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Dumpling是什麽東東?

(2009-11-11 18:56:20) 下一個

 

 

Dumpling,牛津字典解釋:1. Small ball of dough steamed or boiled, for example in a stew. 指蒸或煮的小麵團。2. Baked pudding made of dough filled with fruit. 水果布丁。金山解釋是“團子”、“麵團布丁”;詞霸解釋是“湯團”、“餃子”、“水果布丁”;雅虎翻譯為“餃子”;Google翻譯為“餃子”、“團子”。

 

牛津字典解釋的意思中,沒有哪個能對應我們“餃子”的涵義。第一個意思僅僅指麵團,就是和好的麵做的小麵團。第二個意思是水果布丁,這更遠了,布丁本來就是歐美的食品。從構詞法來看,dumpling應該是一個純英文單詞,本意就應該是麵團一類的食品,不可否認英國有麵團的食品。其它的解釋中有“餃子”,用dumpling來解釋“餃子”,非常牽強,這本身就是用英美人的文化來注釋我們中華文化。因為中華文化的傳統食品,是與文化聯係在一起的。如果直接用“dumpling”,就會造成歐美老外的誤解,那就是,我們的傳統食品 “餃子”,不過是一種“肉餡做的布丁”,而餃子所蘊含的漢民族的團圓、和睦、喜悅等內涵,就全部沒有了!而實際上,dumpling,其實是一個很籠統的詞,凡是有餡的食品都可稱為dumpling

 

那麽,中華文化的傳統食品應該如何翻譯呢?

 

1,餃子:Jiaozi。常見:Chinese dumpling(s)。如果是煎餃,就是Pan-fried Chinese dumpling(s)。水餃,Shui JiaoBoiled dumplings;蒸餃,Steamed dumplings

 

此外,在海外華人餐館,有一種叫“三角餃”的油炸點心(Dim sum)。三角餃,源自Samosas,翻譯為“薩莫薩三角餃”、“咖喱角”等等。顯然,Samosas是一種印度食品:一種夾有肉或蔬菜的三角形麵包,中國人隻不過改做中國味道了。

 

    2,粽子:Zongzi。常見:Rice dumpling(s)

 

    3,湯圓、圓宵:Tang YuanYuan Xiao。常見:Black sesame dumpling(s)

 

4,包子:Baozi。如果是煎包,就是Pan-fried Baozi。著名的叉燒包(Char Siu Bao)有一個長長的名詞:Buns with barbecued pork filling

 

5,饅頭:Mantou。常見:Chinese bun(s)Chinese steamed bun(s)。如果是煎饅頭,就是Pan-fried Mantou;如果是炸饅頭,就是Deep fried Mantou。有一種花饅頭,就是Flower bun(s),因為bun是麵包,Flower bun(s)就是特指中國的饅頭。

 

6,花卷:Huajuan。常見:Flower roll(s)。“花”卷起來後,就是麵團了(有創意)。

 

7,春卷:ChunJuan。常見:Spring roll(s)。春卷通常是油炸的,所以是Deep-fried spring roll(s)。其它有中外結合的春卷,如:Sushi spring roll(s)Ham spring roll(s)等等。這個Spring roll(s),很有意思:“春天”卷起來,就是把綠色卷起來,蔬菜卷啊。

 

8,月餅:Moon Cake

 

9,混沌:Won tonHundunMaoerduo(貓耳朵,天津名),Baomian(包麵,湖北名),Yuntun(雲吞,廣東名)。

 

10,燒賣、燒梅:SaomaiSaomei

 

11,鍋貼:Woktie

 

12,韭菜盒,Fried leek dumplings

 

當漢堡包、麥當勞、好萊塢、牛仔褲這些詞――美國文化的元素,出現在漢語裏麵的時候,意味著美國文化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中。這些代表著快餐食品、工業式電影、休閑服飾的美國大眾文化的潮流開始衝刷、浸潤我們的自己的文化。可見,要保持中華文化的特色,這些標識漢民族文化的特質的東西,應該作為特定的術語進入其他語言,讓每一個有機會接觸中國和中華文化的人,迅速地了解這些。它們就像哲學裏的“範疇”,是構成漢文化的基礎單元,他們是基礎概念,是不可翻譯的,必須引入到另一語言中,讓另外的民族人去理解這些基本的“文化概念”。類似的例子還有“筷子(Kuaizi,不用 chopsticks)”、“豆腐(Doufu,不用bean curd)”、“春節(Chinese New Year,不用Spring Festival)”等等。

 

英國、美國、澳大利亞人恐怕都有自己的俚語、方言,中國人要想使英語在中國普及,說英語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有自己的俚語、方言啊?答案應該是肯定的。中國人的俚語、方言,你去問外國人應該怎麽說,這是不是很可笑啊?你隻需用漢語拚音按英語單詞的構詞慣例去創造就可以了(像jiayou加油!dese得瑟等等)。因為語言是有生命力的,世界上每年都有許多新的詞匯被創造出來,也有許多舊的詞匯被世人廢棄不用。另外,像中國的地名、人名、節日名、中國獨有的食品、物品等等,你都完全可以用漢語拚音去解決。一個詞的翻譯,蘊含著翻譯者的態度,也是其內心的文化定位。唯有有意識地去推廣本民族的文化基本概念,方能使我們的文化為更多的人了解。

 

附:英語中借用漢語的詞

 

bok choy(小白菜)、chop suey(雜燴)、chow mein(炒麵)、dim sum(點心)、ginseng(人參)、kang(炕)、kaoliang(高粱)、kaolin(高嶺土)、kumquat(金桔)、letchup(番茄汁)、litchi(荔枝)、logan(龍眼)、mango(芒果)、tofu(豆腐)、tunka(冬瓜)、won ton(餛飩)、silk(絲綢)、tea(茶葉)、Twankay(屯溪)、Keemun(祁門)、Oolong(烏龍)、Yu-chien(雨前)、gongfucha(功夫茶)、yaman(衙門)、Casino(賭場)、cumshaw(小費,賞錢;come shore)、kowtow(叩頭)、lama(喇嘛)、mahjon(麻將)、wok(鍋)、sampan(舢板)、coolie(苦力)、pailou(牌樓)、cheongsam(長衫)、kungfu(功夫)、qigong(氣功)、wu shu 武術)、chopsocky(功夫片)、running dogs(走狗)、paper tiger(紙老虎)、tycoon(大款、巨亨)、tai chi(太極)、fengshui(風水)、Maotai(茅台)、Dragon dance(舞龍燈)、dragon boat racing(龍舟賽)、Taikonaut(太空人,中國宇航員)、航天員(hangtianyuan)、太空船(Taikongchuan)、Xanadu(世外桃源,Shangrila,香格裏拉)、不折騰(buzheteng)等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