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心理

從事精神衛生研究和心理治療,理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給人帶來困擾,希望與朋友共同關心身心健康
個人資料
蘭草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心理谘詢師的讀書筆記一:聰明孩子的兩種結局

(2019-12-14 12:18:43) 下一個

這兩年一直在想寫東西,把我工作中看到,聽到的事情跟大家討論,很多事情對我們是有啟發的,尤其是近年來孩子們的事情很多,做父母的還沒有足夠的準備去應對,常常很被動,在我每次的公益講座上,父母都有很多問題要討論。我們這代人出生在一個相對簡單的環境,沒有毒品,沒有網絡,精神健康和性方麵的知識都不普及,麵對現在的孩子,我們往往不知道會有什麽問題或者希望不會有什麽問題,問題出來了也是以否認為第一反應。

因為我的工作性質,寫工作中的事情是很麻煩的,需要經過當事人的同意,需要隱去各種可以被泄露隱私的事實信息,這些職業操守不僅僅是保護客戶的權利也是保護我權利。所以我決定寫寫我讀的與精神健康,育兒,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夫妻關係,工作關係等等有關的書,這些書濃縮和討論了我工作中遇到的事情,而且有很多的分析和應對。這個欄目就被我命名為“心理谘詢師的讀書筆記”。

前一段時間我很想從一本討論憂鬱症的書開始寫,最近因為做的講座“關於敏感或聰明孩子”很受父母歡迎,那就從這個少一點沉重的話題開始:

聰明孩子的兩種結局

--The orchid and the dandelion—why some children struggle and how all can thrive By W. Thomas Boyce, MD.

這近五年來,我上下班走很多路,路上基本在聽廣播,經濟,政治,科學,人文,藝術的各種新聞和深度報道,經常會有相關領域的專家作者被采訪,介紹他們的研究和新書,我感興趣的內容就會去買書讀。這本書也是聽了這個教授的采訪買的,讀了很解惑,推薦給很多父母。因為我30幾年科研習慣,讀書的內容還不夠,會去讀科研的原始文獻,所以我的讀書筆記不僅僅包含書中的內容,還會有相關研究的最新內容。

首先這本書的作者介紹了他在早年做兒科醫生的時候發現,每到冬天,來就診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基本都是相同的一些孩子,大約占社區孩子比例的15%左右,這些孩子很容易的呼吸道感染。他開始研究為什麽有些孩子容易感染,有些孩子不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在他的研究中發現,這些孩子在對壓力反應的時候體內的腎上腺素增高的水平比其他孩子高。在他和助手們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孩子中有大約30%在壓力反應中腎上腺激素水平會比那剩下的70%左右高出很多,他在書中形容,他們在測試的時候,有些孩子吐出的吐液都能“看見”腎上腺素。這些發現讓他困惑的是為什麽同樣對壓力敏感的孩子,為什麽有些容易生病,有些不容易生病。他的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孩子不僅是壓力反應敏感,他們對聲音,氣味,色彩,情感,等等的刺激都與眾不同的敏感。也就是說,這人群中30%左右是神經係統,免疫係統都反應超常的人或孩子,他們可以比常人更健康,因為他們的防禦係統更敏銳;他們也可以比常人更容易生病,這完全取決於成長環境,這個環境是孩子的家庭環境,學校和周圍的社區。

在書中他提到,這些孩子的情感異常豐富,思維活躍,記憶力強,所以各種暴力,包括語言對他們的傷害也很大。他的研究中發現,除外家庭父母的因素,幼兒園老師的態度,小學一年級老師的教育方式可以預測這些孩子到成年以後的事業和人生成功與否。作者更在書中提到在一個家庭裏每個孩子的命運也是不一樣的,他的妹妹就是一個敏感孩子,極其聰明,從MIT畢業,最終被精神疾病折磨而自殺。他認為妹妹的命運是因為母親自身的創傷原因不能與女孩子相處,導致妹妹的成長異常艱難所致。

因為在我們這個社區,很多移民是技術或經濟移民,這些做父母的具有超過常人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就是一群智商高的人群,也就是神經細胞處理信息快的人群,他們的孩子當然繼承了這些基因,所以大部分孩子是學習能力高,音樂,藝術能力強的聰明孩子,也就是敏感孩子,我為此查閱了一些關於敏感孩子或聰明孩子的文獻。關於敏感或聰明孩子的研究最近十年左右開始受關注,心理生理學家們發現,人群的敏感性分成敏感(30%左右),不敏感(30%左右),還有約40%處於中間,他們形容為蘭花,鬱金香和蒲公英。對於蘭花來講,要有適宜的環境才能生存和開花,而蒲公英性質的人群比較皮實,可以在很多環境中存活。

象蘭花一樣敏感和聰明的孩子,支持他們的環境非常重要,因為不管是讚美還是批評他們的反應都是強力的,他們的記憶都是長久的,作用也是強力而持久的。在一個充滿正麵影響的環境,他們的才能和反應會被發揮,會做出成就。在一個充滿傷害和負麵打擊的環境裏,他們的身心健康都會非常不好,會是體弱多病的那類人。

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 in the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 critical review an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genda.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98 (2019): 287-30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