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四麵楚歌之歐洲篇 東歐經濟大悲歡之八

(2009-09-16 09:41:05) 下一個

 

如果把歐元區的經濟放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家的框架下來看,歐元區國家經濟發展的國家經濟不平衡,其實就是相當於俺們中國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單一的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也許對各個國家的經濟狀況,無法進行對症下藥。比如說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幾年,歐洲央行采取了升高利率的政策,其結果就是對德國來講,經濟增長率不高,通脹壓力不大,歐洲統一利率顯然太高,不利於刺激德國的經濟增長。

而同樣的利率,對西班牙、希臘、愛爾蘭等國家,就顯然過低,沒有辦法把過熱的經濟冷卻下來,以壓製通脹壓力。

其實大家心裏都比較清楚,光是一個統一的貨幣政策,是不可能解決區域內部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你必須有一個統一的財政政策才可以做到。

而統一的財政政策,就是說歐元區必須有一個對應的政府結構,可以從現在的“地區性”的各國政府手裏,拿過來足夠的權力,可以解決整體的財政政策問題,比如說稅收,財政支付等等手段,用來解決內部的不平衡發展。

說白了,就是歐元區裏需要政治統一。

在一個政治統一的國家,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地方,就會負擔比較多的國家稅收貢獻。而經濟發展比較慢的地方,就會得到來自於中央政府的財政支持,來降低大家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對一個政治統一的國家來講,不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大家都不會對這個安排有太多的異議。

可是對德國人來講,他們肯不肯做一頭牛,拖著慢悠悠的一群豬向前走?俺德國人,憑啥子要將俺多餘的錢,分給你希臘人去花?當然希臘人,也可以罵回頭,不是俺們希臘人買你德國佬的產品,你有發個屁財?

因此政治統一的難度,主要是身份的認同感問題。在美國,主要一個工廠從美國搬到墨西哥,大家就要抗議工作機會被外國人搶去了。可是同樣的工廠,從加州搬到了內華達州,大家就不會這樣抱怨。

可是對法國人來講,一個工廠搬到中國,和搬到捷克,是沒有啥子區別的,都是工作機會被可惡的外國佬給搶走了。

當年創建歐盟的主要人物之一,德國前總理科爾,談到了這個問題。他認為沒有政治統一,光是一個統一的貨幣,是不可能長期運行下去的。而當時歐洲人創建歐元區的一大原因,就是想通過統一貨幣的建立,最終令大家走到政治上的統一。

中國人常常說歐洲人缺少秦始皇,其實不然。歐洲的秦始皇,叫做亞曆山大,比俺們秦始皇統一中國要早,統一的國土麵積要大。俺們中國的漢帝國,其實和歐洲的羅馬帝國在人口,土地麵積和經濟實力,是差不多的。

歐洲曆史缺乏的不是秦始皇,而是漢光武帝、隋文帝和元世祖,將分裂的歐洲版圖重新組合在一起。曆史上的一些大佬,如拿破侖和希特勒,都沒有成功,那麽靠現在歐洲各國的民意,可以做到嗎?

不過經曆了10年,歐元好歹還是挺住了沒有倒塌,在“統一”這個整合方向上,反而比歐盟想搞的統一外交和國防政策還有像樣得多。不過將來的問題就是,因為歐元區雖然對成員國家的財政有一定要求,但從這幾年的發展情形來看,成員國家對自己獨立的主權財政政策還是不想完全交出來。

那麽隨著歐元區的國家越來越多,出現一個冰島這樣的(人家正想著如何加入歐元區呢),機會就會越來越大。這樣就對歐元區造成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區內一個國家破產,需要歐元區來搭救?

現在的處理方法是,如果那個國家出現問題,就是由IMF來處理。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美國的加州出現財政問題,或者中國的廣東省出現財政問題,會等著讓IMF來救援嗎?

當然如果要歐盟自己來救,肯定是有錢佬德國人出錢救了。可是德國人看見前幾年,你愛爾蘭人和希臘人,過著花天酒地而不知停止的日子,已經非常不滿了,現在你玩出火了,就要俺來救了?那你當初大吃大喝的時候,怎麽不需要俺來管你了?你隻管胡來,俺就隻管救人?

本來歐元區的做法是,讓大家簽訂一個合同,雖然缺乏一個統一的稅收和財政係統,但就做一些死規定,讓各成員國自己管好自己,不要把政府財政赤字搞得太高,最好就是收支平衡,能有點盈餘自然更好。

結果就在2003年,德國和法國已經就無法遵守這個協定,導致了這個協定的放棄。雖然後來算是修改了,把規定放寬了,增加了這樣那樣的特例,那俺們歐元區國家,本來就不把你那個規定太當一回事,大家還是自己玩自己的好了。

大家增加想改變現在這種各成員國國債的回報率不同,導致了在競爭的資本市場中,信用差一點點國家借錢的成本過高,在資金短缺的時候,借不到錢。其中一個想法,就是形成統一的歐元國債,這樣的話,以歐元區整體經濟實力作為信用,大家把各國需要的國債數額合在一起,由歐元區發行統一的區域債券。

這種做法,就是俺希臘的信用不好,不過用整個歐元區的信用,俺就沾了你德國好信用的光,可以借錢便宜點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