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
2022 (197)
2023 (122)
2024 (82)
(此文以“王小二”馬甲筆名參加了王府活動征文)
2025王府活動征文(9):
春節——洋插隊過年
作者:王小二
三十多年前的留學生活,挺艱難的,就是“洋插隊”唄。兜裏揣著二三百美金落地的,那就是大財主了。我的老板給我每年一萬二,一直被舍友們羨慕著。
係裏有一公派生,花五百元買了輛舊車,拉了一車人去買菜,在高速上就是“突突突”的,眼瞅著旁邊一輛輛“嗖嗖嗖”的過去,它就是使不上勁,真應了“老牛拉破車”。
兜裏沒倆錢,租房就奔著便宜去。在報紙上看到租房廣告,離學校還不遠,就高興地奔去了。房主是個老廣,把客廳圍了一下,就出租,一問:每月一百五,好呀,我租,連押金一起,掏出三百元遞出去,誰知房東不收,還說:“一百五呀”,“是呀,一百五,連押金三百呀”,“No,No,No”, 他連連擺手,嘴裏說著:一百五呀,又找隻筆寫個大大的“二”,趕情這廣東話是把“ 一”念“二”,把二念一呀。房沒租成,學會了廣東話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我們租的房,客廳餐廳貯藏室都被房東分租出了,每間房都住倆人,有留學生、公派生、訪問學者;十幾個人,天南海北,哪兒的人都有。最活躍的是老張,山東人,山東某地一師範院校的英語係老師,平時帶幾個人到一搬家公司打工,人很豪爽,據說還是他們州大的“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我聽他打電話時英語很溜,就和他要求:“老張,以後咱倆講話都說英語,好吧。”,我那英語,看資料看書都不覺得難,就是張不開嘴。過了半個月,我又求他“老張,咱倆還是說中文吧”,為嘛?他那兒一口流利的英魚兒,啊,扇懂味兒的(山東味兒的)。
一天做晚飯時,廣西的老覃和我說,他認識的一個老外,在學中文,問我能不能教他“一小時十元”,好事兒呀,還掙錢呢,可心裏又沒底:“我沒教過,能行嗎?”,老覃說:“你字正腔圓的,一看就是老師,肯定行呀”。一旁的老張興奮地說:俺叫(教),俺是老史(師)。得,這一掙錢機會就失去了。從那以後,經常聽老張白活他那洋學生學得多麽多麽好。
春節來臨,大家都是孤身在外的遊子,情緒都不高。老張就組織大家聚餐,每人出個拿手好菜。那時的中餐館,除了左宗棠雞就是雜燴菜,好點的就是掛爐燒鴨;哪像現在火鍋燒烤鍋包肉,豆腐腦兒油條加烤鴨,川湘滬東北菜,啥都有。再說誰也舍不得下餐館呀。
大年三十除夕夜,大家圍坐一起包餃子,老張把他的洋學生也請來了。那一桌子菜,真豐盛:蔥油雞,醬爆雞丁,紅燒雞翅(Safeway的雞最便宜),鹽荽肚絲,韮菜合子。。。老張做的醬牛肉很受歡迎。
老張的學生吃得溜圓,平時在廣東餐廳哪見到這麽多美食呀。老張山東人,最實誠,一個個的大餃子往學生盤裏加:再恥(吃)點兒,再恥點兒。最後那洋學生摟著盤子不讓加了:恥薄了,恥薄了(吃飽了)。我們笑成一團,我指著老張說:你吧,說一口流利的英魚兒,扇懂味兒的,教個學生,說一口流利的腫文,害是扇懂味兒的。
洋插隊過年,苦中作樂。在笑聲中,洋插隊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春節,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愛和溫暖。
謝謝慧玲。讀了你的許多文。看到你在問是如何猜到你的馬甲的,我第一直覺就是你,因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感覺。
嗯,我的幾個在眷村中長大的朋友,也說很熟悉這山東味。
謝謝小可也參加猜馬甲,沒推我入坑
居士總是福星罩,得分王,所以是理財大家,財富自由。俺可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喜歡你的“扇懂味兒的”。我的扇懂伯伯們就是這一味。 :)
江歌的隱身太好了,我把你猜成葡萄牙了。
給大寶每點“雲南白藥氣霧劑”,它消腫止痛還是有效的。
哈,讓菲兒見笑了。現實中認識我的是知道我會模仿當地方言,多年前每次春節聚會,表演過模仿趙麗蓉,宋丹丹、王木墩的。
以幽默詼諧筆法見長的花花,替俺在坑裏頂雷多日,直到最後才因不是新人被撈出來。抱歉呀,俺可暗笑了許久。
珊瑚姐幽默聰穎!替我親親小財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