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是由一群居住在亞特蘭大的中文寫作愛好者組成。筆會提倡中英文寫作,互相交流提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個人資料
亞特蘭大筆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劉繼傑:新聞工作者的底線

(2009-12-04 11:14:47) 下一個

新聞工作者的底線

劉繼傑

 

前文《新聞與噱頭》是講記者以噱頭吸引人的。這噱頭呢,沒有任何不合法的地方,也不違背新聞工作者的道德規範,你頂多隻能說他耍小聰明,不夠嚴肅,影響了新聞工作者的形象。

 

但還有的就不一樣了。我因為一時興起,查了很多關於紀寶成講話的不同報道,而且還對比了一下,這一比就比出問題來了。

 

大部分報道,你看來看去,都是一個人寫的。而且大部分網站都很誠實,最後列出了作者的名字,叫沈蒙和,好象是錢塘晚報的。有的網站還列出了編輯的名字,有的叫李華林,有的叫君君,我也不知道是他們網站的編輯呢,還是錢塘晚報的編輯。有些網站比別的更誠實,還標出新聞的出處是錢塘晚報。但我就沒找到一個網站把錢塘晚報的原文鏈接出來的。

 

我想這最後的埋伏也情有可原,把人家的網頁鏈接出來了,以後讀者群就直接跑到那兒去了,咱們這兒的點擊律就降低了。我告訴你出處不告訴你在那兒,你就是把這條消息推薦給你的朋友圈兒,那大夥兒還都得上咱們這兒來看原文。

 

我剛才說了大部分網站都很誠實,細心的讀者就猜了,少部分的呢?這就是我要說的問題了。

 

有那麽一個網站,叫大紀什麽元的,它不光沒有列出原作者的名字,而且文章的前麵還加上自己的名字,說“大紀什麽元1028日訊”。給人印象好象是它的獨家報道一樣。

 

但它又不好意思做得太過份,文章裏麵就提了一下錢塘晚報的名字,說“據錢江晚報27日報道”,然後又引了原文的三段話。第一段兩行,第二段一行,第三段四行。

 

要光這也就罷了,起碼它還提了據錢江晚報的意思。但我再仔細一看,它那據之前和據之後,也大部分是那原文中的文字。有的稍稍改頭換麵,有的就是原樣照抄。

 

再看那網頁的最下端,有一行小字,說是本文網址。不仔細看我一開始還以為是給了出處呢,結果鏈接出來是一模一樣的內容。它是把自己的網址給出來了。我不知道網址怎麽到這兒來的啊。

 

而且我把那錢塘晚報二十七號的報紙從頭到尾讀下來,也沒找到第一手報道。說不定根本就不是那天的呢。那段大紀什麽元沒準兒是從別處兒躉來的。不信您自己看看。

 

http://qjwb.zjol.com.cn/html/2009-10/29/node_77.htm

 

光我說了您可能不信。我把它網址放這兒,您自己瞧瞧就知道了。下麵有四個網址,第一個是大紀什麽元的,後麵三個都是沈蒙和的原稿,而且還都是注明了來自錢塘晚報的。給三個是為了可信度更高,三人成虎嘛。

 

http://epochtimes.com/gb/9/10/28/n2703228.htm

 

http://china.nfdaily.cn/content/2009-10/27/content_6105646.htm

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091027/newgx4ae6cd31-2362423.shtml

http://www.changqingteng.net.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418

 

您比出來了吧。您說說,這大段兒大段兒的抄,叫什麽呢?叫我說,這叫剽竊。這可就犯了新聞工作者的底線嘍,也犯了咱們所有文字工作者的底線啦。雖說天下文章一大抄,但你也要高超一點兒啊。我上中學的時候政治課寫文章都是得優的。我總是從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誌三個不同的報章上找三篇不同的文章,第一篇文章的一四七段,第二篇文章的二五八段和第三篇文章的三六九段拿出來,洗洗牌,再稍加修飾,把那太偉大的句子變的不太偉大,有時還要把那雄壯絕倫的句子改得平淡些,再加一兩個錯別字兒,一篇好文就出籠了。

 

為什麽要找三篇文章呢?這樣案發的機會就小一些。你如果隻從一篇抄,說不定哪天老師上廁所的時候就把那篇文章讀了呢。那為什麽要從三個不同的報章雜誌抄呢,因為那會兒很多單位都規定兩報一刊裏麵每人可以任選一份,公費訂閱。我也不知道我老師訂得是哪一份,但估計他不會再自己花錢把那兩份都訂全了。

 

就因為這免費訂閱,我才得以把三份兒都找全了。我們家一份兒都沒有,但好多有的人都不看那玩藝兒。我上中學那會兒沒有圖書館這麽一說兒的,從西安門北圖到我們學校圖書館,都貼著封條呢。

 

我那政治老師是我們校長。有一回下課他跟我說,小劉啊,你那文章寫得可真好。我那會兒還沒成老劉呢。我也沒仔細想,一張嘴實話就出來了,我說老師我那都是抄的。您猜那老師怎麽說的?他說抄也要會抄啊。能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也很不容易啊。

 

後來我還接著抄,他也還接著給我優。但我語文課寫作文兒,從來沒得過優。語文老師是個老太太,看著滿慈祥的,心狠手辣,一點兒都不給我麵子。每次她都給我良,我那可是一個字兒都沒抄,都是自己個兒拍腦門兒想出來的。老師的評語不是文思敏捷就是立意新穎,還有文筆通順流暢什麽的,可是每次後邊兒總有一個但是,或有但沒是。“但字跡潦草”,原文就是這麽說的,所以我敢加引號兒。頭幾會我還沒把這個但字兒當會事兒,以為我文章寫得還有待更上一層樓,於是就更加發憤。但後來還是良,我想不對啊,那王楊盧駱當時體,估計也就我這水平吧。我這文章寫的,不敢說登峰造極,起碼兒您也得給我個優減或者良加啊。

 

於是我就找老師問去了,一付謙虛的樣兒。我說老師您覺得我作文兒哪兒寫得不好,需要改進哪?老師說我早就想跟你說了,其實你的作文很好,就是字跡潦草。我說合著我以前得良都是為著字跡潦草啊,老師說是啊,你要是那字兒但分寫得公正點兒,我早就給你優了。那些得優的寫的文章都不如你,我都替你惋惜呢。我覺得那叫一個冤,我早就達到境界了,還在哪兒悶著頭兒更上一層樓呢,要知道我早就在樓底下待著不上來了。我說老師寫字兒有那麽重要嗎?我寫得潦草您不是也認識了麽。您看人家政治老師就沒嫌棄我字跡潦草,人家還是校長呢。老師說那是政治,隻看覺悟不看字跡。語文課就是要看字寫得公整不公整。語文就是國文,懂不懂?中國人寫不好中國字怎麽行呢?

 

也許是我那老師對我期望太高,恨鐵不成鋼吧,反正那話說得是忒重了點兒,對我打擊太大了,連做中國人的信心都產生了動搖。我覺得反正我那字兒是寫不公整了,要是因為這就不能做中國人了,幹脆我有機會移民國外算了。所以後來我出國,就沒好意思海歸,再後來幹脆變成美國籍了。因為我雖然中國字兒寫得不公整,英文寫得確實蠻漂亮的,還上過學校英文手書展覽的櫥窗兒。

 

打那兒以後我再也不努力了,給我良我就當優收著。不就字跡潦草嗎,我破罐子破摔了。所以我字跡還是繼續潦草,老師也還是繼續給我良。不過好在不象高考似的,一篇作文定終身。每到期末考試我還是都是得優。

 

扯遠了。再回過來說大紀什麽元網報。把人家的文章拿過來,去掉原作者,加上大紀什麽元訊,裏麵還抄襲人家的句子段落的,說它是剽竊是絕對不會冤枉的。要不我也不敢公開這麽說,我這網址兒可是實名製的。

 

我覺得做人要有做人的底線。做文人要有做文人的底線。要是越過底線呢,那就叫奇恥大辱。應該是沒臉做人的了。當然了,你要是是改頭換麵,悔過自新,我們大夥兒也還會原諒你,但你那做人可得重新來過了。

 

我前麵說了那原文作者沈蒙和搞噱頭,沒出息。他沒準兒挺傷心的,正委屈著呢。得了,瞧著小夥子還沒太出格兒,文章寫得也還說得過去,我就再幫你一把吧。我給你支個照兒,你可以告大紀什麽元剽竊罪,說不定還可以拿一筆精神補償費呢,把因為我說的那委屈一起補償了還有富餘也說不定。

 

而且大紀什麽元是在美國注冊的。這官司到美國來打。你就放心坐頭等艙,住五星級旅館,吃法國餐,可著勁兒的造。還要把家屬翻譯顧問支部書記什麽的帶上一大堆。反正你打贏了之後一切損失敗訴方都要承擔。我估計不等開庭大紀什麽元就會要求庭外和解。那會兒你就要求到它們出錢,讓你到美國考察一圈兒,我幫你找導遊。我有一朋友,是開旅行社的。你帶來的翻譯不懂英文也行。我還有一朋友,有翻譯執照的。反正大紀什麽元出錢,咱們狠狠兒地宰它一道。

 

我又想了,為什麽別的網絡媒體不敢剽竊,就大紀什麽元敢呢。明白了。別的媒體是國內的,有網警管著呢。看來這封網的威力也挺大的啊。大家都守紀律了,不象國外,靠自律。那也有的媒體也不是國內的,為什麽也不剽竊呢?那是因為他們想登陸國內,靠十三億人民來提高點擊律。所以它們不敢胡來,一胡來就給它封了。大記元就不一樣了,聽說是和什麽功有關係的,被上邊兒點了名兒定了性的,屬於反動一類的。不管它怎麽遵紀守法,國內也得封它。

 

這麽一想啊,這封網也有利有弊。你越是封它吧,它就越不遵紀守法了。因為讀者群都在國外,而國外的人不了解國情,好糊弄。正因為原作者都在國內,根本看不到它剽竊,所以它就可以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了。這麽多年了,不知道它剽竊了多少好噱頭好文章呢。要是都告下來,賠款可能都超過庚子年了。我們可以把那反動的錢拿過來,翻個個兒變正了花,用到提高國內新聞工作者的素質上。

 

所以我覺得,權衡利弊,還是不要封它的比較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把它放在十三億人民的監督之下。它要剽竊就人肉搜索它,讓它沒有藏身之地。從另外一方麵說,它為了提高點擊律呢,也就不會登那麽多反動的東西了。因為反動的東西老百姓不喜歡看,都願意看那國慶閱兵什麽的。你看那國慶閱兵讓國內老百姓那麽震撼人心的節目,大紀什麽元就不屑得剽竊,因為它不能被大陸網民看到,剽竊了也沒人看。

 

不管你政治立場是什麽,幹新聞這一行兒的都得遵守新聞工作者的底線。這是業界的規矩。

 

二零零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玉舟 回複 悄悄話 原來這樣啊.長了見識,好文字,本來也不大喜歡那大什麽報.
雜翁 回複 悄悄話 劉兄啊, 這第一個跟貼的叫"坐沙發", 好像是第一個到了樓主的客廳,當然選最舒服的沙發先坐了. 我也是聽鮑兄講的. 你這篇文章還算是"切中時弊", 尤其是國內學術界. 作學術研究的底線是不能抄人家的. 可國內從大學校長,院長,到教授, 都有被人抓住"抄襲"的,底線都不要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