解,以有效地提高對未來10100年尺度重大環境變化的預測精度,並為國家一級甚至國際規模的資源管理、環境戰略以及戰略空間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全球華人都在期待中國的每一個進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