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夢幻泡影之三十四 地區發展博弈

(2008-11-20 12:44:51) 下一個

 

六十七

 

 

 

 

 

相對於中國對美國國債的增持,在中國買進660億美元國債的同時,日本減持了128億美元,從而把美國國債第一債券人的大帽子,拱手轉讓給了中國。同時,美國的各位大佬們,從索羅斯,羅傑斯,到巴菲特等等,都早將手中美元脫手。事實上,在美國2004年開始發行的平均每年4千億美元的國債中,94%的買家是外國投資人(中央銀行和私人投資者)。

 

根據日本人的估計,除去美國金融救市的7千億美金之外,美國政府必須再增發1萬億美元的國債,才可以勉強過日子。而整個市場對美元匯率的期待是,當美國的投資從世界新興市場回流而帶來的貨幣猛漲完成後,美元的跌勢就會開始,通過跌美元來減輕債務負擔,就是美國政府的唯一法寶。

 

在針對日元今年已經在對美元猛漲15%的情況下(對歐元33%和對英鎊53%),日本在事實上已經在開始為西方經濟付賬。日本政府估計不得不在日元90點的價位上,進行幹預,但是估計日元漲到85的可能還是存在的。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會不斷的減持對美國國債的持有量,其中一個方法是,為了“幫助”美國應付歐盟在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挑戰,日本已經借了1千億美金出去,使手上的活錢很少了。所以日本的經濟學家們建議,如果美國需要向日本借錢,可以參照美國卡特政府在1978年發行了以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為幣值的“卡特債劵”,明年發行以日元計價的“奧巴馬債劵”。這樣日本就可以不管你美國如何貶美元,俺都可以高枕無憂了。

 

當然日本的難處在於美國要借,不敢不借。但是日本手上的美元已經快光了,那麽借日元,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不過日本這個擔憂是多餘的,俺們中國政府手上的美元大把的是,而且大家對美元國債的利率那幾厘,看得心的跳出喉嚨裏了,哪管人家信用違約市場上,美國國債已經是40多點,已經比垃圾債券好不到那裏去了。

 

中國人在經濟上一個最大的誤區,就是對美元的過度迷信。以為隻有拿貨真價實的商品,去換人家鬼畫符的綠條子,賺的錢才可以支持自己國內的經濟擴張,而不明白一個世界經濟大國,是可以用自己的本幣來支持經濟擴張。

 

如果俺們回到金本位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個現象:因為不能在大自然裏,開采出足夠的黃金,當一個經濟體規模過大,就會發現貨幣投放量不足,無法支持整個經濟的運作,更不要談經濟的擴張。因此為了支持經濟發展,大自然就要不斷的向人類社會貢獻黃金,以滿足經濟規模的需要。如果俺們把大自然看著是一個經濟實體的話,那麽它的賬戶裏,就必須不斷的增加赤字,才可以保證經濟的正常發展。如果老天爺開始玩收支平衡,就是全球金礦挖完了,那麽經濟規模就擴張不下去了。要是老天爺開始玩賬戶盈餘,那就是一船裝滿黃金的貨輪,比如說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國潛艇給掛了,這些黃金全部沉到大洋底,沒得撈,“還給”了大自然,那麽世界的貨幣量就少了,經濟規模就得降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紙幣的出現(包括通用的現鈔,支票,銀行匯票等等),後來到今天的塑料幣(信用卡,銀行卡,現金卡,禮物卡等等),以及銀行中的電子幣(銀行賬戶中的電腦記錄等等),之所以可以不斷的增加,來推動經濟實體規模的擴大,你所有貨幣的來源,中央銀行就必須象老天爺一樣,保持一個赤字的資金賬戶,不然的話,你經濟規模的擴大,就成了大問題了。

 

之所以在布雷頓森林協定後,美國的國債會上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必須保持一個國際收支的赤字狀態,才可以保證全球經濟的擴張。當然還是那句老話,就是實體經濟的發展,必須可以和你的貨幣投放量匹配,不然就是通貨膨脹。不過在這個安排下,除非全世界隻有美元一種貨幣,不然持續的國際收支赤字,比如導致美元和其他貨幣的幣值相對貶值。

 

 

 

 

六十八

 

在中國決定放棄靠美元儲備來推動自己的經濟擴張,而采取用自身貨幣的時候,就必須考慮用何種方法,才可以最有效的進行貨幣投放,而又不影響經濟活動的逐利機製。

 

經濟的機製就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因為錢來得不易,大家就要努力工作掙錢。你賺了錢,就可以去買商品消費,而你有的錢,才可以去作生產投資,創造出更多的商品。所以從邏輯優先來說,錢是先於商品存在,就是說如果你沒有增發的貨幣總量,就不可能有增大的經濟規模。

 

那麽這個貨幣總量的增加,俺以前也談過,是通過中央銀行投放的基本幣,和銀行係統借貸活動的再生幣來完成的。而俺們也知道,中央銀行調節最後的貨幣總量,可以通過調節準備金來變化貨幣乘數,也可以靠利率調節,來影響消費者的借貸行為,還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購買國債,從而把手中的貨幣發給銀行。

 

但是無論是美國私人擁有的聯儲局把資金注入私人擁有的商業銀行,還是中國國家擁有的人民銀行把資金注入國家擁有的商業銀行,作為貨幣創造最終端的央行,其行為就和黃金本位的老天爺一樣,必須有一個不斷增加的赤字賬戶,才可以推動經濟規模的擴張。佛裏德曼老爺子曾根據美國曆史上的貨幣發行量,得出一個3%的貨幣增長投放量,認為隻要把聯儲局收歸國家所有後(不知道為啥中國的那些號稱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們,反而主張中國央行從政府獨立),就控製基本幣的發行量就行了,然後讓自由市場去接受調整的利率。這個做法的結果當然就是導致市場利率的大幅波動,引起經濟的過度震蕩,而後來被美國聯儲局放棄。

 

而現在基本上表現這個赤字賬戶,就是靠的是國債來實現的。你可以把國債理解成類似於你存在商業銀行裏的儲蓄,就是把錢存到了最終極的貨幣發行機構,然後你就每年拿你的利息。而作為政府,其支付你的利息這部分錢,也是一種新的貨幣投放,並通過未來的收益(就像商業銀行放貸一樣)來解決支付問題。就像一個商業銀行,如果運行不良的話,所有的存款人就會去擠提,而導致這個銀行出現資金鏈斷裂,不得不倒閉。一個國家的國債以必須運用得當,可以通過不斷借新債,或者是稅收收入來支付每年的利息,而不會導致大家來“擠提”你的國債(當然表現在你的新國債沒人買),和政府的破產。

 

一個國家怎樣才可以把這個用國債來達到貨幣投放的尺度把握好?俺提出的就是兩條,一是以小杠大,國債增長速度低於GDP增長速度,結果是國債占GDP比重下降;二是最好保守一點,保持總債務不要超過40%。如果以中國的GDP總值在後兩年會達到30萬億的話,那麽40%就是12萬億。可以說中國政府的4萬億計劃,雖然讓人們大吃一驚,其實還是相當的保守了。

 

那麽在中國靠人民幣本幣的貨幣投放,來支持中國的經濟擴張,還要考慮一下貨幣投放的接入口問題。和幾個專家的討論中,大家的想法基本上有這兩條:

 

一個是中國高速鐵路的建設口。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的高速鐵路對整個經濟的推動最大,帶來效益最高,應該成為一個主要的切入口。但是中國現行的運作,是過度把鐵路建設企業化,試圖依賴企業自身融資,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投入,以及私人投資的合作,事實上是把建設高速鐵路的時間拖慢了。比如說青藏鐵路的建設,對國家的發展意義非常重大,為青海和西藏兩個省區帶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效益不是可以簡單的用這條鐵路是否可以收回成本,自負盈虧這樣的企業眼光來看待。如果這樣的工程,也要用簡單的商業投資來看,就會走日本新幹線的老路,使一個對國家經濟帶來巨大發展的基礎項目成為負債經營,這種做法是非常短視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