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尹錫悅下台後的韓國難以預測
尹錫悅(1960年12月18日—)祖籍忠清道公州市,大韓民國保守派政治家與檢察官,國民力量黨籍,現任大韓民國總統(第20任)。
2024年12月3日22時許,韓國總統尹錫悅在首爾發表緊急電視談話中,稱共同民主黨為首的國會反對黨是親朝鮮勢力並通過反國家活動癱瘓政府為理由,宣布全國進入“緊急戒嚴”。此為大韓民國自1980年5·17政變後再度宣布戒嚴,亦是第六共和國成立以來曆史上首次。
“戒嚴令”生效後,當局在國會議事堂部署軍隊,阻止議員進入,並與示威者發生衝突。軍隊甚至一度進入大樓內,試圖逮捕議員。事件引發韓國國內強烈反應,包括執政黨國民力量、反對黨共同民主黨及各工會組織均反對戒嚴令,大批民眾發動抗議並阻擋戒嚴部隊進入國會。12月4日淩晨1時左右,韓國國會召開會議,當時已進入國會議事堂的190名議員全票通過決議,宣布總統頒布的戒嚴無效。當中172名議員為反對黨議員、18名議員為執政黨國民力量議員。國會投票結束後,總統尹錫悅宣布將解除戒嚴令,但國防部長金龍顯稱戒嚴令將繼續生效直至總統正式解除。同日4時27分,尹錫悅發表公開講話,宣布將召開內閣會議並解除戒嚴令,但因時間正處淩晨,無法以法定人數召開內閣會議,因此戒嚴令不能夠立即解除。4時30分,韓國國務會議通過解除戒嚴令,隨後韓國戒嚴司令部被解散,戒嚴部隊撤回原駐地。
事發後,韓國總統府首席秘書、室長等高級幕僚陸續提出辭職。同日下午,6個在野黨聯合向國會提交彈劾尹錫悅動議。
韓國發生的戲劇性的戒嚴風波,是德語媒體近日關注的焦點之一。《法蘭克福匯報》認為,韓國的民主經受了一次考驗;《商報》感歎,尹錫悅竟然打開了軍政府時代的工具箱。
《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題為“韓國民主經受住了考驗”的評論,指出韓國總統尹錫悅企圖奪權但未能得逞表明,韓國的民主甚至比一些深受西方影響的國家更加穩固。作者認為:
“韓國剛剛發生的一切,不應該被視為體現了民主的脆弱,而是它的強韌。在短短數小時內,(韓國)國會得以讓總統就範,憲法得到了捍衛。成千上萬民眾走上街頭;當總統尹錫悅下令對媒體實施軍管之際,後者沒有被恐嚇噤聲。
擺脫軍人獨裁痛苦曆史不過兩代人時間的韓國,(暫時)守護住了自由。這是目前其他一些深受西方影響的社會都不一定能做到的。在歐洲和美國,盡管近一段時間沒有人試圖搞戒嚴,但那裏卻有越來越多的政治家和選民難以抵禦威權的蠱惑。”
評論指出,韓國政治鬥爭的曆史不乏暴力,而促使尹錫悅做出“政變”決定的背景,是他麵對議會權力的糾葛感到走投無路。然而:
“曆史告訴人們,民主即便在困難的情況下也能找到一條出路。僅憑這一點,與共產黨執政的北韓相比,南韓也是一個更穩定、更富裕的社會。
人們倒是該向美國政界提出一些問題。拜登曾對尹錫悅殷勤有加,把韓國當作其民主對抗威權政府的全球聯盟的主要盟友之一。韓國還同日本一道,是美國製衡中國的一個重要夥伴。拜登選擇韓國是正確的,但選擇尹錫悅卻是看錯了人。”
杜塞爾多夫出版的《商報》評論認為,尹錫悅采取軍政府般的手段打壓反對派,無異於政治上自取滅亡。評論寫道:
“韓國總統尹錫悅試圖從軍事獨裁時代的工具箱裏找出一件利器,卻因此斷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好消息是,韓國的民主劫後餘生。國會依靠民主黨等反對黨和尹錫悅的保守派國民力量黨一些成員的表決,推翻了戒嚴令,尹錫悅也立刻接受了這一決議,不得不麵對自己政治生命的終結。壞消息是,韓國這個高科技國家在短期內喪失了政治行動能力,其未來難以預見。”
作者指出,尹錫悅鋌而走險的真正原因是,他認為反對黨在國會阻撓財政預算和彈劾政府官員是對總統和他個人的攻擊。但他的這一招讓自己在這場跌宕已久的權力鬥爭中出局。
“他還能繼續執政到任期結束的可能性很低。隨著尹錫悅下台,在韓國國內備受爭議的美日韓三方聯盟可能麵臨解體。韓國將再次迎來權力更迭,其內政和外交影響尚難以預測。”
韓國軍隊師一級以上的調動需要駐韓美軍批準,今天報道尹錫悅給首都衛戍區司令打過電話,但對方並沒有出兵,並且不許部隊攜帶彈藥。
更大可能是沒得到美軍的批準。
戒嚴是不僅需要封鎖國會,也需要封鎖主要媒體,沒有師一級以上的部隊是做不到的。而尹錫悅最終隻能動員三百反恐部隊,而不是陸軍。
韓國是亞洲四個刺刀下的民主中的一個,本來就不是一個具有主權的國家,總統權力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