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啊撲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佳片臆評 (3)

(2019-01-28 10:12:06) 下一個
 
原準備學陶淵明了,“閑靜少言,不慕名利”; 讀書也是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忘食”卻不至於,倒是基本上能做到每有會意,轉眼就忘。 當然,這樣也就更沒時間扯淡和臆想了。


忘了是誰說的了,說人的意識有正反兩麵,像蕩秋千一樣,在魔鬼和天使之間蕩來蕩去。我的意識也不例外,一會兒蕩在魔鬼,一會兒蕩在天使,如此循環,如此往複……不過當到看到米麥這張片子,我在天使那邊停了半天。


 

 
(by 米麥)
 
 
仔細想來,知道為啥特喜歡這張了,它有那種細微的精妙,有點類似篆刻,也有點類似靜物 。照片布局均落,色彩錯落有致,每一處細節都對整體起烘托和添磚加瓦的作用。其色彩,光影,構圖等均具有不張揚的含蓄美感。那一縷陽光斜入畫麵,絲絲具有質感,讓人屏息觀看,生怕一絲風吹彎了那縷光柔光,那光又似一道天光,漸漸地收去你的視線……


我想,擅長描寫細節的大師納博科夫看到此景會這樣寫吧:“靜靜的街上闃無一人,牆上的碎影在有一搭沒一搭的閑扯。微微搖晃的紅葉逆光中晃動著半透明的紅。 其中有幾片葉子邊緣枯黃了,向內卷著邊兒,樹下一輛亮藍色小車安靜地等著薇拉嘟~~嘟~~的紅高跟鞋觸地聲……”。

 

*

 

提及篆刻,是因為去年開始喜歡篆刻。作為初學,有空就臨刻一些漢印、秦印和戰國璽等等,找找感覺。篆刻和攝影有一些相似處,例如篆刻的章法布局與攝影的構圖類似;篆刻筆畫穿插騰挪類似於攝影的“微構圖”;印麵留紅及邊邊角角的處理類似於攝影裏的留白等等。篆刻與攝影不同是,篆刻可任由個人發揮,寫篆與篆刻憑個人喜好,不太像攝影那樣比較受現實環境的限製。於我,篆刻大致會提供更大的臆想和扯淡的空間吧。反念一想,對於攝影,尤其是人文攝影,正因為這種現實的局限性,才使得攝影所反映的現實瞬間或空間巧合尤為珍貴,即“這個存在過”所反映的相對真實性,而不像其他一些藝術門類所反映的“這個可能存在”。兩者之間,也就是“非虛構性”與“虛構”性的區別。

 

PS的介入,攝影從原來的“這個存在過”慢慢走向“ 這個可能存在”。如果將“可能存在”一聲不響地裝作“存在過”,我覺得這對具有寫實性質的人文攝影是一種危害,當然,如果其歸類為藝術攝影、魔幻現實主義或者超現實主義攝影,則另當別論。


不知咋的,寫到這些,我意識的秋千似蕩過天使和魔鬼之前的中線,靠向了魔鬼一邊,嗬嗬。



*

 

 

 
 
(by 子夜歌)

 

又一張帶光的照片,很耐琢磨。 上下遊線條的呼應,有光,有影,“阿富汗女孩”的掛在哥特式建築塔樓。整個片子似還由一種內在的有關生命的東西有待探明,我還得琢磨琢磨。
 
於是琢磨一首的勤於換行的“詩”:

《界限》
 
明暗交接的斑馬線,

跨著過去,連著現在,

陽光迎麵撒進刺眼的未來。
 
 
牆上的你,

看著路上的行人,

也看著,

印在路上的影子。
 
 
我站在光影暗處,
 
我的影子和我合為一體。

 

似乎潛移默化受了博爾赫斯的影響,近來我的換行“詩”總有些莫名其妙的時間和空間糅合在一起哈。
 
 
 
*

 

 

 
(by 米麥)

 
看到此片,一下想起凱魯亞克的同名小說《在路上》。這小說雖不咋地,但名氣卻很大,似與當年性解放運動有關,相互推動,遂成大名。“在路上”一詞也 慢慢演變,似不僅僅表示“在路上”的原有意思,越來越夾雜著神神叨叨、頹廢、毒品、性愛等等意味。
 
臆想片中這位,大概當年就是“在路上”吧,而且至今仍在路上。那風揚起的長發,手上戴的布鈴布鈴似時間的風沙掠過的遺跡。黑白膠片的質感更顯出主體人物的滄桑感。也許,當再一次站在十字街口,他再一次堅定地覺得該繼續前行,永遠“在路上”吧。

 

 
 
*

 

 

                           
(by 南京西瓜子)
 
 
倫敦的雨,有瑪格南的調調, 元素複雜而有韻味,黑白搭配和人物縱深位置也恰到好處。倫敦以霧聞名,看此片似也能感受到倫敦的“雨味”。
 
 
據說小說《挪威的森林》會讀出“雨味”,我猜想那或許是小說創作的地點希臘米克諾斯島小島的連風帶雨的季節。不過讀完《挪威的森林》感受卻略有不同:似乎小說裏的“雲雨味”比“雨味”更濃一些,嗬嗬。

 

 

*

 

 

 

(by C80)

 
記得曾有人對芝加哥抱怨說,“你就不能好好拍片嗎?!”我想,芝兄要是中規中矩地好好拍片,那他就不是他了。
 
 
這張就充分地體現了芝兄如何不“好好”拍片。其實,拍片多年,要想拍一些“庸俗”不堪的美美的片子,對芝兄而言簡直是探囊取物,非不能為之,不願為之矣。
 
此片體現了攝者即使在拍模特,也不忘掃街的看家本領。下麵兩個模特,上麵兩個攝影師形成了一種幽默的呼應,這種呼應的捕捉是攝者視角獨到的體現,也是多年掃街錘煉的敏銳眼光的體現。試想如果僅拍兩個模特叫上山背景,那該是多麽無聊的片子啊。芝兄不落俗套的片子總會給你帶來一些驚喜,從外在的驚喜我們能體會到攝者的才華和奇妙的思維火花。

 

上一張側重構圖上和瞬間上的呼應,下麵這張側重人物表情上的對比。對於那些結夥出行、試圖“好好拍片”的攝影師,片中的老爺爺似乎都覺得無聊哈,一副無可奈何一臉嫌棄的模樣。
 
 
 
(by C80)

 

 

*

 

 

就個人經驗而言,掃街能拍到主體和背景在色彩上有呼應是比較難得的,所以掃街多用黑白片,一是排除不必要的色彩幹擾,二是較難碰到色彩很和諧的場景。
 
 
 
(by 達眼)

 

達眼這張彩片比較牛叉,有紅色的呼應,有黃色的襯托,總體上感覺色彩協調,無突兀和分散注意力的地方。

下麵影子這張甚牛,經典群像作品 。片子有突出、有襯托,女主角的傲驕姿態給人印象深刻,眾人既襯托又各具姿態, 如小說主角和配角的關係,相映生輝,攝影敘述的強弱和輕重拿捏非常準確。至於彩色方麵,則趨於單一影調,這種協調方式成功地避免了不同色彩分散注意力,畫麵和諧。這種通過色彩進行了畫麵的某種歸化處理,眼光獨到,值得注意。 另外一提,數碼的淡彩PS處理,使色彩降低對比,也有對眾多不同色彩的歸化作用。

 

 

(by Schatten, 膠片)

 

 

 (另,因是手機下載,個別照片的畫質和銳度有所影響,望攝者見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啊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uumia' 的評論 : 近段時間瞎忙之中。。。。祝好。。
Luumia 回複 悄悄話 久不見啊撲更新。
願一切皆好!
啊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土豆-禾苗' 的評論 : 有眼光哈,讚,他是攝影大牛人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喜歡C80的觀察
啊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uumia' 的評論 : 是,他們都是攝壇牛叉人物。。
Luumia 回複 悄悄話 這些都是啊撲小夥伴們拍的嗎?向你們致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