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話說老爸 (下)

(2004-06-14 17:35:52) 下一個
話說老爸 (5) - 老爸的仕途 老爸仕途坎坷,大學畢業後的前二十年都不得誌。想來想去,老爸骨子裏應該是有一股傲氣,不喜歡作違心的事情。 上大學的時候老爸和老媽一樣要求進步,申請入黨。那年代入黨是一個非常神聖、崇高的願望,要曆經磨難和考驗才能實現。老媽順利地實現了願望,以後一直積極進步,所以後來也作了個不大不小的科級幹部。老爸據說當年和他們的那個轉業軍人出身的書記和不來,又不肯卑躬屈膝,入黨一壓再壓,一直到老爸興趣索然。沒有黨籍、就沒有官銜,相應而來的工資、住房等等實際利益都是低老媽一頭。想想老爸那些年過得是夠窩囊的。 老爸老媽參加工作不久,就開始了文化大革命。據說當時單位裏分成“造反派”、“保皇派”,兩派互相鬥得天昏地暗。老媽好像是保皇派的,反正她肯定是攪在風口浪尖上,走“又紅又專”的道路。老爸屬於“逍遙派”,置身事外的那撥兒人,並自動要求去教工廠的技工學校。鬧得最凶的一二年,工廠停工、學校停課,教室的桌椅被砸爛。老爸卻遠離是非,一直訂閱專業雜誌,好像叫作“無線電”。在包括老媽在內的同齡人風風火火鬧文革的同時,老爸一直沒停鑽研業務。大概是當時被叫作“白專道路”的典型。 老爸在運動的那幾年裏為家裏作了兩件好事。一是學會了木匠活,家裏的折疊式的飯桌和大衣櫃,別人家還都沒有呢,老爸自己打了一套。後來屢次搬家,家具更新換代,而這兩件老爸的作品卻修來修去、漆來漆去,三十來年一直不舍得丟掉。 另一件事是1975年,老爸自己組裝了我家的第一台電視機,9寸黑白。通過老同學買的出廠價顯像管,和五金商店裏論斤出售的電阻、電容等零件。有幾個月,老爸天天晚上在那裏研究圖紙,往線路板上焊零件,家裏滿屋子的焊錫融化的怪味。記得周總理逝世、毛主席逝世那會兒,樓上樓下的鄰居們全都擠在我們家看電視轉播。 老媽總是嘀嘀咕咕地數落老爸不務正業。老爸也不太在意,有時急了也吵上兩句。但是有一次打架我記憶深刻。老媽請來了他們的一個大學同學,XX叔叔來作客。他大概在哪個不小的工廠裏作到了副廠長,每次見到我都瞎說八道什麽,“長大了作我兒媳婦吧。”俗不可耐之至。大概老媽找來老同學勸勸老爸,讓他開開竅。就記得XX走後,有點喝醉的老爸大發雷霆,摔盤砸碗。最後老爸老媽互相喊,“不過了”,“不過就不過”。我那時還小,嚇暈了,以為俺家真的要散夥,大哭。這也是我記憶中老爸老媽唯一的一次打架。 想想那次應該是老媽的不對,她再怎麽嘮叨不要緊,千萬不能找另一個男人來跟老爸比較。也許她的初衷是刺激老爸的進取精神,但是男人的自尊是絕對不能傷害的。切記切記呀,教訓。 //////////////////////////////////////////////////////////////////// (6) - 老爸的朋友 老爸老媽那一代人含蓄,夫妻倆之間不是現在年輕人的那些肉麻稱呼。在家裏,老爸叫老媽“領導”。“領導”不大不小是個幹部,每天要關心國家大事,操勞單位小事。早出晚歸、加班加點、視察開會是經常的事情。老媽叫老爸“家長”。現在想想這稱呼有兩層含義。一層是老爸是戶口本上的“戶主”,而且在俺家裏有至高無上的決策權。另一層卻是對老爸的諷刺,一心撲在這個小家上。老爸每天按時下班,在我記憶中小時候從來都是老爸去幼兒園接我,大一點從來都是老爸給我開家長會。檢查作業、開小灶、補功課,教我騎自行車、打羽毛球、唱歌,都是老爸。 老媽的社交圈都是工程師、科長、廠長什麽的,所謂高尚人士。老爸的朋友卻三教九流,年齡不等,常被老媽罵為狐朋狗友的一些人們。舉幾個例子。 老爸在工廠的技工學校教了幾年書。那些工人們上到五六十歲的老“八級工”,下到接班剛進廠的二十歲不到的小“學徒”,都尊稱老爸“劉老師”。老爸負責他們提級的技術考試,掌握點生殺大權。因此也就結交了一大幫工人朋友,常來家裏作客。工人階級們說好聽了叫作豪爽,說不好聽了叫作粗俗。老媽很不喜歡他們來家裏胡鬧,有一次就擠兌老爸說,“你還挺會和群眾打成一片的哈?”老爸不生氣,“我本來就是一白丁,想跟領導們打成一片你們還不帶我呢。”這段話當時讓我笑了好幾天,怎麽大人們也象小孩子之間玩遊戲一樣,分幫分夥的呢? 食堂的大師傅是老爸哥們兒,經常給我家送點肉啊菜啊,當時限量供應的好東西。看工廠大門的老頭兒也是老爸哥們兒,他倆有時在大門口路燈底下下像棋。老爸帶我去工廠參觀,按規定小孩是不許入內的,而他總是笑嗬嗬地破例放我進去。 老爸有一個忘年交,我叫他“林大哥”,一個比老爸小十幾歲的青工。林崇拜老爸有知識有技術為人隨和,是不多的幾個把老爸當作偶像,常掛在嘴邊兒上的人之一。 後來老爸紅火了,林也非常自豪。林在95年工廠不行了,他自己麵臨下崗的時候,有人指引他一條生路,偷渡阿根廷。老爸雖不鼓勵他這種作法,可還是在關鍵時刻,把我來美國以後孝敬他的六千美元全都借給林,打點黑護照、簽證,幫他成了行。說是借,其實也沒指望著他能還上。一直到去年,老爸電話裏告訴我,“你林哥終於有信兒了。在阿根廷拿到了合法身份,開了一家汽車修理行,算是紮下根了。”真為林哥高興。 //////////////////////////////////////////////////////////////////// (7) - 老爸當勞模 文革末期老鄧出來主持工作後,老爸老媽所在的國營大廠已經停止亂鬥、恢複生產了。老爸從停課的技工學校調到動力設計科,算是走回電子老本行。但是那些年他們還是沿襲蘇聯專家五、六十年代的那一套技術,產品種類由國家計劃,各個方麵都沒有什麽突破。老爸在工作崗位上和大家一樣,都是混社會主義的大鍋飯,專業並沒有什麽長進。倒是靠業餘時間訂閱專業書刊,一直跟蹤新科技。 老爸時來運轉是從改革開放以後。八十年代初,各大工廠都恢複了技術職稱評定。剛開始提升工程師時,基本是一刀切,充分體現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第一批是那些一建廠就進來的元老,五十年代大學畢業生們。老爸老媽是第二批,文革前的大學畢業生們。 這時的老爸是科裏的技術骨幹,與總工程師,我叫他李伯伯,負責工廠最重要的一條生產線。1983年,工廠決定從西德引進新技術,派了一行十幾人去考察。那時候的考察團就是公費旅遊團,真正工作的隻有李伯伯、老爸和翻譯,其他領導們都是遊山玩水去了。幾個星期下來,老爸累慘了。他還省吃儉用,挪用補貼的馬克,給我們買回來好多衣服、首飾、裝飾品。那是我第一次擁有洋貨,一件淡粉色的羊皮大衣。我當時欣喜若狂,穿在身上照著鏡子左看右看,豈不知道那是跳蚤市場的二手貨。這件大衣我穿了幾年,傳給妹妹又穿了幾年,真是物盡其用。 生產線安裝調試那幾個月,老爸天天沒日沒夜地泡在車間。老媽這時反而成了“家長”。好像是有什麽技術故障,老爸每天愁眉苦臉,常去工大查閱資料、谘詢教授。後來他們請了德國方麵的專家來,老爸跟他合作一個月,終於搞定。那個德國公司對中方的技術實力、工作態度十分滿意,後來又合作了多個項目。一直到九十年代,德方有意注資,變成合資企業。隻是因為中方的一些官僚主義,沒能達成協議。這其實耽誤了一次拯救這個國營大廠的最好機會,也是後來老爸終於離開工廠的原因,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由於老爸對工廠那條命脈生產線的突出貢獻,他那幾年可是夠風光的。八十年代已經開始提倡物質鼓勵。老爸總是拿最高獎金。俺們家也搬進了工廠新蓋的有電梯的宿舍樓。精神方麵呢,老爸破格成為第一批裏年紀最輕、資曆最淺的“高工”。那幾年得了無數的“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等等獎勵,大照片貼在布告欄的顯眼位置。那些偉大的稱號我總是跟老媽聯係起來,從什麽時候開始老爸開始有了光輝形象呢? 老爸唯一沒有趁熱打鐵撈一把的是黨籍。他風光那幾年,單位領導曾經暗示,隻要他寫個申請書就得。老爸還是不肯,說,“我年輕時都看透了,現在更沒什麽可圖的了。咱吃技術飯,不走當官路。”可見入黨這事傷老爸不輕,一輩子念念不忘。 這時的老爸還帶了一幫剛進廠的大學畢業生,他們尊稱老爸“劉工”。老爸還是有一些望年交,“劉工”長、“劉工”短的,常來家裏作客。我因為功課開始忙了,也不記得這些大哥哥們了。有趣的是前幾年在Flushing一個朋友家聚會時,遇到了一位老鄉。我們聊啊聊、聊啊聊,越聊越近乎,你猜怎麽著?這個老王,當年是小王,跟老爸同事過,還去過我們家。他這個興奮,“劉工,這麽多年也記得,技術高、沒架子。你就是他那個考上北大的寶貝丫頭啊!”我們互換號碼,老爸01年來美國時,還跟小王聚了一次。痛飲一場,狂侃當年國營大廠的風光,廠裏的風雲人物,說到眼圈發紅。現在他們一個在美國公司、一個在中國公司。世道變了,他們在感慨。。。 08/22/200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