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談天說地 古往今來 曆史人文 天下大勢
個人資料
正文

夢幻泡影之九 中國經濟變局

(2008-10-15 14:16:48) 下一個

 

十七

 

 

在討論美國金融危機和經濟困境時,大多數的討論著重在美國政府對胡作非為的金融界缺乏監管。但卻忘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實就是,美國這些年的經濟發展,不是致力於提高普通人民,尤其是中下層民眾的收入水平,而是以提高美國人中最高收入的1%為主要政策考量。

在發展金融業作為基本國策後,實體經濟要麽轉移了出去,要麽困難重重。在華爾街輕輕鬆鬆就大撈一把,導致美國年輕一代的最傑出的科研人才,不是投身於科技創新,而是來到高薪的金融機構,用他們的才華,進行“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為各大機構設計出數學上和統計學裏最安全的風險模式,讓這些金融機構可以最大限度的運用財經杠杆。他們還絞盡腦汁,為這些公司設計出各種名目繁多,炫人耳目的複雜金融衍生工具,去繞過或者逃避金融監管的法規。

中國要從美國這次金融危機和經濟困境吸取的第一個經驗,就是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首先是要讓中下層民眾富裕起來,而不要讓經濟模式隻是有利於少數金融業精英。第二條就是必須防止在金融業裏,形成一個輕易致富的行當,從而把中華民族裏最有創造力的頭腦,吸引去做那些對整個民族和國家,沒有建樹的事情。

這裏筆者還是要對金融業在整個經濟的運行中說清楚一些,其目的是不光讓中國政府的領導階層,而且中國的普通民眾,都真正明白其中奧妙,免得讓目前霸占著中國金融資源的所謂主流經濟學家們,拿著些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垃圾,出來胡說八道。

因為筆者並非經濟學專業,可以說隻是個半吊子,這種普及大眾的事情,更應該讓經濟學家們去做。可惜的是,以筆者的個人觀察,美國確實還是有一些經濟學家具有真貨色,美國經濟今天的失敗,在於不聽這些經濟學家的意見。而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家,多是以忽悠為生,中國經濟今天的成功,也在於不聽這些經濟學家的意見。這些所謂經濟學家們,要麽真是糊裏糊塗,學錯了理論,要麽就是身為外國金融集團在中國的買辦代理人,所以你搞不清楚這些人的觀點,是因為自己糊塗,還是兩國交兵,各為其主。本來損害中國利益,賺取私人或者其外國老板和外國國家利益,就是其在這個金融行業零和遊戲中工作的職責。

所以這裏筆者隻好勉為其難,先是向一些有見地的經濟專家們討教,然後加上自我的理解,希望以一種簡單通俗的方法,把這個問題談清楚,然後大家就會明了中國應該怎樣在現在這個國際金融危機裏破局。

首先,要讓大家知道為啥中國的外匯儲備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在現在的運作方法下,對中國經濟並沒有用處。就是說白了,如果中國的19千億外匯儲備,不是用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和改善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其現在的投資方式,除了可以提高經手人的傭金水平外,對整個中國經濟和國家並沒有幫助,損失不損失掉,沒什麽大不了。

要明白這一點,筆者先要簡單的介紹金融業在整個經濟活動的作用。

一切經濟活動,首先牽涉到的是兩樣東西,一個就是生產,一個就是消費。俺自己在家裏養雞,俺的雞生了個蛋,那就叫生產。俺自己把那蛋拿來煮了吃了。那就叫消費。別看這裏隻牽連俺一個人,但所有的經濟活動都在這個行為裏完成了。

 

 

十八

 

 

先是任何生產都會牽涉到投資。要養雞生蛋,就要花錢去買雞,或者買個雞蛋孵小雞出來,養大生蛋。可是投資哪裏來?隻能是俺自己的積蓄。俺左手借了錢給右手,從積蓄裏借錢去投資。或者就是向親戚朋友借錢,還的時候連本帶利。而這個功能,就是最初銀行和金融業的主要工作,借錢去投資,隻不過其積蓄並不是來源自身,而是來源於大家在銀行的存款。

從雞生蛋到煮蛋吃,還有一個經濟環節,叫做流通。就是將雞蛋從雞籠,搬到廚房這個過程。你那一段捧著雞蛋走路的過程,就是流通。其中消耗的勞力和成本,比如說走累了,中間歇一下,喝瓶可樂,這就導致了流通成本。或者是不當心,打爛了一個雞蛋,都導致了成本的增加。

那麽當這個消費主體和生產主體的關係,不是俺的嘴巴在消費和俺的雞蛋,而是鄰居阿二的嘴巴在消費,那麽就開始了不同主體的交換。阿二或者拿了一根蘿卜換俺的雞蛋,即易貨交易,或者給了兩個銅鈿,即貨幣交易。

在下一步,如果俺想把雞蛋運到30裏外的芙蓉鎮,賣三根蘿卜或者6個銅鈿的價格,路遠山長,中間或許還得在快活林酒家吃頓飯,成本自然上去了。可是誰在家裏看那些雞,保證生蛋呢?這就是流通主體的出現,即是臨村的阿三,專門走鄉串戶,收購雞蛋,然後運往芙蓉鎮。

這裏就開始出現了一個價格差,即是俺雞蛋賣給阿三的價格,必須要低於阿三在芙蓉鎮的賣價,因為阿三要考慮到路途中的一些雞蛋會打爛,要負擔在快活林的飯錢,和在悅來客棧的住宿費,而且阿三自己還要有利可圖。當然阿三發覺,自己在鎮子裏找王大媽,李大姐等買雞蛋,還不如賣給開雜貨鋪的阿四,讓阿四去解決最後的和吃雞蛋的那些口齒伶俐的嘴巴們打交道。當然阿四的進貨價和賣出價,也必須有個差額,才可以解決他開鋪頭的雜費和有他的利潤可賺。

所以說俺賣給阿三的價格就是出廠價,阿三買給阿四的是批發價,阿四賣給王大媽李大姐的是零售價。自然阿二可以跑來我這裏買些雞蛋,就是俺也可以直銷。不過這裏有個問題就是,如果俺的直銷價格低於零售價,王大媽也想跑來買,那麽阿三和阿四就叫苦連天了。

生產商和消費者地理距離越遠,產品和市場信息越閉塞,那麽流通商,其中包括批發商,零售商,和各個中間倒賣的貿易商的優勢就越明顯。因為現代社會的分工越專業,越細致,就要求你生產商用你之長,好好生產,而銷售商用他之優,努力銷售。但在許多情況下,生產商的利潤最後隻占了10%的利潤,而90%的利潤落到了銷售商的手上。

當然從風險角度來看,銷售商因為要存貨,不是所有的貨都可以賣出去,其風險要比生產商大。而生產商是有多少訂單,就生產多少,在這方麵要低風險一些。還有另一個趨勢是客大欺店,店大欺客,大型的銷售商,就可以擠壓小而多的生產商,反過來,大型的生產商,也可以擠壓小而多的銷售商。

全球的兩個經濟發展中,有兩個案例可以看一下。一個就是沃爾瑪超市,另一個就是戴爾電腦。沃爾瑪就是以最現代的庫存管理體係,降低其存貨成本,然後以全球性的采購網絡,向弱勢的小生產商壓價,而導致了銷售行業上的成功。而戴爾電腦,就是繞過各種中間銷售商,直接以直銷的方法,麵對消費者,而獲取比較好的產品價格,而導致其在生產行業上的成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