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1)
2024 (1)
從小姨,七姨,小舅他們的談論中感到,其他學校的情況也差不多,大學和中學都已全麵停課,叫作‘停課鬧革命’。過了一陣子,又傳來了初中,高中三年級應屆畢業生不畢業,大學五年級學生不分配,‘留校鬧革命’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小姨高興地要跳起來,她不用為考高中而複習功課了。
繼大辯論之後,大字報便應運而生。所謂‘大字報’就是把自己的意見寫在一張大紙上,貼到一個公共場所,就象一封公開信一樣,使大家都能看到。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還不是很高,物資也不是很豐富,所以通常人們把大字報寫在舊報紙上。用毛筆,而且字要足夠大。
大字報還有一特點就是極少署真實名字,一般都是署‘革命群眾’。(有了‘紅衛兵’的名詞之後,大部分就署名紅衛兵了)。這一特征對於運動初期的發動群眾是很有利的。畢竟,敢於公開站出來,申訴自己的觀點,參加辯論的人數有限,但自己琢磨清楚了,在家裏是先寫好了,(悄悄地)張貼出來就容易得多了。
我不知道第一張大字報是何時出現在學校校園的,隻記得當我們小孩聽說校園裏有大字報,去看熱鬧的時候,大字報已經鋪天蓋地到處都是了。
開始時,大字報是規規矩矩地貼在學校主幹道兩邊的布告欄上的,後來便到處都是了:建築物牆上、教學樓走廊內、圍牆上、甚至家屬宿舍院裏。
大字報內容也是變化很大的。開始的大字報比較含蓄,不提名字,隻是說一些事情,多半都是與政治和學校政策有關的事。後來就具體化了。大字報越來越多,內容也五花八門,有些是長篇大論講述政治觀點的,很像一篇論文,既有思想性又有文學性,有些則是揭露一些私事,象XXX多吃多占了;XXX搞破鞋了等等。還有一些是公報私仇,泄憤的。大字報涉及的人也越來越廣,常常有些人去看熱鬧,結果在大字報中發現了自己的名字,悄悄地麵紅而去。有個別的人發現了自己的大字報後不甘心,白天不敢仔細看,晚上夜深人靜時溜出去,仔細研究其內容和措詞,揣摩是誰寫的,有可能的話,連夜寫大字報反擊,或揭露對方的問題。當然,敢於這樣作的都是自認為自身問題不大的。
隨著大字報的增多,揀廢紙的人多了起來。大字報一批又一批,新的來,舊的去,或被風撕壞、刮走,常常是碎紙滿街。於是那些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的人便讓家裏的老人或小孩出去揀這些廢紙賣錢,以貼補家用。揀著揀著,就有人找起竅門來了:半夜起來去到大字報多的地方撕大字報,於是學生們就組織起來,輪流值班,看守‘大字報’,並抓撕大字報的人,抓住了以‘破壞運動’論處。好在去揀大字報,特別是去撕大字報的人大都是出身好的,即使被抓住了,也就被喝斥一頓,倒沒聽說有人為此鬧出大事。
我上中學的時候,曾學過一篇語文課文,題目為《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那是毛主席的大字報,是在1966年8月5日寫的。當然,與其說那是一張大字報,不如說是一個運動的綱領性文件。
這場運動就這樣開展了起來,這時候它有了名字,叫‘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簡稱‘文化大革命’。至於把它稱為‘文革’那時運動結束以後的事情了。在運動中是沒有人這樣稱呼的,這似乎有些不恭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