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夢幻泡影之二 美國金融危機

(2008-10-06 13:35:23) 下一個

 

 

 

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1983年,在斯坦福大學商學院任經濟學助教的時候,曾發表了一篇研究1929年大蕭條的文章。在這篇開創性的研究中,伯南克發現大蕭條在經過大量的聯邦政府資金投入,通過幫助企業的重建金融公司(Reconstruction Finance Corporation)和幫助家庭的住房貸款公司(Home Owners’ Loan Corporation),在1933年開始導致經濟複蘇。因此當他一旦看到美國金融企業的壞帳問題,自然就想起了這段曆史,決定隻有政府的救助才可以幫助企業過關。

聯儲局在宏觀調控經濟上,通常是用程咬金的三板斧:第一板是利率,第二板是貼現窗口,第三板是直接在市場裏通過國庫券的買賣,調節資金的流量。而當這三板斧都不中用的話,聯儲局就必須以國庫券的發放來向金融企業注資。其辦法就是將金融企業的問題債券,用聯儲局的國庫券交換,使這些企業可以改善其資產品質,易於融資,希望政府可以在幾個月後才需要直接向金融企業注資。

這個打算很快就破滅了。那就是發生在9月13-14號周末的雷曼兄弟的破產事件。本來雷曼兄弟還在和中國的中信證券和韓國的開發銀行接觸,希望能夠蒙些資本進來。但當聯儲局決定不進行信用擔保時,這些談判全部失敗,導致了雷曼兄弟的破產。當時伯南克,鮑爾森,和紐約聯儲分行主席蓋斯洛(Geithner)錯誤的認為,整個金融市場對雷曼兄弟的破產應該有心理準備,而且救了熊士坦之後,就不想次次都由政府出麵,造成不可收拾的場麵。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美國國際集團麵臨倒閉,聯儲局不得不出手,以避免債務違約市場爆炸。而當時美國聯儲局的“創造性”借款已經把其賬麵推到了1萬億的高點,其中大部分是借給各銀行,投資行,再加上熊士坦的290億美金和美國國家集團的850億美金。這就違背了中央銀行作為最後的資源的原則,而使其變成了借錢的第一資源。這些行為已經引起了美國國會的不滿,使聯儲局的救市操作從一個技術行動,變成一個政治博弈。

雷曼兄弟的破產,導致了很多私人投資人的血本無歸,導致大量的私人資金從資本市場逃進了國庫券市場,一時間居然把國庫券的回報率推到了0%。其結果就是資本市場完全停止運轉,迫使企業不得不走回銀行去貸款,導致了在918號之後的一個星期,是自1981年後的頭一次,居然一單生意都沒有發生。

美國企業的平常的資金渠道是,在資本市場發行短期債券,以低於銀行貸款的方式為流動資金融資。當資本市場完全凍結之後,各銀行開始儲存現金,一是應付其對各企業信用的契約,一是要應付可能導致的存款戶擠提,當然由於對其他銀行到底多少爛帳在身不是很明確,就導致了銀行之間不肯進行同業拆借,把同業拆借利率推高到了6%。通常這個利率應該隻是比聯儲局基本利率高一點而已,但在930日,居然衝上了6.88%,比聯儲局基本利率2%高於3倍多。甚至在一些問題銀行寧願以11%的利率,從歐洲中央銀行貸款,許多銀行那天存了620億美金入歐洲中央銀行,寧願少賺點利息,也不願意借給其他銀行。

 

 

 

 

這樣美國經濟的危機,就開始從華爾街的虛擬經濟走進了主街的實體經濟。一個是資本市場的凍結,一個是由於銀行同業間的困難導致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 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高企。這就導致了短期借貸的成本高漲,從浮動房貸,汽車貸款,學生貸款,到所有短期貸款的成本增加,就使實際經濟的運作受到打擊。而在聯儲局所有的武器都用完了之後,直接向銀行注資就成了一個不得不做的選擇。

要知道現在的金融業是如何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隻要看一下930日的例子。通常在美國股市開市前的幾個鍾頭,大量的投資人和銀行之間會交換外匯,以便投資人可以在美國股市開市後,進行投資活動。但由於對對方銀行的情況擔憂,大家害怕在轉換的過程中,即把外匯匯進去之後,該銀行突然倒閉,所以不願意進行交換。結果在歐洲中央銀行,英國國家銀行,和日本中央銀行的合作下,美聯儲局必須借出6200億美元來使市場可以運作。

所以說,美國的救市是不可避免的,那麽這個市,救還是救不了,也是一個未知之數。據美國的聯邦儲蓄保險係統(FDIC)的估計,在美國現有的106千億的私人房屋貸款總數中(不包括商業房貸),在今年6月份時,已經有5千億,大約4%,嚴重的斷供。而救市計劃的7千億就是希望能夠把這個市場的危機消除。那麽到底次貸的總額有多大?根據MSNBC的數據,其總額估計是13千億,現在的斷供率是43%。而且隨著經濟惡化,失業大幅出現,不光是這些還沒有斷供的次貸,恐怕是非次貸和商業房貸可能都會開始變成爛帳。

跟隨著壞房貸的就是建築在之上的相關金融衍生產品,這也屬於這次救市計劃的範疇。當然買進有問題的銀行也是一個選擇。這裏牽涉到的頭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大家都有問題,那麽買那家和不買那家,就是一個政治問題。為啥聯儲局你決定就熊士坦,卻不救雷曼兄弟?這樣的問題就會在救市計劃實施的時候,引起各界的爭議。因為扔下了錢是杯水車薪,所有的銀行都想爭大餅,發動自己控製的國會議員大打出手,場麵估計不會好看到哪裏。

第二個問題,就是你開什麽價錢,讓這些銀行將爛貨扔給納稅人。現在你手上拿著的房貸債券如果到期的話,可以每1美元的債券,,賣65分。當然因為現在市場流通差和當時的價值高估,在現在的市場上可能隻可以賣35分。如果要讓銀行重獲資金,就必須用65分去買,讓那些在賬本上將其以市場價記賬的銀行,就在衝銷之後,增加的資金,可以對商業增加借貸。但這個方法就是由納稅人幫銀行付賬。要減少納稅人的損失,就要求以35分去買,那麽就對銀行資金沒有幫助,反而令那些以非市場價記賬的銀行手上的資金更少。

在日本1990年金融危機的救市方案裏,同樣麵對這個問題。當時日本在1992年成立的合作行用購買公司(CCPC  Cooperative Credit Purchasing Corporation)就是不肯出價太高,而導致許多銀行寧可死撐下去,都不願賤賣的情況。當然相對於日本的救助計劃依賴於私人資金,美國的問題資產援助計劃(TARP Troubled Assets Relief Program)因為花的政府的錢,可能要花的爽快一些,讓那些胡來的金融家們可以比較“情願”的讓美國老百姓做冤大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worldbull 回複 悄悄話 博主年輕有才博學,佩服
井底望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parisparis_loi的評論:
謝謝。寫得匆忙,應該是現金市場,尤其是商業票據市場。
parisparis_loi 回複 悄悄話 導致大量的私人資金從資本市場逃進了國庫券市場
---correction: ST credit market is called money market. Problem is only in the ST credit market. "capital market" is a too broad term.
dodododo2046 回複 悄悄話 太好啦又開始寫啦。謝謝!
PROFESSOR3 回複 悄悄話 保爾森不救雷曼不是因為錯估形勢,而是因為政治上行不通。因為前麵出手太多,已經引起執政的共和黨內的反對之聲。救市計劃第一次未能在國會通過,就敗在共和黨國會議員,而非民主黨。這次的金融風暴對小不實的石油財團是個好消息,因為他們早就卷款出逃了,把錢全部存到了中東。這次金融危機掩蓋了他們是唯一勝利者的事實。華爾街是獲利者同時也是犧牲品,而納稅人是唯一的純犧牲品。也是美國納稅人該得的報應,因為他們竟然兩次選了一個竊國大盜當總統。
另外,前文中將“杠杆”解釋為Margin太過狹義了,Margin是融資,隻是Financial Leverage(金融杠杆)中的一種而已。
博主好文,頂一下。
am89sun 回複 悄悄話 沙發啊!
得知博主要繼續寫下去是本月最好的消息

heh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