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2018-11-08 14:49:57) 下一個

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一 做自己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的中國,有一群人叫七零,七一屆畢業生。他們在小學四年級,五年級就遇到了文革,然後學校停課,在社會上混了幾年,複課鬧革命後回校複了一年的課,就算中學畢業了。

因為前幾屆學生全都下了鄉,社會上突然急需勞動力,他們這兩屆學生就非常幸運地逃過了“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命運,留在了城裏,分到各行各業去工作。

就在那時有個特殊的現象,各大軍區都出來大招特招文藝兵。一時很多有文藝特長,能歌善舞的男女孩子都被挑到部隊去了。次一點的至少也可以去軍工廠,或者大型的國營企業。那時,在各大軍區招待所,甚至一些機關院校都設有考點,有點特長的男女孩子們,惶惶不安地跑來跑去,希望自己能考中,能被選上。那個時候能去參軍就和現在能出國留學一樣地令人羨慕。

有一個女孩子,雖然歌唱的好,舞跳得不錯,一開始也興致勃勃地跟著同學東考西考,每每考完,也得到不少肯定,讓她心懷希望。可是隨後便沒了消息,隻好看著別的同學歡天喜地穿上軍裝而黯然神傷。後來她才知道,因為她的家庭出身屬於“黑五類”參軍根本沒戲,就連隨便找個工作都很難。果不其然,當大部分同屆的同學都分到了工作,她成了沒有單位要的,流浪街頭的社會青年。

那段日子,她連門都不願意出,生怕碰上熟人問她在哪兒上班,尤其害怕碰上那些身穿軍裝英姿颯爽的同學,相形見拙,讓她無地自容。那段時間,在她的記憶裏幾乎一切都是灰色,看不到自己的前途也看不到希望。還好她遇到一位智者,大概是看出了她的某種天分,開始引導她學習繪畫。就這樣,在她小小十幾歲的年紀,因無學校可上,無工作可做時,上天為她開了另一扇窗,她迷上了美術。

過了一陣,她母親的一位朋友知道她還沒工作,就主動介紹她到一家集體所有製的運輸社工作。她和媽媽聽了很高興。一問得知,那是一家主要以人力板車為運輸工具的單位。以人力拉車為業,一個女孩子,如何能幹?但是她說她能,她願意去。後來,每天早出晚歸,步行十幾公裏遠的路程上下班,每天都是累得精疲力盡,但她沒有停止學習。幸虧後來母親退休她頂替了母親的工作,因為能畫會寫,在宣傳部門工作了好幾年。直到有一天看到報紙上刊登一則啟事,某出版社向全社會招聘美術編輯。她一看到就覺得是自己的機會來了。果真,經過幾輪考試,競爭,最後從幾十個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她終於抓住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什麽叫做自己?年輕人或許不知道他們的父輩壓根就不知道什麽叫“做自己”。他們一稍微懂事就隻知道自己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是國家的人,是黨的人,是社會主義建設中,國家機器的一顆螺絲釘,努力的方向就是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我們的人生就是聽黨的安排,服從分配,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們要隨時準備犧牲,要像董存瑞,黃繼光,歐陽海那樣,必要時毫不保留把自己的生命地奉獻出去,並覺得無上的光榮。在那個時候最害怕的就是連這樣的機會都沒有,你想奉獻都找不到門,找不到方向。

這個女孩子可以說是很偶然地“做了自己”。因為她連做一顆螺絲釘的資格都不具備,被國家機器丟到了一邊。可是她自己把自己撿了起來,讓自己學習,讓自己有一技之長,終於等到了機會。

據說在中國開始提出“做自己”這個詞是從2005年李開複先生開始的,他寫了一本書叫《做最好的自己》。從那個時候到現在,這個詞一直很火,動不動就聽人說,不在乎別人怎麽說,就做我自己,很牛的樣子。

可是什麽叫做自己?很多年輕人以為任性,以為不聽別人的話就是做自己。讓你繼續升學,你不去,讓你找工作,你不幹;在家不願聽父母的話,在職場上不願聽領導的話,不願被人支配,不喜歡做的事不做,不愛幹的活不幹,總之就是要讓自己爽,讓自己想幹嘛就幹嘛!問題是,你爽是爽了,你倒是做了自己了,但是下一步,需要問一問,那麽你是誰,你會做什麽,能做什麽,你打算讓自己做什麽?

二 自己是誰?

可以說沒有比知道自己是誰更難的了。這也難怪,因為在中國,現在五六十歲的一代人都是被成批生產出來的產品,從來不用知道這個。當這群人的理想破滅之後,對於自己的孩子,他們得出的經驗,就是拚著命讓他們上好幼兒園,上好的小學,好中學,考上好的大學,找好的工作,掙多多的錢,然後找好的人結婚……。這就是父輩們的終極理想和希望。至於他們的孩子做不做自己,這樣的問題是太過於高深,是他們從來不會去想的。

可是現在的年輕人不一樣了,他們開始關注這個問題,開始大聲呐喊,做自己!

可是,做自己,自己是誰,怎麽做?有些年輕人開始借助星座,血型,算命,找心理醫生,做心理測試,用各種方法來認識自己。結果往往就是找一條最讓自己舒服的標簽給自己貼上,然後舒了一大口氣。可是隨後呢,依舊不知該怎麽做。

也有一些年輕人,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們拚命讀偉人傳記,大量讀勵誌成功學的書,參加各種職業培訓,一心就想著怎麽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當個了不起的人。比如,大學上著好好的,突然就想退學,口裏喊著,比爾蓋茨,喬布斯,誰不是退了學才掙大錢的?!或者,辭職,不工作,啃老,然後振振有詞地說,人家李安還在家混了七年呢!

而我的那個朋友,前麵提到的小女孩,考上某出版社的美編後,按理說這是她夢寐以求的工作,並且擅長。但是她並沒有由此呆在這個舒適區裏。幾年以後,她和她的先生(也是一位美術編輯)一起辭職,離開了當時人人羨慕,效益非常好的出版社,開創了自己的工作室,開始創業。當然這也是大的社會變革,社會環境給與了他們機會。但我想說的是,彼時她對自己是誰這件事,一定是想清楚了,知道自己的特點是什麽,擅長做什麽,怎麽做,自己的邊界在什麽點上,這些思考點,我想她是具備了。

一轉眼三十年過去了,當年連螺絲釘都做不成的她,和她先生一起,把家庭打理的溫馨幸福,把自己的公司做得風生水起。如果問她,如何做了自己?可能人家還一時難以回答。但是她三十年一路走過來,無論她都遇到了什麽,經曆了多少困難,如今都可以看出,她的每一個腳印都是在堅守自己。商場打拚三十年,她依舊溫文爾雅,謙遜有致。說實話,我不禁想,就憑她的外表談吐,難以想象她如何能在粗糙淩厲的商場上馳騁?高級的女人往往就是高級的含蓄。

三 完善自己

這三十年走過來,我相信這位朋友,當年的那個小女孩一定會遭遇到無窮多的困難,當年靠自學獲得的那兩把刷子肯定遠遠不夠她應對後來發展的需要,她也曾經到中國最好的美術學院進修深造。但是她很明確地說,藝術,畫畫,偏偏不是能學來的,基本技法了解以後,靠的就是想象力和創造力了。雖說她後來主要力致於出版圖書,美術編輯,她告訴我,即便她有在出版社的工作經驗,但自己創業,完全是另一回事。一切都是要從頭開始。她和她的先生一起從完全不知道如何著手,到一點一點勇敢嚐試,硬是在一張白紙上一筆一畫地畫出了自己的人生。

最近讀到一個故事,說是一個年輕人去麵試,要求寫一份隻要30個字的簡曆。他憑自己以往的麵試經曆,想當然地以為是少打了一個0,於是帶著300字的簡曆就去了。結果當場就被否了。他不信真有人能寫出30字的簡曆,麵試官就把其他人的簡曆拿給他看了。他一看就傻眼了,別人真的就是用不到20個單詞外加卡通圖就把自己交代清楚了!要求隻是說用30個字,而並沒有說不能用圖。這件事讓他明白了,很多的不可能其實根本不是不可能,而是自己被以往的經驗所困,習慣性思維,缺乏想象力,沒有膽量嚐試而已!我想我的朋友大概就是碰上了無數的“不可能”,然後去碰撞,碰碰撞撞地走過來了,把很多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說,自我這個東西,其實你是看不見的,沒有什麽所謂的自我,它是流動的,衝撞的。你隻有終身跟那些很強的東西,很可怕的東西和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麽。

這就是完善自己。這種完善就是碰撞,你不碰,你就不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自己能走到哪一步。隻有這樣的完善才是突破性的。

四 接納自己

那天和朋友吃完飯,她送我回家。雖然已經是很晚了,但路上仍然車來車往,堵車連連。她和我一樣,方向感不是很好,雖然有GPS,還是時不時拐錯彎,走錯路。她笑著給我道歉,我說,換做我,會比你更糟。她說,雖然目前公司運作良好,一個女兒已經成家立業,有了孩子,另一個女兒在大學學習,都不用她再多操心,但她仍然有眾多的力不從心。不過,她說,她接納自己的力不從心,做不了就不做了,隻要盡力就好。接納自己,與自己妥協也是做自己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做到這點也是要用心努力的。

如今她也是應該六十有加了,可看起來精神飽滿,雙目有神,有一種自我把控力很強的從容。雖然我們已經聊了很久,她絲毫沒有顯出年紀的倦怠。現在對一些人來說,六十歲實在不一定是退休的年齡,以她的狀況,毫無疑問,職場依然是她的展現自我的舞台,但她不是表演,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